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乐清 > 生活资讯
  • 成文日期:

市文明办、市文明中心、市妇联联合倡议——公筷公勺进万家 打响舌尖上的“战疫”

发布日期: 2020- 03- 05 09 : 49 浏览次数: 字体:[ ]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各地公布的疫情案例可知,全国已经发生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而引发的病例。人们不得不担心,当下普遍流行的“共食制”,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机会。

昨日,乐清市文明办、乐清市文明中心、乐清市妇联向全体市民发出“讲文明树新风 公筷公勺护健康”的倡议,倡导家庭推广分餐制,鼓励市民使用公筷公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最好的相聚

从“公筷公勺”开始

在家里就餐,用自己的筷子给家人夹菜,在菜碟中挑选自己爱吃的食物,用嘴吹凉勺子里的汤喂给孩子……合餐共食是市民普遍的用餐方式,看起来充满浓浓的亲情,却也给病菌传播带来可乘之机。飞沫传播是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在防疫关键时期,“口口相传”为病毒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提倡家庭分餐、使用公勺公筷显得尤为重要。

餐桌举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使用公筷公勺,不但保留传统文化的热情,又能彰显现代文明的进步。昨日,市文明办、市文明中心、市妇联向全体市民发出“讲文明树新风 公筷公勺护健康”的倡议。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倡导家庭主动用公筷公勺。先从家里吃饭做起,做“夹菜用公筷、健康又文明”的推动者。单位食堂用公筷公勺。做到“一菜一筷,一汤一勺”,设置“公筷公勺架”。外出聚餐用公筷公勺。餐饮服务企业主动提供公筷公勺,个人自觉使用公筷公勺,使公筷公勺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更多人使用公筷公勺。

市文明办、文明中心将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广泛宣传,选定5名代言人,以文字和小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定期向市民宣传分餐和用公筷公勺,市妇联则联合乡镇、村级妇联,将“使用公筷公勺”的理念送进千家万户,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积极向身边亲朋好友宣传使用公筷公勺,影响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用餐的良好习惯和氛围。让最好的相聚,从公筷公勺开始。

有人已用公筷多年

“我家使用公筷公勺的历史有好几年了。”家住市区公园一号的张月荷说道,早在2017年,她家就已开始使用公筷公勺了。

张月荷的儿子在国外留学,回乐清后,他便向父母提出了使用公筷公勺的建议。“我当时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阻断病菌传播。”张月荷说,从那以后,他们一家便在每次就餐前,会准备好一副公筷公勺,每个人前面都放着一个小碟子,供个人放置菜品使用。

“当我看到市文明办宣传‘公筷公勺进家庭’的理念后,觉得特别自豪,因为我们家已经在3年前就开始这么干了。”张月荷说。

“我刚嫁到柳市的时候,就发现公公婆婆家吃饭都是使用公筷公勺的,当时不理解。后来生了孩子后,我觉得他们的做法可以用‘明智’来形容。”市民刘女士介绍,孩子抵抗力较差,大人们的口水里携带了一定的病菌,使用公筷公勺后,能大幅减少病菌的“迁移”。“现在我们不止是使用公筷公勺了,我给孩子们实行的是‘分餐制’。”刘女士介绍,在饭菜煮好后,她都会率先给家里的两个孩子先盛好独属于他们的那一份。“这样做以后,我也能把控住孩子每餐的营养,并要求他们把自己的那一份饭菜吃完,做到了不浪费。”

“我妻子很喜欢吃火锅,家里有什么菜都能放下去煮一煮,非常方便。但这么多双筷子在一个火锅里捞来捞去,等于把含有自己口水的筷子在汤里反复涮了好几次,就有可能传播疾病。”家住城南街道的周正帅说,刚开始他提议吃火锅使用公筷公勺时,家中老人觉得他十分“矫情”。改变沿袭多年的用餐习惯,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经过他一番的解析后,家中老人也意识到了使用公筷公勺的重要性,现在都会主动在吃饭前配备好一副公筷公勺。

分餐后,张依含把自己的那份菜都吃完。

分食分餐并不难

昨日中午,妈妈炒好菜后,张依含主动当起小助手,一一把它们分到自己和妈妈的小餐盘里。“分餐已坚持40多天了,去年腊月二十七从福建漳州旅游回来后,我们就宅在家里不出来了。”张依含的妈妈告诉记者,那时候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已多起来,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个子比较小,平时菜吃得很少,她就趁机进行了分餐,把家里的小盘子都用起来,每顿基本上两个菜一个汤,让女儿有仪式感。烧菜按每个人的食量来烧,尽量烧得色香味俱全,烧好就分,这样女儿没有挑选余地,分到的饭菜就会努力吃光光,既保证了营养,也不浪费。分餐后盘碗用量增加,一家三口轮起来洗碗,让孩子也参与做家务。

在周正帅家里备着一套儿童专用碗筷,“我女儿碰碰今年2周岁多了,虽然在饮食方面已与我们大人一致,但这段时间,我们对她实行‘分餐制’。”周正帅介绍,他们家一天还会对碗筷进行3次消毒。

一家人认色拿筷

家住城南街道的刘荷兰的家里,有一双另类的长筷,这是他们家的公筷。此外,每个人还有自己专用的筷子。

“我家里的筷子颜色各异,我们平时吃饭都是认色拿筷。”刘荷兰介绍,有时候她的儿子女儿会“拖家带口”地过来蹭饭,有10个人。面对这么一大家子,家里筷子颜色不够用了,他们就在筷子上刻上“一二三”等数字,方便辨认。

1月20日,刘荷兰参加了温州市“公筷”行动启动仪式,回家后立马将主动用公筷的理念发布到各个微信群里,得到里很多人的回应和支持。

“西兰花、花豆、芹菜炒牛肉、海蜇、番茄紫菜蛋汤。”昨天中午,邵丽丽的婆婆和孩子在家,三个人每人一个餐盘,一碗汤,分餐而食,吃得津津有味。邵丽丽的老公是做餐饮行业的,特别注重饮食卫生,邵丽丽告诉记者,考虑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孩子只有3周岁,他们家是在疫情严重起来后开始实行分餐制。分餐后,炒菜的量比平时多了一倍,用公筷自助取食。刚开始老人家不习惯,觉得有点见外。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磨合,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无独有偶,周云丹是一名幼儿园老师,4年前,儿子出生后,她就一度尝试了分餐制,但因为家里人意见不统一,劝说了好久也没用,于是她和儿子先进行分餐。当时她就认为孩子不要和大人混在一起吃,避免交叉感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得知很多病人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去年除夕吃了年夜饭后,周云丹再次提议全家实行分餐制,传统观念很强的公公也终于松口了。菜炒好后,先放在公盘里,大家取食时用公筷夹到自己的盘里根据自己的食量取用。“分餐科学卫生。”周云丹说,多年分餐下来,儿子已养成习惯,去外婆家或外出旅游都要带上自己的小碗小勺等餐具。

周云丹家用公筷分餐

讲文明树新风

公筷公勺护健康

广大市民朋友: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温州聚集性疫情病例中不乏聚餐导致的连锁感染案例。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大力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养成文明用餐好习惯。乐清市文明办、乐清市文明中心、乐清市妇联发起倡议:

一、家庭主动用公筷公勺。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外出聚餐用“公筷公勺”,先从家里吃饭做起。这不是矫情而是文明,不是生分而是深情,让我们一起文明用餐,做“夹菜用公筷、健康又文明”的推动者。

二、单位食堂用公筷公勺。做到“一菜一筷,一汤一勺”,设置“公筷公勺架”。这既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让我们一起文明用餐,做“夹菜用公筷、健康又文明”的引领者。

三、外出聚餐用公筷公勺。餐饮服务企业主动提供公筷公勺,个人自主自觉使用公筷公勺,使公筷公勺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更多人培养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

餐桌举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使用公筷公勺,不但保留传统文化的热情,又能彰显现代文明的进步。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向身边亲朋好友宣传使用公筷公勺,影响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用餐的良好习惯和氛围。让最好的相聚,从公筷公勺开始。

乐清市文明办

乐清市文明中心

乐清市妇联

2020年3月4日

酒店响应员工践行

乐清市饭店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早在1月22日就发出倡议,号召会员单位推行“长者先动筷 公筷来夹菜”行动。

“我们酒店第一时间响应,在1月22日就开始推行使用公筷公勺了。”乐清喜来登大酒店餐饮部经理祁强说,虽然现在酒店拒绝堂食,但在去年底,他们就已开始每个菜品配一副公筷公勺,每桌再多配两副公筷公勺。为了将公筷公勺与其他筷子区分开来,他们这两日在紧锣密鼓地联系供应商,打造有他们酒店特色的公筷公勺。“年前一些客人用餐也都很主动地使用公筷公勺。”祁强说,因为酒店里对这块这么重视,所以现在他在家里已开始用公筷公勺,还让孩子分餐。

“我之前是一名武汉的毕业生,疫情这么严重,我觉得很难过。为了防止病从口入,我也积极响应推行‘公筷公勺’的倡议,所以在家我也都是这么做的。”喜来登大酒店员工叶春雷介绍,其他很多员工也效仿酒店的做法,在家使用公筷公勺。

“一菜一勺、一人一公一私一小勺。”乐清市国际大酒店负责人卢启旺介绍,他们酒店按筷子、勺子的颜色和大小去区分公与私,像菜品里的公勺使用的是大勺,私人的用小勺,而“一人一公一私”分别用黑白两色的筷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