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乐清市支行
|
有效贯彻货币政策 一是加强货币政策引导,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根据全市经济增长目标和产业发展规划,结合2008年货币政策由从紧到适度宽松不断变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2008年乐清市信贷投向指导性意见》,指导辖内金融机构科学制定信贷投入规划,合理把握贷款发放节奏,确保货币信贷的增长与乐清市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相适应、相匹配。面对经济运行过程中少数企业出现停工停产甚至倒闭的局面,组织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树立大局观念,加强横向沟通,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在上半年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积极推动市政府出台《乐清市市级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业绩考核奖励办法》,促进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年末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398.49亿元,比年初增加54.88亿元,增长15.97%,新增贷款投向结构总体比较合理,工农业生产贷款得到保证,中小企业贷款得到合理支持。二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政、银、企合作。积极应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结合“企业服务年”活动,有效利用乐清市金融生态优势,引导和推动政府、银行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增加信贷投放。通过多次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行长联席会议、金融和企业座谈会等,搭建沟通平台,分析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变化趋势,并抓住召开银企对接座谈会、中小企业融资推进会、市长蹲点科技孵化中心调研“科技创新”工作、股权质押贷款推广、扩大中小企业风险试点等时机,引导辖内金融机构采用强有力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全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25.21亿元,占新增工业贷款的76.9%,占贷款总增量的45.9%,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合理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决策参谋。针对经济运行态势不断变化的情况,加强了对民间借贷、银行贷款利率等监测,坚持开展信贷收支、现金收支、外汇收支、国库收支联动分析,加强与政府6个综合经济部门的联系沟通,提高了对全市经济金融态势的分析判断能力。积极配合市政府开展应对金融危机、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科技孵化区、保税区、三产服务、退二进三政策研究等课题的调研,自主完成了《乐清改革开放30周年来金融业成就和经验的总结以及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思路的探讨》、《乐清市非法集资活动特点、成因及启示》、《当前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等重大课题调研,从深层次上分析了乐清市的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和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为今后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启示。上述调研材料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行领导的肯定,并先后在市委《内参》、《温州金融》和《浙江金融调查分析》上刊登。全年支行共上报各类信息调研文章达100多篇,被上级录用的调研文章8篇次、信息20多篇次。
深化县域金融服务 一是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县域信贷支持力度。着眼于小企业、农户、弱势群体的信贷产品创新,督促指导各金融机构推出成长型小企业贷款、小企业整贷零还、小企业最高额循环贷款、小企业存贷挂钩、网贷通、连贷联保、循环信用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新家园农户住房按揭贷款等多种信贷产品,满足了县域经济多元化发展需求。积极协调辖内金融机构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特别是7月1日后集体土地房产抵押登记停止办理后,支行积极向市政府反映情况,多次与土地、房管、法院等部门沟通,促使集体土地房产抵押贷款业务继续得以办理,工作经验被多地学习借鉴。联合市扶贫办、市农村合作银行推出了《乐清市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办法》,落实了全市3500万元的小额扶贫贴息贷款,较好地解决了山老区农民的发展资金。全年全市新增农业贷款10.23亿元,占贷款总增量的18.64%,仅农合行、农行和工行3家机构就为乐清农民提供集体土地自建房抵押贷款18.82亿元,有力地缓解了当地农户筹资难现象。二是加强征信建设,营造良好信用氛围。积极开展环保信息、欠薪信息、计生信息等非银行信息的采集上报工作,出台了《乐清市金融机构信贷支持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意见》,将未落实节育措施、未终止违法妊娠以及违法生育未缴纳社会抚养费等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加强对贷款卡行政许可行为的管理,认真开展2007年度贷款卡年审工作,提高了贷款卡信息质量。结合2008年“信用乐清”建设工作,开展了“征信知识宣传月活动”。活动期间,在行政审批中心悬挂了宣传海报,在《乐清日报》金融与理财专栏多期刊登百姓征信知识,组织进行了信贷员征信知识考试和征信知识社会调查,开展了“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活动等等,百姓信用意识不断增强。三是加强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推广,推动银行卡业务发展。大力开展“11•22非现金支付结算日”宣传活动,探索国库“一户通”电子缴税系统使用新领域,指导协调市银行和市税务部门、保险机构分别在乐成、柳市、北白象纳税大厅和中国财产保险公司、太平洋财险公司的各个网点及相关车行布放了22台POS机,进一步拓宽了全市银行卡消费领域。据统计,2008年全市新增ATM机86台、POS机730台。全市农村金融机构已全部参加温州市大同城交换系统,全市分理处以上银行机构本票开办已达100%,1~12月份累计签发银行本票10.25万笔,同比增加1.02万笔。
积极开展金融监管 一是切实履行检查职责,提升金融监管水平。7月份和9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乐清市支行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对建行乐清支行、中信银行温州柳市支行开展综合业务大检查,还先后对中国银行乐清市支行的个人外汇业务和5家外汇指定银行代位监管履职情况、关注企业外汇管理政策情况和资本金结汇外汇管理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意见书,督促其整改落实到位,促进银行依法合规经营。全年对3家金融机构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共计罚款15.35万元。二是加强部门间联系,推进反洗钱工作向纵深延伸。修订了反洗钱工作联系制度,印发了《人行乐清市支行反洗钱(反恐)工作措施》,扎实开展奥运会期间反洗钱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反洗钱本外币统一管理。组织召开金融系统反洗钱工作会议,夯实反洗钱工作基础,并与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等司法部门沟通,推动反洗钱协作。人行乐清市支行协助乐清市公安局对一名涉嫌洗钱罪的嫌犯进行了立案侦察,该案是浙江省第一起因非法集资案引起而以涉嫌洗钱罪立案侦察的案件。三是关注金融改革,维护辖区金融稳定。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效果进行跟踪,开展农信社专项票据兑付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银行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调查银行流动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农业银行改革、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对全市农村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并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和建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非法金融活动的处置工作,本着“不缺位不越位”的工作原则,积极提出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还指派一名工作人员深入基层直接参与开展专项整治非法金融活动。
强化内控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开展“规范管理年”、“制度落实年”活动,积极开展检查、整改和完善制度活动,全年制订制度16项,修订制度18项,狠抓落实,遵章操作,进一步规范了内部管理,全行办事做到有据、有序、高效。二是坚持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成了支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规范录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主动发布或更新政府公开信息,做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透明、公开、及时,提高了依法执政能力。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85条。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支行与乐清市政府、上级行及支行各股室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安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定期开展内部安全分析评价和考核工作,健全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严防案件发生,确保行泰库安。研究出台了商业银行现金押运社会化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会计流程改造后的内控机制,有效防范了风险。切实加强“奥运”安保工作,确保了“奥运之年”的安全生产。
共创文明和谐 支行党支部、工会、妇工委积极组织开展红色之旅、钓鱼比赛、庆“三八”等休闲健康的业余活动,员工们在活动中受到了教益,丰富了业余生活。支行响应市委号召,积极参与了“一户一册一干部”帮扶活动、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行动、无偿献血活动和“百岗联动建新村”结对送温暖活动等。特别是在“5•12”大地震发生后,全行员工踊跃为灾区群众捐资,党员主动交纳“特殊党费”,以实际行动奉献了基层央行员工的一份爱心。2008年,支行创建温州市文明单位获得成功,支行营业室荣获浙江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称誉,支行妇工委被授予“乐清市妇女工作先进集体”,支行一女工荣获温州市“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