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市志年鉴 > 乐清年鉴 > 2014 > 特载
  • 成文日期:

市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5- 01- 04 14 : 20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经济形势十分复杂严峻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温州市委、市政府和乐清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型发展、赶超发展主线,积极应对经济下行、产业转型、环境整治三大压力,既敢抓敢管、敢于担当,又稳扎稳打、急而不躁,深入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有序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发展布局得到优化。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千方百计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57.92亿元,增长6.5%,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212.87亿元,增长6.1%,工业综合实力在全省一档工业强县市中排名第五;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2.35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29亿元,分别增长11.6%12.2%,在全省经济强县市中从第9位上升到第8位。坚持把发展平台作为关键举措来抓。经济开发区按照“一区六园”框架整合提升取得明显成效,申报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绿色生态示范区;乐清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申报创建省级对台经贸合作区;乐清湾港区综合保税区建设按照温州市“一区两片”的布局定位,各项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雁荡山顺利通过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雁荡山旅游管理体制调整完善,市旅游局与中雁荡山管委会实行合署办公,“5A+4A”的雁荡山大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坚持把规划引领作为城市建设龙头来抓。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启动市域总体规划修改,完成中心城市“1+3”规划和重点区域城市设计,通过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生态示范区、乐成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南门片整体改造等一系列规划评审,西门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三规合一编制获国家海洋局首例批准,为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赢得了先机。

(二)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选商引资成效明显。投资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全市完成限上固定资产投资440亿元,增长21.5%;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甬台温高速复线南塘至黄华段、104国道虹桥至乐成段改线工程开工建设,雁楠公路、104国道虹桥过境线建成通车,220千伏乐成输变电、110千伏百花输变电工程建成投用,疏港公路一期、雁荡旅游环线、城市防洪二期、樟布岙水库等工程建设进度加快;狠抓产业投资,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43个、总面积1.16万亩,已开工建设1500亩,全市完成工业性投资130.71亿元,增长30.2%,增幅继续居全省一档工业强县市首位。乐商回归工程深入实施。隆重举行首届世界乐清人大会,协助举办温州“浙江·台湾合作周”活动,全年签约引进重大项目47个,实际到位内资55.05亿元、外资6750万美元,海德花园、胜华嘉园、柳市现代购物中心、虹桥开元名都大酒店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引进著名跨国公司全力打造乐清正大新生活城市中心,引进台湾知名医院建设温州童乐医院。用地保障力度切实加大。乐海围垦填方工程完成填方3168亩,垦造耕地3305亩,建成标准农田7161亩,落实高标准农田50892亩,完成土地转而未供3047亩、农转用报批2614亩,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1698亩;柳白新城会展中心、电器销售中心及龙头企业产业园共5个项目成功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争取到耕地用地指标1600亩,并争取省级中期追加新增耕地用地指标1015亩,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集散中心争取省建设用地指标150亩。

(三)产业转型有力推进,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提质。十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南虹广场建设加快,总部经济园一期招商基本完成,改造农贸市场6个,网络经济、商贸物流等新型业态发展势头良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5.88亿元,增长13%;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接待游客99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2.58亿元,分别增长16%21%;金融改革创新扎实开展,新型地方金融组织试点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改造,成功投放乐清湾港区一期工程项目15.4亿元首笔银团贷款,全市新增银行业分支机构14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民资管理公司1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007.9亿元,增长4.2%。工业强市建设成效明显。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园主体工程结顶,国家工业电气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投入试运行,电气工业设计基地启动建设,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我市被列入全国首批县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四换三名”、“三转一市”有力推进,完成“个转企”5988家,其中直接转为公司1142家,列温州全市第一,“小升规”169家,“规改股”13家;品牌战略深入实施,新增驰著名商标7个;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实现进出口总额22.2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0.42亿美元;实施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管理,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现代农业发展稳步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加快推进,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3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特色农(渔)业精品园8个;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快,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6家,新增规模土地流转面积5.16万亩;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浙江铁皮石斛文化节,我市被评为中国铁皮石斛枫斗加工之乡、省铁皮石斛产业基地。

(四)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有效改善。城市功能持续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推进,新体育中心、客货运中心、市民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主体工程相继建成,清和公园、胜利塘河改造、五环路建设加快;重视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东云南路、清河南路基本贯通,开工建设6个安置房项目;市政设施逐步完善,甬台温天然气输气管道乐清段开工建设,柳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试运行,完成给水管网改扩建91.1公里,建成污水收集管网297公里。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工作有力推进,拆除违法建筑280.92万平方米,完成坟墓生态化改造6266座,学校周边环境大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新增绿化面积2.2万亩,雁荡狮子山等3个森林公园提前实现开园,省级森林城市创建通过预验收;河道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基本完成88条垃圾河清理和44条黑臭河整治;重点行业整治有序推进,大气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82%21.55%5.25%10.96%。城乡统筹深入推进。“三分三改”加快推进,全面完成股改、地改,完成农房改造集聚户数20349户,新增集聚率6.42%,社区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8家社会组织入驻公益组织孵化园;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全面完成;新建农村联网公路7.5公里,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74%,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1.22%;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开展经济薄弱村扶持工作,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十大民生工程和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完成,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达7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6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094元,分别增长8.3%9.4%;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01万人,净增“五险一金”参保人员7.09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7%;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建成5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50套,建成保障性住房642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文化综合体基本建成,新建镇街综合文化站2个、社区文化中心30个、农村文化礼堂36个,成功举办了纪念章纶诞辰600周年系列活动,《畲乡三月三》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音乐类作品“群星奖”;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创建省体育强镇街1个,在温州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上取得金牌和总分双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市二中扩建工程投入使用,育英学校小学部、市实验小学迁扩建、建设路小学滨海校区等工程主体完工,学前教育规范有序发展,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市三医迁扩建主体工程结顶,市二医迁扩建工程基本建成;深入推进“强基创优”工程,计生利益导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加强。深化平安乐清建设,有望实现省平安县市“五连创”;“打盗抢保民安”、“打黑恶除四害”等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全市刑事发案下降7.19%;高度重视风险企业帮扶处置和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工作,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深入开展,新居民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事故三项指标全面下降,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慈善、红十字、关心下一代、人民武装、应急管理、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政府管理切实加强,服务能力有了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提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清理任务全面完成,审批事项集中度达93.4%,审批事项授权率达95.5%104项审批服务事权下放到镇(功能区),138项便民服务事项下放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深化重点项目常态监督、政府项目巡查监督和重点工作专项监督,网络问效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启用党政机关协同办公系统;建立“驻企服务员”制度,解决各类涉企问题9175个,政府应急转贷资金循环使用达38.2亿元。依法行政扎实推进。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483件;深化行政处罚结果网上公开工作,完成柳市中心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行政应诉和行政复议工作得到加强,行政败诉率明显下降。廉政建设不断深化。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和党风廉政建设,廉政风险防控“55”工程深入实施,审计监督得到加强;创新推出“三公”网络监管平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稳妥推进,“三公”经费下降37.6%;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64件,反腐倡廉取得新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乐清在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一是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生产总值、出口等预期指标未能顺利完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少,企业资金链和担保链风险不容乐观,财政刚性支出压力加大;二是经济内生增长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有待增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亟待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三是治理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非一日之功,乐清湾综合整治、河道综合整治、重污染行业整治、垃圾污水处理等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四是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协调,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仍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五是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城镇管理手段不多、水平不高,时段性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城中村改造成效不明显;六是政府效能和廉政建设需要继续加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敢于担当意识不强、破难攻坚能力不足,一些工作推进不力。为此,我们要直面人民群众的关切,正视自身工作中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努力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加快乐清转型发展、赶超发展的攻坚之年。根据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2014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温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十大举措”、二十项重点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扎实推进城乡统筹、民生保障、社会治理,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争当温州“赶超发展排头兵、再创辉煌顶梁柱”。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4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可比增长8%;财政总收入增长8.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5%;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出口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做好2014年的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要坚持解放思想,赶超发展。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赶超发展势在必行。乐清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是“温州模式”的发源地。实践表明,民本经济、市场经济、实体经济和有限有为有效的政府治理构成了“温州模式”的核心内涵,这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乐清加快推进转型发展、赶超发展的基石。我们必须增强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的理论定力和实践动力,牢牢把握改革发展主动权,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要进一步强化创先争优、晋等升位的意识,争当温州“赶超发展排头兵、再创辉煌顶梁柱”,成为浙江省的工业强市、经济强市,成为中国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升级版”的示范区。

二要坚持市场决定,政府有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围绕推动转型发展、赶超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能放给市场的权力全部放给市场,能放给社会的权力全部放给社会,不断解放生产力,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要围绕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运行形态,着力在制定发展战略、增加公共服务、强化市场监管、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要坚持守好底线,惠及民生。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守群众增收底线,着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坚守生态良好底线,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广大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坚守社会平安底线,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围绕上述要求,2014年重点要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以市场决定为导向,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更加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入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科学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允许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一切可以进入的领域。进一步简化民间投资审批,最大限度取消市级权限内的审批核准。加快推进中介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强化中介机构规范化管理,实现中介服务提速提效。深化招投标监管体制改革,民营资本投资不涉及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建设项目,项目业主可自主决定是否进行招标。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改革重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注册资本、经营范围、企业住所、企业名称和企业集团登记条件。深化金融综合改革,争取由民资发起设立民营银行、较大规模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建立社区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企业直融渠道,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更加注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探索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对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行政权力依法予以严管、暂停或取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和优化,着力打造“一站式”审批平台,争创全省审批最快、服务最优县市。完善差异化扶持政策体系,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加大机构和职责整合力度,做好卫生、人口和计生机构改革,调整完善工商、食品药品、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组建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稳妥推行中心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有条件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区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心镇、功能区管理体制。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实现更加均衡的市、镇街财政分配制度。

更加注重让改革这个最大红利落在老百姓身上。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深入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社会资本办医综合改革,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发挥社区、社团和社工“三社”联动的基础性作用,推进社会事务、社会养老、社会救助、殡葬改革等系列民政改革创新。深化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探索整村、整组土地流转办法,切实推进林改,积极稳妥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加快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二)以工业强市为依托,在实体经济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严守耕地红线,增加粮食生产投入,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38个,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社和政府三方作用,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投入农业,重点打造五大现代农业发展集聚区,新建现代农业园区5个,加快浙江聚优品现代农业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实现农业特色化、设施化、产业化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新兴海洋产业园建设,深入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做好铁皮石斛等优势农产品品牌推广,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省级工业强市创建,努力在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两化”融合、资源节约等方面再上台阶。坚持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打造电工电气、临港产业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正泰智能电器产业园和德力西、人民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43个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继续抓好拆后空间利用29个标准厂房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深入推进“四换三名”、“三转一市”,完成“个转企”1500家、“小升规”170家、“规改股”20家。实施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争创省质量强县示范县,新增省名牌产品2个、驰著名商标5个。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建成市科技创新园,争取电气工业设计基地开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企业研发中心30家。深入实施雁荡英才计划,努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加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严格实施节能降耗“双控”管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十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国际电器城、南虹广场等项目及一批商业综合体建设,切实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和三产增加值比重。深入实施大雁荡大旅游大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旅游业“一号服务业”,实现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以“十大双百亿”工程为主抓手,进一步完善雁荡山景区内部交通体系和旅游功能性项目,开工建设雁荡山旅游集散中心、溪滨南路延伸一期等项目,争取改造和建设2个五星级酒店,加快芙蓉池、筋竹涧景区开发;以中雁荡山4A级景区复评为契机,全面实施“中雁、灵山、淡溪旅游一体化规划”,加快东漈、凤凰山景区开发。推进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总部经济园,加快打造金融集聚区。深入实施文化产业“135工程”,加快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幸福工厂文化创意园、机械厂文化创意园、象阳工艺美术街等项目建设,做好细纹刻纸、黄杨木雕、蓝夹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开发,进一步壮大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影响力。大力推进网络经济“一号新产业”发展,建设综合性电商产业园,力争培育示范龙头企业和知名网站各10家。完成农贸市场改造提升6家,创建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农贸市场3家。

(三)以发展平台为支撑,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构筑发展平台。大力推进省级产业集聚区创建,积极争取将经济开发区、乐清湾港区、柳白新城三大区块纳入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加快乐清经济开发区申报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绿色生态示范区、乐清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申报省级对台经贸合作区、乐清湾港区申报综合保税区和设立对台小额商品免税市场、雁荡山楠溪江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步伐,努力实现突破性进展。

全力推进投资攻坚。认真谋划、包装、储备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全力做好82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30个项目开工建设,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和省重大产业项目,实现限上固定资产投资506亿元以上,其中限上工业性投资占30%以上。加快交通项目建设,推进甬台温高速复线南塘至黄华段、104国道虹桥至乐成段改线、疏港公路一期、大门大桥二期、乐白路延伸、万柳线盐盆段改造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温州绕城高速北线二期、乐清湾大桥及连接线、乐翁西路等工程,建成芙蓉岭底至永嘉枫林公路、中心大道北白象段一期工程,加快福甸公路、湖江公路、亨东公路、天蒲公路、象石公路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贯通雁荡山旅游环线、虹芙公路延伸、四都至绅坊火车站公路。加快电网项目建设,开工建设220千伏芙蓉输变电、温州电厂“上大压小”输出工程和双峰、东山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500千伏玉环二期送出工程和海塘、慎海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大力推进选商引资。坚持实施选商引资“一号工程”,充分发挥在外商会和乐商“领头雁”作用,实行全员全域全年招商,突出乐商回归、产业招商和对台合作三大重点,继续梳理、谋划、推介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坚持抓签约与促落地并举,对重大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加快经济开发区和乐清湾港区两个乐商创业园建设,加快正大新生活城市中心、温州童乐医院等项目建设,完成柳白新城国际电器城、滨海新区阿里山现代都市农业园等项目和柳市、北白象、虹桥、大荆等镇商业综合体的选商工作,并抓紧开工建设。

切实强化用地保障。大力推进围垦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乐海围垦填方工程,争取翁垟、乐成围垦工程成功获批并启动实质性建设,加快乐清湾港区拓展区、大荆水涨围垦等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启动翁垟、柳市滩涂收回储备工作。抓好城镇低效土地开发利用,完成垦造耕地20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3万亩、土地转而未供2500亩,公开出让商住类用地750亩、工业用地1100亩,争创国家级土地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强化重点工程石料供应保障,合理布局并增设一批采矿点,实现年设计开采规模增加730万吨。

(四)以落实规划为引领,在新型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探索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路子。完成市域总体规划修改,完善专项规划体系,划定“一心两翼”中心城市开发边界,实现山、水、海、城有机结合,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严格执行规划,加强城市管理,建立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城镇管理体制、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等,提高城镇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启动新一轮柳市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柳市现代购物中心、柳青南路延伸、溪桥路延伸等项目建设。推动北白象、虹桥、大荆、雁荡等有条件的重点镇加快建设小城市,加快发展淡溪、清江、芙蓉、仙溪等一批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美丽城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和12个精品村建设,推进3个历史文化村落开发保护利用。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愿意进城、有一定素质和相对固定就业的农民与外来人员创造体制条件,也为愿意留在农村的农民提供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

大力建设中心城市。推进乐成中心城区银溪路、北界路、晨曦路、清远路延伸工程建设,确保五环路、东山路建成通车,基本形成十纵八横道路网;确保客货运中心、文化综合体、总部经济园一期投入使用,继续建设总部经济园二期;建成跃进河、胜利塘河改造等项目,加快清和公园、东山公园和盐盆山公园建设,基本建成李宅新河绿带和绿道慢行系统,逐步形成十里河道画廊。推进旧城“二区五路”改造,加快滨海新区、东门片B地块和入城口改造安置房建设,启动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和开发工程、南门片改造工程,努力打造特色街区。加快柳白新城“一城六中心”建设,开工建设电器城大道、会展中心和销售中心,建设林宅湿地公园。推进虹桥港口新城建设,加快城南大道、吕东路建设,大力推进乐清湾港区查验设施建设和口岸开放,争取港口物流、北区3个散杂货码头和液化气码头等项目开工建设。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启动152个重点村控规修编,强化农村宅基地审批和个人建房规范化管理。全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力争完成200个村,土地流转率达70%以上;大力推进农村资金互助会建设,每个镇街至少建立1个农村资金互助会;争创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完善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发展规划,扶持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移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五)以五水共治为抓手,在美丽乐清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打好铁腕治水攻坚战。实施“五年百亿综合治水”和水环境三年整治计划,坚定不移地推进五水共治。治污水,建成清江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虹桥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建成污水收集管网350公里,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二阶段续建工程建成投入运行,抓好107个村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防洪水,加快城市防洪二期和翁垟、清江、雁荡段标准海塘建设,加快大荆等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和实施,提高挡潮防汛能力。排涝水,加快金银溪、乐琯运河等6条骨干河道整治,建设生态河道20公里、小流域堤防5公里,完成平原河道清淤150万方,建设滨水公园26个。保供水,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开工建设淡溪水库除险加固和长石岭水库工程,加快樟布岙水库、南清芙净水厂改扩建和大荆雁荡供水管道延伸工程建设。抓节水,完成城市给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建设,做好农村水厂(站)的维护和安全运行,进一步降低供水漏失率,出台阶梯式水价制度,努力创建省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县市。

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强乐清湾污染综合治理,全力改善乐清湾海洋环境。深化电镀、铸造行业整治提升,确保环保产业园建成投用,加大电镀企业日常监管力度。加快乐成、柳市和虹桥片区建筑渣土消纳场建设和市区蛎灰窑、柳市苏岙、北白象印屿、大荆蒲湾、雁荡田东等5个简易垃圾填埋场改造提升,加强城乡垃圾收集体系建设,新建中转站10座、公厕50座,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强化垃圾焚烧规范化管理。全面开展文明标化工地创建活动,确保创建率达100%。狠抓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实施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1+5”实施方案,抓好机动车排气等污染治理,全力改善区域环境,力争实现PM2.5日均值达标率80%以上。

打好拆违治乱攻坚战。深入实施“三改一拆”,全面开展无违建镇街创建活动,拆除违法建筑13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旧住宅区改造整治10万平方米,创建示范样板小区6个,旧厂区改造50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80万平方米以上。深入实施“四边三化”,进一步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切实做好绿化造林工作,完成绿化1.1万亩,加强后续管护工作。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治理。

打好交通治堵攻坚战。坚持“打卡口、破瓶颈”,重点抓好东云南路、三环路延伸、清河南路、环城东路延伸、环城西路等22条道路建设。对拥堵路口实施渠化改造,科学设置交通信号灯。加大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和清退力度,建成投用原看守所停车场、原电话机厂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位1500个,启动停车场智能收费系统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投入运行。大力抓好“四小车”综合整治,切实维护交通秩序。

(六)以全面小康为目标,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实现新突破。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最美”系列活动,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深化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打造“书香乐清·读书之城”、“梅溪讲堂”等特色文化品牌,深入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2131”工程。做好图书馆、文化馆装修和博物馆布展施工,争取周昌谷艺术馆入选全国陈列展览精品奖,努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强镇、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新建农村文化礼堂40个。新体育中心投入运营,创建省体育强镇街1个、省小康体育村30个,新建社区(村)体育休闲公园10个。举办市第四届全民运动会。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优质发展,扎实推进省教育现代化达标市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创建;加快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乐清学院建设,建成市实验小学、建设路小学滨海校区、城南一中、蒲岐中学,争取开工建设滨海中学、石帆中学、柳市职业技术学校迁扩建等工程;加强镇街公办幼儿园建设,实现等级幼儿园幼儿入园率达80%。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急救大楼和市三医迁扩建工程建设,确保市二医迁扩建工程投入使用,启动市五医迁扩建工程,创建省等级卫生院2家,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大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加快创建省级卫生强市、卫生应急示范市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完善网格化责任体系、计生“三捆绑”制度、层级责任落实制度,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和使用,进一步夯实计生基层基础。大力发展工会、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抓好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完成基本侨情调查。启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强化人民武装建设,做好拥军优属工作,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全面强化社会保障。切实抓好劳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150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为零”。狠抓社保扩面,新增“五险一金”参保人员4.05万人;调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支付待遇,将住院费用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普通门诊补偿比例提高至50%;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市民卡”拓展应用。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推进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调整优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销售政策,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400套。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平安乐清建设。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突出抓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重大敏感问题应对处置机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化解控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治安可控有序。坚持帮扶、处置和打击并举,及时有效化解企业金融风险。强化大调解体系建设,抓好信访积案化解和非访问题整治。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深化新居民积分制管理,促进新居民人口结构优化。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实施社工实务提升工程,创建城乡社区社会工作室示范点10个。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大力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实施私坟生态化改造,加快公益性骨灰堂试点建设。全面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事故三项指标零增长。加大消防隐患点排查整治力度,切实做好出租房管理。继续抓好“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防汛防台抗旱、森林消防和动植物防疫工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2014年的各项工作,必须不断创新政府工作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推动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转变,加快打造法治型和服务型政府。

(一)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四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推行改革免责制,鼓励干部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深化“治理中梗阻、优化软环境”专项活动,推进机关科室和基层站所民主评议,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持续开展破难攻坚大行动,全面推行责任捆绑制、项目建设指挥长和环境整治督察长等制度,切实破解项目建设、土地开发、城乡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重大项目审批全程无偿代办制、保姆式动态跟踪服务制、模拟审批制和“六联审批”制度,深入实施住社联村、住夜联民和“驻企服务员”制度,努力为企业、基层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切实改进会风文风。

(二)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坚持政府重大决策事前报告和民主协商,认真做好议案、建议和提案的办理工作。重视新闻舆论监督、网络监督和行政执法层级监督,对社会公众和舆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回应、及时解决。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杜绝执法不公、不严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进一步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扶持发展律师行业。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实行量化考核,强化过程控制,改进考评机制。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实现网上政府信息公开、政务服务、电子监察三大功能,将审批行为置于社会和舆论监督之下,促进政府依法行政、阳光施政。

(三)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面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格政府举债程序,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规范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强化对行政审批、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设计变更实时审批。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行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改善民生上。

 


 

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