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乐清 > 外媒视乐
  • 成文日期:

【光明网】浙江乐清新村融合发展"和合连心"30项举措开启强村富民新征程

发布日期: 2019- 04- 29 08 : 39 浏览次数: 字体:[ ]

浙江省乐清市为切实做好村(社)规模优化调整后续工作这一“后半篇文章”,在深化基层基础提升年行动的基础上,通过在新村(社)落实融合发展“和合连心”三十项举措,推动新村(社)融合发展落地见效。

图为乐清市清江镇珠屿村作为首个直接完全融合新村,在签约仪式上获得20万元办公经费补助和20万元完全融合奖励

一、强化政治功能。充分发挥新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政治建设,全面落实村(社区)党组织对村(社区)各类组织、各项事务的领导,规范落实村(社区)党组织提议、党员会议审议等环节,组织动员群众依法有序管理基层事务。探索建立以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资金资源的工作机制。严把政治要求和德才标准,坚持比选择优,选好配强村(社区)组织负责人,大力推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深化党建带群团建设,加强党对村(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全面统筹群团组织资源,着力提升村级组织战斗力。;

二、优化组织设置。按照有利于新村(社区)融合、有利于党员干部管理、有利于联系服务群众的原则,鼓励基层结合村(社区)实际,调整优化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全面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行区域化党建联盟做法,采取村与村、村与企业、村与单位“契约化”共建等方式,开展党员联学、事务联议、服务联抓、活动联办、阵地联建。

三、严肃组织生活。从严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确保组织生活规范化,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所有新村(社区)党组织要以新村(社区)融合发展为主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四、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完善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强化新村(社区)党员管理,广泛开展“我为新村出份力”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新村(社区)融合发展中的表率作用。

五、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常态化开展村(社区)干部谈心谈话,村(社区)主职干部之间、主职干部同一般干部之间、一般干部之间要普遍开展谈心谈话。坚持乡镇(街道)驻村干部每周随机谈、分片领导每月定时谈、主职领导每季专题谈,及时了解村干部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六、加大干部培训培养力度。分层分类组织新村(社区)干部培训,市级举办主职干部示范班,开展全员轮训,坚持“理论+实践”,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考察、跟班实训等形式,学习先进村(社区)城乡融合、乡村融合、产业融合的好经验好做法,增强班子成员能力素质。全面实施“年轻高学历村干部培养”工程,调整充实村级班子梯人才队,实现“一职两备”。

七、严抓村(社区)干部管理。严格落实“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贴心”等联系服务群众各项制度,新村(社区)干部走遍所有农户,党员联系户情况每月在支部主题党日上作交流。坚持完善村(社区)干部坐值班制度,强化底线管理,全面推行不称职村(社区)干部歇(停)职教育,坚决调整不胜任不作为不规矩的村(社区)干部。

八、加强过渡期班子履职考核。通过开展民主恳谈、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研究确定新村(社区)班子和成员创业承诺内容,统一开展履职承诺公示。建立健全驻村(社区)干部和村(社区)主职干部“承诺同作、工作同抓、责任同担”的“三同”考核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涵盖驻村(社区)干部和村(社区)干部的捆绑式考核办法。

九、开展“和合”创建系列活动。全面开展“好班子”“好搭档”和美丽村(社区)活动,推动党组织争星升级,班子争先进位。广泛组织开展“邻居节”“好家庭”评选等有利于融合发展的各类文体活动,提高村民(居民)对新村(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十、规范议事决策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照“五议两公开一报备”要求进行民主决策。健全完善过渡期村(社区)财务管理制度,指导各新村建立村级财务预决算、财务开支审批及货币资金、债权债务、承包合同等各项财务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三务”公开要求,定期规范公开村级事务。

十一、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加强对新社区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做深做实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等制度,持续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按照规定配齐配强社区工作力量,探索构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统领、行业系统党组织为支撑的城市基层党建协同体系。有序推进股份经济合作社与社区分离,完善党组织领导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

十二、规范小微权力运行。聚焦涉及农村(社区)党员群众重大利益、权力运行风险较大、信访较为集中的权力事项和村级便民服务事项,编制小微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细化完善权力运行流程图,厘清村(社区)干部权力边界。

十三、制订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坚持务实管用原则,紧密结合新村(社区)实际,将加强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丽乡村、平安建设等重要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通过党员大会、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会议等途径,深入学习、广泛宣讲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切实做到入脑入心。乡镇(街道)要加强指导把关,确保年底前制订到位。

十四、加快促进集体资产全面融合。无缝对接推进村(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后村集体资产融合工作,加强业务指导,乡镇(街道)把集体资产融合工作纳入过渡期班子履职承诺,确保各村(社区)按照既定的集体资产处置方案抓好落实。

十五、高质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以促进新村融合为导向,坚持“多规合一”,根据现行区域情况和人口集聚的要求,科学编制新村规划。各乡镇(街道)对村庄布点规划调整、新村村庄规划编制逐个把关。

十六、加快落实民生实事项目。按照各地前期工作安排,加快推进农民聚居点建房指标、“一事一议”项目、河道综合治理、新村交通道路优化等各类优惠政策的兑现落实。根据调整后新村(社区)实际需要,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乡村(社区)卫生室、健身中心、供水管网等民生工程提标改建,确保政策、资金、项目等向新村(社区)倾斜。

十七、全面加强组团帮扶兴村。按照过渡期间驻村(社区)帮扶力量只增不减的要求,组建帮扶团,选优配强新村(社区)“第一书记”、驻村(社区)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聘请素质高、有威望的乡贤组成新村(社区)发展顾问团,帮助理顺班子关系、理清发展思路、发展集体经济、化解矛盾纠纷。

十八、优化公共服务。整合利用好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老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共用。从方便村(居)民办事出发,推进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各类公共服务项目的代理代办,实现“村(居)民不出村(社区)、最多跑一次”。

十九、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党建网与治理网“双网融合”,全科网格与党员微格“双格联动”。选优配强网格员队伍,探索建立乡镇(街道)网格员临时党支部,推动“党员进网格、服务进网格”。

二十、开展矛盾纠纷专项化解。乡镇(街道)组织力量对村(社区)规模优化调整中遗留下来的各类矛盾、问题进行排摸,认真分析原因,落实工作措施,及时予以调处,避免引发信访等问题。对曾影响干扰村(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工作的重点人员,予以密切关注,确定包案责任,加强教育引导;对阻碍新村(社区)工作正常开展的涉黑涉恶或宗族宗派势力,予以严厉打击。

二十一 、奖励政策大兑现。在原有“六个不变”的基础上,明确“三不减三不变”,加大对新村建设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激励保障措施,在安排生态搬迁建设项目资金,乡村旅游、乡村产业带建设等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一事一议”等农村扶持项目资金时,优先考虑优化调整村。明确市级“金八条”奖励扶持政策和各乡镇(街道)个性“红利”政策的奖补资金。

二十二、干部表现大考核。开展村规调整“回头看”,按照《温州市村规模优化调整工作验收标准及流程》要求,对涉及村全面组织开展一次“回头看”,重点检查法定程序、文书档案的规范性完备性,对存在瑕疵的及时做好查漏补缺,逐村建立工作台账。开展干部专项考察,根据干部在村(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工作态度、能力水平和作风表现等情况,开展一次专项考察,考察结果作为新村班子配备的重要依据。

二十三、干事创业大承诺。明确新村班子职责分工,严格执行坐值班等开门“七件事”。专题开展“新村融合发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开展主题讨论,村干部进行履职承诺、公开履职清单。深化“三五”工作法,由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谋新村发展、共建美好家园、共享融合红利,并加强面上的宣传和氛围营造。依托“镇村擂台赛”活动载体,结合中心工作,开展履职比拼打擂,营造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十四、示范新村大创建。开展新村挂牌启用仪式,采取“完成一个、挂牌一个,完成一批、挂牌一批”方式。逐村召开新村成立大会,启用新公章,宣布新村班子及配套组织负责人,开展新村融合发展座谈。整合提升村级基层阵地,综合考虑区位、规模等情况,择优利用原村级村(居)民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村级办公场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配备相应设施设备,尽快开门营业,确保实现新村(社区)运行不断档、不断链。

二十五、运行机制大规范。完善新村组织运行机制,认真执行《新村(社区)过渡组织工作任务清单和运行流程》要求,建立健全新村(社区)各类组织议事决策、财务管理、工作例会、联系群众等各项规章制度,及时调整村规民约,推动新村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完善村级集体资产处置和管理方式变更程序,进一步提高三资直接完全融合率。指导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结旧建新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修订完善等工作,规范集体资产管理。

二十六、运行机制大规范。市级层面,组织新村(社区)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开展集中培训,并组织“专家授课团”分赴各乡镇(街道)“送学上门”并开展专题培训;乡镇(街道)层面,负责新村(社区)其他干部培训,实现新村(社区)干部培训全覆盖。所有领导干部要为新村全体党员和干部上好“第一场党课”和新村“发展专题课”,全面帮助村(社区)干部明确职责任务,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工作能力。丰富培训形式,通过跟班学习、实地观摩、结对帮带等形式,切实帮助提高履职能力。深化“年轻高学历村干部培养工程”,强化实践历练培育,为下次村社换届打好人才基础,育雏雁成头雁。

二十七、村庄规划大编制。坚持把新村规划布局与基层党建示范带、美丽乡村精品线、乡村振兴示范带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落实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衔接有序、协调推进。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全面推进新村与城镇规划体系相配套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对接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户籍变更、学区调整、社会保险、证照办理、标识更换、建房指标、劳动就业等服务工作。优先安排道路水利、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做到合理规划、均衡配置、集中实施、共享使用。

二十八、发展项目大开工。结合新村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制定“一村一策”发展方案,每个新村都谋划发展项目,并进行充分论证审核。谋划开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擂台赛暨集中开竣工仪式,项目比拼实绩纳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度专项考核。深化“双百结对”专项行动,全面开展“五百”精准攻坚行动,抓好项目落地。

二十九、矛盾问题大化解。开展新村“群众大走访、矛盾大排查、问题大化解”行动,落实包案领导、承办人员和办结期限,促使问题彻底解决,提高新村融合质量。全力构建“支部吹哨、站所报到”和“镇街吹哨、部门报到”两项机制,对村(社区)党组织、乡镇(街道)党(工)委提请解决的矛盾问题,实行部门(站所)“限期交办”和“逾期通报”制度,确保基层矛盾明显减少,村风民风显著好转。

三十、便民服务大提升。进一步完善“村务工作站”运行制度,结合“最多跑一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载体,大力推行红色代办、乡村讲堂、爱心义诊等便民服务活动;依托各类基层阵地,常态化开展“红色星期天”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新村从形式融合到实质融合,村民从居住融合到感情融合的过渡;推行宣传、文化、工青妇、司法等部门服务下沉,开展党群服务中心驻点服务,大力组织以新村为重点的“村晚”“邻里节”“运动会”等群体性活动。(陈泽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