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市志年鉴 > 乐清年鉴 > 2019 > 乐清市政府
  • 成文日期:

体制改革

发布日期: 2020- 03- 11 16 : 27 浏览次数: 字体:[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打造世界级先进电气集群,签订了《世界级先进电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方案》编制合同,成功将低压电气纳入2018年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第二批)分行业目录,出台了《乐清市低压电气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2018—2022年)》,出台技改补助“新八条”,加大技改补助力度,缩短了兑现时间。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开发区内省级高新技术园区、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等主要科技创新平台的统筹建设。成功列入省级智能电气制造业创新中心,设立浙大—乐清智能电气研究院,首批入驻正泰等10家企业开展项目研发,实现离岸研发,乐清产业化。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推动政校企联动,乐清技术创新方法研究院于6月19日签约成立并开班,乐清·南翔科创合作基地已签订科创合作基地场地租赁合同。1月,乐清电气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为首批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正泰电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项目,被评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培育合兴汽车电子研究院等省级企业研究院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3家。推出投融资体制改革新举措。强化“凤凰行动”计划的实施。完善上市梯队分层分类筛选机制,搭建专业辅导平台,正式启用全省首个上交所县级服务站——上交所乐清企业上市服务站,累计辅导培训120人次,为6家拟上市企业解决问题。设立首支政府产业基金“温州浙民投乐泰物联网产业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出资9亿元,重点支持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发展。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配电网建设改造专项券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该项专项债券发行不超过15亿元,此期债券期限为7年期,所筹资金用于正泰智能电气西北产业园项目。PPP模式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增入库3个PPP储备项目,涉及项目投资35.6亿元。实现PPP项目落地“零突破”,228国道乐清乐成至黄华段工程PPP项目作为全省首个采用PPP+ECP模式建设的交通建设领域项目,总投资16.94亿元。小微企业融资取得新突破。乐清市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经三次增资扩股,已改组成为注册资金1亿元的乐清市唯一一家政策性国有控股融资担保机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已试点3批共28家企业,担保总额2577万元。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更趋健全。出台并实施了《乐清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实施意见》(乐政发﹝2018﹞27号),率先应用大数据分析取代人工比对,从规上企业分行业评价延伸到规上电工电气行业细分五大行业评价,完成2018年全市16617家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评价规上企业1065家,其中A+类228家、A类572家、B类242家、C类23家;评价规下企业15552家,其中A+类774家、A类6773家、B类5914家、C类2091家。加强评价结果应用,通过实施各项差别化政策,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助推企业转型升级。2018年,对1500家A+类、A类企业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与自用房产税4500万元:对C类企业加收电费1087.3万元、水费71.3万元。特别是借助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对工业企业用地实行项目准入管理,凡是单独供地企业原则上综合评价要达到A类以上,入驻开发区、港区等主力平台的企业原则上要达到A+,并在土地出让金上给予每亩3万元的优惠。全年新增的65起约1200亩工业用地88%以上供给A类以上企业。探索规上重点领域服务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综合评价工作,9月,出台了《关于推进乐清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适时与工业评价体系并轨操作。整合提升“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大数据评价系统”,均亩税收等综合效益位居全省第二位。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不断深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公布后,用地、用电、用水、税收、亩均突出贡献企业奖励办法等各项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开始实施。将企业综合评价与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和精准服务等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僵尸企业”动态数据库,依法理清了5家“僵尸企业”的债权债务、资产产权、职工安置等情况,盘活土地40.35亩,盘活厂房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化解银行不良资产6999万元,安置职工1073人。争创乐清市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改革省级试点。拟定了《乐清市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三有”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并上报争取试点。2018年7月,乐清市被列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改革省级试点。牵头制定了《乐清市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确保“三有”改革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推行企业对标竞价的“标准地”制度。健全新增项目准入机制,出台《乐清市推行“标准地”制度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制定控制性指标、竣工验收和负面清单政策,明确出让地块建设规划标准、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和产业导向标准等指标。推行“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改革,出台《乐清市推行“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改革实施方案》,组织乐清经济开发区、乐清工业园区、乐清湾港区和柳白新区等4个重点区域范围实施评价。


新型城市化建设


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虹桥镇、柳市镇成功通过省级考核,分别获得800万元考核奖励,同时虹桥镇获得2500万元城市培育专项资金补助。在2018年5月发布的《中国特色小(城)镇2018发展指数报告》中,柳市镇位列中国特色小城镇50强第1名。虹桥镇位列2017年全国百强镇第42名。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第三批培育名单。至年底,全市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1个(智能电气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组培育名单2个(雁荡山月光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智能电气小镇成为温州地区唯一一个省领导联系小镇,智能电气小镇故事于3月31日在浙江发改公众号上发布。


企业债券工作


9月19日,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配电网建设改造专项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该项专项债券发行不超过15亿元,此期债券期限为7年期,所筹资金用于正泰智能电气西北产业园项目。


政策性两农保险工作


坚持“农房自愿参保、政府补助推动、保险公司市场运作”原则,做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出台了农房、杨梅、水稻、农业设施大棚、大棚葡萄、大棚铁皮石斛等农业保险。全市宣导推广财政补贴金额文件及铁皮石斛保险试点优化方案,追加了保费补贴比例,农户自费部分全部调整为15%。做好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可行性报告完善工作,拟定《乐清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工作方案》。12月,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批准,乐清市被正式列入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县(市),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保费将由省财政补贴20%,乐清市财政补贴50%,茶叶种植户只需承担30%。完成“玛莉亚”台风受灾农户的赔付工作和生猪承保、理赔工作,并对需查勘定损的在保猪场进行了快速查勘和及时赔付。


社会体制改革


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乐清做法。健全基层社会稳定“一体两翼”体系,9月成功召开全省基层社会稳定“一体两翼”工作体系建设现场会。稳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完成县级共享平台、公安分平台和综治分平台的建设,全市重点公共区域联网率100%。探索法学会参与海外法律服务,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之走进印度”和“‘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之走进东南亚”法学沙龙。通过“在线警务”实战中心建设,实现“大脑+手脚”“情报+行动”的警务运行机制,建立集现场指挥、专业研判、技术支撑、信息共享为一体的“在线警务”运行模式,大大提高了重大案、事件的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安全文化示范点2个、省级安全文化示范点2个、温州市级安全文化示范点70个。完善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市中小学共有9890名教职工参加竞聘。其中340人参加首轮跨校竞聘,9492人参加本校竞聘,105人参加二轮跨校竞聘,32人进行组织调剂,待岗培训11人,解聘15人,超编学校已综合销超编185人。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分级诊疗机制,实现市级公立医院帮扶基层乡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创成省级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北白象中心卫生院被省卫健委推荐参评国家百佳卫生院。加大公办兜底型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继续引进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全市首家老幼融合的市社会福利中心已正式启用,新建9家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持续深化医养结合工作,全市36家养老机构及185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医疗机构签订了医养合作协议,由医疗机构定期上门开展医疗服务。全市15家医院利用闲置住院床位开展医养结合工作,并取得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工作,全年新增市级单项体育协会2家。


行政体制改革


制定《2018年乐清市“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工作要点》,全面推进市“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工作。加强全科网格建设,严格实行网格准入制和任务清单制,整合党建、综治、公安、民政、司法行政、国土资源、环保、住建、食品药品、安监、综合执法、消防等部门的部分基层信息管理工作纳入全科网格,制定《乐清市全科网格信息采办清单》。加强市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建设,规范乡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建设,各指挥室综治视联网接入率100%。开展事业单位改革相关工作,完成全市61家行政职能类事业单位主要行政职能事项梳理、逐项比对等工作,完成全市22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编制配备、实有人员、经营业务范围、资产规模、经营状况等情况的调研摸底和梳理汇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