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市志年鉴 > 乐清年鉴 > 2014 > 特辑
  • 成文日期:

2013年乐清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 2015- 01- 04 14 : 58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3年全市经济呈现“波动前行,曲折向好”的态势,工业经济、企业效益、财政收入等指标增速稳中趋好,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但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出口、消费需求拉动较弱,投资增速高位回落,金融贷款增幅再创历史新低,经济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

 

全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经济增速曲折回升,运行质量不断改善。从近两年的经济发展趋势看,全市经济从2012年一季度跌入“谷底”,GDP最低点增速为3.0%2012GDP增速为5.5%2013年继续保持回升态势,一季度GDP增长6.0%,上半年增速上升到6.5%,第三季度增速小幅回落到6.0%,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7.92亿元,增速再度回升到6.5%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小幅度下降,粮食产量持续下滑。第一产业增加值19.61亿元,比上年下降1.5%;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延续上年下滑态势,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38.24万亩,比上年下降0.4%;粮食作物总产量为15.69万吨,比上年下降2.5%,第二产业波动前行,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力。第二产业增加值392.9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增幅比上年提升了5.9个百分点,占经济增长的83.1%,成为经济趋稳回升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长低迷,占比下滑。第三产业增加值245.34亿元,比上年增长3.1%,分季度看,受经济环境影响,全市服务业经济高开低走,由一季度增长7.4%降到全年仅增长3.1%;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8.5%下滑到37.3%

从运行质量看,虽然全市经济增速横向比较不够理想,但是运行质量和效果明显好转。1-12月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7.6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增幅比上年提高了23.9个百分点,高出温州市13.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7%,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规上亏损企业亏损额3.47亿元,比上年下降0.8%,降幅大于温州市18.4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总收入10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占GDP15.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增幅分别高出温州市2.40.3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三大税种均保持11%以上的增速。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67元,比上年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094元,比上年增长9.4%,两大居民收入与财政收入增幅均高于GDP增幅。从财政收入五年的增速看,年均增速13.4%,高出GDP年均增速4.9个百分点,在三区两市中居首位。

(二)工业生产逐步回升,主导行业运行良好。2013年,全市共实现工业产值1533.64亿元,由上年同比下降2.9%转为比上年增长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89.01亿元,由上年同比下降4.0%转为比上年增长3.0%;实现工业增加值356.0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增幅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212.8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增幅较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的特点有:一是主导行业的回升发展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四大主导行业运行状况良好,生产增速逐步回升。占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9.3%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产值645.7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增幅较上年提升6.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1.0%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120.1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增幅较上年提升10.6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实现产值59.37亿元,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54.2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5%5.0%,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速的平均水平。主导行业的回升发展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起跌回升。二是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成为工业生产增长的稳定器。2013年全市19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共实现产值807.2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的74.1%,占比比上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产值增幅4.5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用电量增长趋稳。2013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48.76亿度,比上年增长6.9%,其中工业用电量28.76亿度,比上年增长5.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11.9个百分点,特别是自9月份以来,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速稳步提高,这说明全市工业生产态势正逐步回升。

(三)三大需求格局不断变化,投资、消费平稳增长,外贸触底回升。投资适度增长,内部结构更加优化。2013年特别是下半年,全市在投入方面,更加注重有效投资,更加注重民间投资,更加注重提高投资效果。一是工业投资占比提高。全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130.71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31.2%,比上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入83.4亿元,比上年增长34.0%,占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的63.8%,比上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二是民间投资力度加大。2013年本地民间投资态势良好,已完成民间投资29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民间投资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70.1%,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消费平稳增长,六成大类商品零售额正增长。2013年全市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增幅比上年提高了6.4个百分点,高出温州市1.8个百分点。从各季度看,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每季度都保持10%以上的增速。全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94.8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增幅高出温州市2.7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销售分类看,六成大类商品零售额正增长,其中汽车零售回暖对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最大,达到63.5%2013年汽车零售额4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扭转了上年负增长的态势。同时金银珠宝、化妆品、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五金电料等零售额均增长20%以上。

外贸触底回升。从全年走势看,外贸出口呈现触底回升走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累计出口增速分别为-3.2%-6.5%-4.2%0.5%。从出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占主导地位,全年全市一般贸易出口19.61亿美元,占总出口数的96.0%。从出口产品看,通断保护电路装置占比最高,全年通断保护电路装置出口9.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占比近五成。从出口市场看,仍以欧盟、东盟和美国等市场为主,但对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2013年,对传统市场欧盟出口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1%;对东盟出口2.69亿美元,增长4.9%;对美国出口1.84亿美元,同比下降1.4%;对新兴市场土耳其出口7076万美元,增长26.5%,增速远超全市0.5%的增速。

(四)“机器换人”成效显现,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一是“机器换人”成效显现,人均产出能力提高。2013年全市加大“机器换人”力度,工业技改投入不断加强,全年工业技改投入83.4亿元,比上年增长34.0%。“机器换人”后,企业产出能力明显提高,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26880/人,较上年提高7073/人,增长5.9%。二是企业科研创新活动活跃,新产品产值明显提高。201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2.69亿元,比上年增长8.5%,高于主营业务收入5.9个百分点,科研创新活力十足,提高了新产品研发速度,全年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18.8%,较上年提升4.5个百分点。三是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全年新增12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25.73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的66.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0.89亿元,比上年增长5.3%,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目录)实现增加值80.33亿元,比上年增长6.6%;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62.07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6.1%。四是节能减排在经济波动中继续取得较大成效。据初步测算,2013年全市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4.3%,单位GDP能耗下降2.1%,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单位GDP能耗下降1.6%)。

 

经济运行中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低于预期,横向比较相对落后。2013年,全市确定全年经济预期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分别增长10%6%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12%。但是从实际完成情况看,全市服务业受实体经济发展制约和行业发展波动等影响增速低迷,直接影响全市GDP的增速。GDP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低于预期目标1.56.9个百分点,出口低于预期目标5.5个点,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分别低于预期目标2.72.6个百分点。

从横向比较看,在温州各县市中,全市总量处在第一方阵,但发展势头已经退到后面的方阵:GDP和服务业增速分别居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一,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倒数第一,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销售额增速倒数第一,外贸进出口额增速倒数第二。在17强县市区中,全市总量不占优势,增速明显靠后:GDP总量居第10位,增速居倒数第一;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总量居第13位,增速倒数第一;外贸出口总额居倒数第一,增速倒数第二。

从近五年发展速度看,全市经济增速较慢。2009—2013年全市GDP年均增速为8.5%,明显低于瑞安市(9.6%),也低于瓯海区(8.8%)。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9.6%,在三区两市中仅好于鹿城区。

(二)工业低速增长,中小企业经营仍然比较困难。2013年,全市实体经济逐步回升但是呈波动前行,回升力度较弱。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0%,低于2011年的水平(16.1%)。据调查分析,许多企业家反映当前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较大,主要是企业发展遇到债务、市场等多重压力,经营成本高、员工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比较突出。从生产看,共有347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下降,占规上工业企业的37.8%。其中109家产值降幅在30%以上,33家产值降幅在20%-30%之间,83家产值降幅在10%-20%之间;19家企业完全停产。从企业利润总额看,利润总额主要靠正泰、德力西、人民电器等14家企业拉动,此14家企业全年实现利润46.68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的60.1%,带动全市利润增幅21.0个百分点;而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人力成本不断上涨、高产出低需求等因素制约,企业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截止年底,企业经营亏损101家,比上年增加21家,扭亏前景仍较为艰难。

(三)金融风波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未消除。2013年,全市金融行业存贷款大幅萎缩,存贷款增幅远低于正常年份的水平。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984.76亿元,同比下降3.1%,是温州各县市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县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07.90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在温州各县市中最慢;同时新增贷款集中在个人信贷投放,而企业新增贷款几乎停滞,为历史少见的现象。目前全市金融指标增速在温州排名靠后,在省内17强县市区中排名垫底。在贷款管理上,如果增量贷款出现不良,将加大追究对客户经理个人的处罚,客户经理放贷更加谨慎,表现在数据上,就是新增贷款量大幅下降。目前担保联保问题使得正常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巨大影响,企业家的主要精力和时间被用在应付债务偿还甚至如何转移资产上面。同时金融业本身经营的困难也是全市服务业发展出现低迷的主因之一。全年金融业增加值62.63亿元,比上年下降4.1%,由于金融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25.5%,金融业的下降直接影响了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

(四)投资与出口对实体经济的拉动后劲不足。一是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从2011年开始,连续实现了高增长,此后投资增速呈现高位回落的态势,20112012年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12.2%40.7%2013年仅增长15.6%,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同时房地产投资减少,2013年房地产投资113.28亿元,比上年下降7.1%。二是出口回升力度不足。201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为94.53亿元,比上年下降7.2%,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1-9月分别减少1.61.10.5个百分点,回升力度不足,而一些出口较大企业的停产和外迁(如森泰电器厂停业,长虹塑料集团有限公司和乐斯化学有限公司外迁),更是对全市出口的后续发展形成压力。

 

经济展望与建议

从国外看,在各国宽松政策的刺激下,世界经济复苏有望加速,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依然滞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如何退出,成为未来国际经济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与风险,国际局面复杂而暗含转机。从国内看,2014年将是改革年,未来一段时期宏观政策将出现多项改革,对现有的生产体系、金融甚至政府经济管理运转模式带来冲击,是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与关键时刻。从乐清市看,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正处在近一轮调整的末期,底部调整基本到位,复苏力量开始加强,但是企业规模偏小、产业结构落后、要素制约明显和资金链条不稳等不利因素尚未获得根本性改变;建筑业受建桥集团冲击会有较大影响,房地产销售高幅度增长的优势不再,金融业受金融风波的影响很难快速提升,这些因素将都是对全市2014年经济的考验,因此必须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

(一)抓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发展新兴产业力度。一是整合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乐清发展于传统产业,同时也要在传统产业上进行突破,传统产业不能丢,关键在于整合提升,要用时代的需求在传统产业中注入更多的科技、人才、资本、创意、品牌等元素,提高传统产业的层次和水平。二是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是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是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保持全市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要积极对接国家、省重点产业规划,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石化、装备制造等重化制造业的发展;要整合优势资源,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优化发展环境,为加快转型提升提供坚实保障。特别要在政策、审批、规划、信息、人力资源等方面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二)抓重点行业、重点镇街,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回升。2013年,全市工业经济曲折回升,重点行业、重点镇街对工业经济企稳回升起决定的作用。建议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对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大局的重点行业的生产、销售、研发、效益、债务负担等方面进行摸底,深入到重点行业的协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中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情况,进一步帮扶这些行业、企业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现有的生产能力,增强发展信心。在镇街重要考核指标排名公布的基础上,针对部分镇街发展滞后情况,要重点予以督导。根据全市的实际情况,做好当前企业风险稳控,确保扶工惠企政策落到实处。要处理好稳增长与转型升级的关系,推进创新驱动,努力实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稳生产、促转型、提质量”的目标。

(三)抓服务业发展、防金融风险,提高第三产业贡献率。前两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对经济“稳增长”的贡献十分突出。但是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增速仅3.1%,没有很好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第三产业行业分布较广,重点要维护好传统行业的稳定增长,如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同时要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如电子商务、旅游业、快递业、国际航空运输业等。当前更要重点关注金融业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企业的担保联保问题,解决企业资金链问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