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教育网:教育环温行系列报道之一百四十四:乐清“强特色”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出彩 | |||
|
|||
4月22日至23日,2019年第1期“教育环温行”采风活动走进龙湾区、乐清市8所学校。在乐清市智仁乡寄宿小学,满操场的学生跳起了傣族“竹竿舞”,口中跟着脚下节奏齐声念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低年级同学脚踩“竹筒高跷”手拎着绳子“一二一二”整齐前进,一个个红红的脸庞上挂着汗水和笑容,脚下速度却丝毫不减。孩子们说,这些都是他们课间常玩的,天气好的时候,还能来场“竹筒高跷”蹴鞠,连球也是竹子编的。 23日,“教育环温行”采风活动观摩了乐清市建设路小学“山海教育”展示、智仁乡寄宿小学“农耕文化”课程展示和虹桥妇联幼儿园“多彩YUE”课程展示。 据介绍,该活动于2013年10月份启动,每次诚邀多家媒体与教育专家、老师,相继走进12县(市、区)62所学校,通过进校园、进教室,与师生面对面,了解学校教育建设最新动态,聚焦温州优秀教育样板。 “山海”教育孕育特色现代课堂 头戴白色警帽,身穿蓝色警服、亮黄色反光背心,跟着节奏挥出一个个标准动作,这是建设路小学与乐清交警市区中队合力开发的交警操。“这不仅让孩子们学习了交警手势、交通规则,还能强身健体,让早操增加趣味性。”该校校长林义说,他们还对接了每届的四年级学生前往交警队进行实践活动。 作为温州市第二批智慧校园实验学校、温州市首批未来学校(智能化管理)试点学校,乐清市建设路小学的现代化录播教室、现代化图书馆阅览室让人惊叹。录播教室里,家长、专家隔着屏幕静静观摩学生学习、老师上课情况,而不会打扰学生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到了58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你可以打开“护眼”电子屏,查阅“云图书馆”里海量书籍,你也可以坐下来跟着老师上一节深度阅读课,或是走到书架前选一本书,随意坐在敞亮的阅览室里畅快阅读。 在校本特色课程开发方面,学校建设五大领域课程群:品格与社会、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还开创了《春诵夏弦》《秋礼冬读》《玩转车模小工程师课程》等校本课程以及原创校本课程《海娃玩编程》;开设了68门拓展课程,通过“周五快乐学堂”和“精品拓展性课程”让学生递进式学习。同时,学校的实践活动类拓展课程也做得别具一格:一年级东塔公园主题,二年级中心公园实践,三、四、五年级青少宫综合实践,六年级雁荡山清明祭英烈实践,以及分年级的环卫所、敬老院、消防队等实践活动,都备受家长好评。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建设路校区和滨海校区,一个枕山、一个近海,因此,学校汲取“山海”精神,培养自信坚毅、博大包容、敢于创新的时代小主人和具有“山之坚 海之博”精神的学生。 “阅览室比别人大一倍,大小操场好几个,还设置了专门的赛车区域,一幢“乐学楼”都是拓展课教室,一楼二楼开展科学探究课程,三、四楼则被用来开展艺术相关拓展课程。学生们可以在这幢楼里尽情走班“乐学”。教室现代化设备使用率非常高!”一位随行嘉宾情不自禁地赞叹。 就地取材做“接地气”课程 智慧育人乡村同行 智仁乡地处乐清市最北端,北邻台州市,用智仁乡寄宿小学校长陈仙友的话说,这里是“土人土寨土活法”。学校深挖当地“竹文化”,创编了《智仁竹编》《智仁草编》《小小种植家》《仁之茶》等实践活动类课程。浩瀚如海的万亩竹海、漫山遍野的太湖山杜鹃花都是孩子们的课堂素材。 “编织竹条在农村也是门手艺,这样的学习更接地气。”65岁的鲍庆青是智仁乡当地人,从该校品德与社会老师岗位退休后被返聘专职教竹编。鲍庆青说,在当地现在会竹编的手艺人不多,这门技艺也在渐渐消逝。在展览室,墙上挂满了孩子们编织的篮筐、帽子、农具等。 研发这些课程,还能让学生传承工艺,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如《智仁草编》课程中,穿插了许多关于草编文化的内容:国内及当地草编的发展史,刘备卖草鞋的故事,长征途中关于草鞋的民谣,稻草人的文学形象等。这些课外链接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想觉悟。“每一门独创课程,我们还会汇编教材供学生使用,这让课程更接近实际。”陈仙友补充。 另外,推开教室门,你会发现这里拥有不少现代化设备,传统黑板双层推开,就能看到液晶屏,孩子们可以清晰地观看影片,跟着老师的PPT、图片深入探究课本。“从我们进学校开始,就可以这样上课了。”一位六年级学生说。“老观念里乡村小学都是使用旧电脑,在这里我们看到更专业的教育理念,乡村孩子现代化设施同步跟进,这确实是可喜的变化。”某教育局相关人士感慨。 打破课程边界 玩出最强体能 你在“台上”唱,我在台下敲着奶粉罐打节奏,小伙伴们有的伴舞有的当观众,就像《感知成长的神奇》里唱的那样:这罐罐也有魔力,它没有嘴巴却是大歌星。乐清市虹桥镇妇联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操场一角开辟出自己的小天地,唱着、跳着,小脸儿洋溢着自信与阳光。 在这里,幼儿园就是孩子们的玩乐天地,水渠旁,几个男孩子搬运水槽调整方向,让水流顺利流向沙堆,随后有人接应着在沙堆里开辟出暗流道;操场上,攀爬、跳跃,走平衡木、坐滑索,蹦床,荡秋千……“孩子们就该在各种玩乐中享受童年。”该园园长周春燕介绍,这是幼儿园YUE文化的体现,在悦动中发展野趣,同时,幼儿园还开发系列悦玩创课程,是基于YUE游戏与各项活动相融共生的课程。 “卖蘑菇,6块钱一斤,超新鲜的蘑菇!”园区门口,一群小朋友正摆着小摊位大声叫卖,大(7)班胡恩雅说,这是她们自己种植的蘑菇。周春燕介绍,菌菇探秘主题活动是源自YUE游戏,是孩子们自发探究而产生的课程。孩子们在YUE游戏时发现老树干上长出了一些蘑菇,一个个好奇得不得了。蘑菇有什么秘密?怎么去研究?幼儿园里哪里可以种蘑菇?孩子们展开了调查问卷,还看中了幼儿园里角落旁的小木屋,向园长妈妈写了一封信,申请将这里作为蘑菇养殖基地。孩子们平时可以来观察蘑菇生长、记录生长变化、浇水等,采摘后还能售卖。“不知道如何卖?我们请来菜场阿姨现场演示,讨价还价、上秤、看价钱,孩子们现在个个手到擒来。” 鸟研究所、消防局、菜市场、小山、田野、农贸集市都是孩子们的学习游戏场。周春燕说,幼儿园在整合课程时,打破课程的边界、打破教师的界限、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不少嘉宾感慨,孩子在这里成长,收获最大的就是体能和探究精神。 http://edu.wenzhou.gov.cn/art/2019/5/5/art_1324555_3394872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