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溪镇
|
概述 淡溪镇位于乐清市域中部偏西,东临虹桥镇,南与石帆街道相连,西接永嘉东城街道、沙头镇,北与芙蓉镇相邻,距乐清市区9.8公里。镇域面积85.6平方公里,辖湖边、溪北、溪南、硐垟、四都、左原6个社区,43个行政村,户籍人口4.63万人,外来人口1.3万人。境内有县道“淡下线”(淡溪至永嘉下渡田)与“虹三线”(淡溪至永嘉三江口),分别于1986年、1994年建成通车,且有乐清市山老区联线公路贯穿南北,淡溪境内约长13公里。境内淡溪、梅溪2条溪流,自西向东流入虹桥东、西干河入并东海,淡溪长18公里,流域面积56.8平方公里,落差260米;梅溪从四都流经湖边,长6公里,流域面积37.9平方公里,落差390米。境内有淡溪水库,库容4080万立方米,是乐清市供水的主要水源保护区,日供水量10万吨,为乐清市区及虹桥镇等乡镇的40万人口提供生活用水。2017年,淡溪镇被浙江省列入“状元文化风情小镇”创建名单。 综合经济 全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累计完成有效投资额13.8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2.2%。其中工业性投资4.1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3.2%,技改类完成4.11亿元,技改占比98%;深入实施淡商回归,完成招商额2.33亿元,完成率137%。限上批零住餐销售额6.07亿元,同比增长33.9%;稳固工业主导产业支撑,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推动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不断提升工业的竞争力,新增规上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5.93亿元,同比增长12.3%,规上工业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规下工业总产值9.45亿元,同比增长32.15%。坚持以旅游为主线,全力抓好状元小镇建设,重点打造以农业观光、文化人文和精品民宿为主的休闲度假品牌,实现旅游、农业、养生等支柱产业稳健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王十朋景区、埭头“小张家界”等景点成为游客主要去向,杨梅等特色农业采摘旅游人数5万人次。 城镇建设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虹三线改扩建一期工程即将完工,淡硐路拓宽改建项目完成收尾,湖边环岛成功改造交通信号灯,港区货运铁路支线进入实际建设阶段;投资440万元完善玛瑙村、马岙村等4村机耕路,总长为4580米,辐射农田面积1875亩。淡溪豪园、长青农整项目开工建设,寺西整村改造进入二期工程。加快能源项目建设进度,完成110kV淡溪变项目前期工作。完成街头、孙家垟等排污管网工程,全镇污水收集治理工程已完成90%,开工建设茅垟滨水公园。溪塘三期寺西至西山段完成设计,樟布岙水库工程监理等部门已返场、施工机械已维修,爆破作业完成报批后可立即动工。建成梅溪、黄塘垃圾减量化处理中心,全面铺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统筹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结合淡溪“依山、临溪”自然地形特点,由政府投资3200万元,建设包含东西入城口景观带、微光能源路灯、虹三线立面改造等工程为一体的13个项目,彻底改变淡溪旧貌强势推进“大拆大整”工作,对全镇1.2万余户房屋进行地毯式排摸,提前完成165户D级危房拆除整改工作。成立淡溪镇执法中队,拆除违章建筑465处共计8万多平方米,大型广告牌21处,清理建筑垃圾1100立方米,执行卫片违章处置8处,燃气检查100余次、查处25处违法用气;纵深推进地质灾害点治理搬迁,提前完成埭头、赤岩坑等3个行政村191户、731人、173间除险安居任务,全力推进硐垟村地质灾害点除险安居。城镇面貌实现长效保洁,全年各河段河长累计走访570余公里,河道保洁队伍常态化保洁河流47.5公里;加大淡溪水库环境保护力度,联合公安、水利、农业部门制止违法采砂事件56起、周边畜禽养殖已全部取缔;建设沿溪绿化带4公里,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推进“四边三化”工作,做到城镇主干道“一扫、两保、四无”;严整畜牧养殖污染,拆除养殖场29家、0.9万平方米,处置家禽3万余只,实现镇区范围内全面禁养家禽;开展河道清淤扫尾工作,规范133处排污口标识牌设置;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成功创成省级卫生镇。 民生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淡溪中心小学溪北校区升格为淡溪镇第三小学,淡溪第二中学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继续提升,形成“三小一中一基地”格局。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建设扶贫项目18个,总投资381.2万元,补助资金255万元。全面落实农村“低保”“五保”资金发放,截至11月,发放救助补助金460.97万元,有效推动优抚工作,切实解决优抚人员临时困难,全年发放各种补助金128.55万元,水库移民专项资金补助767.34万元。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年低保、居家安养、医养结合、救灾慰问力度不断加大,全镇医保参保率达95%。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不断丰富,成功举办温州市第二十一届武术段位晋升大会;建成桥底文化礼堂,依托各村文化礼堂等宣传阵地,举办镇级文体赛演活动20余场。国防氛围持续增强,全年征召新兵20名,无一人退兵;卫计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建成市级“三优”指导中心,镇中心卫生院康复部基建顺利进行,第二卫生院开设中医康复门诊,村民签约家庭医生成为新风尚。全面落实村村通客车工作,增加公交车线路1条、重新营运2条,覆盖全镇山区。围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宣传丧事办理“五个禁止、五个不超、五个规定”,各村委会陆续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迅速掀起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向。镇政府成立殡改工作监察中队,对丧事简办上门宣传服务,全程跟踪,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形成村镇共同管理。2017年,全镇办丧219例,没有出现一例大操大办;对60穴新建和翻新坟墓进行拆除和生态化改造,加速推进文明淡溪建设。 平安建设 优化全科网格的运行和管理,将全镇区域划分为61个网格,公开选聘组建专职网格员队伍,推进社会治理信息采集工作,全年新增各类社会治理基础信息12927条,成功采集一潜逃命案逃犯,配合成功实施抓捕。开展“平安淡溪”宣传活动,努力提升本镇“平安三率”,全镇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持续上升。完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推进“四个平台”建设。全年接待信访110件,全部办结,成功化解信访案件9起,息访人11人,积案化解4件,通过“四个平台”办理事项4797件,经流转办理1292件。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转变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和作用,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基层安全队伍建设,加大生产经营场所检查力度,全年检查企业141家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52处;联合相关部门整治“四无”经营场所367家,关停取缔65家,整改174家,拆除128家。坚持以“预防为主,消防结合”工作方针,全力推进消防工作。新建桥底、梅溪、孙家垟等村微型消防站。坚持巡防夜查制度,截至年底夜查183天,出动检查人员1500余人次,采取“双向抄告上报”制度,联合执法277次,当场整改隐患475处,停租96家,罚款12家,拘留7人。统筹推进消防安全七大重点领域整治,组织联合排查47次,当场整改369处,督促整改52家,责令无证经营的停止经营9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