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市志年鉴 > 乐清年鉴 > 2018 > 中共乐清市委
  • 成文日期:

宣传工作

发布日期: 2019- 03- 14 10 : 41 浏览次数: 字体:[ ]

思想理论建设    全年组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及党校工作精神、省两会精神、中纪委十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国两会精神、法治建设专题、意识形态工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题、党的十九大精神等主题学习会和专题报告会(扩大会议)等21次。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旁听制、量化评估登记制度、学习情况通报制度。组织市四套班子成员、市委讲师团成员、市民宣讲团成员等深入乡镇街、部门、企业、学校、社区、村进行宣讲,全年宣讲1500多场。开展网上宣讲“点单”工作,推动理论宣讲的大众化、通俗化和本土化。组织“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赴各地宣讲,打通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宣讲“最后一公里”,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组织社科理论工作者开展剿灭劣V类水方面的理论阐释、课题研究等工作。充分利用乐清发布、中国乐清网等微信公众号平台,及时发布最多跑一次、剿灭劣V类水、两会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等专题。开展微型党课赛课活动,利用“互联网+党课”模式,将原本单一的课堂式宣讲,转化成广场式宣讲,实现微型党课内容的裂变式传播。

文化礼堂建设    2017年,新建农村文化礼堂20家,共建成151家,位居温州全市第一。提出全省首个文化礼堂OAO线上线下互动模式理念,并入选2017年全省文化礼堂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在温州市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推进会作典型发言。打造全省首个县级文化礼堂联盟,入选《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操作手册》(2017版)。打造全省首个文化礼堂共享圈,形成“阵地共建、资源共享、队伍共用、特色共育”的农村礼堂工作新格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一级演员、青年歌唱家白雪担任温州文化礼堂形象代言人。磐石镇重石文化礼堂、大荆镇中庄文化礼堂、天成街道马良文化礼堂等3家入选全省文化新地标50强,为温州地区唯一进50强的县市区。实施文化礼堂“家工程”,以“我的礼堂我的家”为要求,植入家风家训、家族文化等“家”的元素,着力将每个文化礼堂打造成最有温度、最有厚度、最具生命力的文化礼堂。实施文化礼堂优秀传统文化“薪火计划”,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礼堂涌现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

主题宣传    做好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剿灭劣V类水、城中村改造、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文明城市创建等市委中心工作及比学赶超、改革满意度、生态满意度等重大事件的新闻宣传,真正把新闻报道做出了声势、做出了效果,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开设了“贯彻十九大创造新业绩新时代新征程”“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改造城中村,建设新家园”“深化五水共治,剿灭劣V类水”等40余个新闻专栏。推进媒体融合,乐清日报社构建“一报两网三刊”“三微一端”全媒体矩阵,用户数达538万户;市广播电视台打造“一网四微”全媒体融合平台,开展“实时视频+图文直播”10余次。

对外宣传    2017年,共在中央、省、温州主要媒体刊播正面新闻报道3600余篇(条),在人民日报刊发报道6篇;新华每日电讯和新华网刊发报道19篇(含两篇内参);在光明日报刊发报道7条(次),其中头版3条;在浙江日报头版及头条位置刊发报道8条(次),头版刊发数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列,温州市第一;在央视刊播10多条,居全省县市区前列,特别是央视《焦点访谈》两次聚焦乐清移风易俗工作。城市形象宣传片2016版在法国华人电视台播出,提升了乐清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借助中国林下经济发展高端论坛、两岸海上名山文化节、雁荡山夫妻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平台,邀请全国近百余家媒体来乐开展媒体采风活动。

网络宣传    推出“移风易俗”“最多跑一次”“喜迎十九大”等系列重大主题网上宣传报道,营造网上正面舆论强势。举办“守护清朗网络空间,共建美好文化家园”第五届网络文化节活动,开展了第二届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喜迎十九大 爱我乐清城”微信征集大赛等网络文化活动。原创微电影《陌上花开》获得省委网信办主办的“第二季美丽浙江——微力无穷”微电影(视频)大赛的优秀作品奖,也是温州地区唯一一部获奖的微电影。

移风易俗建设    召开全市丧葬礼俗整治6000人动员大会,制定实施丧葬礼俗整治“一扩大、五个不超、五个禁止、五个规定”,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签订9.3万份移风易俗承诺书。集中完善“一约四会”,形成了“南塘典型”“万桥模式”等特色做法。坚持严抓严管、动辄则咎,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丧葬行为。2017年下半年,查处党员干部违规办丧25例,问责93人,处理违规参与丧事活动教职人员5人,刑拘2人,行政拘留142人。移风易俗试点工作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批示肯定,受到央视《焦点访谈》和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19家主流媒体的报道肯定。2017年,普通老百姓办丧费用从平均20多万元锐减至5万元左右,为全社会节约资金6亿多元,老百姓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满意度也从2015年温州市倒数第一跃居全市第二。坚持“宣传先行、舆论推动”原则,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和造势作用,宣传丧葬礼俗整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及时曝光反面典型。2017年下半年,新闻媒体共刊播移风易俗有关新闻报道600多篇。全市楼宇视频及户外LED显示屏24小时滚动播放倡导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宣传口号。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坚持创建为民惠民,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成功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出台《全国县级文明城市2017年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责任分解表》等。调整城市管理十大长效机制建设责任分工,开展城市管理十大长效机制深化行动,助推城市序化管理。建立健全“六联督”机制,对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管理服务功能进行大体检,分类实施整改提升。实施城市街道立面改造,美化城市公共设施,全市联动、全域覆盖推进“非法小广告”专项整治。开展“做文明有礼乐清人”“文明交通、全民共创”“斑马线前我礼让”等活动。

公民道德建设    做好90后教师陈莹丽老师先进事迹典型宣传,主流权威媒体报道、评论文章及转载2500多篇,微信1300余条,微博3000多条,点击量破3亿人次,得到浙江日报头版和人民日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等连续报道,得到省委书记车俊等领导批示。陈莹丽典型事件的宣传获得浙江省第二届大数据舆情高峰论坛金舆奖优秀案例,在全省召开的网信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开展“寻找乐清好人”“最美乐清人”“身边好人好事”等活动,挖掘产生“好人”事迹145例。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举办第三届乐清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入选“中国好人”1人,“浙江好人”3人,“温州好人”9人,温州市道德模范3人,“最美温州人”3人。深化以家风家训为重点的优良传统传承活动,打造“景贤人家”家风家训传承基地。

文化事业建设   推进“乐音清扬·音乐之城”创建活动,承办浙江省新民歌大赛、浙江省国乐乡村展演、唱响“好家风”喜迎十九大浙江农民好声音擂台赛暨“美丽浙江”浙江省第三届群众声乐大赛、温州市村歌大赛复赛北赛区等省市级重要赛事。打造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以音乐为主题的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浙江省新民歌创作基地、戏曲艺术创作研究基地,举办乐清市民间音乐研讨会等。成功创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法)”。电影作品《潮起温州》、长篇散文《那些年,你乘慢船去了哪里》被列入浙江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长篇报告文学《南怀瑾传奇》被列入省作协2017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创作扶持项目,242个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项。组织开展送戏下乡505场次,送书21250册、展览讲座52场、开展县域间“文化走亲”19次。柳市镇获浙江省文化强镇称号,市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出版乐清诗歌、非遗文化方面的丛书,编印乐清人文历史、经济发展方面的丛刊,提升乐清市人文研究与传播水平。  

文化产业建设    获得2016—2017年度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称号,宋湖里坊文创街区创新“环境改造,产业引导,自我管理,活力无限”管理模式,被列入省级重点文化产业街区。新建成“西铁新天地创意园”等8个乐清市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新增省级重点文化出口企业3家、温州市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2个、温州市级重点文化企业6家、成长型文化企业10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保持增速在20%以上,排温州各县(市、区)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3年翻了一番,占GDP比重的5.0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