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市志年鉴 > 乐清年鉴 > 2019 > 特辑
  • 成文日期:

2018年乐清市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发布日期: 2020- 03- 18 11 : 31 浏览次数: 字体:[ ]


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27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速高于上年1.7个百分点,高于温州2.4个百分点,在11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三。分地区看,柳市镇、北白象镇、虹桥镇和经济开发区贡献较大。四大片区增加值分别为76.02亿元、55.15亿元、20.25亿元和38.69亿元,合计占全市的69.4%,分别比上年增长12.6%、12.4%、10.4%和11.8%。从企业规模看,大型和小型企业增长较快。2018年,大型和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为73.00亿元和119.55亿元,分别增长17.8%和10.4%;而中型企业增加值81.41亿元,仅增长3.1%。从分企业看,全年产值在亿元及以上共223家,其中5亿元及以上33家,10亿元及以上13家,20亿元及以上6家,50亿元及以上2家。与2017年年报相比,新增亿元及以上企业41家、5亿元及以上企业5家、10亿元及以上企业3家。

2.新动能与创新区增长较快。2018年,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9.21亿元、211.42亿元和74.6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2%、12.7%和14.8%,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2.4、1.9和4.0个百分点。另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端装备、环保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1.08亿元、155.14亿元、56.12亿元和33.87亿元,分别增长11.3%、13.6%、17.8%和12.5%,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0.5、2.8、7.0和1.7个百分点。作为温州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乐清智能电器园区,生产形势喜人,全年增加值110.39亿元,增长18.2%。

3.科技创新成效显著。2018年,规上工业技术(研究)开发费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高于主营业务收入14.5个百分点;技术研究开发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68%,较上年提高了0.51个百分点。另外,全年工业性投资增长11.4%。随着科研经费和工业性投资的持续投入,新产品产出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速。全年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463.23亿元,增长25.1%;新产品产值率36.1%,较上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7.0万元/人,比上年提高了13.0个百分点,快于上年5.0个百分点。

4.超半产品产量增产。全市列入统计的34种产品中有18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产,增产面52.9%。其中,有10种产品增长超过20%,分别是饮料酒增长102.2%、酱油增长81.0%、弹簧增长68.2%、食醋增长62.8%、低压开关板增长49.0%、液压元件增长47.5%、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增长38.9%、水泥增长28.2%、高压开关板增长26.5%和商品混凝土增长24.3%。

5.内外销售齐增长。全年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252.2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内销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7.5%和11.4%。2018年,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温州全市出口交货值增长缓慢,但乐清工业出口却逆势增长,增速高于温州5.1个百分点,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

6.节能降耗工作有序开展。全年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3.22万吨标煤,比上年增长4.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34吨标准煤/万元,降低率5.8%,慢于温州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在11个县市区排名第六。全年,全市工业用电量34.76亿千瓦时,增长6.7%,其中规上工业用电量16.09亿千瓦时(剔除电厂),增长4.9%。

存在的问题

1.停业企业拖累全市产值增长。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有24家处于停业状态。这24家中不乏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停业企业全年产值仅5.12亿元,比上年下降72.5%,拖累全市产值增速1.3个百分点。停业企业中,2家企业因搬迁外地;4家由担保引起;6家由于业务萎缩导致;6家由于集团内部生产调整或者生产转移到新公司;6家属商贸,没生产。

2.四成的企业利润下降。全年,规上工业利润总额77.38亿元,比上年下降9.7%。利润总额的下降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影响:一是大企业投资失败影响。规上工业亏损企业共71家,比上年同期多34家。亏损企业亏损额1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48.4%,主要是大企业投资失败,造成资产减值损失,亏损严重;二是四成企业利润下降。全年有425家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占规上工业企业家数的40%;52家企业由上年的盈利转为亏损状态;13家企业亏损较上年有所扩大。

3.企业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全年全市规上工业应付职工薪酬10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高于主营业务收入4.5个百分点。应付职工薪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10.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随着个税的实施,用工成本上升已成为企业首要面临的难题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