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人文乐清 > 文化古迹
  • 成文日期:

白箬岭驿路南北古迹多

发布日期: 2013- 06- 07 15 : 39 浏览次数: 字体:[ ]

  白箬岭在乐清雁荡山东谷口外,属雁荡山百岗尖东伸之山岭,亦为荡阴大荆新溪与白溪之间的分水岭。旧浙闽驿路经此,为南北通道。相传在东晋时岭路已通。明永乐《乐清县志》及明武进薛应旂《雁荡山记》都说此岭是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之岭。《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亦主此说。永乐志卷二山川“斤竹涧”下载“宋谢灵运渡江而上斤竹涧过白箬岭,越岭溪行。”南宋永嘉薛季宣《雁荡山赋》有“亭白箬而下道”句记此岭。在宋状元王十朋诗中及明朱谏《雁山志》中字皆作“白若岭”,若箬两字古通。岭北村庄名白箬岙。岭南隔白溪溪水为白溪街村,为北宋白溪驿故址。宋袁采《雁山图记》云“溪上有路通白溪驿”即此。元儒李孝光《雁荡山》诗说:“兴国年间路始开”,若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已建白溪驿算起至今已1030年。今104国道及甬台温高速公路皆经此。岭不很高,南北各八百余级,盘曲18弯,石级阔3米(鲁班尺10—11尺)平坦可行。旧时适宜于肩舆和车马过岭。每逢三六九大荆市期,附近各地农民及清江虹桥等地商贩往来赶市者过岭极多。岭背凉风习习,大热天行人在路廊中稍坐,热汗顿消。其西侧崖下有清泉一窟,自流不息,水质清凉而纯净,好心人备有竹瓯数只,供行人喝水之用。若在岭背眺望南北,远近的村庄田野道路溪流及乐清湾海面航船,尽收眼底。 

  此岭由于驿路古道所经,岭背及岭南北两侧有许多古建筑及摩崖刻石等文化古迹,至今仍保存完好,成为雁荡山古文化的一部分。自1990年公路104国道线开凿白箬岭隧道后,岭上行人渐少直至无人行走。今岭路已榛莽丛生,幸历史古迹无损。今后须防止损毁。 

  岭南北主要文化古迹如下: 

  (一)岭背城门洞“浙闽通衢”刻石。此刻石在城门洞南向,字高26公分,阔23公分,无题款年月,字迹清晰。岭北向亦有石额,字迹风蚀不可辨认,或说当是“台温孔道”四字。《注》。城门洞建于何时?查清初迁弃沿海地界县署退保大荆,于康熙元年建大荆“营城”,白箬岭设有汛兵驻守。城门洞当在此时建成。 

  (二)驿路古道。自黄岩南行出盘山旅邸经大荆驿(岭店驿)至白箬岭计程三十五里;自白箬岭向西南行、经白溪驿越筋竹岭抵大芙蓉(北宋芙蓉驿),亦三十五华里。再过窑岙岭南行达县城为六十五华里。路阔2米,两侧原有低矮护墙高半米,大多完好或可辨认。 

  (三)北宋白溪驿故址。在白溪街村,又有“白溪草市”的记载。北宋芙蓉驿故址,在芙蓉街,见《梦溪笔谈》所载。二驿中间有柽岗黄山二铺故址。路旁又有古村落名曰马路上。岭北有南宋“岭店驿”故址,其地无考,明代驿迁大荆。又有郑家岭铺故址,在盘山岭南十里石坦,洪武元年裁废。 

  (四)石路廊四座。均为石梁石柱石凳瓦盖顶,每座皆5间24柱,路从屋中穿过。石凳可坐可躺。石梁上刻有年月;岭头路廊清咸丰五年重建;岭南路廊道光十九年建;岭北嘉庆元年建;岭北二里还有一座中庄路廊建于乾隆四十四年。石柱四周刻满助钱人村庄姓名与金额,有助银二十两、三十两及助钱二千文等。所刻地名已有垟閤等字。 

  (五)古烽堠遗址:在岭头西边山尖上。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大荆驻军曾于此修建碉堡,后被当地民兵捣毁。 

  

  【注】民国二年(重建章氏义楼桥碑记》文云:“以此地为台温孔道,浙闽通衢,每逢三六九市行人如织”。(此碑和另一块光绪十九年总捕府碑今在中庄路廊内。) 

  〔附录)白箬岭南北四座路廊石梁石往铭文如下: 

  (一)白箬岭南向岭脚路廊(光绪乐清县志称“白箬路廊:巽坑村林国榜捐建”) 梁上铭文: 

  道光十九年二十都首事××××募化重建 

  石柱铭文有: 

  十九都朴头村贡生郑兰助银二十两 

  松垟村金友用捐银三十两 

  殿前村黄安兆助银三十两 

  东山村叶彦俦捐银三十两 

  白溪街村黄应满应载各助钱二千文 

  十九都詹供树黄文笺各助钱二千文 

  十九都下塘村诸延才 

  二十都龚坑村金××各助钱三千文 

  十九都樟树下村施林氏助钱五千文 

  白溪街施顺X助钱三千文 

  大荆合营兵丁助银二十两 

  巽坑村林宁远助银二十两 

  环山村儒士徐孔灼助银二两 

  石门村阮干氏助银二两 

  (二)白箬岭头路廊(咸丰五年桂月鼎建)石柱联云: 

  此中大有佳处;这里即是名山。 

  柱上铭文很多: 

  十九都石件头村太学金勤镐助钱三千文 

  十九都环山村太学徐孔虑助钱三千文 

  十九都下塘村职员诸X财助钱十千文 

  二十八都水涨村贡生盛保顺助钱伍千文 

  樟树下村儒士施齐标乐助钱六千文 

  松垟村金清仕捐钱三千文 

  西垟村赵翌照捐钱三千文 

  水涨村太学生盛伯槐捐钱三千文 

  中庄村信士赵翼凤捐钱六千文 

  北阁村李承泽捐钱贰拾千文八年八月又捐钱拾千文 

  本邑岩峰村谷应槐并砌岭款钱三十七千文 

  大荆合营兵丁捐钱三十千文 

  大荆蒲溪新桥抽分钱壹拾千文 

  大荆街蔡荣寿捐钱三千文 

  泗洲堂干祖和捐钱三千文 

  大岩头X兴有捐钱三千文 

  阁口村马孟聪捐钱三千文 

  久防村信女陈赵氏捐钱三千文 

  久防村陈昌顺捐钱三千文 

  久防村朱锡豹捐钱三千文 

  (三)白著岭北向岭脚路廊(俗名白箬岙路廊)石梁铭文: 

  “大清嘉庆元年仁山寺师祖元性、师伯光崇、本师光全、住持德连、徒能华募化重建。”(32字) 

  联云:驻马停车通东西客使; 

  隐风避雨便南北行人。 

  石柱铭文有“塘头村庠生张国臣助钱壹千伍百文”,“山前村张盛财助钱六百文”等。 

  (四)中庄路廊(在白箬岙北二里驿路上,又名章义楼路廊)石梁铭文: 

  大清乾隆四十四年岁次己亥季秋菊月吉旦 

  石柱铭文有:“十四都虹桥村国学生陆锡宁助钱壹千贰百文”,“十九都横山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