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镇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虹桥镇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但这一年,较往年却更为艰难。面对疫情肆虐、水质反弹、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等重重压力,我们在乐清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镇两级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务实进取、奋勇拼搏,连续打赢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铁腕治水”、“全域美”建设、村社换届等多场战役,获评第一批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浙江省文明镇、省“五水共治”优秀乡镇,入选浙江“十大强镇”第六位,完成省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首轮三年任务,电子智联小镇成功入选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镇财政总收入13.5亿元,实现规上工业产值97.3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0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809元和39926元,分别增长4.1%和7.3%。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有效抗御旱涝、台风灾害,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种植面积22278亩,产量10025.1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963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106亿元,排名全市领先。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1.9%、4.5%,空气质量优良率97%。河道平均水质达到III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 ——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发生刑事案件同比下降9%,治安案件同比下降7%,社会稳定治安良好,全年未发生重大公共安全及交通、火灾事故。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防控促发展,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疫情防控落实落细。面对疫情,全镇上下牢牢把握“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总体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基干民兵一线作战、昼巡夜查、严防死守,在全市率先实施重点区域整村封户、排雷找人统一管控、疑似人员全部检测等硬核措施,全力以赴守牢防控“最后一公里”,有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素保障助力复产。开展复工复产安全生产检查443次,准确对接22个驻企服务组与108家规上企业一对一服务,解决涉企问题248个。扎实落实惠企政策,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和外贸风险。建成全省首个10千伏定点储能项目,实施年末能源“双控”行动,成功引导企业渡过夏、冬两次电荒。整治低效企业88家、低效工业项目241.06亩,盘活批而未供土地130亩、供而未用土地274.67亩。改造旧厂房项目9个,合计新增改造面积5.8万平方米。新招引大学生1403人,同比增长25%,发放招引补贴约300万元。到位浙商回归资金11.05亿元,完成率为197.25%。发展潜能有效释放。镇东电子信息产业园、高精特新产业园(一期)建设有序推动。科研经费支出3.35亿元,同比增长20.69%。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战新企业2家,个转企108家,小升规19家。完成企业技改备案项目54项,获批省科技新产品17项。合兴汽电主板上市,实现虹桥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二)抓整治促落实,推动环境提质增效。铁腕治水成效显著。围绕“四铁”方针开展百日攻坚,排污口、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十大行动全面达成目标,治理支河32条,整治“六小行业”1507家、沿河工业企业106家,蒲岐国控断面水质连续7个月保持III类水标准以上。投资3.5亿元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一期、二期建成网格50个、管网161.2公里,实现建成区污水零直排全覆盖,荣获市重大项目建设“骏马奖”,先后承办乐清、温州两级治水现场会。全域美丽全面提升。重拳整治城镇乱点,拆除电瓶车雨篷3.2万个,处置违停车辆3.8万例,拆解小红车251辆,处置占道经营商户及流动摊贩2416例。启动实施“全域美”建设三年行动,全面铺开投资58.2亿元的66个“全域美”工程,顺利完成东入城口、南入城口改造等市“全域美”重点工程;攻坚完成建成区5G网络全覆盖、湾底旧村改造(金麟府)、龙坦安置房、第三菜市场等工程项目;建成新市文化大道、东干河绿轴、硐河亮化等景观项目。生态面貌持续改善。加大“美丽田园”整治力度,完成重点区域5288亩、354处脏乱点整治,拆除棚架700余个、乱建设施369处、乱占耕地建房 815 处,违章建筑拆除合计10.66 万平方米。大乌石村成功获评全市“最美村”。加快环卫市场化步伐,稳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村社、小区、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设施布点到位并完成提档升级,铂金首府获评生活垃圾分类省级示范小区。建设环卫驿站、改造垃圾中转站各5座,清运生活垃圾6.5万吨、建筑垃圾5.2万方。 (三)抓建设促民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吕东路、朝阳南路、六环路主干道、集贤桥拓宽等路桥项目建成通车,振兴路、西街路完成改造,环城东路(一标段)、环城北路(八村段)、白龙山景区公路等建设有序推进。完成港湾式智能化公交廊点(二期)建设工程,建设廊点17座、电子站牌8个,智能化改造22座。新增大型停车场5个、各类停车位2600余个。文教卫体稳步推进。成功创国家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乡镇、省级“扫黄打黑”示范点,完成省卫生镇复评,实现市级文明村全覆盖。建成镇一小新城校区(一期)、镇九小(二期)、镇五小,推进仙垟、城东幼儿园与职业中学建设。完善群众体育设施建设,新增健身场所15处,顺利举办多项文体赛事。修缮完成红巾军起义旧址,埭川曳舞团获全国排舞总决赛特等奖,四村拔河队获省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冠军。社会保障筑牢防线。全年新农合保险参保 83457人,参保率达99.5%以上,合疗报销金额达6746万元。发放低保保障金417万元、计生家庭补助金201.58万元、慈善救助款533.5万元。完善退役军人服务、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创建省级村社退役军人示范服务站11家,建成非公企业退役军人服务站 3 家,镇社工服务站建成投用,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获评“五星级”。社会管理持续深化。谋划“城市大脑”建设,首创镇一层级线上诉求平台“和书记、镇长说说心里话”。政务服务中心全年办理各类事项55682件,办结率99.4%。高质量完成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全面推广“安居码”,完成备案登记并赋码出租房10595间57223人,基本实现流口全覆盖。圆满完成村社换届选举,创新网格化选举管理模式,实施民生微实事近170项。征兵工作得到强化,获评“五星级”基层人武部,完成连桥村民兵连规范化建设工作。 (四)抓统筹促合力,推动区域平安稳定。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开展安全生产排雷除险大行动、消防安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消防排查出租房及合用场所近1.5万户,检查合格率达96.5%。开展消防演习30余次,培训员工近2万人,分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1620份,切实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全年事故起数稳步下降。平安综治根底夯实。扎实推进“五一一工程”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六联创建”,打造飞虹路、幸福路平安综治示范带。“雪亮工程”全域建设取得成效,重点地段监控实现全覆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打击十类涉黑涉恶人员120人,涉恶团伙2个。新增吸毒人数、复吸人数分别同比下降60%、50%。社会治理精准发力。获评温州市域治理现代化推进先进集体,总结提炼“三个+”工作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192起,化解信访积案42件,受理总量同比下降41.1%。健全完善“一三五”涉稳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组织开展5次大规模应急处置演练。 二、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虹桥奋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镇的起步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今年全镇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10%。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在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商贸大镇、文化名镇、花园城镇、智慧集镇”发展目标,坚定信心决心、汇聚磅礴力量,努力开创虹桥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一)以智联小镇创建为平台,聚力高点定位,打造工业强镇。推进电子智联创新创业园、精密模具制造产业园建设,打造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的数字经济高能级战略平台。完成信岙变政策处理并启动建设,缓解工业用电压力。拓宽工业发展新空间,一季度完成南阳科技加速器(二期)土地征收,凰岙小微园、峃前工业园区(三期)、小乌石山坡地土地预征。完成低效企业整治50家,清理批而未供土地85亩,供而未用土地78亩。启动改造乐清罐头总厂等老旧厂房18个,改造新增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和驻点招商,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个,其中省“152”工程项目2个,跟踪引导中通、春风动力股东减持引税项目,到位引税资金1亿元。培育隐形冠军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小升规10家以上。招引各类人才2000人以上,其中国家级、省级“引才计划”5名。争取技改备案项目60余个,完成投资额3.2亿元以上。 (二)以飞虹商圈扩容为突破,聚力转型升级,打造商贸大镇。立足传统商贸优势,坚持以商促城,完成长山武宅商住地块征收,加快杏南商住地块开发进度。实现“新与旧”有机融合,加强规划管理,做强“三八集市”品牌。引导东街商贸城、建强生资市场、八村木材市场进行改造提升,投用河深桥商贸城、农贸市场、万清堂木雕馆,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深入推动月光经济发展,以飞虹路、城南大道为月光经济核心区打造重点,“三点一线”串联起天元广场、1909广场、宝鑫广场等综合体,从时间上延长消费链条。加快业态更新,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入投资约10亿元的中通快递智慧物流园。加速虹兴电商园优质企业集聚,大力培育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商等信息产业。积极打造南阳柑橘、横山韭菜等本土农业品牌,建设农业物联网基地,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水平。 (三)以校网优化调整为抓手,聚力以文塑城,打造文化名镇。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建成投用城东、仙垟幼儿园、职业中学等项目,合并第一中学与第二中学,成立第一中学新丰路校区。改造提升第六小学,成立乐清市实验小学虹桥校区,打通师资交流通道。力争虹桥中学完成用地农保调整并进入用地审批程序。恢复历史文化记忆,以《虹水归舟》为主题,打造浙南地区规模最大浮雕画卷,展现明清时期虹桥古镇街巷风貌。持续开展“百姓舞台百姓乐”百场巡演活动,真正实现文化惠民。改造提升文化礼堂6家,积极开展省市文明村申报工作。加紧谋划文化中心、体育中心项目,推进投用城市书房、儿童之家、朱镜宙文化纪念馆、南阳骊珠书院。谋划打造传统品牌赛事,启动全镇健身苑点器材排查和维保工作,建成村级体育场所14处,促进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四)以全域美丽建设为导向,聚力能级提升,打造花园城镇。提高精细管理化水平,纵深推进“铁腕治乱”专项行动,进一步消除“五乱”现象。全年投资29.8亿元,推动“全域美”建设项目29个。打造“七彩虹川”乡村振兴示范带,建成约1200亩的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园、东干河绿轴16公里闭环绿道、霞村铁路桥下公园,构筑美丽虹桥“风景线”。依托乐清“最美村、最脏村”评选平台,坚持把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摆在首位,力争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10个,处置违法建筑15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房30户。实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域覆盖,加大河道治理力度,确保水质不反弹。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分类覆盖率、知晓率达95%以上。推进卫生院迁扩建工程,申报国家卫生镇创建。完善道路设施建设,建成投用六环路全线、环城东路(一标段)、绅港大道延伸工程、白龙山景区公路、虹龙线、临河路等重要道路工程,有序推进虹三线、虹溪线、环城北路等道路前期工作。启动智慧停车系统,新增公交首末站1个、停车位600个、公共自行车2000辆以上。实施163项村社民生微实事,建设基干民兵活动营地,创成省级水稻千亩示范片、双季稻百亩攻关方各1个,市级示范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各2家,完成4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落实单板桥小型水利项目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 (五)以城市大脑开发为支撑,聚力共建共治,打造智慧集镇。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机制,以高科技数字化技术为支持,建成集矛盾调处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综合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大脑”为一体的社会治理综合体。优化约1100个微网格治理单元,推动“雪亮工程”全覆盖,并将数据与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一并接入“城市大脑”,实现视频资源整合、数字信息共享。统筹市政、城管、消防等公共管理事件,丰富“城市大脑”物联网感知报警范围,打造以“全域感知、事件联动、处置闭环”为主要特点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内部公共管理协同,提升非现场执法能力。健全涉毒排查联动管控机制,运用大数据对吸毒人员进行动态风险量化评估,精准实现“一人一策”。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强化中高风险地区来虹人员管控,做实基层单元精密智控,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固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