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乐清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经济发展稳步前行,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7年,乐清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7.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0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16.88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509.06亿元,增长11.5%。GDP总量首次超过鹿城区,在温州全市排名第一。 2.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实现新跨越。2017年,乐清市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5:48.4:49.1调整到2.3:44.0:53.7,三产比重首次超过50%,标志着服务业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农业基础继续夯实。201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0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全年粮食总产量14.45万吨,增长1.8%,其中谷物13.31万吨,增长0.6%。高附加值农业作物中,中草药材总产量0.24万吨,增长6.1%;果用瓜总产量3.14万吨,增长3.9%。肉类消费品质升级,全年牛出栏1.06万头,增长27.5%。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全年海水产品产量66499吨,增长3.8%;淡水产品产量5611吨,增长4.8%。工业生产稳步回升。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79.7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增速居“三区两市”首位。全市规上工业中大型企业生产基本稳定,增加值增长9.8%;中型企业增长趋缓,仅增长4.8%;小型和微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6%和23.3%,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2.5和14.2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小微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42家、超5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3家。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0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62.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5.19亿元,增长12.7%;房地产业增加值63.60亿元,增长9.0%;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51.38亿元,增长26.2%。 3.三次产业协调拉动,稳健运行迈出新步伐。持续推进有效投资。2017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工业投资264.69亿元,增长13.2%,占投资总量的38.6%,其中技改投资220.46亿元,增长10.4%。重点板块投资增长较快,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环保四大板块投资分别为78.82亿元、152.65亿元、110.26亿元和9.31亿元,分别增长25.4%、50.8%、22.6%和19.2%,均高于全市投资增速。消费市场持续活跃。随着新型消费形式不断创新,新型商业业态不断涌现,居民消费升级态势继续加快。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51.76亿元,增长11.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6.06亿元,增长16.1%。分产品看,消费升级类产品增长较快,全年限上消费品中,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增长32.8%,29.2%和36.5%,远高于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3.1%的增速。对外贸易稳定增长。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回暖,外贸结构逐步优化。2017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含一达通数据)143.2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出口总额139.10亿元,增长8.7%,增幅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高于温州0.4个百分点。从外贸市场来看,传统贸易对象欧盟和东盟市场平稳,分别增长3.8%和4.1%,新兴市场增长较快,对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出口的增速均在10%以上,成为外贸市场的新宠。出口好转也助推了企业的生产,全年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109.46亿元,增长10.3%,较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产值增速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4.三大收入稳步改善,质量效益实现新提升。财政形势持续向好。2017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9.40亿元,增长6.3%,增速较上年分别提高5.9和3.0个百分点。企业效益稳步向好。企业经营不断好转,2017年全市1127家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5.1%,较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企业收入平稳增长,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86.87亿元,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88.54亿元,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4.4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2017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504元,比上年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23元,增长9.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85,较上年缩小0.02。 5.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动能转换实现新成效。在传统行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全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实属不易,这一态势来源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新行业、新动能的增长支撑,表明经济结构调整、动力转换、转型升级正在有序推进。新动能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2017年,全市信息经济核心产业、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时尚制造业和高技术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3.9%、11.9%、19.0%、11.5%和11.3%,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9.55亿元,增长11.2%,总量占温州三分之一以上,增速高于温州平均1.1个百分点。全市210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557.09亿元,增长13.6%,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42.0%,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51.3%。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2017年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中高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46.9%、155.0%和45.0%,分别高出全市平均30.9、139.0和29.0个百分点,成为全市服务业增长的新动力。网络销售持续走高,全市限上网络零售额增长46.9%。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市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29.28万人次,增长14.5%,实现旅游总收入10.83亿元,增长33.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71.48万美元,增长2.0%。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8.54亿元,比上年增长34.2%,总量继续居温州全市第一,实现新产品产值435.30亿元,增长34.0%,新产品产值率32.8%,较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家,累计214家,居全省第5位,新增省科技型企业22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2016年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列全省第12位,较2015年提升7位;科技大市场达成技术交易额4.9亿元,省级工业设计基地实现设计成果转化10亿元。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仍需优化。从GDP结构来看,2017年乐清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3.7%,但仍分别低于瑞安市和温州全市2.6和4.3个百分点。从工业结构来看,全市规上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10.36亿元,增长9.1%,低于温州1.6个百分点,虽然总量占到温州的四成以上,但是随着总量的增加,产业结构相对固化,增长乏力。从投资结构来看,全市完成民间投资445.19亿元,增长4.2%,占全部投资的65.0%,较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说明民间投资力度在下降。从服务业结构来看,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还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占总数的40.7%,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仅占11.6%。 2.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待加强。在库企业退规较多。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有203家退规,较上年大幅增加117家,对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会有较大影响。成本压力不断加大。由于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较快,挤占了企业利润空间。全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92.11亿元,比上年增长9.2%,高出主营业务成本增速5.0个百分点,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仅增长1.0%。12月份,温州市工业品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的差距为2.7个百分点,价格剪刀差的存在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3.生产要素支撑不足。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39.41亿元,比年初增长2.4%,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52.36亿元,较年初减少49.25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311.9亿元,较年初减少30.3亿元,已连续五年下降,金融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严重不足。企业招工难问题依旧存在,虽然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人均工资55741元,较上年提高4156元,但是仅仅依靠工资,没有完善的配套服务也无法留住高级人才,根据人社局和组织部的人才调查结果和部分企业走访了解来看,企业人才流失情况严重,人才需要严重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