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市志年鉴 > 乐清年鉴 > 2017 > 金融
  • 成文日期:

综述

发布日期: 2018- 03- 19 11 : 20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6年,乐清市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全市银行机构存款增长平稳,整体存贷比下降;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不良资产消化能力增强。但贷款投放偏弱,信贷投放结构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银行账面利润向好,不同类型机构效益分化。

银行存款  2016年末,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1208.08亿元,比年初增加126.64亿元,增幅11.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38.37亿元,比年初增加95.48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24.85亿元,比年初减少2.52亿元;广义政府存款余额225.28亿元,比年初增加23.3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10亿元,比年初增加10.38亿元。社会资金面总体宽裕,存款结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从存款主体看,住户存款继续领跑,2016年末全市住户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95.48亿元。个人存款活期化趋势较为明显,全市非金融企业存款持续下降,比年初减少2.52亿元。企业存款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为企业经营情况仍未实质性好转。

信贷投放结构  2016年末,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1113.01亿元,比年初增加14.79亿元,增幅为1.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609.39亿元,比年初增加98.49亿元,同比多增57.2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501.61亿元,比年初减少85.71亿元,同比多降80.59亿元。信贷投放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个人贷款特别是住房贷款增加较快。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发放住房贷款46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21.4亿元,比年初增加30.7亿元。企业贷款特别是制造业企业贷款下降明显。制造业企业贷款占全市企业贷款余额的70%。从2012以来,制造业企业贷款已经连续4年下降,2016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342亿元,比年初下降78亿元,比2012年末下降143亿元。

票据业务  截至2016年末,全市银行机构票据贴现余额10.97亿元,比年初下降15.19亿元,比上年同期则增加15.89亿元,反差较大;承兑汇票余额51.31亿元,比年初下降20亿元。全市银行票据业务趋于收缩,主要原因是:票据套利空间收窄导致投资性需求下降。2016年以来,结构性理财产品利率趋于下降,与票据贴现的利差空间收窄至0.2%左右,对客户套利投资需求吸引力明显下降。票据业务的监管政策收紧导致银行开票减少。5月,银行监管部门转发相关指导意见,要求各银行机构严格执行票贷比不超过30%指标控制。受此政策影响,不同类型的银行为缓解票贷比压力,实现票贷比达标,严格控制到期银行承兑汇票续开,导致银行承兑汇票降幅较大。企业真实贸易所需的票据融资需求不足。2016年,全市企业融资需求相对低迷,真实贸易所需的票据融资需求更是不足。

不良贷款  全市信贷风险集中爆发的形势已基本得到控制,2016年末,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分别为30.09亿元和2.70%,分别比年初下降9.63亿元和0.91个百分点。同时,关注类贷款也实现“双降”,2016年末关注类贷款余额54.54亿元,比例4.89%,分别比年初下降12.68亿元和1.2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的潜在压力下降。全年银行机构共处置不良贷款66.85亿元,从不良贷款处置的方式看,资产转让、贷款核销、现金清收分别占比47%、32%和21%。

银行账面利润  全市银行机构账面利润总额26.85亿元,同比增长29%,经营效益大幅好转。不同类型机构效益分化,地方法人机构盈利11.59亿元,同比增长47%;城市商业银行盈利1.72亿元,同比增长47%;四大国有银行实现利润13.62亿元,与2015年基本持平;股份制银行亏损0.58亿元,亏损额比2015年下降1.6亿元。减除拨备和税收后,全市净利润4.35亿元。银行利润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存贷息差呈现趋势性下降,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挑战。资产质量仍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2016年末,全市银行机构资产减值损失28.47亿元,仍处于相对高位,制约利润增长。

外汇收支规模  国际收支顺差减少。2016年,全市外汇收入20.29亿美元,同比下降9%,外汇支出3.63亿美元,同比下降28%,外汇收支顺差16.67亿美元,同比下降3%。主要原因为全市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贸易外汇收支呈现双降。

证券交易  2016年,全市证券交易萎缩,全年累计证券交易4106亿元,同比下降44.4%。全市主板上市公司总数6家,2016年新增报证监会上市审核的企业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新增股份制公司25家,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潜力有所加快。

保险市场  保险市场增长较快。2016年,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人身险和财产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2.83亿元和11.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和11.8%;保险赔给付支出7.48亿元,增长19.3%,其中人身险和财产险赔给付支出分别为2.10亿元和5.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和15.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