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 统计分析
  • 索引号:
  • 001008003013023/2015-143058
  • 组配分类:
  • 统计分析
  • 发布机构:
  • 市统计局
  • 成文日期:
  • 2015-09-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2014年乐清市信息化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2014年乐清市信息化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发布日期: 2015- 09- 17 00 : 00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化是“五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根据温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决定》的要求,2014年乐清市信息化发展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为反映全市信息化发展情况,全面评价信息化发展进程,组织开展了2014年信息化发展指数测评工作(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见附件)。现将信息化发展指数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一、乐清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一)乐清市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 

    据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乐清市信息化发展指数为0.906,比上年提高0.049,位居I档县市区第11位,比上年进步一位。五类分项指数值除一项外其他都比上年有所上升。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应用消费、知识支撑和发展效果指数分别达到0.7991.0030.9950.9000.826,比上年分别提高0.0320.0230.122-0.0050.073。应用消费和发展效果指数上升较快,对整体信息化水平提升作用显著。 

    1   乐清市信息化发展指数()与分类指数比较 

  

基础设施 

产业技术 

应用消费 

知识支撑 

发展效果 

总指数 

2013 

0.767 

0.980 

0.873 

0.905 

0.753 

0.857 

2014 

0.799 

1.003 

0.995 

0.900 

0.826 

0.906 

比上年提高 

0.032 

0.023 

0.122 

-0.005 

0.073 

0.049 

  (二)乐清市信息化水平在全省I档县市区中排位靠后 

   2014年乐清市信息化发展指数比上年有所提高,比上年提高6位,但居全省各县市区第32位,与排名第一位的滨江区差距0.68,与I档县市区排名第一的北仑区差距0.181,仅高于I档县市富阳市0.001、诸暨市0.030、上虞区0.033。指数值比全省平均高0.023。五类分项指数值与全省平均比呈“两高、两低、一平”格局,基础设施和应用消费指数比全省平均分别高0.0250.121,分别排在I档县市区第10和第9位;产业技术指数与全省平均持平,排在I档县市区第10位;知识支撑和发展效果指数比全省均低0.0200.020,分别排在I档县市区第11和第12位(见表2)。 

  2   2014I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指数 

  

基础设施指数 

产业技术指数 

应用消费指数 

知识支撑指数 

发展效果指数 

总指数 

浙江省 

0.774 

1.003 

0.874 

0.92 

0.846 

0.883 

北仑区 

0.823 

1.037 

1.213 

0.998 

1.402 

1.087 

鄞州区 

0.887 

1.075 

1.084 

1.025 

1.141 

1.039 

慈溪市 

0.918 

1.053 

1.144 

0.939 

1.032 

1.017 

余姚市 

0.862 

1.079 

1.063 

0.922 

1.153 

1.012 

镇海区 

0.773 

1.051 

0.989 

1.018 

1.224 

1.004 

余杭区 

0.961 

1.009 

1.103 

0.989 

0.901 

0.995 

萧山区 

0.895 

1.026 

1.093 

0.943 

0.972 

0.986 

海宁市 

0.901 

1.009 

0.997 

0.894 

0.967 

0.953 

柯桥区 

0.856 

0.953 

0.96 

0.977 

0.9 

0.929 

桐乡市 

0.873 

1.03 

1.004 

0.891 

0.793 

0.921 

乐清市 

0.799 

1.003 

0.995 

0.9 

0.826 

0.906 

富阳市 

0.791 

1.015 

0.837 

0.932 

0.963 

0.905 

诸暨市 

0.72 

0.995 

0.876 

0.937 

0.857 

0.876 

上虞区 

0.814 

0.975 

0.92 

0.874 

0.771 

0.873 

    

  二、各分类指数发展的特点 

  2014年,乐清市信息化发展指数()中,五个分类指数值除一项外其余均呈上升的态势。其中产业技术、应用消费两项分类指数高于总指数,基础设施、知识支撑、发展效果三项分类指数低于总指数。主要特点是: 

  (一)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应用消费日趋广泛。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信息产业的宏观环境及技术层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2014年产业技术指数达1.003,在五个分类指数中最高。全市人均电信业务收入1319.46元,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913项,比上年分别增长1.9%39.4%2014年应用消费指数达0.995,在五个分类指数中处于第二位。随着全市经济的稳步发展,互联网用户数快速增加,电子政务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用于信息消费的支出不断增加。全市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达24.38/百人,比上年增长16.1%。政府门户网站综合应用水平达136438/万人,比上年增长 7.65倍。电子政务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乐清市加强了这方面工作。城乡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为3783.98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城镇5733元,农村1651元,分别比上年增加532元和减少245元,占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达20.1%13.4%,比上年分别提高0.4和下降3.6个百分点。 

  (二)信息发展效果得到不断提高。2014年信息化发展效果指数达到0.826,比上年提高0.07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7.5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39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92%,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人均GDP47355元,比上年增长9.8%。但与全省相比,两者分别低0.26个百分点、21107/人。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153.75元,比上年减少23元。随着15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中小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有所减少,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断强化。全市每万人口拥有15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数达到1778.36人,比上年减少60人。 

      (三)基础建设扎实推进,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4年,全市基础设施指数达到0.779。近年来,由于移动电话普及率的快速提高和各种新信息技术的普及,移动通信持续快速发展,固定电话被替代的趋势逐渐增强。全市每百人固定电话普及率30.3部,比上年减少1.2部,移动电话普及率135.2部,比上年增加9.7部。全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201台,计算机100台,均比上年增加3台;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175台,计算机70台,分别比上年增加4.337台。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计算机与电视机拥有量均有增加。  

      以企业为主体,随着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机器换人”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共识,企业纷纷加强智能装备、管理软件、设计工具、电商平台的应用,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四上”企业(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平均每百人拥有计算机24.85台,拥有网站的企业比重为64.29%(见表3)。 

  

  3   2014年信息化发展水平 

  

分类指数 

      

单位 

乐清市 

温州市 

浙江省 

2013 

2014 

一、基础设施指数 

1.电话拥有率 

/百人 

157 

165.5 

150.5 

161.1 

2.电视机拥有率 

/百户 

184.95 

188.59 

186.77 

175.5 

3.计算机拥有率 

/百户 

81.1 

85.68 

95.56 

82.85 

4.企业每百人计算机使用量 

/百人 

  

24.85 

17.69 

17.87 

5.企业拥有网站的比重 

% 

  

64.29 

56.08 

64.62 

二、产业技术指数 

6.人均电信业务收入 

/ 

1294.48 

1319.46 

1323.06 

1395.05 

7.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 

/百万人 

2807 

3913 

2617 

3680 

三、应用消费指数 

8.互联网宽带普及率 

/百人 

21 

24.38 

19.46 

22.63 

9.政府门户网站综合应用水平 

/万人 

15764.35 

136438 

32042 

29955 

10.城乡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 

/ 

3623.32 

3783.98 

4074.83 

3112.36 

四、知识支撑指数 

11.平均受教育年限 

/ 

7.87 

7.87 

7.79 

8.21 

12.成人识字率 

% 

93.86 

93.86 

92.94 

94.38 

13.每万人口15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数 

/万人 

1838.78 

1778.36 

1700.03 

1714.47 

14.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 

/ 

1176.53 

1153.75 

1265.14 

1728.02 

五、发展效果指数 

15.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17.49 

17.59 

8.99 

10.2 

16.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 

1.51 

1.92 

1.45 

2.18 

17.人均GDP  

/ 

43120 

47355 

43632 

68462 

  三、信息化评价靠后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优势指标少,劣势指标多。与全省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乐清市信息化评价体系中劣势指标仍较多。全部17项具体指标中仅有10项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6项指标超过省水平较高,分别是电视机拥有率、企业每百人计算机使用量、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城乡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政府门户网站综合应用水平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其余7项具体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其中低于全省平均20%以上的就有2项,分别是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和人均GDP,分别低33.27%30.83%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比全省平均低11.9% 

  (二)人口基数大,人均指标明显偏低。乐清市常住人口较多,按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年末常住人口138.93万人,常住人口中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其综合素质水平普遍较低,造成人均发展水平处于劣势地位,人均指标低是乐清市信息化评价的主要失分点。如人均GDP、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人均电信业务收入等指标,其中受人口基数影响最显著的是人均GDP2014年乐清市GDP总量排各县市中前列,但人均GDP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9.2%。所以如想提高这三个指标,一方面需要控制外来人口规模,根据乐清市大米使用量以及机器换人工作推进来判断,乐清市人口规模在减少,要利用今年1%人口变动抽样机会,如实做好人口统计工作。另一方面继续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有效提高人均财政教育行支出。 

  (三)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成效不高。当前,乐清市R&D经费投入主要集中在规上工业企业,社会机构科研院所等其他单位的投入相对不足。2014年,全市纳入年报统计的规上工业企业共有1063家,其中有开展R&D活动的企业214家,占20.1%。主要是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规模偏小、创新活动少。 

  (四)受教育程度偏低,影响乐清市发展活力。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乐清市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口,与全省、全国相比,高学历人数明显偏少。乐清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642人,分别比温州、全省、全国低486人、2688人、2288人;高中14316人,分别比温州、全省、全国多1705人、754人、284人;初中36814人,分别比温州、全省多151人、133人,比全国少1974人。与温州其他县市相比,每10万人受教育水平,高中文化程度人数比鹿城低;大专及以上比鹿城、瓯海、洞头低;文盲率偏高,分别比温州、全省、全国高0.21%1.65%3.19% 

   四、对策建议  

  一要深入贯彻落实温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决定》,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建设智慧化基础设施,特别是要加大落后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缩小地区信息化水平差距,促进协调发展。 

  二要加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工业企业智能制造,加快重点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加快推动乐清市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三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信息化应用消费水平,加大农村信息建设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有效促进城市和农村的资源和信息自由流动、有序对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缩小城乡差距。 

  四要围绕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科学把握公众需求,梳理业务流程,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指导,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努力缩小不同领域、人群间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化全面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郑淑平) 


  附件: 

  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说明 

  目前,全省使用的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主要由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应用消费、知识支撑和发展效果等5个分类指数和17个具体指标构成。指标体系详见下表: 

分类指数 

      

单位 

分类权重 

指标权重 

数据来源 

一、基础设施指数 

1.电话拥有率 

/百人 

21 

6 

电信 

2.电视机拥有率 

/百户 

6 

统计局 

3.计算机拥有率 

/百户 

3 

统计局 

4.企业每百人计算机使用量 

/百人 

3 

统计局 

5.企业拥有网站的比重 

% 

3 

统计局 

二、产业技术指数 

6.人均电信业务收入 

/ 

20 

10 

电信 

7.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 

/百万人 

10 

科技局 

三、应用消费指数 

8.互联网宽带普及率 

/百人 

21 

7 

电信 

9.政府门户网站综合应用水平 

/万人 

7 

市府办 

10.城乡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 

/ 

7 

统计局 

四、知识支撑指数 

11.平均受教育年限 

/ 

20 

5 

教育局 

12.成人识字率 

% 

5 

教育局 

13.每万人口15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数 

/万人 

5 

教育局 

14.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 

/ 

5 

财政局 

教育局 

五、发展效果指数 

15.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18 

6 

统计局 

16.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 

6 

统计局 

17.人均GDP  

/ 

6 

统计局 

  (备注:2014年评价所用数据一般采用2013年的年度数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