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乐清教育局 > 教育信息 > 教育动态
从事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
时间: 2012- 03- 14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字体:[ ]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他们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他们深知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人以当教师为荣,个个乐意为学生奉献。他们是我市广大教职员工优秀代表,他们正努力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扎根山区三十载

  “30多年扎根山老区,您怎么做到的?”“有什么办法,我就是放不下这里的孩子。”电话中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让记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位怎样的教师?

  1981年,章建光老师分配到仙溪镇第二小学,30年间,他担任过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工会主席、副校长、校长兼书记。从一名普通教师至校长岗位,一步一个脚印。30年的风风雨雨,30年的酸甜苦辣,30年间多少教师来了又去,跳槽改行,他却放弃了外调的机会,矢志不渝地耕耘在这块净土上,把“献身山区教育事业,不负父老乡亲厚爱”作为自己人生目标。

  他是一位称职的教师和校长。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他总是抽出时间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拥有先进的教学理论,掌握了政策、法规依法治校,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和校长研修班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还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培养计划,多层次进行培养。

  他时时不忘教学质量是学校立足之本,身为校长的他一直坚持在一线工作,认认真真完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他经常听课和教师交流,推动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曾经仙溪二小没有电脑室、音乐室、小媒体,没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章建光敏锐地意识到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改善办学条件。为了学校发展,家与学校是他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双休日经常在校加班。特别是妻子患“颗粒细胞瘤”住院手术化疗期间,他只陪妻子度过手术及危险期,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处理学校与周边环境工作,只在内心深处责怪自己欠家人实在太多。

  现在,按省二类标准学校配备的教学条件,全部教室电子白板配备,电脑室建成,孩子们的梦想实现了。他的工作更是得到了上级和师生的好评。

尽心呵护折翼天使

    38晚上9时,记者拨通市特殊教育学校陈静静老师的手机时,心中有些忐忑,不知道是否影响到她休息。对方的回复却让我感到意外,她正在医院,一名学生不小心跌伤了,还在医治。

  “我身边的孩子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残缺,虽然外界对这些孩子有太多的异样眼光,对我们这些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有太多的不理解,但我想说,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我是幸福的。”陈静静说。

  陈静静清楚地记得,7年前她自信满满地去上人生中的第一堂体育课,面对她的是一群完全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他们完全不听指令,这个孩子站好了,那个孩子自顾自跑开了,稳定了这边的情绪那边又闹开了。好不容易挨到下课,她发觉整个后背全湿了。瞬间一种无奈感油然而生。同事看出了她的异样:“没事的,把要求放低一点,步子放小一点,他们会给你惊喜的。”的确,和孩子们接触多了后,他们给了她巨大的惊喜。

  小成是从普通小学转过来,刚来时虽然听话,眼神却完全不和老师对视,上课时恨不得将头钻到抽屉里去。原来,因为成绩特别差,以前同学经常笑话他,不和他玩,慢慢就养成了“鸵鸟心态”,把自己封闭起来。智力的残缺不是他的错,陈静静更加关注他了。她发现小成对体育活动情有独钟,经常一个人在操场上练习投篮。她就嘱咐班上别的学生经常和他打球,每当遇上他一个漂亮的抢球或是一次成功地投篮,她都带领其他学生毫不吝啬地给予赞美。一年的努力,他从抗拒到喜欢上和同学打球,从毫无反应到主动老师同学对话。陈静静忘不了那天,那位40多岁的汉子用颤抖的声音对她说:“老师,他对我说话了,10年了,他10年没和我说过话了,我谢谢你,谢谢你。”

  同这些孩子接触多了,越能体会他们的痛苦,以及他们给家庭带来的痛苦。一对双胞胎兄弟因此产伤双双成了脑瘫。看着他们瘦小的妈妈背着他们上学放学,看着他们努力用自己“划船”似的奇特走姿步入教室,参与课外活动,陈静静的内心一阵心酸。是否可以通过物理的康复来让他们更好走路,减轻家庭的负担呢?去年9月和12月,她分别参加重庆市江津区向阳儿童发展中心举办的“小儿脑瘫动作训练原理与技术”研习班,在那里她的想法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培训回来她主动提出在课余时间义务给脑瘫儿进行康复评估及训练。每个大课间的时候,她将全校10余名脑瘫孩子集中在康复室里,为他们按摩,进行矫正治疗。慢慢地,孩子们的身姿有了明显的改善,家长们看到了希望,纷纷自动要求来参与康复训练。

(摘自《乐清日报》,记者:王旭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