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
|
概述 2017年,乐清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项目1129项,成交金额92.36亿元,节约支出3.51亿元,增加收入6.03亿元。 建设工程项目交易 提前介入重点项目,对重点项目进行一对一分解责任到具体经办人,主动做好服务,开辟绿色通道,预约开标时间。制定领导上门服务计划表,把2017年准备开工的50个项目按片区及组织单位分成5组,结合班子领导及中层干部服务联系乡镇(街道)及功能区招投标工作制度,对各乡镇(街道)重点项目进行上门服务并把相关问题带回予以讨论解决。 政府采购项目交易 配合财政部门上线试运行“政采云”平台。“政采云”平台上线后,实现政府采购从采购计划申报、审批、采购类型和采购方式确定、文档备案等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效益。规范采购文件编制、采购程序,根据相关规定,及时调整完善标前、标中、标后主要工作内容和程序。对每个招标采购项目,组织采购单位、财政职能部门、政府采购监管科等相关部门召开标前会和招标文件终审会,2017年举行88场次标前会。提升集中采购经济效益,全年累计节约财政资金5867.02万元,综合节约率16.11%。 土地产权项目交易 全年土地市场运行土地供应稳中有增,房地产用地供应量整体保持平稳。2017年1宗农贸市场用地竞争溢价率105.8%。3月30日,杭州联富首次进入乐清并以11.5亿元拿下乐清市中心区B-c1-1a地块,超出起始价22700万元,溢价率24.59%。4月1日,乐清范围内首例工业用地采用房地产开发模式的项目经济开发区18-09-06地块成功挂牌出让。10月30日,市中心区拟建乐清市新地标——高度超过200米的超高楼,该出让地块的出让及地下建筑物的转让成功挂牌成交,为2017年乐清市整合资源的重中之重。同时,市资管办根据出让方需求及潜在竞买人的意向和土地市场行情,做好交易数据的统计及分析,为2017年土地招拍挂顺利出让出谋划策,减少土地不成功出让项目的发生。 农村产权交易 农村产权实行网上交易。市农村产权网上交易依托淘宝网的客户储备、阿里云计算功能和互联网技术,培育农村产权交易二级市场。同时,为规范交易行为,制定了《乐清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做好农村产权交易数据统计工作的通知》《乐清市农村产权交易转让方、受让方办事指南》《乐清市农村产权交易流程图》及其配套的多项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体系,严格按照各项制度规范运作。全年农村产权交易发放5宗《农村产权交易鉴证书》,成交金额471.9万元,增值金额195.9万元,增值率70.98%。 国有产权交易 国有产权交易金额创历年新高,2017年国有产权成交额与历年(2007—2016)成交总额24945.52万元相比还增加22098.18万元,增值率为188.59%。2017年国有资产进场交易额成为历年交易最高的一年。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挂牌逐步推行网上交易。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在11月开始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至2017年底,乐清市按照“统一交易制度、统一平台建设,业务属地管理”的总体思路进行,已在网上成交7宗工业土地。 资源要素交易 完善联合办公制度,做好排污权进场企业的服务工作。全年资源要素完成19宗项目,成交金额119.86万元。加强和市经信局的对接,关注用能权的进展情况。根据市政府文件《乐清市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于2016年12月完成《乐清市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规则(试行)》联合发文。全省第一批共24个县市区(包括乐清)列入用能权试点推广单位。乐清市是全省已完成联合发文的8个县市区之一,开展这项工作居温州市之首。 招投标督察 对开评标现场提出的异议投诉要求招标人或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解释,对复杂情况召集相关人员集体讨论,按照法律法规予以协调解决。对标后投诉事项,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期限做出处理意见,保证行政效率。至2017年12月,市资管办协同行政主管部门参与8宗招投标投诉案件调查处理,均已做出处理决定。 招投标市场管理 深化专家考核,对专家不规范评标行为零容忍。2017年将1101工程、市第五人民医院等两批8名省库专家的不良行为上报市信用办,并在单位门户网站、《乐清日报》上进行宣传,再次形成对招投标市场主体的震慑作用。同时上报省招标办,对蒲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EPC工程、盐盆山隧道及接线工程等2个项目10名专家进行不良行为记分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