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乐清 > 生活资讯
  • 成文日期:

防中暑 调饮食 养津液 炎热夏季老中医支招养生

发布日期: 2014- 07- 15 17 : 49 浏览次数: 字体:[ ]

  ■记者 刘荣燕

  炎热夏季,对任何人的身体都是一种考验。近日,到我市各家医院就诊的消化道疾病、伤暑患者逐渐增多。有关专家表示,高温耗气、多汗伤津是影响夏季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那么如何做好夏季养生保健?昨日,记者采访了我市知名中医专家周朝进主任医师,他建议市民在夏天要注意防止中暑、调整饮食、养好津液、安排好作息时间等,可安全度夏。

  避烈日 防中暑

  “近日,中暑病人有所增加,以室外作业者居多。”周朝进医生称,夏天太阳辐射强烈,天气潮湿闷热,皮肤毛孔若宣泄不畅,会使身体出现散热困难,如果热量积蓄过多过久,就会引起中暑。因此室外作业的工人、农民要避免在烈日下长期工作,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可帮助散热。

  而室内的上班族则要避免久处空调房,否则会汗出不畅,阳气内郁,暑湿闭阻,出现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腹胀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建议市民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清凉油、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液(水、丸、胶囊)等,以备不时之需。

  养津液 补水分

  近日,市民秦女士感觉自己浑身乏力,经中医诊断,系暑热流汗过多引起的。

  周朝进医生称,按中医理论,盛夏最易“大汗伤津”,伤津之后,由于“气随津泄”而导致气衰,故应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养津液,可吃些西瓜,喝点绿豆汤、赤豆汤、菊花茶、鲜石斛汁、西洋参等。出汗太多时,适量饮用一些淡盐开水,以补充水分和氯化钠,注重养津液。并建议吃些酸的食物,如番茄、柠檬、葡萄、菠萝、芒果等,它们的酸味能敛汗、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辛辣食物尽量少吃,因夏季阳气上升,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调饮食 宜清淡

  周朝进还称,脾胃喜暖恶寒,夏季尤其要注意保护好胃肠道。

  夏天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可食蔬菜、瓜果、豆制品,如丝瓜、冬瓜、番茄、绿豆汤、扁豆等,不宜大鱼大肉。还要清洁卫生,不要食用过夜食物,因为夏季高温易导致食物变质。不少人喜欢吃生鱼凉菜,稍微不注意,就会导致腹泻,引发胃肠炎。

  暖脾胃 忌冰冷

  天气炎热,棒冰、冰激凌成了不少孩子最喜欢吃的饮品。7月11日,一家长带着6岁的儿子来市中医院就诊,这孩子从去年开始,就经常反复肚子痛,痛时脸色苍白,但没过多久就好了,家长也曾带着孩子看过西医,却不见好转。医生详细了解孩子的病情后,认为孩子是吃了冰棒、冰激凌等冰冷食物的缘故。

  “夏天,不少孩子因贪食过凉过冰零食导致肠痉挛,有些甚至一两年不见好转,一旦肠胃遇冷遇寒或者空腹肚子饿时就会发生痉挛痛。”最后,医生开了几帖温中和胃的中药,该男孩喝了2帖中药后,病情就好转了。

  三伏贴 治冬病

  中医学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夏天是治疗秋冬病症的有效时机,一些因人体阳气虚弱,多在秋冬季发病的,如慢性气管炎、哮喘、鼻炎、荨麻疹、关节炎、胃溃疡等,可在三伏天采用中药贴敷、艾灸,温壮阳气,以达到祛除疾病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三伏天马上到了,市中医院等医疗单位都在开展三伏天中药贴敷疗法。

  顺自然 子午觉

  夏季日照时间延长,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周医生建议市民掌握睡好“子午觉”,即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是阴气最盛,阳气衰弱之时。中医认为“阳气尽则卧”,这个时刻休息睡眠效果最好,睡眠质量也最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子时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此是养肝排毒的时间应该熟睡。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排毒,长此以往,身体会处于亚健康状态,对健康的危害很大。

  午时是中午11时到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阴气尽则寐”,所以午时也应睡会儿。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