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清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乐清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
2014年1月8日 在乐清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乐清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王友闻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乐清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实施大平台、大城市、大民生建设三大战略,努力推进“实力乐清、魅力乐清、和谐乐清”建设,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一)综合实力平稳增强 全力搭建发展平台,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对台经贸合作区和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扎实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三转一市”工作,全面实施“乐商回归工程”,加快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3亿元,可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5亿元、394.5亿元、249亿元,第一产业可比下降0.3%,二产、三产分别可比增长8.6%、3.7%;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02.35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2%;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2亿元,同比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亿元,同比增长12%;进出口总额21.68亿美元,同比下降8%,其中出口总额19.62亿美元,下降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025元,分别增长8%和9%。 (二)增长方式逐步转变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早稻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5.67万吨。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形成了粮食、蔬菜、畜牧、水果、茶叶、花卉苗木、竹笋、中药材等八大主导产业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努力建设省级工业强市,积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启动建设柳市、北白象、虹桥和经济开发区四大省级工业强镇(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不断加强技术支撑,有序推进电气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和正泰低压智能电器研究院建设,国家工业电器质检中心(筹)建成投入试运行,浙江省电工仪器仪表质量检测中心获批设立。大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正泰电器股份公司被评为省级引智示范单位,长城电器集团、永固集团分别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试点站。积极创建浙江省质量强县示范县,继续推进品牌强市建设。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541亿元,增长7.4%,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1071亿元,增长4.2%。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不断完善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2013年度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乐清总部经济园、市科技创新园、文化产业集聚区和南虹广场施工进度加速,正大新生活城市综合体、中国电器城、雁荡山旅游文化综合服务区、港区现代物流园和虹桥现代商贸城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继续推进“退二进三”工作。旅游经济较快增长,全年接待中外游客960.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26亿元,分别增长12%和17%。 (三)重点工程全面推进 坚持把重点工程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突出大城市建设引领,突出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带动,突出实体经济发展,全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双十项目”全面推进,其中:“十大建设工程”计划投资225亿元,完成投资253.49亿元,完成率为112.66%;“十大民生工程”计划投资101.7亿元,完成投资117.29亿元,完成率为115.33%。投资结构更趋合理,有效投资比重明显提高,工业性投资比重达30.1%,较上年增加了2.5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工业性投资比重达62.7%,较上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全年预计完成重点工程投资88.3亿元,同比增长17.5%。117个市本级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开工项目44个,续建项目73个,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20个。建成或基本建成乐虹平原防洪一期工程、港区北区沿海堤坝工程、104国道虹桥段过境公路改线工程、乐清雁荡山至永嘉楠溪江公路工程(乐清段)、220KV乐成输变电工程及220KV乐成变扩建工程、市实验小学迁建工程、市城南第一中学(乐成五中)迁扩建工程、市建设路小学(乐成七小)滨海校区建设工程、中心区霖霄路、东银路建设工程等。开工建设市胜利塘北片围区改造工程、百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沈海高速复线乐清南塘至黄华段工程、104国道虹桥至乐成段改建工程、市环保产业园区建设工程、城南第一小学(乐成五小)迁建工程、大荆雁荡给水总管延伸工程等。加快推进市总部经济园建设工程、市第三人民医院迁扩建工程、市旧城改造“二区五路”安置房工程、市客货运中心建设工程、市城市中心大道北白象段一期工程等续建项目进程。全年列入省重点工程4个,省重大产业项目3个,争取到省土地指标2000余亩。 (四)社会事业稳步提升 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列入国家火炬计划17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4项、重点新产品3项,开发省级新产品192项;创建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科技型企业4家;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6家、温州市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6家。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县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的县级城市。教育事业方面。推进省教育现代化市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市创建工作;实施学前教育等级扩面工程,全年共创建省三级幼儿园36所,省一级幼儿园1所;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文化事业方面。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发展“135”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成2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个市图书馆镇(街道)分馆、30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36个农村文化礼堂;周昌谷艺术馆成功入选中国书画名人馆。医疗卫生方面。省卫生强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70.5%;民办医疗机构建设扎实推进,乐清康宁医院顺利开诊,温州童乐医院落实土地。体育事业方面。各类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市体育中心加快推进。社会保障方面。社保政策制度体系更趋完善,社保保面和扩面工作持续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4.2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8.7%;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年住院费用最高支付限额调整到10万元,普通门诊补偿比例调整至50%。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2%。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升。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深化“三公”管理改革。稳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接待改革,推出“三公”网络监管平台,实现“一平台两审核三监督”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审批事项集中度达到93.4%;创新审批方式,推行“六个联”的联合审批制度,建立重大项目审批全程无偿代办制、保姆式动态跟踪服务制、模拟审批制“三制联动”的服务机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出台了《乐清市优化民间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实施办法》。深化中心镇发展改革和小城市培育试点。设立柳市镇(柳市新区)项目审批中心,落实镇级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职能;组织开展柳市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整合组建柳市镇综合执法中队。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加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开展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深化金融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小贷公司、民资管理公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等新型地方金融组织试点工作;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打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深化金融服务,完成农合行股份制改造;优化地方资本市场培育,推进企业股改和挂牌上市工作,拓宽债券市场融资渠道;加强地方金融监管。 (六)城乡环境逐步改善 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开展全国低碳日和节能宣传活动,提高公众低碳节能意识。加强重点领域节能监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落实能源“双控”重点工作责任,全年实现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超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全面开展生态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大生态市建设力度。稳步推进造纸、化工、电镀和铸造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完成禁燃区内燃煤锅炉淘汰,开展全市餐饮业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对全市机动车采取双怠速法环保检测。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有序开展污染减排工作,全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82%、21.55%、5.25%和10.96%。不断优化城乡环境。深入开展“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双清”行动和“两河”整治等工作;加快安置房项目建设,加大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力度;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编制《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出台《打造美丽乐清水乡总体实施方案》和《水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公园绿地建设,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5平方米。不断扩大市政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市区及柳白片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7.4%。推行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强化建筑垃圾监管处置,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四小车”专项整治行动和户外广告整治;加大交通拥堵治理力度,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维护;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完善城市功能,积极发挥数字城管及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在复杂形势中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但还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产业层次提升缓慢,转型升级有待提速,经济发展回升乏力,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等指标未能按计划完成。实体经济经营面临困难,担保链风险比较突出,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土地、用工、电力等要素制约发展,优质企业外迁现象继续存在。投资结构还需优化,区域投资不够平衡,政策处理和土地要素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居民高端消费外流,传统消费市场受到电商冲击,内需市场有待培育。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生态环境形势比较严峻,与群众期望和小康社会建成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城乡统筹力度需要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健全,城市管理水平需要提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2014年及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任务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按照“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我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安排如下:全市生产总值可比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第二产业增长8%,第三产业增长9%;财政总收入增长8.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5%;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出口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等指标按上级下达任务安排。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标,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以改革促发展转型、促结构调整、促民生改善,以“赶超发展·再创辉煌”为己任,全面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政府”三大转型,积极实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实力乐清、魅力乐清、和谐乐清”建设。一是着力搭建完善发展平台,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和企业集聚“两集”发展;二是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乐清”建设;四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强化要素保障;五是着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科、教、文、卫、体和社保等事业快速发展;六是着力创新治理模式,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七是着力优化城乡环境,努力创建森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八是着力推进各领域改革创新,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准备,加快城乡统筹、行政审批、金融创新、医药卫生和民办教育等综合性改革,继续开展柳市小城市培育试点和中心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与此同时,还要积极稳定市场物价,扎实做好粮食与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人口计生、妇女儿童、创业就业、平安乐清和“双拥”工作。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2014年投资建设计划安排 全年计划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6亿元,同比增长15%。包括:重点工程建设投资100亿;工业性投资165亿元;城市建设类投资175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110亿元,其他城建项目65亿元;保障性住房项目66亿元。“双十项目”(十大建设工程、十大民生工程)投资385亿元,占年度投资76%。全年安排重大建设前期项目82项。 (一)重点工程计划安排 2014年重点工程建设初步安排140项,其中:续建项目84项,新增开工项目56项。 1.基础设施支撑工程。开工建设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工程、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二期工程、220KV芙蓉输变电工程、长石岭水库工程、乐商创业园公共配套工程、中国电器城会展中心工程等项目。建成乐清湾港区一期(2个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市客货运中心建设工程、中心区滞洪区等项目。加快推进104国道虹桥至乐成段改建工程、沈海高速复线乐清南塘至黄华段工程、乐清湾港区疏港公路南塘至乐成段建设工程、虹三线一期工程、500KV输变电玉环二期送出(乐清段)工程、乐虹平原防洪二期工程、市总部经济园建设工程、市科技创新园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 2.社会事业提升工程。开工建设市第五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温州童乐医院建设工程、柳市职业技术学校迁扩建工程、文化产业园建设工程等项目。建成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高中部建设工程、市委党校迁建工程、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图书馆、博物馆、市供水调度水质监测中心建设工程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加快推进市第三人民医院迁扩建工程、市职业中等学校迁扩建工程、市城南第一小学(乐成五小)迁建工程、市华仪翔云社会福利院、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市农林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 3.住房民生保障工程。开工建设大学生人才公寓(公租房)、清江镇污水处理工程、大荆镇污水处理二、三级管网工程、柳市镇林宅公园等项目。建成市城市给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大荆蒲湾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治改造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市旧城改造“二区五路”安置房工程、市康居工程、虹桥片区污水处理及管网工程、乐成建筑垃圾消纳场、百里河道综合整治等民生项目建设。 此外大力推进人民集团、德力西集团、正大新生活以及北白象、虹桥、大荆城市综合体等产业化项目的进程。 (二)重大建设前期项目计划安排 2014年安排重大前期项目82项。争取开工项目14项,包括:雁荡山旅游环线二期工程、天蒲路、亨东公路、福甸公路、象石公路北白象段建设工程、乐成片围涂工程、浙能电厂三期和温州电厂“上大压小”扩建工程等项目。争取批复初步设计项目9项,包括:永乐乌牛溪治理工程(乐清段)、虹桥职业技术学校迁扩建工程、乐清湾港区拓展路建设工程等工程。争取批复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项目31项,包括:乐清市乐象公路山弄至湖头段工程、乐清湾疏港公路乐清乐成至黄华段、双湖公路、220KV高嵩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开展前期研究项目28项,包括: 乐清湾港区拓展区项目、环山休闲旅游项目、西部山区风力发电项目等。 (三)全力推进有效投资 在总结2013年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扩大有效投资,努力实现年度目标任务。一是强化项目管理。分解计划对接项目,建立涵盖各牵头单位、有投资任务的部门、镇街、功能区以及各项目业主的投资目标任务体系;深化项目前期工作,创新项目管理方式,制定投资推进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规范项目标后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进度,保障施工安全,严控项目概算。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努力争取省级土地指标的支持,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和近海滩涂,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拓宽融资渠道,搭建融资平台,加强银项合作交流,引进BOT等建设模式,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优化环境建设,认真做好项目审批服务,促进项目审批提速提效,加强项目政策处理,加大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确保项目无阻碍施工。三是强化督考机制。进一步完善排名、通报,督查、考核机制,创新投资工作新方法新思路;进一步健全协调服务机制,及时化解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行重点工程公开承诺和问责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在中共乐清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强力推进,全面落实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决议和部署,为乐清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附件:《2014年乐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建议)》 附件 2014年乐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建议)
说明:2013年度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均为自评数据;2013年度有关数据以统计公报或统计年鉴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