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2015年工业强市建设综合评价报告 乐清市2015年工业强市建设综合评价报告 |
||||||||||||||||||||||||||||||||||||||||||||||||||||||||||||||||||||||||||||||||||||||||||||||||||||||||||||||||||||||||||||||||||||||||||||||||||||||||||||||||||||||||||||||||||||||||||||||||||||||||||||||||||||||||||||||||||||||||||||||||||||||||||||||||||||||||||||||||||||||||||||||||||||||||||||||||||||||||||||||||||||||||||||||||||||||||||||||||||||||||||||||||||||||||||||||||||||||||||||||||||||||||||||||||||||||||||||||||||||||
2015年,我市继续深入推进省级工业强市建设,坚持以产业企业培育引领工业经济、以科技创新提升工业经济、以两化融合带动工业经济,全面振兴实体经济。我市在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中得分70.87分,比上年提高0.03分,位列全省第5位,在14个一档县(市、区)位列第4位,两者排名均与上年一致,继续稳居温州全市首位,工业强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与优势单位差距扩大,与紧跟者差距缩小,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计算方法改变,对我市工业强市评价位次将会带来不利影响。现结合我市2015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对工业强市建设工作综合评价分析如下。 一、乐清市2015年工业强市建设总体情况 2015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全市上下以“工业强市”建设为引领,着力打好“四换三名”等转型升级“组合拳”,实现工业产值1770.57亿元,比上年增长5.4%;实现工业增加值361.08亿元,居全省第11位,增长6.2%,工业经济整体呈现平稳。 (一)综合评价保持稳定,但优势缩小。我市在全省工业强县(市、区)一档综合排名高出14强县(市、区)平均分5.01分,比2014年高出0.03分,提高幅度低于上年2.33个百分点,与全省排名第一名的滨江区差距由上年的19.9分扩大到23.06分,与第四名差距由0.45分扩大到2.59分;与排名第六名的差距由上年的3.1分,缩小为2.4分,与居前者差距扩大,紧跟者差距缩小。其中,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等五大领域的评价得分分别为61.7、55.3、95.3、68.4、76.8分,比2014年分别提高-1.0、7.0、-2.5、6.4、-6.2分(见表1),分别排名全省第13位、27位、1位、13位、4位。与2014年相比,在参与测算的5个方面19项指标中,7个指标低于2014年,其余评价指标均呈上升态势。2015年,全市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基本稳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两化”融合深化发展,单位资源占用产出有所下降。 表1 乐清市2015年与2014年工业强市建设综合情况对比表
表2 2015年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结果
(二)结构调整继续领先全省,但得分下降。我市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导向位居全省前列,电气产业集群建设规模良好,产业链纵深发展,高度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总趋势,拥有较大发展空间。电气产业发展延伸带动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优化结构调整发挥积极作用。2015年,我市结构调整得分95.3分,位居全省第1位,高出第2名的滨江区1.4分、第3名的海盐县11.7分。其中,结构调整5个二级指标中已有4个指标达到或超过省2016年目标值体系,分别为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79.47%),超过省2016年目标值19.4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77.71%),超过32.7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55.62%),超过15.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64.40%),超出4.40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39.27%),与省2016年目标值仅相差0.73个百分点。但因为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增加值总量与排名第一的滨江区拉大,评分分别下降1.62分、1.03分,使结构调整与上年相比减少2.5分。 (三)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但位次仍然居后。2015年,强市评价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得分55.3分,排名第27位,比上年进步6位,但位次仍是居后,位居一档县市第12位。全市规模以上R&D经费支出17.05亿元,居全省13位,比上年增长18.7%;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1.46%,比上年提高0.19个百分比;每百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22.10个,比上年提高5.16个;每万人拥有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由2014年的4.32个提高到2015年的4.64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337.22亿元,新产品产值率26.2%,比2014年提高2.5个百分点,但比全省平均低5.7个百分点,说明我市制造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价值的力度不够。2015年我市以科技平台建设为主要载体,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以落实政策措施为重要保障,加快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激励科技发展、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出台落实了《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乐清科技大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乐清市科技企业贷款保证工作办法》、《乐清市创新券推广应用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31家,比上年增加22家。搭研发平台,加快省级工业设计基地建设,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快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15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温州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新增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业新产品备案项目数为46个,预计项目开发费用1100万元;新产品鉴定验收数为48个,其中5个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0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四)资源要素利用率较高,但是发展退步。2015年,我市结合“三改一拆”工作,深化“三转一市”“四换三名”,倒逼企业发展转向符合产业政策、科学发展、高效益、高附加值、低排量的项目上,有效提高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益,但因为温州电厂第四期机组投入使用以及海螺水泥投产,全市2015年规上工业总能耗 93.18万吨标煤,增长26.4%,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下降21.9%,是绿色发展得分下降的主要原因。从全省工业强县(市、区)一档绿色发展得分排名情况(见表3),我市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得分76.84,较上年下降6.17分,居于全省第4名,分别低于滨江区(第1名)、上城区(第2名)、鄞州区(第3名)23.01、19.7分、1.76分,高于江东区(第5名)0.39分。从下属3个二级指标来看,2015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207.35万元/亩,居全省第7位,高出2016年省目标值7.35万元/亩,主要源于电气产业实现集群建设,工业用地较少;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水耗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81万元/吨标准煤、361.08元/立方米,虽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值1.51万元/吨标准煤、27.48元/立方米,较上年分别提升-0.79万元/吨标准煤、48.76元/立方米,但仍分别落后于2016年省目标值1.19万元/吨标准煤、38.92元/立方米,排名居于全省中上水平,分别居全省14位、45位,说明我市工业发展资源利用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表3 全省工业强县(市、区)一档绿色发展得分排名情况表
二、我市工业强市建设难度指标分析 2015年我市19个指标落后于全省的指标有7个,分别是人均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每百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每万人拥有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信息化指数和单位水耗增加值,分别低于全省平均0.6万元、3.66万元/人、1.6、1.16、5.7个百分点、0.44和11.29元/立方米。战略性新兴产业核算方法发生改变,以及温州电厂去年9月份第四期2台机组投入使用,将会对我市工业强市评比带来影响。以下指标提高较难: 一是常住人口基数较大,使人均工业增加值、每万人拥有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提高较难。2015年,我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61.08亿元,居于全省第11位,比上年增长6.2%。但由于我市常住人口大、外来人口较多,年人均工业增加值2.60万元,居全省第42位,低于全省工业强市县平均值0.6万元,更与2016年省评价体系目标值的5.5万元有明显差距。 二是产业特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与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较难。我市工业企业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为主,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的外来人口是劳动主力军,大多数从事制造业,劳动力现状造成了我市产业的低小散现象,2015年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率20.94%,居全省第40位,比上年下降13位,高于全省平均0.64个百分点,与2016年目标值相比,低9.0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是由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与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决定的,受人力资源管理层面、技术层面因素、生产运作层面因素以及战略层面因素的影响。2015年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54万元/人,居全省第55位,低于全省平均3.66个百分点,与2016年目标相差19.36万元/人。 三是战新核算制度改变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难。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测算方法由原来的行业系数法改为企业系数法,乐清市经认定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仅131家,按行业系数法,2015年我市共实现战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39.06%,而按企业系数法,今年1-8月份占比为12.4%,假如滨江区占比63.52%为全省最高与海曙区占比4.86%为全省最低不变,按权数7分计算,则大约影响我市战新得分2.5分,如按照权数4分计算,则影响1.42分(与省局强市工作考评对接,估计省里会降低这项指标考评分值)。根据1-8月份返回数据,全省因为战新核算方法改变,比重比2015年减低2.3个百分点,但我市减少26.66个百分点。 四是能耗总量下降较难,使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提高较难。从今年规上工业能耗来看,一季度、上半年、1-7月份、1-8月份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8%、13.9%、14.6%、12.2%,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465、3.367、3.280、3.255吨标煤/万元,比2015年数据有提高,也高于全省平均数,但低于2014年3.60万元/吨标准煤。 三、建议 2016年我市工业强市位次要想保持或者进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鼓励规上工业企业申报高新企业力度。规上高新企业增多,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R$D总量,其三可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2015年,我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29家,占规上工业企业11.2%,居全省51位;2014年占9.9%,居全省48位。为了提高申报积极性,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首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提供申报技术上支持,而且给以一定补助,提高企业申报积极性,同时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评的也给以一定补助;二是降低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税收达到5000万元返利50万元的门槛,以便大企业提高继续申报积极性;三是税收与考绩挂钩,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多少与部门、镇街考绩挂钩,通过行政力量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增加。 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在工业电气、电子信息等行业,开展 “机器换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评选活动,通过典型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企业“机器换人”热情。因此,要以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为龙头,加大工业强镇、强企、强业“三强“建设,鼓励引导大企业围绕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开展整合提升,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重组,推动企业生产智能化、自动化,辐射影响中小企业连锁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劳动用工结构优化,提升工业经济整体效益。通过机器换人可以减少一部分工业企业就业人数,从而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 三、做新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持续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我市战新产品少,且大部分核心技术未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市应依托原有产业,大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向生产智能专用装备、高端精密加工机械方向发展。同时壮大物联网产业中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发展。 四、强化节能减排措施,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企业通过加强节能降耗的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建设,从人、机、物、工序、流程管理等多个方面杜绝电力资源浪费现象。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更新设备,改进技术,有效提高单位电量的工业产值。同时要加快落后产能企业的淘汰步伐,通过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运用差别电水价、提高排污收费标准等调控手段,对于那些对地区增加值贡献小、占用土地资源多、环境污染大的产业,必须坚决淘汰或限制发展。 (郑淑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