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
|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验收汇总阶段任务,完成全市590家国有单位普查,普查覆盖率100%,共采集文物信息4323件/套。结合“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宣传、推进“一普”工作。抓好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在全省率先出版普查成果汇编本《乐邑嘉藏——乐清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汇编》。普查成果汇报展于2016年12月2日—2017年1月12日举办,这也是温州地区首家普查成果展。 文保单位维修保护 联合住建部门开展文保单位、历史建筑情况调查,摸清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家底。顺利完成调查,进入研判阶段,将拟制处置方案,为文物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朱质庵墓、乐清宋桥成功申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乐清碉楼、朱质庵墓“四有”档案编制,平安工程(真如寺石塔、南閤牌坊群、高氏家族墓地)建设方案编制,西门岛村郑家里碉楼、林氏宗祠两处文保单位维修工程。 吴越遗瓷——乐清五代十国龟山窑址出土器物展 5月17日—7月17日举办。本次展览由市文广新局和北白象镇政府联合主办。乐清龟山窑址位于北白象镇乐东村龟山,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2010年公布为乐清市文物保护点。窑址主要分布于龟山东侧,以东南坡为密集分布区。2013年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到当地考察,根据出土器形判断,该窑烧造年代为五代十国时期。2014年10月—2015年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乐清市博物馆,在北白象镇政府配合下,对窑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清理了龙窑窑炉3座和探沟 3条,获得了大量的瓷器和窑具标本。此次展出的100件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形式多样,胎质致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可令人感受到乐清五代十国时期瓷器的独特魅力。 文化遗产日流动展览宣传 6月8—17日,围绕文化遗产日,组织“历史建筑在给我们讲故事”和“片面之瓷——古陶瓷标本收藏展”两个流动展览,先后送展到乐清市丹霞路小学、建设路小学,清江镇江沿村文化礼堂等,向参观的老师、家长、村民等发放《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宣传质料,提供现场咨询,并向校方赠送《吴越遗瓷》《乐清历史建筑》等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