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市志年鉴 > 乐清年鉴 > 2018 > 政法
  • 成文日期:

司法行政

发布日期: 2019- 03- 14 16 : 45 浏览次数: 字体:[ ]

法治宣传  制定《重点单位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落实“谁执法 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进“大普法”格局构建。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服务企业、“剿灭劣V类水”“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等专项法治宣传活动。拍摄制作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主题的法治微电影《动脑筋》和警示教育片《底线》,利用村级党员学习日开展学习宣传,该做法被省司法厅专题报道。开展全国两会、党的十九大等重要会议期间维稳、国家安全法、依法信访、金融、移风易俗等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活动,为全市赶超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在完善“一站一读本三平台”普法模式(省“六五”创新项目)的基础上,推出“小清说法”系列普法产品和“普法亮眼 护航青春”校园公益普法两大普法项目。在乐清广播电台推出的小清说法栏目获“2017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节目技术质量金鼎奖”三等奖。“普法亮眼,护航青春”项目被纳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司法部等国家十二部委共同发起的“全国校园健康行动·护眼亮眼工程”。2017年,共开展校园法治讲座、宣传活动700余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6万余份。

法律服务  深化社区(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组合法律顾问组20组,担任90个大社区的法律顾问。村级换届选举期间,成立法律服务团队20个,选派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153名,为换届选举全程提供法律服务保障。开展法律服务惠企便民工作,组织律师对2000家中小企业开展集中“大走访”,为企业进行“法律诊脉”。组建乐清市电商企业法律服务团,入驻电商园、淘宝村,设立“电商法律服务站”。在7家企业推行律所驻点服务,通过派驻律师架起企业和律所之间的桥梁。发挥“乐商回归”法律服务团作用,推进商会法律顾问建设,与32家商(协)会签订法律服务协议,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组织企业会诊等为商会提供各类法律服务76件(次)以上。全市律师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78次,向企业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和“法律服务咨询函”2700余份,举办企业风险防范等各类讲座、培训16场,发放“法律意见书”和“法律风险提示函”21份,为11家企业查找出风险源头并制定整改方案,不少企业因此避免了经营风险。80%公证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推出便民遗嘱公证业务,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公证遗嘱。通过“公证云”在线公证平台实现部分公证事项网上办证和网上预约。2017年,公证云网上预约68件,网上存证68件,网上办理21件,其中涉外案件9件。开设“一带一路”公证服务专窗,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提供跨境贸易电子数据存证等多个领域的服务,已办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证23件。2017年,乐清市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7679件,其中国内民事类公证14427件、国内经济类公证667件、涉外类(含港澳台)公证2579件、执行证书5件、提存1件。

法律援助  根据“最多跑一次”工作要求,梳理法律援助服务指南。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实体平台创建工作,将法律服务站与农村法律顾问工作联系起来,指导各服务站引入专业律师开展各项法律服务工作,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窗口运作常态化。发挥各工作站的作用,安排律师在法院、看守所、检察院工作站值班,提供法律服务。对接司法鉴定、公证服务入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温州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于2016年底入驻以来,已接待司法鉴定群众咨询236起543人次,受理司法鉴定援助案件31起,该项工作还被纳入2017年“乐清市十大为民办实事”。紧抓申请率、初审率、万人比三项指标不放松,通过与劳动监察大队、看守所的沟通,扩大法律援助服务范围,放宽经济困难标准。将1000余户符合条件的重点援助对象家庭确定为“法律援助户”,发放法律援助卡,至年底已有5人享受法律援助服务。10月,在浙江泽大(乐清)律师事务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试点。全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39件(其中民事案件711件、刑事案件626件、行政案件2件),总案件量同比上升44.76%;接待来电、来访法律咨询9350人次。在法律援助案件中,申请类案件有947件,占总案件数的70.7%,通过乡镇(街道)工作站申请的604件,占申请类案件的63.78%。

矫正帮教  出台13家社区矫正成员单位责任清单,建成市镇两级社区矫正责任清单制度。强化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建设,印发实施《社区矫正工作职责》《社区矫正工作规范》《社区矫正奖惩考核案件证据指导标准》。推进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按照省厅“三区十室”有关规定予以规划,乐清市社区矫正中心于11月初建成并投入使用。创建“企业+社区和专家”品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加社区矫正工作,提高社区矫正效果,降低重新犯罪率。夯实基层基础,依托村居综治办公室等建立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至年底,全市已建立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864个,实现2名以上社区服刑人员的村居建站率达100%。7月25日—26日,邀请省十里坪监狱一线管教干部对全市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遵纪守法,重塑人生”专项主题教育,成效良好。落实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结对帮扶工作,与全部社区矫正人员签订未成年子女帮扶协议,帮扶率达95%以上。至2017年底,全市有在册社区服刑人员903名,全年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651名,期满解除826名,受理审前社会调查284件,组织新增对象集中教育训诫651次,教育651人次,警告67人次,提请治安处罚3人次,提请撤销缓刑、假释及收监17人次,迁居85人次。2017年,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为0.1%,再创历史新低。

人民调解  印发《关于推行“4+1”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模式的实施意见》。建成市人民调解中心,成立“三调联动”工作机构,各乡镇(街道)都建立社会矛盾联调中心,成立一个县级专家咨询指导组,各乡镇(街道)成立镇级专家咨询指导组。成立村级连片调委会63个、重点村调委会131个,成立自然村调解小组642个、小区调解小组110个、大企业调解小组144个,建立个人品牌调解室22家。在“4+1”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模式基础上增加“人民调解培训讲师团”。推进村级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村居调委会作用,2017年,村居调委会案件数5083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疑难积案“百日攻坚”专项活动,对重大疑难积案进行了一次彻底全面的调查摸底,共排摸出7个疑难积案,6月11日—8月24日,组织6个司法所对辖区的案件进行全力调处,7个案件全部得到有效化解(信访案件得到有效控制)。9月起,以司法所为单位每周开展一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十九大期间辖区和谐稳定。2017年,调解案件总数13902件,调解成功13892件(其中非正常死亡196件),调解成功率99.93%,协议金额3.06亿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