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
概述 2017年,市农业局适应发展新常态,把握工作主动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推动乐清农业转型发展、赶超发展。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2.98亿元,同比增长3.6%;农业增加值21.92亿元,增长3.5%。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评价进入全省前30名,位列温州第一。2017年,乐清市举行了第四届中国·雁荡山铁皮石斛文化节。乐清市被评为浙江省第二届“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单位(银奖),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此外,“雁荡山铁皮石斛”“雁荡毛峰”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 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稳中有增。201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4.45万吨,同比增长1.79%;粮食播种面积33.81万亩,增长0.79%;平均亩产427.4公斤,比上年增加4.2公斤。其中,早稻11.70万亩,亩产420公斤;连作晚稻11.76万亩,亩产467公斤;单季稻5.71万亩,亩产490公斤。由乐清市为民水稻专业合作社实施的省级双季水稻高产攻关百亩示范方早稻平均亩产602.2公斤、攻关田亩产637.5公斤,连作晚稻平均亩产845.6公斤、攻关田亩产892.9公斤,均位列温州市最高,打破温州市连作晚稻百亩方和攻关田高产纪录。 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全市蔬菜瓜果类播种面积11.42万亩,平均亩产1402.80公斤,总产16.02万吨,面积较上年增长1.5%。其中,蔬菜(含菜用瓜)种植面积9.7万亩,总产13.43万吨,平均亩产1384.5公斤;果用瓜种植面积1.72万亩,总产2.59万吨,平均亩产1505.8公斤。2017年新建钢管大棚基地5个,增加面积330亩。茶园面积2.07万亩,茶叶产量250吨,产值1.5亿元。中药材(不含铁皮石斛)种植面积3935亩,增长76.85%;其中温郁金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总面积2300亩。水果种植面积10.34万亩,较上年增加1350亩,增长1.3%;水果总产量5.95万吨,增长10.5%;总产值4.1亿元,增长11.7%。 农业现代化发展 开展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全年完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5家。产业集聚区规范推进,联合下发《乐清市省级铁皮石斛产业集聚区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的申报相关程序、事后的监督管理制度。2017年,全市新申报龙头企业8家,获评乐清级著名商标15家、省级知名或特色农业品牌6家、区域公用品牌1家,组建产业联盟2个,完成3个超亿元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 农村改革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活动,新申报省示范性家庭农场3家,开展监测省示范性家庭农场15家;新申报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开展监测省示范性农民合作社15家。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外业指界村623个。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全年全市农村产权交易额1.39亿元,交易宗数359笔,有经营性资产进场交易村数50个。加快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建设,乐清市成为全省8个试点县(市、区)之一。2017年,中央财政共补贴1000万元用于乐清市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建设。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完成全市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换届工作。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部署开展“百村审计”活动,完成312个村的审计。部署解决1126名离任村会计(报账员)定期补助,财政补助资金148.17万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完成温州市级基地定量抽检520批次,抽检合格率98.85%。定性监测9457批次,抽检合格率99.39%。全市25个乡镇(街道)免费快速检测室全部正常对外开放检测。省级例行监测81个批次,农业部例行监测12个批次,质量合格。配合省级开展草莓、杨梅、芹菜、柑橘共42个批次等专项抽检和风险管控。全年完成省、温州市农业投入品监督抽检103批次,完成省、温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27批次,开展应急农产品监督抽检32批次。开展“绿剑”春季、夏季、秋季集中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排雷“百日攻坚”行动、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两禁一超”等专项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全年出动执法人员994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75家次,规模主体805家次,实施农资溯源点建设68家。 “最多跑一次”改革 深入推进农林业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年清理农林业行政审批事项15项,已实现《全省系统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指导目录》确定的县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共58个子项,覆盖比例100%;实现温州市特色的“四个一”创新工程确定的事项网上审批率54.7%。 农业投融资模式 在全国率先推出铁皮石斛政策性保险,启动全国首个大棚铁皮石斛种植保险及附加大棚保险试点,签订了全国首单铁皮石斛保险。启动杨梅采摘期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全市共有2425亩杨梅参加了采摘期气象指数保险。继续实施农机综合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补贴标准为保费的80%,为全省首个补贴额最高的实施县。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全年投入财政补助的资金10亿元,较上年增加0.5亿元。 农业“机器换人”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激励作用,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全年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02.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60.0万元、省财政投入100.2万元、乐清市级财政投入242.6万元,受益农户242户。开展绿色高产创建,完成省级早稻千亩示范片4个、省级蚕豆百亩示范方1个、省级双季稻百亩攻关方1个、省级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示范点1个。建设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项目,全市4个乡镇、7个基地入选省级第一批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基地创建名单。 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肥料以及农药施用量。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59.5万亩次,实施绿色防控融合示范面积1.7万亩次,推广商品有机肥0.68万吨,减少化肥使用量368吨。抓好统防统治,全市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16.5万亩。实施绿色防控融合面积1.7万亩次,农药减量4.1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40.3吨。继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完成“花园式”美丽牧场建设10家、标准化水禽场建设29家。完成对存栏1500羽以上规模的256家水禽场整治,关闭拆除水禽场221家,完成进度100%。 生态循环农业 探索农业节水、节药、节肥及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新模式,抓好生态循环示范工程建设,2017年全市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10个,成功创建清江镇、淡溪镇为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清江镇也是温州市优质健康农产品示范镇)。全年全市保留9项12处沼气工程,总池容0.43万立方米,年生产沼气总量31.6万立方米,总推广沼气燃料化户用660户;利用沼气发电装机总容量145千瓦,年发电量32万千瓦时;沼液肥料化运用13.5万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15.75万吨,利用率91.98%;累计总推广运用农村太阳能热水器面积8.32万平方米。 农业品牌建设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建设农业物联网基地10个,开展优质农产品进城活动,启动信息进村入户、万村联网等工程,开始试运行智慧农业云平台,助推农产品“走出去”。1月,雁荡山铁皮石斛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3月,组织参加第十五届温州早茶节,17个茶样获得金奖,获奖数量居温州全市第一位。5月,举办第七届乐清市枇杷节,宣传乐清枇杷品牌,促进枇杷休闲采摘游,提高枇杷种植效益。同月,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提升乐清名优茶品牌。6月,淡溪镇第十一届杨梅文化节举办,吸引游客近3万人,销售杨梅500余吨。同月,组织参加2017浙江省精品西甜瓜评选活动,永利哈密瓜专业合作社的乐蜜牌江淮蜜1号甜瓜获得了优质奖。7月,组织参加2017浙江省“十佳”葡萄评比活动,乐清市鑫欣葡萄专业合作社的“醉金香葡萄”获得“2017浙江省十佳葡萄”称号,成为温丽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葡萄品种。8月,组织参加2017浙江精品果蔬展销会,乐清市豪富农业发展公司的“号付牌”火龙果获得金奖。9月,组织参加2017第八届中国(温州)茶产业博览会,宣传雁荡毛峰知名度。10月,“雁荡毛峰”通过农业部评审,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