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乐清教育局 > 政务公开 > 公告公示
2019年教育概况
时间: 2020- 04- 06 信息来源: 办公室 字体:[ ]

综述

2019年,全市共投入教育经费50.1亿元,其中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28.48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5%。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总数22.68万人,其中义务段新居民子女4.08万人。顺利通过省基础教育重点县终期验收和教育基本现代化市预评估,省对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排名比上年提升了27位。

学前教育

概述   2019年,全市共有幼儿园236所,在园幼儿4.43万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99.60%。

公办幼儿园建设  2019年,在建公办幼儿园32所。全年建成公办园13所,其中8月集体开园招生11所。全市公办园(不含集体办幼儿园)增至24所(34个园区),在园幼儿占比12.28%,比上年提升3.76个百分点。

民办幼儿园发展  全年建成投用民办幼儿园2所。修订完善《乐清市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暂行办法》,将一、二、三级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200元、1000元、600元。2019年新认定普惠性民办园15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3.50%。

等级幼儿园创建  全年创建等级幼儿园56所(一级2所、二级48所、三级6所),等级幼儿园比例99.59%。其中一、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49.02%,比上年提升17.76个百分点,一、二级幼儿园创建数量和占比增幅均位居温州市第一。2019年温州市等级幼儿园创建工作会议在乐清市召开。

学前教育保教工作  深入实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举办第一批课改样本园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会,17所课改样本园向全市幼儿园展示阶段性课改成果。

义务教育

概述  全市有小学86所,在校学生10.89万人,有初中59所,在校学生4.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99.6%、99.99%;“三残”适龄儿童入学率99.1%,符合政策条件的新居民子女入学率100%。

阳光招生  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报名工作坚持“阳光招生”和“零择校”政策,继续开展招生“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入学预警机制和分流公告机制、扩大重点监管学校范围、全部实行随机分班和扩大招生过程监管等方面改革,推动5个部门10多项数据共享,调整新居民子女入学“六证”为“三证”,力求实现无纸化报名、零证明入学,加强对招生工作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严防超计划招生,强化公平招生、规范招生。

校内托管  出台全市学校午后托管服务政策,着力破解“三点半”难题。统一核定区域内托管服务收费标准,按成本向家长收费,并在“乐清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开通校内托管服务报名缴费功能,实现托管服务手续全部在线办理。全市已开展校内托管服务初中、小学126所,占比86.9%,参加学生共计7.2万人。

“小而优”学校建设  为边远、薄弱、小规模学校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小而优”特色学校。9所学校被列为温州市首批乡村“小而优”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特色项目试点学校。

初中全面提升  制定《乐清市初中学校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打造13所现代化未来学校、21所新优质强校、8所“小而优”特色学校,形成“优质领跑、潜质跟跑、弱质抢跑”的整体局面。加强初中薄弱学校建设,关注后20%学生转化。举办2019年乐清市教育教学质量振兴行动校长论坛初中专场活动,研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途径和方法。

互联网+义务教育  深入推进34所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制定《2019年乐清市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年度计划》《乐清市互联网+义务教育推进实施方案》系列“1+3”文件。开展项目主题式同步课堂活动458节,跨县“云”同步研修211次,教师参与4280人次,惠及学生1.7万人,圆满完成2019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结对率、完成率两个100%。

集团化办学  制定《乐清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成立6大教育学区集团化办学筹建组,组建56个教育集团,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65%以上。

普通高中教育

概述  2019年,全市有普通高中16所,在校生1.82万人,普通高中校均规模1135人。

星级民办学校创建  优化高中学校布局,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创建温州市民办学校办学水平星级普高7所,创建率100%。

教学管理  成立“高考领导小组”,不定期专题调研学校的高三复习备考工作,帮助学校精准分析数据、梳理隐性问题、补齐管理与教学短板、营造良好的应考环境。定期召开校长例会,贯彻上级高考备考精神,了解学校高三高考复习备考情况,反馈、通报相关高考信息,指导学校开展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制订了《乐清市教育局关于在公办普通高中实施弹性坐班制度(试行)的通知》,增强教师组织纪律性,推进学校规范化管理。

教学质量  制订高考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2019年全市高考,第一段普通类考生上线人数1255人(含三位一体),其中22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另外,艺术类一段上线243人,体育类一段上线25人。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概述  通过深化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工作重心实现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乐清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生10003人,校均规模2000人。成功创建浙江省学习型城市,乐清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获浙江省成功组织奖,创建省现代化成人校1所、浙江省成教品牌项目1项、温州市一级社区学校2所、温州市二级社区学校3所。劳动力年龄人口受教育提升年限总数280782年,平均受教育提升年限0.35年,学分银行成果总数199995个,占比14.08%。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动“引企入教”,开展“校企双主体”和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市职业中专和环裕汽修厂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工作。并通过浙江省首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县的验收。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提升中职学校办学质量,3个项目推荐省中职质量提升项目评审并获得立项。将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乐清产业背景相结合,继续推进选择性课改,增加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比例,注重学科跨界融合。至年底,已开发《黄杨木雕技法》《泥塑》《车工面对面》《CAD实践与指导》《模具设计与制造》《维修电工培训教材》《电子电工专业英语》等一批校企合作校本教材。

中职教研  2019年,5所中职学校全部开展教学诊改工作,继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被评为温州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示范校之后,乐清市虹桥职业技术学校被评为2019年温州市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示范校。柳市中职学校的郑新如老师在全国中职电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019年乐清市职业中专学校的《中职校“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培养非遗传承人的创新实践》入选由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全省中职教育教学成果孵化项目。

社区(成人)教育工作  出台《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乐清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乐清市推进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围绕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教育已进入301家文化礼堂,覆盖率75.44%,推动“建管用育”一体化,确保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农村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主阵地。

民办教育

概述  2019年,全市有民办幼儿园206所,在园幼儿3.66万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82.64%;民办小学4所,在校生1.3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2.28%;民办初中8所,在校生1.1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5.29%;民办普高7所,在校生6629人,在校生总数的36.27%;民办职高1所,在校生2112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49%。全市共有民办教育培训机构187个。

“最多跑一次”改革  全面深化围绕“就学”“从教”“办学”三类教育公共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教育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关于入园、入学、上学15项事项改革;推进民营投资办学全流程“一件”7工作日内办结改革;实现学生资助、学生休学、复学全流程网上办理;推进学生学历信息数字化归集改革。推进教育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梳理认领“最多跑一次”91个权力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和联办事项。提升网上办事星级服务,其中38项事项达5星级服务。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依托温州内跑平台,教育局11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

培训机构治理  联合相关部门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全市排摸校外培训机构1495所,整改存在问题的培训机构1270所,整改“无证无照”培训机构779所(其中取缔465所,整改办理证照314所),整改“无证有照”培训机构491所,111所“无证无照”的校外培训机构被列入黑名单。出台《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的通知》,定期开展全面自查,在教学、招生、收费标准、安全保障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严格管理,确保规范培训活动,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特殊教育

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快速推进标准化建设和个别化教育,分别被认定为浙江省第一批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和浙江省个别化教育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实验学校。市特教指导中心定期开展大荆镇六小卫星班巡回指导,开展首届全市融合教育特需儿童幼小衔接课程。下半年,市特教指导中心对全市20所随班就读学校开展资源教室考核。虹桥镇第八小学和柳市镇第五小学被评定为温州市第一批示范性资源教室学校。

招生考试

普通高校招生  2019年,全市参加普通高考6348人,6119人被高校录取,录取率96.4%;1531人参加高职单独考试,1440人被高职院校录取,录取率94.1%。22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

成人高校招生  全市2019年成人高考报名2194人,上线人数2005人,上线率91.39%,被各类成人高校招生录取1978人,录取率90.1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19年全市高教自考报考人数1318人次,15名考生获得本(专)科自学考试毕业文凭,其中本科8人,专科7人。

师资队伍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  探索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正面激励和反面惩处相结合。宣传“陈莹丽”事迹和“陈莹丽”式好教师,在良好氛围的熏陶下,2019年牟原喜和陈晓雯两位老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强化教师“四乱”行为打击力度,全年全市共查处违反师德13人,其中有偿补课11人,收受礼品、礼金1人,侵害学生家长权益1人,在评优评先中因师德问题被一票否决的13人,有效发挥了警示和震慑效果。

教师专业发展  继续实施瓯越人才培养计划,印发《乐清市瓯越教育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十百千工程”即选拔10名教育名家培养对象、200名“未来名师”培养对象、1200多名“未来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实施教师培养“阶梯行动”,分层次培养名优教师。2019年,4人获评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获评温州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获评温州市高层次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12人获评温州市“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2人获评正高职称,145人获评副高职称。2019年运行名师工作室51个,开展活动426次,带动乡村、薄弱地区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有效提升。优化干部培育路径,以更实举措提高校长队伍培养“精度”,探索跟岗锻炼、同伴成长、交流任职等多轨并行的校长培养方式,构建成长型、成熟型、辐射型、领航型等“四型”校(园)长培训框架,参训128人次。组织50名优秀校长继续赴华东师范大学国家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进行为期2年的高端研修,组织小学校长和校级优秀人才库成员赴宁波、温州培训。实施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实行“导师制”,着力培养后备力量,组织部分校级优秀人才库成员与本地名优校长结对跟岗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课程领导力。

人事制度改革  改革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优化考核方案,扩大学校选人用人自主权,2019年继续组织赴浙江师范大学以现场招聘等方式招收引进优秀毕业生80名,首次把高考一段上线列为入围报名条件之一,进一步导向和拓宽师源。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依据《乐清市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激发校长队伍活力和创造力,校长职级制改革涉及全市中小学校长178人,并兑现校长职级制奖励。推进教师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教师职称评审、教师资格认定、教师出入境和证照管理、三十年教龄发证工作全流程网上办理。

学生工作

德育工作  全年召开两次年度德育例会;优化改进了德育常规工作机制。启动2019年“做雷锋精神种子 当四品八德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学雷锋主题月活动;紧扣“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新篇”这个主题,围绕全国组委会的活动计划,开展了中小学生征文、小学生讲故事、中学生演讲和知识竞赛等四项全国性的读书活动。2月启动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于5月参加温州市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5个三等奖。4月启动第四届班会优质课比赛、乐清市第三批德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开展创建工作交流会;12月市教育局分组对12所申报“德育示范学校”的中小学进行申报评估,柳市镇第一中学获评温州市第五批德育示范校。

师生健康工程  全面推进“明眸皓齿”工程,投入311万元,完成全市70所学校1664个普通教室采光和照明标准化改造。投入543万元完成26685套可调节课桌椅更新,有效改善学生用眼条件。完成3次全市17万余名中小学生近视普查任务,完成率均达100%,筛查人数居温州市首位。举办乐清市近视防控知识培训会,246位学校校医和保健人员参加培训,并通过了实操考试。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切实履行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巩固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夯实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基础。在全市所有公办中小学学校食堂轮流推出“阳光厨房”家长开放日活动,学生家长和市民代表通过手机APP“零距离”查看各加工间的运作情况及食品制作的全过程。创成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1所,省健康教育促进金牌学校1所,银牌学校21所,铜牌学校17所。每学期开展1次“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广大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投入100余万元,新增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6个,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机构标准化项目20个。完成每学期1次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并根据心理危机的类别分类制定干预方案,对心理高危学生予以重点关注与跟踪。开展教师C证培训,现专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持证人数8808人,持证率86.4%。坚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招募全市40多位优秀心育教师,定期(每周末)进行面对面和热线咨询以及矫正服务。组织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交流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研修培训活动,中小学生心理漫画评比及成果展示活动,以及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科普教育专题活动。

体育工作  举办2019年乐清市中小学生体育节,开展中小学生足球、乒乓球、游泳、篮球比赛和小学生集体绕八字跳长绳比赛等项目,159所学校获得团体奖,235人次获得个人奖。举行乐清市第59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129所学校135支代表队的1183名运动员参加了角逐,有66名运动员打破了多个项目的年龄组纪录。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设置了5个考点,完成13792名初中毕业生体育学业测试。开展全市171806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达56.90%。新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所。

科技与艺术教育工作  组织开展了声乐、器乐、舞蹈、朗诵、绘画、书法、篆刻、摄影、设计、剪纸等共计10余个项目类别的乐清市中小学艺术节活动,共收到参赛作品(节目)1490件,评出一等奖299个、二等奖467个、三等奖723个、表演奖1个、优秀组织奖9个。组织参加温州市第三十一届中小学艺术节比赛,共有181项团体和个人获奖,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在省中小学艺术节比赛中,8个团体和个人获奖,其中,市建设路小学合唱队获一等奖,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举办中小学生信息技术作品制作比赛(包括中小学生Scratch现场编程比赛,中学生现场网页制作比赛),“七巧科技”系列活动、中小学生创客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中小学生科技节系列活动,评选出获奖作品414个。此外,在全国七巧科技比赛中,乐清市获团体和个人一等奖18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9个,获“科普示范学校”2所,获“最佳普及奖”学校4所,获评“优秀工作者”4人,获评“全国优秀辅导员”15人,市教育局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校园安全管理  以等级平安校园创建为抓手,整体提升全市校园平安水平,3所中小学、3所幼儿园被温州市教育局认定为5A级平安校园,116所中小学、212所幼儿园被认定为4A级平安校园。推进智慧平安校园试点建设,乐清外国语学校创成“温州市级智慧平安单位”,市三中完成“智慧用电”试点建设,市二中完成消控室远程托管试点建设。持续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秩序整治,全年排查整改了308处问题,联合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为6所市区学校周边设置“单行道”,缓解了校园周边道路拥堵问题。组织开展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安全大检查、扫黑除恶、应急演练、安全教育、非编教职工背景审查等基础性安全工作。着力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全年共督查食品安全563所次,共发现问题807个,已整改794个,整改率98.4%。开启互联网+食堂视频监管。新建视频阳光厨房41所,开通139所学校食堂视频直播,通过手机APP向师生和家长开放食堂工作视频。

办学条件

概述  2019年,学校建设资金5.7亿元(不包括柳市镇投资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新建中小学校舍面积8.4万平方米。

学校建设项目  芙蓉镇第一小学、乐成第一小学等8个中小学项目开工建设,城东第二中学滨海校区、柳市职业技术学校、乐清经济开发区学校、晨曦路小学等12个中小学项目建成投用,柳市中学、虹桥职业技术学校、虹桥第一小学新城校区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继续优化学校布局,撤并仙溪镇第三小学等5所学校。

教育信息化建设

新建创新实验室23个、创客空间30个、学科教室9个、录播教室34个、智慧教室16个,创建功能室达标校24所、温州市书香校园5所。全市生均藏书量增加3册。加快智慧教育发展,初步构建“1+3+N”的乐清智慧教育体系。建成乐清市教育大数据平台,初步实现各管理系统的单点登陆和数据共享。投入4500多万元,推进“精准化教学模式应用、智能化教学环境创建、证据化教育治理转型”三大工程。切实推进省市“为民办实事”工程。在34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应用试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共享

教育教学研究

课程改革  2019年,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学科整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课程群建设,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开展学科研学旅行、课改交流、课程建设、新教材解读、幼小衔接等专题研讨活动。建设路小学被评为温州市第二批“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大荆镇第三小学、仙溪镇第二小学被确定为2019年温州市音乐教育“新体系”第三批实践基地学校;虹桥镇第一小、育英寄宿学校被确定为温州市第二批中小学(幼儿园)STEAM教育试点校。育英学校俞国平校长的《活动实践,让学生德育渗透落到实处》入选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学科德育典型案例名录。全市获温州市幼儿园“园本化课程”优秀方案评比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温州市第十一届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课程群评选三等奖1项;温州市义务教育德育精品课程二等奖1项;温州市中职课程改革精品课程三等奖3项;6所学校获温州市第三届义务教育学校优秀课程规划奖。共评出乐清市级课程群7个,优秀课程规划8个,精品课程27门。

课堂教学变革  根据温州教研院确定的课堂变革四大行动为基准,六个课堂变革联盟分组定期召开联盟工作会议,推动实施第二轮“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项目,全市近100所学校申报100多个课堂变革项目,其中12个项目列入温州市级项目。承办温州市“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研讨会,2019年,乐清市丹霞路小学《基于目标导引学习任务设计的实践研究》获2019年温州市第二轮“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第一批项目评审一等奖,同时,学校被评为温州市先进教科研集体。乐清市职业中专的《中职校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培养非遗传承人的创新实践》入选浙江省中职教育教学成果孵化项目名单;乐清市虹桥职业技术学校《中职校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培养非遗传承人的创新实践》被评为2019年温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项目。8个课例入选2019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省级优课;获温州市2019年各学科“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一等奖和二等奖分别为7个课例和15个课例。

教学新常规建设  出台《乐清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第二批教学常规达标校、示范校(样板校)创建工作专项指导的通知》,推动全市146所中小学参与教学新常规达标活动。全市共有116所小学、初中通过温州市新常规达标评估,占比79.45%,其中10所学校被评为温州市教学新常规示范校(样板校),数量居温州前列,率先达到温州优良水平。获温州市初中“教学常规•命题”竞赛一等1名,二等5名,三等11名;获温州市综合学科、小学各学科“新常规•新设计”评比一等10篇,二等32篇,三等47篇。乐成第一中学英语学科和建设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获评浙江省先进教研组,全市共有22个教研组获评温州市级先进教研组,29个获评乐清市级先进教研组。

课题研究与管理  2019年,全市有省级课题立项5项,其中教科规划课题立项3项、教学研究课题立项2项;温州市级各类课题立项40项,其中教科规划14项、教学研究12项、教育技术3项、区域重点德育2项、温大面向基础5项、推广应用课题4项;乐清市级各类教育课题立项384项,其中教科规划类41项、教学研究类127项、教师教育专项课题类15项、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类11项、名师名校长专项课题5项、教师小课题类185项。获温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温州市各类课题获奖27项,其中二等奖9项、三等奖18项;结题23项。乐清市级共评出教育课题优秀成果奖201项,其中教科规划课题22项、教学研究课题47项、教师教育专项课题6项、教育技术专项课题4项、名师名校长课题7、教师小课题115项;结题82项,其中教科规划课题6项、教学研究课题23项、教师教育专项课题2项、教育技术专项课题2项、教师小课题49项。

“爱阅读”工作  根据《乐清市爱阅读工作三年计划行动》,有序推进“爱阅读”工作。2019年,开展乐清市2018学年中小学、幼儿园寒假“爱阅读”系列活动,260所学校、3148个班级参与活动。在温州市中小学首期“爱阅读•领读者”研修班结业典礼上,乐清区域“爱阅读”推进工作经验,代表典型发言。加强“爱阅读”公益指导团阅读指导活动,新招收“爱阅读”公益指导团指导师17名,累计29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