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乐清 > 生活资讯
  • 成文日期:

伏茶 喝出一个清凉夏天

发布日期: 2018- 07- 18 08 : 34 浏览次数: 字体:[ ]

后街茶亭。郑佰洪 摄

黄华堡自香亭。朱胤 摄

荷岙凉茶供应点。郑佰洪 摄

上园村爱心凉茶点。应裕智 摄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应裕智 通讯员 朱胤

每到夏天,伏茶的清香便溢满了柳市的大街小巷。

柳市自古就有慈善家义务烧伏茶,供乡亲和路人们饮用的优良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

如今,柳市的爱心伏茶点犹如夏花般遍地绽放,很多村都由村委、老协、妇联组织烧伏茶,他们不畏酷暑,不惧辛劳,起早贪黑,无私奉献,传递着爱心和正能量,成为柳市街头巷尾一道靓丽风景。

代代相传

老一辈的柳市人都知道,后街村后街大桥上有一个茶亭,由来已久,是柳市最早的公益茶亭,但到底始于何时,本村的老人也难以说清。

林赞春今年78岁,是后街村前任老人协会会长。“我记事起,就有这个茶亭了。那时,我爸也有参与烧伏茶,至少有上百年历史了,村里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林赞春说。

后街村曾是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市街曾是柳市最热闹繁华的街道,后街大桥连接后市街和横街,每到市日,桥上人头攒动,川流不息。

“以前,桥头有一条路寮,可以供行人休息,茶亭就在路寮的一侧,亭前有一个大水缸,水缸里盛满茶水,缸沿上放着几把竹制茶瓢,供人饮用。”该村老人协会理事郑银存介绍,“以前都是村民自发组织,上世纪80年代,村老协成立,便由老协组织烧伏茶。1997年修桥,为了拓宽桥面,把路寮拆了,但烧伏茶一直没有中断过。”目前,由6人负责烧茶,两人人一班,一班负责两天。

随着柳市建成区拓展,后市街逐渐落寞。“以前柳市只有这一个伏茶点,大家都来这里喝。现在很多村都有烧伏茶,后街的人流量也大不如前,因此一天烧两大桶茶就足够了。”林赞春说。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在后街大桥上看到茶亭旁边堆放着很多柴火。“这是昨天有村民送过来的,虽然现在改用电炉烧茶,但还有些村民坚持每年给茶亭送柴火,我们仍然保留着火烧的方式。从农历六月初一开始烧茶,送茶叶的人络绎不绝。”郑银存说,“村民对烧伏茶仍有很高的积极性,烧伏茶已经成为了村里的传统和特色。”

方中武今年80多岁,是村里的老知识分子,世代居住在后街大桥桥头。他告诉记者:“后街大桥最早是一条石板桥,建于明代万历六年,据上辈人相传,桥建成时,村民就开始自发烧茶了,距今有400多年历史。”

夜夜不息

为了让早起的劳动者和晨跑者喝上一口暖心的伏茶,烧茶志愿者们要比他们起得更早。黄华堡慈善自香亭长茶会凌晨2时就开始忙碌了。该公益组织是由该村王高兰、蒋香蕊、陈芬芳、朱月和、林秀英等妇女发起。

记者3时30分来到自香亭时,第一桶凉茶已经烧开,飘出一股清淡的幽香。“去年6月14日,我跟姐妹们说,我们恁大一个村,连个喝茶的地方都没有,我提议烧伏茶,她们一致同意。”王高兰说,“我们每天2点钟开始,12组人,每组2人,轮流值班。”

“烧茶要先准备茶包,我们精心挑选了几味草药:荷花叶、白麻兰、淡竹叶、板蓝根、罗汉果等、可以提神醒脑、清热消暑。”王高兰说。只见桌上一字排列三个大水桶,分别标识着“茶叶”“凉茶”“白开水”,供不同口味的人自主选择。

4时15分,自香亭迎来第一位“客人”,王高兰热情地招呼:“喝茶喝茶”。这位“老顾客”是家住黄华三村的尤丰胜,他每天晨练,都经过自香亭喝一杯茶,然后再带一瓶给岐头老家90多岁的父母喝。他说:“这个茶亭有三好,服务好、态度好、精神好。”

之后,陆续有村民过来喝茶。其中有晨练的、前往黄华社区办事的、建筑工地上作业的。“你们最辛苦了!大热天的在太阳底下施工。”王高兰和三名工人说道,他们是高速公路瓯江北口大桥的施工人员,住在村里,每天清早经过时,都会带上一瓶凉茶消消暑。“能为他们做点事,我们特别开心。桥造好后,去机场就方便多了。”王高兰说。

“夏烧凉茶,冬捐旧衣。”自香亭决定将两件善事一直做下去。她们的善举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越来越多人加入这个团体。“我们目前有50多名会员,其中有5名党员。”王高兰说。

黄华堡村村委会给予大力支持,特别为她们提供了柳黄路和兴华路交叉路口一块20多平方米的“宝地”,这里人来人往,非常适合烧伏茶。

满满情意

上园村办公楼位于柳市建成区中心地带大兴西路和兴达路交叉口,人流量大。自7月9日上园村爱心伏茶点开设以来,每天供应十几桶茶水,志愿者从天蒙蒙亮一直忙活到太阳西下。

每天凌晨5时,石岳双从家里出发,来到村办公楼,开始烧第一桶茶。“烧第一桶茶需要一个半小时,之后只需一个小时。第一桶烧好,差不多7点钟了。”石岳双说,“这个时候茶摊前已经排起了长队,很多三轮车夫和的哥每天清早都要先接一大壶茶,再开始接活。”

烧好第一拨茶之后,由其他人来交接班。“我们烧伏茶的群里有60多人,每天2至3人值班。很多人当天没轮班,但一有空就会过来帮忙。”上园村妇联主席黄燕萍说。

三轮车夫黄方城每天7时都带茶壶来上园村灌装伏茶,喝完后,下午再来接第二壶。“在柳市骑三轮车很幸福,一到夏天,各个村都有伏茶喝。”黄方城说,“上园村的伏茶我特别喜欢喝,有点清甜。”

黄燕萍告诉记者,凉茶里放了红枣,所以喝起来特别香甜。烧伏茶以来,很多爱心人士捐钱捐物。“我们经费由村委会提供,所有捐款都被我们谢绝了。有一位在附近钢材市场开店的朋友每天都过来喝茶,前天捐了100元,我们不收。他就跑到对面的超市,买了一大袋红枣送过来。”黄燕萍说。

去年,上园村爱心伏茶点使用了6万个一次性杯子,今年估算至少需要5万个。“现在的人越来越讲究,一次性杯子比较卫生,但也造成很大的浪费,我们提倡大家自带水杯来喝伏茶。”黄燕萍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