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乐清 > 生活资讯
  • 成文日期:

第五批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 乐清五人同时上榜

发布日期: 2018- 01- 10 09 : 07 浏览次数: 字体:[ ]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琴微/文 通讯员 徐小慧 钱秀才/摄

最近,省文化厅公布了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乐清共有五人上榜,他们是乐清撞歌的省级传承人李立明、乐清参龙的省级传承人黄崇多、乐清鼓词的省级传承人陈金平、雁荡山飞渡省级传承人万成根和乐清雁荡毛峰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林建乐。

据了解,省文化厅此次共确定270名传承人为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目前乐清已有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25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乐清积极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习活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乐清撞歌

传承人李立明

乐清对山歌,也称“撞歌”“抛歌”,代表曲目为《对鸟》。从小在乐清撞歌最流行的乡村——芙蓉镇成长的李立明,1969年师从徐金柱先生学唱乐清撞歌。1972年起,开始收集遗散在民间的本地撞歌,并请村民教唱,目前已能够熟练演唱30余首撞歌。2007年至今,他积极参加乐清市级、省级各类公益演出、比赛等50多场,为使乐清撞歌传唱不衰,开展乐清撞歌进校园活动。去年3月,他在芙蓉镇二小义务担任乐清撞歌教唱老师,每星期为兴趣班学生上一节课。

乐清参龙

传承人黄崇多

乐清参龙是一种求龙祈雨、舞龙灯时进行的说唱形式,主要流行于大荆、芙蓉等乡镇。参龙主唱词调以七言押韵为主,曲调以古调为主,大鼓伴奏。参龙师傅精通36行职业内容,能说出36个行业82位祖师爷的名字、专长及行业特色。并掌握四时节令、瓜果蔬菜等常识,对民间生活中出现的物品更要了如指掌。

芙蓉镇的黄崇多非常喜爱参龙技艺。1982年跟随其祖父学艺,此后一直研习参龙技艺,在闲暇时,走访结交乐清当地的参龙爱好者,温州各地、浦江等地有参龙活动的,都尽量抽出时间前往参观欣赏,并将之融会贯通。黄崇多搜集整理参龙曲目20余首,还动员亲友中有资质的跟随他学习参龙技艺,目前正式学艺的已有3人。

乐清雁荡毛峰制作技艺

传承人林建乐

2009年6月,乐清雁荡毛峰制作技艺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林建乐是翁垟人,1989年3月,跟随爷爷学习雁荡毛峰手工制作技艺,逐渐掌握整个生产流程和各工艺点的要领。尤其是对传统工艺的关键点之一揉捻,熟练掌握。2003年,他承包老茶园,创办茶厂,坚持有机茶的种植和加工。2007年12月,他被推选为第二届乐清市茶叶协会会长,历任6年,制订了雁荡毛峰茶的行业标准;统一了雁荡毛峰的生产标准,起草和制定了地方标准,明确了雁荡毛峰(半烘青绿茶)和雁荡早茶(扁炒青)的概念和制作标准,协助组织举办了3届乐清市雁荡毛峰茶文化节。

乐清鼓词

传承人陈金平

乐清鼓词起源于瑞安,晚清传入乐清西乡一带。这种承受了古乐衣钵的综合说唱艺术形式,当地方言、乡土音乐、人文、掌故习俗都可以得到体现。乐清鼓词表演形式分大词和平词两种,曲目繁多。带上一张牛筋琴,演唱者一人就能表演生、旦、净、丑等人物形象。北白象镇的陈金平1978年拜师学艺,次年加入乐清曲艺团,每年平均演出200多场次(一场即一本词,三个小时)。1991年至2014年12月担任乐清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任职期间,购买一批牛筋琴、扁鼓、黄杨拍、抱月、大锣、大鼓、琴架、锣架等,招收一批新学员授徒传艺,使乐清鼓词后继有人。

雁荡山飞渡

传承人万成根

“雁荡药工巧如神,飞崖走壁踏青云。采得长生不老药,献给天下多情人。”

雁荡山飞渡,是乐清市雁荡山风景区的一项传统杂技表演,起源于当地山民攀崖采摘石斛的行为,距今有130多年。飞渡包括直渡和横渡,直渡是再现古代药农采摘石斛的场景,从高为260多米的天柱峰顶下滑;横渡则是在天柱峰和展旗峰之间进行的杂技表演,两峰垂直落差10米,间距250米。雁荡山飞渡于2016年12月列入第五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雁荡山区土生土长的万成根,小时候由于家里穷,七八岁就开始上山采药,到十七八岁时,为了生计,年轻的他便以采摘生长在雁荡山悬崖峭壁上的石斛为生,由此也练就了一身“飞檐走壁”的绝技。1978年,他拜飞渡高手侯兴林为师,由于底子厚,基本功扎实,训练又刻苦,很快就熟练掌握了飞渡的各种要领,此后一直在雁荡山灵岩景区进行飞渡表演。万成根表演飞渡的天柱峰高270米,崖壁如刀削般笔直,达90度。他仅凭一根绳索,在垂直陡峭的悬崖上采药、跳壁、滑行,表演荡秋千、猴子捞月等杂技动作。作为雁荡山飞渡队队长的万成根曾先后带领队员到张家界、龙虎山、黄果树、仙居等风景名胜区巡回表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