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治堵工作
|
概述 2017年,市治堵办探索创新,深入实施“十三五”治堵规划,推进城乡交通治堵三个全覆盖工作,制定《2017年乐清市治理城镇道路交通拥堵工作实施意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狠抓工作推进落实,圆满完成温州市下达的治堵任务,在温州市治堵考核中名列第一名。 城镇交通设施建设 2017年,全市新建改建城镇道路6条共5.73公里,其中建成市区东山路(四环路—五环路)、丹霞路(四环路—六环路)、学子路,盐盆街道纬一路(东段),乐清湾港区建成双屿路、保税路。持续推进城西大道一期、三环路延伸、中心大道北白象段二期、白象大道向南延伸一期、电器城大道等道路建设。开工建设晨曦路、银溪路、柳青南路延伸(前垟洞至绕城高速)等道路。旧城“二区五路”建设有效推进,打通居仁巷卡口工程。2017年,建成市区五环路中运河停车场、宋湖里坊停车场、双雁大厦停车场、市幼晨曦校区停车场、石马南村停车场、邮电巷停车场、港桥头停车场,柳市镇吕庄停车场、潭头停车场,虹桥镇邬家桥停车场等10个公共停车场,新增车位1330个。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完工专用停车位3820个,开工7631个。完成乐商小区、旭雁小区等2个旧小区改造,新增停车位150个。 公共交通 2017年,新增16辆新能源公交车,新增公交线路8条,优化公交线路7条,实现客车“村村通”。收购城乡公交白石动车班线,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达到4A级。建成柳市镇公交首末站(停保场),开工建设工业区公交首末站,新增公交停靠点55个,其中港湾式公交停靠点29个。新建改造的公交廊点统一配置电子站牌系统,实时查询公交车动态。全市28条公交线路,163辆公交车实现移动支付功能,并且实行城市公交1小时内免费换乘。柳市镇投入使用公共自行车二期系统,新增公共自行车站点45个,公共自行车1000辆。“公交为主、公共自行车为辅、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交通秩序管治 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车乱开”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小城镇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整治车辆和行人不按交通信号灯规定通行等十类交通违法行为,治理小城镇“车乱开”现象。2017年,全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02.4万起,同比上升31.8%。开展“一创一治”行动。从3月1日—12月底,重点整治“三乱两驾一牌证”交通违法行为。全年共开展42次“一创一治”集中统一行动,查处乱行车、乱停车、乱过路等重点交通违法个案91.7万例。同时,优化高峰岗设置,调整市区大型货车和拖拉机限行范围,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开展柳市镇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和“四小车”专项整治。治堵办立足实际,推广市区一区六路十点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经验,在柳市镇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创建翔金路—翔来路交通微循环圈。同时,继续推进“四小车”综合整治,推动部门、镇街联合整治,促使“四小车”逐步退出营运市场。2017年,全市共查扣“四小车”7167辆,同比增长17.9%。 智慧交通 市治堵办联合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乐清日报社搭建“畅行乐清”服务平台,涵盖路况直播、路况地图、实时公交、智能移车、保险报案和车驾服务等30多项“微服务”。 2017年,全市新增道路监控109处,测速系统16处,电子警察11处,礼让斑马线10处,交通信号灯28处。发挥视频作战效能,发挥交警122指挥中心、辖区中队数字勤务室和智能卡口监控的作用,及时发现交通拥堵,指令路面警力处置。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要求,由市府办印发《乐清市城乡交通治堵三个全覆盖工作方案(2017—2020年)》,推进城乡智能交通、客运一体化、交通组织管理三个全覆盖建设工作,切实提升城乡交通整体环境和交通秩序。 人文治堵 通过人大“人民听证”落实民意,政协“政情交流会”广引民智,群众有序参政,共同督促部门抓好落实,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县域交通治堵新格局。发挥市呼吁文明交通协会作用,深入“五进”宣传活动,组织“礼让斑马线”“创文明交通,迎接十九大”等活动。2017年,组织讲座讲课43场次,图片展览73场次,悬挂宣传标语527条,分发宣传资料11.8万份。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2017年,共在各级媒体上刊播新闻稿件1031篇,其中,中央级1篇,省级23篇,温州市级81篇,乐清市级926篇。主动宣传治堵成效和举措,提高交通出行总体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