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
|
档案资源建设 至2017年底,档案馆馆藏总量237351卷123208件,其中2017年接收进馆档案40429卷、5849件。全面实现纸质档案和数字化成果双套制进馆。开展对机关单位到期档案接收工作,完成24家单位的档案编目、消毒入库;档案数字化成果的接收,完成15家单位进馆档案数字化成果的同步接收,共计31612卷5072件,2487.19GB。开展民生档案接收,16个部门的65种民生档案纳入接收范围。馆藏民生档案总量144885卷43196件,其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馆藏总数的增长速度,民生档案已占全馆藏档案总量的50%以上。2017年重点接收国土局34万卷地籍登记档案,其中第一批至第三批共计29897卷档案已顺利进馆。开展“三重一特”档案征集工作。对原“柳市八大王”之一李方平(现从事人工耳蜗的研发)的档案资料进行征集,跟踪收集2016年—2017年的中国电器文化节档案资料。推动民生档案数据大融合。积极与涉民部门联动,因地制宜采取目录整合方式推进社保、土地、婚姻、住建等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努力建立全市民生档案数据大融合。采取以电子目录整合为主,全文数字化成果为辅的方式,2017年接收了社保18类(城乡居民养老、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征地保险、退伍军人保险等)档案数据共计183MB;接收了住建局规划审批档案数据194619条。启动民国档案抢救。民国档案抢救是档案工作中的难题,为探索民国档案抢救方法,积累抢救经验,首期投入18万元,尝试采取外包方式进行抢救修复,并通过外包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从中掌握了抢救修裱技术。同时,深入调查研究,到温州档案局考察学习,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制定民国档案抢救方案。争取抢救经费,组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修裱技术队伍,正式启动民国档案抢救。已修复民国档案4130页。 档案数字化建设 数字档案馆三期数字化加工项目总共已扫描353万页,已验收156万页。2017年完成扫描103万页,主要加工对象为柳市镇、北白象镇、民政局等机关及乡镇文书、婚姻、土地档案。撤并乡镇进馆档案数字化加工项目已全部完成档案扫描和著录任务,计142万页,目录25万条,已进入最后的抽检验收。做好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继续开展市直单位传统文书档案的登记备份工作,共完成40家单位的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备份数据共计974.9GB。同时做好重要档案数据的异地备份,完成与江阴市档案馆档案数据异地互备工作。 档案公共服务 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加强涉民服务,为群众提供婚姻、土地、计生等档案查阅利用;为乡镇(街道)、村级组织换届、五水共治、大拆大整等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档案服务;积极服务五市六城建设,为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修史编志、项目申报等提供依据材料。2017年档案查阅11291人次10993卷次18271件次。其中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查阅利用500多人次,查阅档案1300多卷次;为干部核实“三龄两历”工作提供档案服务89批次896卷次。积极投入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开展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10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梳理、汇总和报送工作。完成浙江政务服务网后台所有相关内容的修改工作。并开展“最多跑一次”事项电子化归档工作,审核43家行政审批事项单位的电子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同时,完成《乐清市民生档案查阅指南》编写,对93类涉民档案的形成单位、起止时间、档案内容、查阅方法、查阅地点、查阅电话进行汇总,使民生档案查阅利用更加规范透明。继续开展“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努力深化异地查档跨省服务“双服务”工作,为在外乐清人和新乐清人建立查档便捷通道。2017年开通了第二家省外“异地查档、跨馆服务”联系点,与武汉市江汉区档案局签订异地查档协议,实现民生档案跨省互联,得到当地乐清商会和温州商会的重视和支持。乐清也成为了湖北省首个省外“异地查档、跨馆服务”联系点,湖北省主要媒体湖北卫视、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予以报道。全年省内外异地查档103例。 档案法治安全建设 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完成25家单位数字档案室创建工作,其中示范数字档案室2家、规范化数字档案室8家和数字档案室15家。开展乐清市“千村档案”工作和农村文化礼堂建档。顺利完成2个省历史文化村落建档任务,建立“一村一档”村落档案数据库,并完整录入“千村档案”数据管理系统;完成全市126家农村文化礼堂建档,共整理电子档案13086件35.3GB。开展“村档乡(镇、街)管”工作,在村组织换届新任干部培训会上专门进行村级档案管理业务培训,并多次实地督导乡镇(街道)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使淡溪镇、翁垟街道和石帆街道3个镇街实现“村档乡(镇、街)管”。做好乐清市重点建设项目和温商回归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对15个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登记和档案业务指导,完成对104国道虹桥过境公路工程、福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黄坦坑水库工程和乐清市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4、2016年度)的档案专项验收。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规范化工作。对5家民营企业开展上门指导、实地培训和赠送档案用品服务工作,开展对8个新成立的乡镇档案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完成1家温州市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工作;举办市直机关单位《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宣传贯彻和数字档案室建设培训会;开展档案实际操作培训,培训基地全年共培训25 批122人次基层档案管理人员,有效地提升了全市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档案事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大档案执法力度。采取“双随机”方式,开展民生领域档案管理工作执法检查,抽查了8家重点民生单位,对其中3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单位开具《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限期改正,并开展复查工作。同时,为加强档案行政执法工作更加规范有效,根据乐清市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工作的要求,完成档案局法律顾问的聘请工作,与浙江天经律师事务所达成合作;并配置一台执法记录仪,用于执法活动的全程跟踪记录。开展档案法制宣传。开展以“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为主题的6·9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开展档案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宣传《档案法》和《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开展“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活动,发动基础档案工作者积极投稿;组织霍邱县流动党委50多名党员参加“走进档案馆”体验活动。开展纪念《档案法》颁布3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组织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国家档案局举办的“宝葫芦杯”档案法律法规知识有奖竞赛活动和温州市档案局举行“电力杯”我与档案的故事征文活动;借助微信平台,推送档案法治动漫宣传片——《档案就在你身边》,以及开展档案知识有奖答题活动;利用政府OA和农民信箱短信平台对全市4万左右的用户发送档案宣传标语。 档案文化宣传 开展“五个一活动”。举办道德讲堂。3月,市档案局与市行政服务中心、城关地税分局联合举办了乐清市第五期“道德讲堂”汇演活动。该场道德讲堂活动不仅很好地结合“学雷锋”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而且宣传了档案事业,展示了档案工作者风采。唱响乐清档案工作者之歌《兰台兰》。《兰台兰》是市档案局原创歌曲,为档案工作者量身订做,自编自唱,旋律优美,歌词喻义深厚。该歌曲也是浙江省首支专门为档案人打造的歌曲,宣扬了档案人的职业精神。4月,完成歌曲MTV拍摄和制作,并在各网站进行播放宣传。温州市档案局将该歌曲视频转发到国家档案局微信群,与全国档案局的工作人员交流。出版《乐清歇后语集》,完成印刷发行,该书收录乐清谚语1000多条,获得浙江省档案百项编研精品。并在6·9国际档案日举行免费赠书仪式,700册书1小时内告罄。举办档案图片进社区巡展。举办《乐清之最》图片进社区巡回展,分别在乐成街道民丰社区、乐怡社区、北白象镇南屏社区、柳市镇长虹社区等10家社区开办展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档案宣教工作,接待270批次423人次前来参观。制作乐清市档案工作宣传片。记录和宣传市档案局2009年建新馆即以来的发展情况,展示馆库建设、档案执法、基础建设、兰台人风采、档案亮点工作等内容,突出展现档案事业发展成就,市档案局联合市广播电视台,以动态媒体方式,制作了档案形象宣传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