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乐清教育局 > 教育信息 > 媒体关注
浙江新闻客户端:用爱为“折翼天使”撑起明天 特校康复训练师周杨陪伴特殊儿童成长
时间: 2020- 07- 02 信息来源: 信息中心 字体:[ ]

周杨为学生检查身体。

7年前,周杨从部队转业后,成为市特校的康复动作训练师。7年来,他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努力提高自己的康复水平,造福许许多多脑瘫儿童,得到家长、学生、学校的一致好评,还获得全国第二届教育康复技能大赛三等奖。在今年的抗疫工作中,他作为学校唯一的医务人员冲在校园疫情防控最前线,彰显了军人、医者与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全心投入

6月30日上午,市特校的康复训练室内,周杨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这个学期结束了,假期已经安排好了,要为翁垟的两个重度脑瘫的孩子送教上门,已经制定好了计划。”周杨看着整理干净的120平方米的训练室,这里装着他的汗水和心血。

周杨是名共产党员,2001年应征入伍,先后在解放军第97医和解放军第316医院进修康复理疗,2013年来到特校担任康复动作训练教师兼校医。“真正接触后,与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周杨说,由于面对的是特殊儿童,年龄小、残疾类别多(脑瘫、自闭症、唐氏综合症等),这些孩子有的站不直,有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不听老师指令,有的连一条直线也走得弯弯扭扭,因此给动作训练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上课时常常这个孩子站好了,那个孩子又自顾自跑开了,稳定了这个孩子的情绪那边就又闹开了,一堂课基本上精神高度集中,几乎都是大汗淋漓。

“有些孩子冲着你吐口水,把鼻涕擦在你身上,甚至有的大小便不能自理。”周杨说,他是纸巾大户,每堂课他都需要不停地拿纸巾帮孩子们擦掉口水、汗水。可即便如此,他没有喊过累,全身心投入孩子的康复中,紧抓任何一处微小的进步,不断鼓励孩子和家长。

小许是他刚当老师时所教的一名学生,虽然五六岁了,却还不能正常走路,摇摇晃晃随便一碰便摔倒了。“孩子家长很着急,想让他好起来,能够生活自理。”周杨说,要先生活自理,解决走路问题是第一步,他带着小许从定步、迈腿、连走等不厌其烦地训练了一年多,孩子终于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路了,甚至还学会了骑自行车。小许现在的状况越来越好,已经进入正常小学随班就读。

提高技能

同这些可爱的孩子接触越多,周杨越是能体会他们的困境给一个家庭所带来的痛苦。学校里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双双患有脑瘫。看着瘦小的妈妈背着他们上学放学,看着他们努力用自己“划船”似的奇特走姿步入教室,他的内心满是心酸的。能否通过物理康复让他们更好地走路,更好地融入社会,减轻家庭的负担呢?

在2014-2015年期间,周杨先后6次奔赴重庆,参加向阳儿童发展中心举办的“小儿脑瘫动作训练原理与技术”研习班,在那里他的一些康复训练想法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培训归来,他立即向校领导申请针对在校脑瘫学生开展康复训练,主动提出在自己课余时间义务给学生进行康复评估及训练。每到大课间,他将全校10多位脑瘫孩子集中在康复室里,为他们评估、按摩,进行矫正治疗。慢慢地,孩子们的身姿有了明显的改善,家长们看到了希望,纷纷主动要求参与康复训练,他毫无保留地把所学知识倾囊相授,还开设了脑瘫运动康复的知识讲座,让脑瘫孩子在家中的康复训练得到持续和有效的保障。

“今年疫情期间,不能在校正常开展训练,因此采用线上教学,让家长拍摄孩子训练的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周杨说,只有坚持训练才会出成效。

积极公益

在今年的抗疫防疫工作中,为了给学校囤一些口罩、消毒水、体温计等物资,他一趟趟地往医药公司、药店跑,常常清晨6时多就去排队。如今他每日排摸全校350多名师生的健康状况,排查不漏一人,上报不漏一天。

在乐清市教育局开展的为特殊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时,周杨主动请缨,为3名肢体残疾一级的极重度脑瘫儿童上门送教。送教活动只能在双休日进行,周杨家的父亲骨髓纤维化,生活不能自理,还有一双低龄的儿女需要照顾,但他还会义无反顾踏上送教之路。此外,他还参加了乐清市天心脑瘫儿童协会,利用业余时间同工作人员一起到需要帮助的脑瘫儿童身边,给他们做评估康复治疗。(通讯员:郑露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