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不负使命!乐清市教育系统召开援教教师新春座谈会 | |||
|
|||
日前,乐清援教教师柴黎丹、郑驰隆、林中立、林荣乐、薛阿仁、赵乾儿、邓习清、骆杭军、叶晓乐等九人结束援教工作,分别从5000多公里以外的天山脚下和3000多公里以外的青藏高原回到家乡乐清湾畔。 这九名教师来自乐清多所中小学校,教授的学科涵盖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等。其中,柴黎丹系浙江省第九批第二期援疆干部人才,骆杭军为浙江省第二批“组团式”教育援藏人才,叶晓乐为温州市第一批东西部扶贫协作专业技术人才,其余六人均为国家“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乐清市首批人才,他们的支教学校集中在乐清友好城市——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以及四川阿坝州壤塘县等。 他们在“第二故乡”的数百个日夜里,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担负援疆、援川重任,将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阳光雨露”播洒在拜城、壤塘等地。 1月16日上午,乐清市教育系统援教教师新春座谈会在市教育局会议室举行。会上,援教教师们一一畅所欲言,回忆起他们在派援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况和学习生活经历,分享了各自弥足珍贵的收获。 援疆教师林荣乐说:“此次援疆的经历让我刻骨铭心。我不仅仅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还要扛起支教团后勤保障的责任,时刻操心支教团老师们的吃、住、行,更要做好‘传帮带’的任务,细心、耐心、用心指导新疆老师们备课、上课以及教学研究,帮助老师们快速成长。”在支教时林荣乐发现学校硬件落后、教室环境需要改善,他自发组织了慈善募捐活动,在社会各行各业筹集款项40余万元,全部用于拜城县学校建设。 一年半的支教生活稍纵即逝,援疆教师柴黎丹回忆起不久前从拜城县返回家乡的途中,看着往日里多次来回走过的熟悉的戈壁滩,她的心中涌起诸多不舍,她说她在不知不觉间对支教的学校、学生投入了很多感情。刚来时因气候原因导致了身体不适,加上环境陌生、学情不同等对她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她克服重重困难,请求后方经验丰富的教研组支持,手把手地指导当地老师如何上好一堂课,邀请专家老师来拜城县开设讲座、示范课,为拜城县与乐清搭建起友谊的桥梁,为边疆的教育大计倾情奉献。有所作为,有所收获,是她此行最深的感悟。 援川教师叶晓乐孤身一人赴四川阿坝州壤塘县支教,她牢记援教使命,扎根支教讲台,积极促进民族团结和两地交往交融。“虽然教学任务繁重,困难重重,但我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孩子们提高汉语水平,我很开心!”她笑着说道,学期结束后,学生给她送上了一套藏服作为纪念礼物,浓厚的师生情令她欣慰又感动。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吴良成对援教教师们此行的辛勤付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援教教师们情系边疆,不负众望,成绩斐然,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同时也赢得了边疆指挥部、学校、学生给予的认可与支持。吴良成指出,老师们离开家乡,攻坚克难,不远万里进行支教,在促进民族团结、为边疆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促进两地和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彰显了不畏艰险、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教育人本色,希望老师们回归岗位后不忘初心,发扬援教精神,汲取支教期间收获的好经验、好做法,向教育同仁们传递教育正能量,为加快乐清教育现代化市创建贡献力量。 据悉,近年来,乐清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支援边疆工作,通过结对帮扶、教师教育、远程教育等活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支教、送教、岗位帮带等形式,开展“联盟扶智”,有效发挥乐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促进了拜城县以及壤塘县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稳步提高。(通讯员:张晓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