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
2017年,全市共有乡镇(街道)文化站25个,文化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图书馆藏书70.6万册,比上年增加122千册。全年开展阅读活动400余个、送文艺下乡505场次、送书下乡2.13万册、送展览讲座52场次、送电影下乡8378场。全市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2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46%。 文艺创作 新排演越剧宫廷大戏《秦宫遗恨》及16个折子戏;辅导创作声乐作品19个、小品2个、美术作品82件、摄影作品14件、书法作品22件,共计155件。文艺创作以服务中心工作为宗旨,以精品创作和主题宣传为重点,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中国梦”、庆祝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及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大拆大整”“五水共治”等重大题材,创作声乐精品《留得住青山绿水沐朝晖》、大型声乐组歌《秀美乐清》,制作“浙水千秋·秀美乐清”主题歌曲MV。在“禹迹新图——全省美术馆工作者基层采风创作展”中,乐清22件作品通过展览初评,其中《治水纪事》等13件作品(美术作品12件,书法作品1件)入展,《码头》等9件作品(美术作品8件,书法作品1件)入选复评,两项数量均居温州首位。《乐清湾鱼灯》走进央视《群英汇》。 民俗活动 2017年春节期间,全市各地相继举办“划龙船”、舞板凳龙、蒲岐抬阁等非遗类民俗活动,其规模、数量、影响均为近年来之最。全年直接参与展演人数超百人的传统民俗活动有50余场,总参与演艺4万余人,观众达百万人次。春节民俗活动以村组织为主体,彰显“一村一品”特色。非遗传人献技献艺,广大村民出资出力,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安全保障给力。多家省级以上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CCTV戏曲频道《戏曲采风》新年特别节目《品戏·读城·年》专题拍摄了南岳杏湾高跷;CCTV新闻频道《东方时空》以《千名村民共抬阁 20万人迎元宵》专题报道了蒲岐抬阁;浙江卫视《浙江新闻》也对首饰龙、蒲岐抬阁等进行了报道。以《对鸟·芙蓉花开》为主题的2017年首届芙蓉山春节联欢晚会,全场演绎了民间民俗音乐、舞蹈、小品,现场观众近1万人。浙江卫视对晚会进行了报道,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在2月7日召开的宣传会议上说:做村晚,向乐清市芙蓉镇学习。 作品获奖 选送200余件各类文艺作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组织的各类艺术活动,获奖超百项。声乐作品《温水煮青蛙》获2017浙江省第十六届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金奖。男声独唱《那就是我》获2017唱响“好家风”浙江省农民好歌声擂台赛金奖。女声独唱《Defying Gravity》获2017浙江省第三届群众声乐大赛青年组(流行)金奖,男声独唱《我的太阳》、女声独唱《春天的芭蕾》获中老年组金奖,男声独唱《我的太阳》获青年组(美声)金奖,女声独唱《梅兰芳》获青年组(民族)金奖。由詹敏微创作的歌词《一叶青芽》获2017年浙江省“一带一路”丝瓷专题歌词大赛金奖。 群舞作品《背影》获2017温州市舞蹈新作大赛暨浙江省群众舞蹈大赛选拔赛表演银奖、创作银奖。扬琴独奏《巫山船歌》获温州市第二届器乐大赛银奖。美声独唱《跟你走》获第十六届温州市群众声乐大赛美声组金奖,《小嘴》《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获美声组银奖,民族独唱《关雎》获民族组银奖。声乐作品《情怨》《父亲对我说》获温州市第六届新温州人歌手大赛银奖。美术作品《乐清河工钱定波肖像》《功臣》获温州市第五届视觉艺术大展美术类金奖,书法作品《小楷江心孤屿记》获书法类金奖,摄影作品《闹元宵》获摄影类金奖。美术作品《远方的来信》《雁荡系列—灵峰》《喀什街头—灵峰》获2017年温州市群星油画水彩粉画大展金奖。选送4件作品参展庆祝建军90周年浙江省“军魂颂”书画展,4件作品参展浙江省第五届“群星”视觉艺术大展油画水彩粉画展,1件作品参展浙江省第五届群星视觉艺术大展优秀书法作品展,9件作品参展浙江省第五届群星视觉艺术大展优秀摄影作品展,15件作品参展2017温州市“剿灭劣V类水”视觉艺术主题展。 4月27日—30日,组织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蓝夹缬等项目及传承人参加“第12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浙江省非遗衍生品生活主题馆”。黄杨根抱石作品《荷韵》获浙江非遗生活馆“最佳设计奖”。6月9日—11日,乐清市非遗中心组织乐清撞歌《对鸟》参加在杭州举办的“非遗薪传”——浙江传统音乐展演展评活动。由朱琴燕、连旭辉、李立明演唱,谌凯笛子演奏的《对鸟》获最高奖——薪传奖。9月21日—25日,组织乐清龙档、乐清竹壳雕、乐清石雕等项目传承人及其作品参加第九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乐清非遗中心获最佳组织奖。 文化人才培养 以开展“文艺领军人才、文艺骨干培养”“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培养”为重点,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在省职业艺术学院举办为期一周的全市公共文化管理培训班,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效果明显。全年共培训文艺骨干14118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