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乐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总结 2016年乐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总结 |
2016年,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全市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坚持突出重点、强化服务,拓展文化引领新内涵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回应政协委员发言,广泛调研,制定《乐清市非遗传承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并以此为基础,扩至文广新其他各项工作领域。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与全国、省、温州市相关规划衔接,结合乐清实际,基本完成《乐清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力求使《规划》在今后文化发展中能用得上,而不是成为墙上挂。 (二)提高工作系统性、整体性。改变文化工作碎片化、独立化的现象,盘活并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文化资源,将量大面广的群众文化活动打包集中推出,将各局属单位文化活动统筹安排、分线实施,推出覆盖城乡、贯穿全年的活动版块,群文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都得到了大大增强,全面提升乐清文化事业的共享度、美誉度和关注度。 (三)立足新载体,展示新形象。攻坚克难,顺利实现图书馆、文化馆新馆投用,并以此为契机,以活动促宣传,整合文化公园、文化综合体与图书馆、博物馆新大楼、非遗馆等资源,强力打造“文化中心”整体形象,强化“文化乐清”核心色彩,凸显集聚作用,吸引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温州市委书记徐立毅,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瑾等上级领导多次实地考察文化中心,听取我局工作介绍,均给予高度评价。认真做好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参观接待工作,扩大“文化中心”影响力。 (四)积极助力中心工作。围绕“大拆大整”“五水共治”、G20杭州峰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等重大主题,开展文艺宣传、文艺创作和安全监管,强化文化担当。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虞金顺“中国梦”系列黄杨木雕艺术作品展等主题活动。在“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中加强文物保护,避免误拆、误伤。联合住建部门开展文保单位、历史建筑情况调查,现已进入汇总研判阶段,将拟制处置方案,征求意见后递交市领导,为文物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开展“平安护航G20百日攻坚大会战”,以专项行动、联合整治、加强督查、每日研判、24小时值班制等为抓手,打出监管组合拳,实现重要保障期“零事故”,我局获评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G20峰会维稳安保工作先进集体。 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市、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有效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均达到一级馆标准。图书馆新馆总建筑面积(含地下室)27283平方米,是老馆面积的12.99倍;免费开放时间由每天7小时调整到12小时,一周开放72小时;全年开展读者活动420场,同比增加131.6%,参与人数8.4万人次。文化馆新馆面积10171平方米,是老馆面积的10倍;免费开放时间一周不少于56个小时;全年开展群文活动178场,参与人数36.7万人次,同比增加53%。两馆服务时间大大延长、服务内涵大大拓展、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群众反响良好。在温州地区创新开展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LOGO、VI设计方案面向社会公开征稿活动,方案已定稿并逐步在全市推行。创建“五有”乡镇(街道)文化中心8个、社区文化中心44个、精品农家书屋2家、省级农村数字电影固定放映点5个,基层文化设施不断继续完善。对搬迁后的图书馆、文化馆老馆提出改建思路,打造连接老城区和新城区、呼应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文化纽带。 (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丰富。组织开展乐清市第四届市民文化节、2016“书香乐清读书之城”全民读书活动等全市性文化活动,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活跃城乡文化、丰富市民生活。以“百场文艺演出进文化礼堂”“千名文艺工作者下基层”等为载体,开展“订单式”“点单式”送文化服务,按需供给,组织送戏下乡380场、送书58072册、送电影8376场、送展览讲座78场,开展文化走亲6场,周末剧场演出12场。鼓励民间文化活动开展,组织优秀社会文艺团队星级评审,以奖代补,对文艺团队活动予以一定的补助资金,并选取评出的四星级团队,承担我市部分送戏下乡和其他演出任务。文化走亲打破县域、 地域界限,与上海徐汇区达成的黄杨木雕保护宣传合作意向,每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到徐汇区举办一名乐清黄杨木雕大师的个展。今年举办的是《新、奇、独、变——高公博黄杨木雕艺术展》。活动期间,高公博大师还在上海师范大学做了《艺术人生》演讲。“回望经典——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精品联展”联袂展出吴昌硕、徐悲鸿、潘天寿、齐白石等24位二十世纪中国书画大家的51幅书画精品,成为至今为止乐清艺术规格最高的书画展。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以音乐命名的城市,乐清致力于将“音乐之城”发扬光大。12月底,乐清大剧院试运行首演仪式暨“乐音清扬 音乐之城”大型文艺晚会隆重举办。这是乐清大剧院的首场演出,更是向社会展示乐清这座音乐之城的精彩开篇。 三、坚持价值引领、核心导向,大力繁荣文化艺术创作 (一)文艺精品成果丰硕。全年创排音乐、舞蹈、小品、书法、美术、摄影等各类文艺作品125件。文艺创作中,我局把握两大要求:一是服务中心工作。“大拆大整”“五水共治”、十八届六中全会等重大主题,是我市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虞金顺“中国梦”系列黄杨木雕艺术作品展的40多件作品,是虞金顺大师从2013年开始,花了四年工夫创作的大型的、系列的黄杨木雕作品组合体。二是突出本土特色。以乐清创作的男女声对唱《对鸟》入选2016世界温州人十大“乡音使者”作品,《白沙岛之恋》《重石美在我心中》获温州市村歌创作大赛最佳创作奖。 (二)鼓励、扶持文艺创作。鼓励文艺骨干、社会团体和广大群众投入文化作品创作。以开展“文艺领军人才、文艺骨干培养”“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培养”为重点,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组织各类文化人才培训263期,培训人数48526人次。《雁荡水墨·柳川书画院作品展》在京举行,开创了乡镇一级书画机构赴国家画院美术馆办展的先河。举办全市文化干部文艺人才培训班,首次采取集中式,省、国家级专家授课的方式,理论、实践相结合,门类齐全,半个月时间,除文学、书法、摄影、美术(油画)、曲艺小品、声乐、舞蹈等专业课程培训外,还有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和文艺现象思考等理论讲座、雁荡采风创作,效果明显。 四、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一)盘点家底。一是借助“一普”摸清我市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圆满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验收汇总阶段任务,在全省率先出版普查成果集《乐邑嘉藏——乐清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汇编》,举办成果汇报展。二是联合住建部门开展文保单位、历史建筑情况调查,摸清我市不可移动文物家底。已顺利完成调查,进入研判阶段,将拟制处置方案,征求意见后递交市领导,为文物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朱质庵墓、乐清宋桥成功申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乐清碉楼、朱质庵墓“四有”档案编制,平安工程(真如寺石塔、南阁牌坊群、高氏家族墓地)建设方案编制,西门岛村郑家里碉楼、林氏宗祠两处文保单位维修工程。 (二)征集实物。一是征集文物,为市博物馆搬迁做准备,丰富新馆陈列品实物,争取尽早开馆运行。征集10件朱启腊先生收藏文物,已通过专家鉴定。二是征集书画精品,丰富名人艺术馆馆藏。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永良,乐清籍画家金家骥、倪亚云向市政府捐赠了书画精品130余幅。这些作品,都收藏于周昌谷艺术馆。 (三)保存记忆。乐清文化遗存非常丰富,《乐清历史文化记忆丛书》是保存乐清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乐清古城》《乐清古塔》《乐清古井》已定稿,《乐清古道》《乐清古桥》《乐清古亭廊》《乐清古民居》《乐清古牌坊》《乐清古戏台》已排上工作日程,将陆续编撰。国遗系列丛书《乐清首饰龙》编撰已完成撰文及配图,乐清非遗校本教材《乐清童谣》编撰中,林邦栋、王笃纯、吴正山等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口述史记录已完成 。 (四)传承宣传。乐清市职业中专黄杨木雕班采用“3+2”模式教学,成为乐清黄杨木雕人才培训重要基地。“青蓝相接,薪火相传”黄杨木雕专业学生拜师仪式上,5名工艺美术大师被聘为专业教学导师。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全国、省、温州市各级展览展演活动,提高我市非遗知名度。举办丰富多彩的文物、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更使传统文化融入市民生活,接上地气。组织推荐4人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新增省级非遗项目2个、非遗基地2个,温州市级非遗项目4个、非遗传承人10人、非遗基地4个。 五、坚持市场主导、长效监管,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一)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加强引导,优化服务,促进市场繁荣发展。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共办理行政审批件548件,完成全市文化经营单位年检换证工作。结合G20杭州峰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组织好“净网”“清源”“秋风”“护苗”“打违”五大专项行动,整治效果良好。全年共出动文化市场检查2350人次,检查营业场所2666家次,立案114起,取缔无证经营单位20家、无证流动摊点23个,查缴非法音像制品8769盒、非法书报刊2406册,及时处理各类举报21起,罚没款50.95万元。 (二)提升文化市场监管效能。针对简政放权和文化市场监管执法压力增大的矛盾,将审批与执法相结合,审批时执法人员预先介入场地察看、政策宣传,各种执法情况及时反馈审批科,提高工作效率。注重依法执法,设立学法小学堂,邀请专家为执法人员授课,对文化市场从业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培训。重视案卷规范化建设,重大案件由局案审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遇到特殊问题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业务指导,在个人出资的上网服务中心要求申请设立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时,及时向温州市局和省厅相关处室请示。加强部门联动,与公安、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乡镇(街道)等部门信息畅通,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查处柳市镇一家非法音像制品批发大窝点和施氏宗祠、倪文西故居等文保单位建控地带擅自施工建设等重要案件。 (三)文化产业持续发展。贯彻落实《乐清市统筹扶持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细则》等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乐清市大荆大门农耕文化园、蝴蝶广场项目、路之遥时尚小镇、浙江绿之洲农业观光园、黄金溪综合整治项目等5个文化创意类项目,其中总投资超亿元项目3个,省外到位资金4亿元。组织浙江金石包装有限公司等5家文化企业参加义乌文交会、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等重点展会,吴尧辉的黄杨木雕作品《赏乐》在义乌文交会上荣获金奖。 六、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逐渐形成了政府买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群众最终受益的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模式。推动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结合优秀社会文艺团队星级评选活动,以奖代补,由评选出的四星级文艺团队承担部分送戏下乡服务,2016年的100场送戏下乡和农村公益数字电影全部放映任务已由社会组织承担,2017年送电影下乡招投标已完成。继续推行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和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体制改革,现虹桥电影院资产处置启动中。 七、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进 (一)党的建设和党风建设明显加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提振干事创业精神。根据局班子成员分工调整,重新制定《乐清市直文广新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制度,重大事项经集体研究决定。制定《乐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额资金审批管理使用制度》,成立局财务预审小组,对10万元以上大额资金使用实行统一审批,市纪委派驻第四纪检组全程参与监督。规范“三公”经费管理,实行“事先审批、事中监控、事后审查”,从严从紧控制。加强廉政教育,开展一把手上专题廉政党课,深入实施“拉袖子”工程,对40人次进行谈心谈话,全年向系统干部职工发送廉洁短信260余条。系统内部正风肃纪检查经常化,对局属单位上下班纪律、财经纪律进行检查,组织财务培训,及时指出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整改到位。配合处理省信访平台、市长热线投诉信访件22件,及时答复网络问效件11件,配合市纪委调查处理2起纪检案件。同时,做好案件查办工作,对局属事业单位违法人员作出处理。 (二)干部队伍蓬勃向上。建立例会制度,坚持每周召开机关干部会议、每月召开中层干部例会,各项工作有汇报有点评有总结,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这些会议,有效加强了系统内业务科室、局属单位之间的沟通,激发文广新队伍活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审批和执法业务实现有效融合,提升了文化市场监管实效。同时,加强市本级部门联动,发挥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协调领导小组、文物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联合住建部门,顺利完成全市文保单位、历史建筑调研。局班子领导、各业务科室工作积极进取,与省厅、温州市局分管领导和业务处室联系紧密,在遇到新形势新问题时及时进行业务咨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积极促成市主要领导专题调研文化工作,有效解决文化工作实际困难,主动向市主要领导汇报文化工作思路、举措,争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更大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