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市志年鉴 > 乐清年鉴 > 2012 > 市情概况

资源

发布日期: 2013- 05- 08 16 : 17 浏览次数: 106 来源:市志办 字体:[ ]

    水资源    一、河流。全市境内河流除瓯江北口横贯南部边境外,其余溪流发源于雁荡山脉。西北山区万壑争流,东南平原河道纵横,清江横亘中部,共有河流、溪流1758条,分为大荆、清江、虹桥、乐成、柳市五大水系,总长1034公里,水面面积1997万平方米,蓄水量4069万立方米。二、地下水。市境地下水补给源是雨水,用降水入渗法计算,总量为每年1.28亿立方米。清江一带含水层厚25米;虹桥平原埋藏三个含水层:第一层水质微咸,第二、三层含淡水;乐成平原的南门、山前一带为淡水含水层,水量丰富,南草垟一带含水层数增多,不能饮用;柳市平原有两个淡水含水层。温泉位于淡溪镇黄塘村,水量丰富,水质清冽、味甘,尤宜于淡水养殖,开发价值大。芙蓉镇雁湖上垟村的西石梁洞与虹桥镇东联水坑村的大垄山、能山、山塘山一带,属偏硅酸天然饮用矿泉水,平均日流量15立方米左右。

  海洋资源    一、海域。乐清湾位于市境东部,介于北纬27°5′~28°23′、东经120°57′~121°16′之间,东及东北界玉环县、温岭市,南接温州湾,西及西北为乐清市。乐清湾南北狭长,口宽内窄,呈胡芦形,南北长约47公里,东西宽4.5~14公里,入内陆纵深37公里,总面积为463.6平方公里,分属乐清、玉环、温岭三县(市)所有,其中乐清市占249平方公里。乐清湾属浅海港湾,一般水深10米左右,最深处41米;湾内底质为泥,湾口为泥沙混合底,并有面积约7平方公里的沙带(穿带屿)。湾中有岛屿14个、海礁9个。1975年玉环县漩门港围堵后,乐清湾成为半封闭性海湾,据1979年6月实测:中部茅埏山岛(属玉环县)附近表层水温26.13℃,南部盐盆、海屿外侧表层水温为24.79℃。海水盐度夏季低、秋季高,年平均为26.04‰。乐清湾内自然饵料丰富,有浮游动物130余种。沿岸滩涂广阔,并不断淤积发展。湾底年淤积达5~10厘米。海涂涂面平整,涂质肥沃,大量繁殖着底栖藻类,是养殖蚶、蛏、牡蛎等三大贝类和海带、紫菜等藻类的理想场所。湾内水产资源丰富,有鱼类190余种,贝类70余种,甲壳类60余种,成为沿岸各县市主要的近海捕捞鱼场。湾底堆积着丰富的贝壳层。二、潮汐。乐清湾潮波为港湾协振动状态,潮流为规则半日潮,一天两高两低极为明显。湾口涨潮流向西,落潮流向东,流速1~1.5节;湾内涨潮流向北,落潮流向南,流速2~3节。涨潮时海水呈漫滩状,落潮时滩水归槽。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差值在半小时左右,最大可达1小时。湾内进潮量大,每潮平均为6.5亿立方米;潮差亦大,最大潮差8.34米(仅次于杭州湾),平均潮差4.54米,潮汐理论蕴藏量234万千瓦,占全省潮汐蕴藏量的8%左右。

  矿产资源    一、铁矿。有四都牛洞和铁场、淡溪里岙、西联陈岙、南阳等5处,矿体呈脉状,受断裂构造控制,成因属火山气热充填型。各个矿体长小于100米,厚小于1.1米。矿石中含有磁铁、穆磁铁、镜铁等矿物,品位较低,工业意义小。二、铅锌矿。仅仙溪镇甸岭毛平湾1处。矿脉产于东西向断裂带中,成因属火山气热充填型。矿石中含有方铅、闪锌等矿物,并含有银,工业意义小。三、锰矿。仅有淡溪镇硐垟下埭头1处。矿脉产于东西向断裂带中,成因属风化淋滤型。矿石中只含软锰矿物,品位高,工业意义小。四、高岭土矿。有芙蓉镇兰屿浦、清江镇和城东街道慎海的岭脚、石龙、上叶等5处,矿体除清江矿床呈筒状外,其余呈层状、被覆状,成因属凝灰岩风化。各个矿体长50~200米,厚数米至数十米,品位较高,有开发价值。五、陶土矿。位于大荆镇的东林,层状产出,岩性是黄色泥岩或粉砂岩,储量约1亿吨,有开发价值。六、磨刀石。位于大荆镇湖雾的岭头村,岩性是流纹岩,有两个矿带、19个矿体,矿带呈脉状、透镜状,长50~400米,宽2~6米,有开发价值。七、石板材矿。位于大荆镇湖雾的岭头村,岩性是流纹质含角砾晶屑、玻屑凝灰岩,有开发价值。

  森林资源    一、森林植物。全市森林植物共有99科520多种,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桑科、蔷薇科、豆科、冬青科、山茶科等植物为多。森林植被类型可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桉树、黑荆树、木麻黄、榕树、樟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木荷、青冈、麻栎、枫香等)、针叶阔叶混交林或针叶纯林(主要树种有杉木、柳杉、柏木、马尾松、棕 、油茶、油桐等)以及竹林。主要发展树种有:用材林以杉木、柳杉为主,还有柏木、苦楝、樟树等;薪炭林以马尾松为主;防护林以木麻黄为主;经济林有黑荆树、油茶、油桐、乌桕、板栗等;四旁绿化有按树、水杉、悬铃木、池杉、银桦、广玉兰和龙柏等。二、珍稀树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17种,隶属13科,绝大部分分布在雁荡山景区。其中二级保护树种有银杏、福建柏、鹅掌楸、钟萼木;三级保护树种有江南油杉、凹叶厚朴、沉水樟、天竺桂、蛛网萼、半枫荷、花榈木、胡豆莲、野大豆、银雀树、银种花、方竹等。三、竹类。有8属25种,有丛生竹、散生竹和混生竹三个类型,总面积3.59万亩,其中毛竹3.05万亩,占85%,另有杂竹、野生竹近5400亩。竹种资源丰富,乡土原生竹种有毛竹、粉单竹、大木竹、箬竹、苦竹、观音竹、方竹、金竹、实心竹、龟背竹、紫竹等十多种。引种栽培竹种有麻竹、绿竹、金镶玉竹和青皮竹等。产区集中在北部山区的低山地带,以龙西、仙溪、智仁、叶家垟、甸岭和福溪等地居多。1971年以来,淡溪、四都、南阳、城北等地发展毛竹基地3500亩;1986年以来,智仁乡马家山和福溪乡御营、湖岙等地改竹用山为笋用山200亩,提高了竹林的经济效益。四、经济林。以油茶、油桐、乌桕三种木本油料(又称三籽油料)为主,还有果、茶、桑等特产经济林。五、雁荡山风景林。北宋以前,雁荡山基本保留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原始森林。据《广雁荡山志》载,从大荆入驿有“古樟十人抱”,经响岭头“数十大树不知名,能仁寺东旧有大松一株,苍秀古怪,望之如虬龙,称万年松”。1985年调查,雁荡山风景林多数为原生树种,属国家保护的风景树种达10多种,有银杏、金钱树、杜仲、鹅掌楸、凹叶厚朴、沉水樟、半枫荷等,雁荡润楠为雁荡山的特有树种。

  旅游资源    一、雁荡山。位于市境东北,东起羊角洞,与温岭市相连;南至芙蓉镇,襟带清江;西极锯板岭(界牌岭),与永嘉县邻界;北达六坪山,与黄岩区接壤。东西横25公里,南北纵18公里,总面积450平方公里。山境东濒乐清湾,有亚热带海洋风调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山清水秀,驰名中外,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2005年2月,雁荡山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成功跻身世界地质公园行列;2007年5月,雁荡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从国家级风景区到世界级旅游品牌的跨越。雁荡山脉系括苍山脉分支,景区内山势高差悬殊,一般高程500米至800米。景区被雁湖大尖、雁湖岗、百岗尖、乌岩尖隔分为南北两部分,主要景区散布于南区。最高百岗尖,海拔1056米。整个山体为晚侏罗纪的火山岩所覆盖,岩性以流纹岩、凝灰岩为主。由于火山喷发和长期风化、水蚀作用,岩体裸露,形成各式各样的奇峰、怪石、幽洞、飞泉,造就今天的奇秀风光。二、中雁荡山。旧名白石山,位置在市区以西,系火山岩断裂层构成。玉甑峰卓立天心,东漈、西漈蜿蜒萦抱,种种形态,类似雁荡,又处于北雁荡山与南雁荡山之间,故名“中雁荡山”。全山分划四景区,即玉甑景区、西漈景区、东漈景区、甑阳景区。1958年在中雁荡山修建了白石湖、钟前湖、龙山湖三处水库,三水库如三颗明珠嵌在山腹,峦光水色,互相掩映,更显出中雁荡山容之美。1985年景区扩展至凤凰山、杨八洞、刘公谷,1989年5月,国家建设部批准,将中雁荡并入雁荡山,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中雁荡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灵山。位于乐成街道城北境内,东连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区梅溪文化村,西邻中雁荡山风景区,南距市中心5公里,北接永嘉楠溪江,灵山全境分飞水谷、摇晃岩、灵山顶、天湖、龙潭瀑、会贤台、天柱岩、黄檀硐等八大景区,总面积46.7平方公里,山体呈现“灵山”字形,故以之命名。境内峰奇、石怪、洞幽、林茂、水盛,堪称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南宋状元王十朋诗云:“飞瀑来从小雁荡,灵源颇类大龙湫”。四、荟萃拾锦。白龙山景区面积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16米,峰顶有双岩并峙称丫髻岩,亦名为丫髻峰。硐垟洞,内有宫观建筑,下有淡溪水库,波光粼粼,景色幽美。左原系南宋状元王十朋家乡,有龟山、卧虎山、戏彩岩、杜鹃岩、棋盘岩、散水岩、人面岩、天柱岩、嘶水涧等20余景,王十朋各有题诗。乐成八景分别名为箫台明月、东塔云烟、白鹤晨钟、紫芝晚磬、双瀑飞泉、西岑松雪、云门福地、盖竹洞天,它们各有特色,或形、或声、或水、或山、或洞,引人入胜。茗山海拔502米,上有龙潭,大旱不竭,还有天亭、天坛、停云观等建筑,登高望远,天海一线。大乌岛在乐清湾海中,近年因岛上植有桃树,今又称桃花岛,岛孤立海中,四周碧波浩荡,东与玉环山相望,风光别具一格。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