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市志年鉴 > 乐清年鉴 > 2018 > 中共乐清市委
  • 成文日期:

综述

发布日期: 2019- 03- 14 10 : 30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20亿元,同比增长9.1%;财政总收入140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7.5%;限上投资684.9亿元,同比增长13.9%;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5亿元,同比增长13.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4486元和29422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9.2%,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大多数居温州市第一,且增速居前列,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省级工业强市建设综合评价连续3年居全省第五、连续5年获评省先进单位,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获得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资格,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79.8亿元,同比增长9.1%,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均居温州市第一。推进企业培育,正泰电器完成百亿级战略并购,电光防爆列入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华仪电气等2家企业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完成“企业上云”2746家,“小升规”154家;意华股份顺利上市,上市企业总数7家,新增新三板企业3家,总数18家,在省证监局辅导备案4家,三项总数均居温州市第一。完成工业投资264.7亿元,同比增长13.2%,验收“机器换人”项目130个;开工5个小微园,竣工面积67.3万平方米。扎实开展“十百千”助企服务,化解问题1221个,减免企业各类成本42亿元;深化企业金融风险化解,不良率降至1.91%。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85亿元,同比增长11%,柳市现代购物广场、北白象百佳广场正式开业,正大新生活城市中心、虹桥华都·天元广场等项目实施顺利;总部经济加快集聚发展,新增总部回归企业51家,实现产值104亿元;房地产市场态势良好,房开项目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降至7.8个月;建成淘宝村17个;文化产业加速发展,获评省级文化产业重点市,宋湖里坊获批省文化创意街区;以雁荡山为龙头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创成各类省级旅游示范项目4个,接待游客152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5.1%。现代农业优化发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铁皮石斛生物产业基地和省级铁皮石斛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雁荡山铁皮石斛”“雁荡毛峰”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进入全省前30,居温州市第一。

发展动力不断壮大  有效投资量质齐增,总投资100亿元的37个重点项目集体竣工投用,总投资200亿元的两批20个省级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新增12个省级重点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强化政府投资重点项目清零扫尾,93个项目全部按期报结或无障碍施工;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德力西智能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疏港公路南岳至乐成段、乐白公路正式通车,乐清湾大桥合龙贯通,甬台温高速复线南塘至黄华段、港区铁路支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加速推进;建成投产220千伏芙蓉输变电等一批电网工程,新增变电容量58万千伏安;保障土地要素,完成供地5759亩。招商引资精准有效,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8个,中能环球中心等项目顺利落地,实现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4.8亿元,居温州市第一。全力打造创新平台,乐清经济开发区创成温州首个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成温州首个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5个特色小镇加快建设,智能电气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5家。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9家,建成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深化各领域改革,狠抓“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审批备案制,商事登记“多证联办、免费代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有效落实;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试点工作顺利完成,成功列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国家农房抵押贷款余额居全国第一;柳市镇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和省小城市培育试点深入推进,虹桥镇列入省小城市培育试点。

城乡面貌有效改观         “一心两翼”城市发展格局更加凸显,中心城区建成晨曦路等5条主干道和一批区间道路,完成清和公园等8个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清和公园获评省级湿地公园,现代都市核心区品质形象有力提升;南翼柳白片加快建设,电工电器城等产业项目实施提速,电器城大道全线施工;北翼虹桥片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红星美凯龙家居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乐清湾港区口岸实现临时开放,“三纵五横”道路网完成布局。“大拆大整”“大建大美”成效明显,城中村改造完成重点区块签约4023户,拆除2990户,涌现出“西门速度”“南岸经验”等先进做法;城乡危旧房治理改造全面完成,处置违法建筑585.9万平方米;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5408家,整体淘汰大荆镇低端铸造业和白石街道低端橡胶、鞋底产业,柳市镇沿江造船违章企业全面整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深化,完成204个整治项目,创成省级卫生乡镇(街道)11个、温州市级7个。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创成2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推进“五水共治”,温州市控七里港、公利闸断面和619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完成销号验收,新建污水管网1224公里,翁垟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建成磐石、大荆两个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工程,建制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加快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行政村收集覆盖率均达100%。深化城市品牌创建,创成国家卫生城市、省示范文明城市,大力整治丧葬礼俗,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受到央视节目《焦点访谈》等正面报道和社会各界广泛点赞。

社会建设大幅提升        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镇新增就业2.0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2.15%;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81.1%和98.4%;启动医养结合试点,5家乡镇(街道)敬老院实行公建民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启动“县管校聘”改革试点,新建校舍9.2万平方米,建成柳市职业技术学校一期等6个校建项目,建成8所公办幼儿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市三医迁扩建工程顺利投用,计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获评“中国木雕艺术之乡”,新建农村文化礼堂20家。开展“除险安居”专项行动,完成88处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点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实施精准扶贫,统筹欠发达地区发展资金1.63亿元,落实发展项目380个。加快法治乐清建设,推进警察出庭作证庭审实质化改革,成为央视节目《将改革进行到底》典型案例。狠抓平安乐清建设,搭建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健全全科网格“防火”机制和“一三五”应急处置“灭火”机制,各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全市总警情和火灾起数、亡人数、财产损失数均大幅下降,市公安局获温州唯一“全省优秀公安局”称号,市安监局获全国安全监管监察先进单位;正常信访秩序有效维护,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任务,成功实现省平安县市“八连创”。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全面掀起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热潮,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思想引领力不断提升。有力实施一线工作法、一线考绩法和一线担当专题考察,累计选派1898人次干部奔赴5个中心工作主战场,提拔或转任重要岗位干部21名。圆满完成村和社区组织换届选举,经验做法受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集中报道。创新“镇镇有擂台、村村有赛台”工作载体,“一轴三带七群”基层党建特色示范带(群)建设加快推进。打好“消薄”攻坚战,74个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完成100%转化,提前两年实现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机关党建工作呈现新气象,“双固定”制度在市直机关全面实施。打好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网络空间更加清朗,陈莹丽老师先进事迹引起社会热烈反响。统战工作有力加强,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深入开展“三大巡察”,设置32个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效能监测点,开展全市性正风肃纪专项行动110次,处理人员768人,党风政风持续向好;重拳惩治腐败,查处要案9件,处分领导干部11人,形成强力震慑;推进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市监察委员会。同时,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保障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察、审判、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能,扎实做好党管武装等各项工作,形成了全市上下同心同德谋发展、合心合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