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 易中暑 户外运动时 记得补充水分
|
本报讯(记者 郑露露)9月9日,乐清市第二中学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在进行50米短距离跑步训练,其中两名学生唇色发青坐在了一边,体育老师钱春盛忙上前为学生检查,发现学生有中暑的现象。 最近每天都下雨,空气中湿气重,虽然说温度已经没有三伏天那么高,但正午时十分闷热,仍有“桑拿天”的感觉。市民常在空调房呆着,走出户外面对湿闷的环境,人体散发的热量受阻,毛孔闭塞,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 “这种闷热的天气,人体排汗不畅,汗液蒸发减慢,比在单纯的高温天更容易中暑。”钱春盛说,在这种天气环境中,体内的水分和矿物质丢失很快,市民出门或去运动时身边最好带一瓶凉开水或者淡盐水,及时补充水分。 如果发现身体不适有中暑倾向,可按压自己的无名指指甲,看回血是否快,若指甲泛白,且回血慢,说明有中暑的可能,应尽快到阴凉地休息,通风散热,补充水分,稍事休息后尽快就医。 “立秋过后,早晚偏凉,露天泳池的水会比原来凉,如果体温无法适应,就容易抽筋和感冒。”市人民医院急救科的医护人员说,眼下游泳最好选在每日气温较高时进行,出水后要注意保暖。如果在游泳时出现打寒颤、皮肤变紫、头晕等现象,应立即上岸。 另外,游泳的时间不能像夏天一样,宜短。如果脚趾抽筋,要马上将腿屈起,用力将脚趾拉开、扳直。如果小腿抽筋,先吸足一口气,仰卧水面,用力扳住脚趾并使小腿向前伸蹬,让收缩肌肉伸展和松弛。如果手指抽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如此反复即可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