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及其他规划
  • 成文日期:

乐清市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乐清市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1- 11- 19 09 : 48 浏览次数: 字体:[ ]

第一章 现实基础

第一节 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及疫情冲击,全市上下坚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战略举措,强化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及组织推进,服务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1.总量规模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乐清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355.5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649.9亿元,总量规模居全市第二位。服务业年均增速达到9.5%,比同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9%)高1.6个百分点。过去五年,全市实现服务业税收250.6亿元,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为35.5%。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1亿元,位居温州市前列,年均增长8.5%。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三五”时期,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66:50.99:46.35调整为2020年的1.7︰46.9︰51.5,产业结构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转变。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中高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保持总体增长态势,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数字经济新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新动力支撑作用逐步显现。

3.特色产业凸显活力。商贸领域成绩突出,投资建成路之遥奥特莱斯、虹桥天元广场等一批重大商贸综合体,落地沃尔玛、银泰等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取得重大突破,“浙南云谷大数据中心”、京东云数字经济浙江区域总部等重大项目成功落地。港口物流体系不断完善,临港产业加快崛起,成功落地中国水泥巨头海螺集团、世界500强粮油集团益海嘉里等一批重大临港项目。文旅产业不断壮大,2020年乐清接待游客总人数达599万人次,年均增长15.7%,旅游总收入67.2亿元,年均增长17.6%。会展经济加快发展,高水平举办多届“电气文化节”、汽车和家电促销等传统精品活动。楼宇经济取得突破,培育税收亿元楼3栋。

4.平台建设成效显著。高标准推进生产性服务平台建设,大幅提升科创平台能级,建成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科技加速器平台、2个科创飞地平台、6个众创空间,与浙江大学等名校合作共建3所研究院,柳白片电工电气产业集群规模持续壮大,虹桥片临港产业板块建设日趋成型。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平台,深化推进“三街道一新区商贸一体化”核心商圈建设,初步形成集时尚消费、休闲游乐、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价值经济链。雁荡山景区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成功入选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铁定溜溜”田园综合体成为长三角地区农旅项目金名片。

5.质量品牌逐步打响。系统推进城乡一体商贸服务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现代商贸服务水平,柳市镇、虹桥镇被评为“浙江省城乡统筹现代商贸服务示范镇”,大荆镇获得 “中国铁皮石斛之乡”称号。“虹桥名品步行街”荣获“温州市商业特色街”称号。以推动全国质量强市为重点抓手,着力推进“品字标”企业等建设,乐联商贸有限公司获得“浙江省城乡连锁超市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瓯越茶楼等3家餐馆茶楼获温州市“双百工程”星级称号,“公记”白象香糕、雁荡山“铁枫堂”石斛、大荆“陈天宝”金银店等荣获浙江省“老字号”称誉。

6.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 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改革获评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优秀创新案例。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商务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配套扶持政策进一步健全,乐清开放型经济、商贸流通和网络经济等发展水平跃居全省第一梯队。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乐清分区加快创建,科技进步综合评价跃居全省前列,列入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通过验收。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顺利推进,农房抵押贷款余额位居全国各县市首位,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延伸,“数字政府”转型跑出加速度。

第二节 主要问题

在肯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乐清经济强市地位并不相称,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乐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整体层次不高、动力不足,生活型服务业以“短、平、快”的批零住餐、房地产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二是企业规模有待壮大。企业组织结构有待优化,服务业领域缺乏龙头企业的集聚及对行业整体的带动能力。三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服务业领域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亟需的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供需矛盾明显。四是融合发展有待加强。“两业融合”“三产融合”“产城人文融合”等“服务业+”关联度较低,并且服务业内部各行业联动发展仍有待提升,物流、信息、旅游等服务业各领域尚未形成统筹发展格局。

第三节 发展环境

“十四五”期间,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趋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乐清服务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拓展服务业市场新空间。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升温,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应对国际时势,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乐清而言,全面顺应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水平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链接通道,将有效驱动“两新一重”等投资落地,优化贸易结构,带动提升区域商贸流通、智慧集散等流通体系,激发全时空各领域消费潜力,有力推动“十四五”服务业市场空间拓展。

2.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赋能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新动力。伴随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应用服务业发展各领域,基于数字技术的“平台经济”有效串联起生产、服务、物流、支付各个环节,形成系统化集成的新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增长空间。以“数字赋能”为主要特征的服务业全产业链线下服务线上化转型趋势愈发凸显。对乐清而言,抢抓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将有效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速服务内容、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数字生活新服务等行动实施,全方位带动服务业创新升级。

3.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提速建设服务业新高地。“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温州步入城市能级跃升的关键期,将全力打造长三角金南翼、粤闽浙沿海城市群金北翼和浙江省第三极。同时,温州围绕构建“一主一副两极多节点”的都市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都市区一体化。对乐清而言,紧抓新一轮城市发展机遇,加快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以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城市经济与都市区协同融合,实现城市空间形态向都市区经济、湾区经济演变,将高质量建成功能布局合理、产业特色突出、错位发展的温州北翼服务业高地。

4.共同富裕重大战略部署,赋予服务业发展新使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浙江系统研究部署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率先探索建立先富带后富、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这要求乐清服务业需充分发挥增收致富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科技服务、数字化与绿色低碳经济的融合聚变,以数字赋能提升民生兜底整体智治水平,在现代化先行中展现乐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样本。

5.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激发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方式转变,成为新时期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的主题。特别是随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高水平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成为增强服务经济发展韧劲的内在要求。立足乐清“十四五”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加快“乐清智造”转型升级,将有效推动乐清服务业经济内涵式提升。

与此同时,“十四五”期间乐清服务业发展也将面临以下几方面挑战:国际贸易格局加速裂变。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美经贸摩擦增多、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将一定程度影响乐清服务业外资“引进来”和内资“走出去”进程。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同时消费升级面临瓶颈制约,将对未来五年乐清服务业发展形成一定制约。长三角虹吸现象凸显。“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区域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竞争更为激烈,区域高端资源要素面临上海、浙北等地虹吸的压力。区域间竞争加剧。乐清较温台地区在服务业定位和结构上存在同质化现象,如何从区域位置相近、资源要素相仿、产业结构相似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独特优势,是我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挑战。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落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部署要求,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传统服务行业改造升级,深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服务业“十百千”工程,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奋力开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乐清加快建设“五市五区”,全力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最前列,奋进全国县域经济前十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释放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第二节 主要原则

坚持以推进改革创新为核心动力。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实行更具弹性的新型管理模式,推动制度体系和发展环境系统性优化,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以服务高端智造为突出优势。紧扣世界级产业集聚区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型生产型服务业,形成服务业发展的自我调节机制和自主成长能力,全面提升质量、标准建设体系,塑造特色鲜明的乐清服务区域品牌形象。

坚持以融合开放发展为重要路径。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深度融合,形成有利于提升乐清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实施更加主动的国际化发展和区域合作战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鼓励服务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形成更高水平竞争优势。

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发展导向,加快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高效释放服务业的增收致富产业效应,切实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形成乐清全域一体、全面提升、全民富裕的均衡图景。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乐清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施服务业发展“十百千”工程,构建高质量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高地。服务业“十百千”工程,即建成十个以上超10亿服务业重大项目,新增百家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千亿左右服务业增加值。

总体规模再扩大。力争至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千亿规模(962亿左右),年均增长8.2%左右,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

结构质量再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数字贸易业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点行业能级得到提升,服务业新兴产业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6个百分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达到20万元/人左右。

动能转换再提速。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对服务业发展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强化,数字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融合和应用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的引领、撬动和赋能作用不断增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5%左右。

载体建设再加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高质量推进,商务楼宇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到2025年,建成1个以上“数字赋能、特色鲜明、业态高端、能级突出”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税收超亿元楼宇达到6幢。

“十四五”乐清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2025年

总量规模

1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649.9

962

2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51.5

≥52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520.1

800

4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五年累计提升比重

百分点

--

3

结构优化

5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五年累计提升比重

百分点

--

6

6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

20

动能转换

7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

增速

%

--

〔15〕

8

网络零售额

亿元

236

280

9

跨境网络零售出口额

亿元

0.87

8

载体建设

10

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

≥1

11

税收超亿元楼宇

3

6

注:〔〕为年均增速。


第三章 谱写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紧扣“十四五”时期乐清“五市五区”发展定位,着力推进“智造强市、港口大市、文旅名市、现代都市、幸福城市”建设,突出发展科创服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商务、民生服务五大服务业重点领域,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高质量现代化服务业新体系。

第一节 围绕智造强市,高水平建设乐清湾科创策源地

实施创新强市首位战略,锚定科技创新“1110”计划,主动融入温州“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链,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资源,打造乐清湾科创走廊,全力建设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金北翼”。

1.积极发展科技服务。进一步发挥科技服务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着力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双循环创新网络,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积极争创省级“两业融合”区域试点。到2025年,乐清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2%以上。

(1)构建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研究开发服务,聚焦工业“四基”和“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乐清智能装备与制造研究院、温州大学乐清工业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实体运作并投产转化,实现人才导流、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发展创业孵化服务,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全力创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并争取国家级试点。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推进物联网技术检测机构——中国信通院泰尔实验室在乐清落地,加快国家低压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能级提升,构建面向产品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过程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检测技术服务能力。协同推进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服务能力建设。

(2)加快科创平台提能造峰。推进乐清湾科创走廊建设,以乐清智能电气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为核心区,联动整合中心城区、乐清湾港区、柳白新区、磐石、南塘等协同创新区,打造推动乐清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新高地。加强校地合作平台建设,着力引进一批高校、科研院所高端资源,加快发展研究院经济和实验室经济,实现“以产定研、以需定研、以研促产”。支持多主体联合共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进一步完善电气、精密模具、物联网传感器等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一站式”集成服务功能。加强众创空间、孵化器及加速器建设,优化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创新创业服务。

专栏:乐清主要科创资源

校地合作平台:乐清智能装备与制造研究院、乐清市技术创新方法研究院、温州大学乐清工业研究院、长三角电气工程师创新中心。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电气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精密模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孵化器及加速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乐清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乐清电子信息科技加速器。

众创空间:工业Link创演空间、青创会·众创空间、速搜众创空间、创立方众创空间、楼友会众创空间、虹兴众创空间。

科创飞地平台:乐清•南翔科创飞地、浙大紫金港•乐清数字经济创新基地。

(3)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复制推广“定向服务、定向研发、定向转化”研发转化机制,深化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实现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发展多层次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动乐清科技大市场建设3.0版网上技术市场,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乐清分中心效用,着力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能力强的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监管力度,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市建设,促进宏秀、德力西等专利示范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重点推进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推广应用。加快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建设,深化与国开行“制造业资金合作计划”,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科技信贷产品,保持创新券发放量、使用量全省一流水平。

(4)构建内外联动创新网络。加快全球科技资源链接,加强与“创新大国”“关键小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精准合作,持续办好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乐清分会,实施海外“科技飞地”计划,新建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海外创新孵化中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深度融入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建设长三角电气工程师创新中心,打造上海南翔科创合作基地、浙大—乐清智能电气研究基地等一批标志性“科技飞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乐落地转化。强化与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创新型区块的互动互通,实现市县两级创新资源共建共享。

2.打造浙南工业设计第一品牌。建立健全工业设计公共支撑平台和知识服务系统,着力打造工业设计知名园区、知名企业、知名产品,强化工业设计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乐清电气设计研究院、工业设计公共创新服务中心等优势平台,积极引进海外优质设计资源,推动欧洲设计学院在乐清成立工业时尚设计创新中心,拓宽设计人才、项目对接渠道。引导市内电气、电子制造企业整合内外部设计资源,设立独立核算的工业设计中心,形成“设计+研发+转化”一体化集成能力。到2025年,力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达5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达20家。支持“众创”“众包”“众设”发展,构建开放式协同设计创新网络,积极培育数字化、智慧化工业设计。依托浙江省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推荐、“市长杯”中国(温州)工业设计大赛等各类高层级宣传推广活动,以多层级媒体矩阵提升“乐清设计”品牌影响力。

3.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深化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特色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工业软件与行业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以及新兴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谋划布局省级软件产业园,培育一批引领性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品牌。实施智能制造计划,支持金卡智能软件、正泰仪器仪表等软件企业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促进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以工业互联网为促进“两业”融合突破口,依托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等大数据平台,发挥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核心引领作用,推进产业链“一集群一平台”建设,打造全国传感器高新产业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加速软件与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赋能行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十四五”期间,软件与信息服务收入年均增长达15%以上,高水平建成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专栏: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重点

1.工业软件与行业解决方案。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市场流通、销售服务、回收再制造等关键环节,重点扶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过程控制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绿色制造等软件研发,推动工业软件在电气、装备等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结构完整、扩充性强、安全可靠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

2.嵌入式软件。面向工业装备、通信网络、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电力电子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加快研发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的嵌入式系统软件。

3.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做大做强信息系统集成服务,重点发展信息系统设计、集成实施、系统运维等服务,提高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应用集成能力,推动软件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协同发展。

4.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发展业务咨询、信息化规划、企业架构规划、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测试评估、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增强高端咨询能力、设计规划能力。以咨询服务为牵引,加强与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和软件产品研发应用间的互动,促进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应用推广。

5.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依托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导航通信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数字互动娱乐、数字媒体、数字出版、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社交网络服务等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加快培育下一代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环境下的新兴服务业态,着力推进云计算等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

第二节 围绕港口大市,做大做强湾区现代物流枢纽地

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和现代商贸发展水平,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稳定发展商贸流通,完善现代交通网络,打造温州北翼及乐清湾物流商贸枢纽。

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围绕温州打造全国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目标,突出乐清湾港区在温州港口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以港区为核心的物流枢纽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乐清现代物流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水平。到2025年,物流增加值达150亿元,占GDP比重达8%左右。

(1)构建全域协同物流设施网络。做大做强港航物流枢纽,立足乐清湾港区作为温州港主港区定位,深度参与长三角现代化港口群分工合作,争取省海港集团更优资源配置,打造省内亿吨级综合性大港、辐射浙南闽北赣东水公铁联运枢纽。培育保税物流基地,加快乐清湾港区综合保税区(B型)项目建设,申报并争取将乐清综合保税区纳入温州综合保税区建设范围,发展保税仓储、物流配送、国际贸易等相关业务,打造浙南闽北地区进口商品重要平台。补齐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完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配送节点三级城市物流网络体系和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构建全域联动、辐射内外、层级合理、有机衔接的物流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2)服务现代产业链发展。做强制造业供应链物流体系,紧密衔接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等重大战略部署,构建完善电气、电子等标志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进港区博科供应链项目(南区物流园)、京东智能供应链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支撑制造业高质量集群化发展。创新发展现代农业供应链体系,推动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培育一批全程物联、全链可溯、全域可视的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支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推进二手车交易市场、报废汽车交易中心、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等项目建设,谋划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智慧化的现代专业市场,鼓励发展智慧仓配一体化的场站网点。

(3)优化物流服务体系。全方位完善多式联运体系,重点发展海铁联运,依托乐清湾铁路支线、金温铁路货运线主动接轨“义新欧”铁路班列;大力发展“水水中转”,对外深化与宁波舟山港航线合作,对内强化与温州西部、丽水市由瓯江航道江海联运;积极拓展空海联运,依托甬台温高速复线等实现温州机场半小时可达。深化物流“一单制”发展,形成一单到底、多式联运、高效运转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构建智慧物流体系,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运力优化、仓储交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建设智慧物流园,打通物流全流程信息链,实现空港海港陆港信息港“四港”高效联动。协同推进“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物流服务全要素转型提升。

2.构建现代交通网络。全面推进轨道交通、多式联运枢纽港、干线公路体系、城乡道路网络、物流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乐清一轴三脉“丰”字形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实现综合交通立体化、区域交通共享化、城际交通通勤化、市域交通一体化、现代交通智慧化。完善乐清湾港区集疏运通道,建成乐清湾C区一期通用泊位工程、进港航道北延工程,加快建设南区集装箱码头;开工建设浙能乐清电厂码头铁路专用线,研究布局乐清湾C区铁路装车作业线。推进连接港区的后方高速公路建设,研究多式联运直达方案,提高水水中转比重。


专栏:乐清一轴三脉“丰”字形综合交通网络布局

一轴:温乐沿海发展轴,以甬台温铁路、温州市域铁路S2线、甬台温高速及复线为主廊道,以104国道、228国道、温乐快速路为主骨架。

三脉:北部绿色联络脉—324省道,中部蓝色联络脉—乐永青高速,南部特色联络脉—温州绕城高速及325省道。

第三节 围绕文旅名市,建设雁荡山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坚持文化为魂,强化科技赋能,不断提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质量和内涵,高水平打造文旅名市,支撑全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升级发展山海旅游。围绕“大雁荡、大旅游、大产业”目标,实施以雁荡风情为核心、山海资源为依托、特色旅游为亮点的全域旅游战略布局,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强化精准营销,到2025年,旅游总数达1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以上;旅游收入达1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以上。

(1)打响“雁荡山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牌。按照“大雁荡、大旅游、大产业”建设要求,统筹推进“核心景区、文化旅游度假区、海岛旅游开发”三大建设,联动中雁荡山品质提升,构建雁荡风情全域旅游开发格局,实现“山上雁荡、晚上雁荡、海上雁荡”协同发展。加快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和休闲度假配套体系,着力做好“夜游名山、海上名山、文化名山、运动名山、研学名山、度假名山”六篇文章,持续提升雁荡山旅游核心吸引力、产品竞争力和休闲度假留客能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及山岳景区度假转型全国样板。精品打造“二灵一龙”(灵峰、灵岩、大龙湫)核心景区、筋竹涧景区、显胜门景区等八大景区,实施灵峰夜游、房车营地、雁荡山研学营地等十大龙头项目,拓展月光夜游、山地运动、康养度假、文化体验、农旅休闲等功能,全面提升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综合品质。完善智慧旅游体系,实现景区“5A+5G”以及“一部手机游雁荡、一块大屏看雁荡、一个平台管雁荡”。

专栏:雁荡山“六篇文章”

“夜游名山、海上名山、文化名山、运动名山、研学名山、度假名山”六篇文章。

1.做亮夜游名山,引爆夜间经济。打造一批新型夜间经济集聚区(如月光小镇、民宿集群、美食集群等)、夜游景点和夜间消费场所(如酒吧、小剧场、沉浸式演艺等)。

2.做实海上名山,拓展滨海休闲。加强雁荡山与乐清湾的“山海联动”,挖掘乐清湾海洋、海岛资源,加快推进西门岛、白沙岛、芙蓉池等海岛与滨海旅游项目开发,打造“看海湾、玩海岛、住海边、吃海鲜”的滨海休闲度假产品体系。

3.做强文化名山,创新文化体验。恢复一批历史文化遗迹(如真际寺、净名寺等),活化一批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新建一批文化场馆(博物馆、非遗体验基地等),利用一批(古)村落、古街区(如南阁村、北阁村等)打造精品民宿集群、乡村生活综合体和文创街区,创新一批文旅体验活动。

4.做活运动名山,丰富活动体验。规划一批登山、徒步、自行车、马拉松等户外休闲运动线路,建设一批专项户外运动基地,定期组织专项户外运动赛事活动,引导“旅游+运动+装备制造”产业融合。

5.做专研学名山,培育研学产业。以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为核心,联动楠溪江、方山-长屿硐天园区,围绕地质科普、文化遗产、自然(农业)教育、艺术写生等丰富题材,开发一批主题研学旅行线路、产品和课程,将雁荡山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研学旅行目的地。

6.做优度假名山,强化产业配套。围绕雁归文化,开发归乡、归心、归隐、归园等系列高端度假产品,打造一批健康产业园、康养综合体(小镇)、康养度假区。

(2)拓展特色旅游新业态。以红色传承为主题,以岭底乡、淡溪镇等地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为示范,着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乐清全域旅游新亮点。统筹中国最北红树林、乐清湾湿地、特色岛屿等资源,加快建设海洋生态公园,开发淤泥疗养、赶海体验、泥海世界等海洋休闲观光型、娱乐型旅游产品,发展海洋科普教育、滨海民宿等海洋旅游新业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服务配套,以中能环球中心,南虹广场等都市地标为重点,完善星级酒店、娱乐设施、信息服务咨询等旅游接待体系,打造温州北翼都市旅游新增长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打响“铁定溜溜”“拾光里”及石门村、三界桥村等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品牌。深入挖掘南阁古村、黄坦硐古村、太平岭古道等古村、古道、古宅、古牌、古字历史文脉资源,做好做足千年古县古色旅游文章。统筹培育康旅、体旅、工旅等旅游新业态,丰富旅游市场供给。

(3)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提升旅游餐饮品质,组织参与“百县千碗”工程,开辟美食线路,谋划特色美食街,打响“乐清十碗”金名片。丰富住宿产品供给,构建集高星级酒店、绿色饭店、文化主题酒店、连锁经济酒店、精品民宿等特色多元住宿设施体系,实现四大集镇星级饭店全覆盖。强化旅游景区管理,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旅游企业规模化经营、集团化扩张、网络化发展,实现全市三分之一旅行社获评星级品质旅行社。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构建“快捷畅通慢游舒适”的旅游交通网络,补齐停车场、标识标牌、旅游服务中心等设施,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建立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健全旅游市场智慧监管、联合执法及安全保障机制。

(4)强化旅游市场营销。搭建国际化旅游营销平台,立足温州、辐射长三角、链接全球,围绕“自驾游”“品质游”“深度游”和“消费购物游”,综合运用口碑营销、影视(娱乐)营销、社群营销、直播营销等多元方式,提高营销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创新节事活动营销,强化雁荡山夫妻文化节、雁荡山爱情马拉松、雁荡山啤酒文化节、中雁荡山环湖跑山赛等节会综合引流效应。加强旅游品牌IP营销,深化雁荡山“爱情名山”“世界地质公园”等品牌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诠释,实现历史时尚化、文化鲜活化。

2.着力发展文创产业。实施文化产业“领军龙头”“新苗成长”“金手指”“创意家”“传承者”五大引领计划,重点结合瓯越文化、山海文化、商贸文化、名人文化等,发展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文化娱乐等优势文化产业,培育数字演艺、数字出版、短视频、数字音乐、电子竞技、数字创意等数字文化新业态。谋划高品质打造“宋湖里坊”文化创意产业街区、“两区两带”文化产业园区群、雁荡山文化旅游集聚区、木雕艺术产业化振兴工程(核心区位于柳市镇)四大平台,促进乐清文化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力度,依托蝴蝶广场、宋湖里坊两大载体建设,采取租金补助、专业设备购置补助等方式,培育从事原创内容生产的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加强文创企业金融支持,支持以国有投资为主体邀请相关金融机构共同设立文化产业创投基金。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3.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融入瓯江山水诗路,挖掘瓯越文化、山海文化、千年古县历史文脉及王十朋、南怀瑾等名人文化深厚内涵,统筹推进诗路文化“活态”传承与价值转化,塑造“雁荡云起、清湾风扬、双塔宁望、百溪镜流”独有气质。推进“雁楠一体化”发展,携手楠溪江景区推进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快雁荡山、楠溪江两大国家级景区一体化开发步伐,理顺机制体制、盘活有效资产、串联产品线路,推动“雁荡山-楠溪江”共同打造兼具名山风貌与水乡气质的文旅融合网红IP。

第四节 围绕现代都市,构筑金融商务高端服务集聚地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建设数字贸易强市,着力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等商务服务,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城市现代化相协调、与企业和市场相适应的商务服务体系,打造现代都市金融商务高端服务集聚地。

1.加快发展金融服务。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乐商总部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股权投资等,加快引育集聚创投、金融科技加速器等新兴金融组织。深化金融综合改革,推进融资畅通工程纵深发展,推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省级试点工作提质扩面,加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梯度原则,推动更多优质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挂牌。“十四五”末,力争在主要资本市场交易场所挂牌上市企业达25家。推进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金融科技在经济生活和城市治理等领域应用。优化升级金融生态风险预警防范体系,探索多元化债务风险化解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建设数字贸易强市。加强数字贸易平台搭建,高水平打造自贸区温州联动创新区乐清片区,融入RCEP开展市场化全球布局,谋划“数字贸易港”建设,重点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数字软件贸易、数字内容贸易等,拓展数字贸易商务应用。加快电子商务创新,推进八米网、华京建材专业电商园等重点平台和基地建设,创新发展体验经济、智能经济、社群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型电商业态。力争到2025年,培育网络销售额超1亿级电商平台企业4家以上,建成规模电商产业基地8个,其中温州市级以上电商产业基地5个。加快跨境电商做强做大,扎实推进全市跨境电商产业试点项目建设,培育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支持企业自建、收购并购或租赁海外仓。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农产品上线,畅通工业品电商下乡,实现电商精准助农。力争到2025年,全市网络零售额达到280亿元。

3.促进总部(楼宇)发展。以促进乐清人经济与乐清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根本落脚点,贯彻实施“鸟巢计划”,重点引进在外乐商回迁的综合总部、区域总部、贸易总部,同时积极招引国内外500强、行业百强、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等在乐清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总部。培育本土成长型总部企业,优化产业引导基金、人才、项目等配套扶持政策。以总部经济园为核心,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招商一批、集聚一批、培育一批”思路新增3栋税收亿元楼,打造一批标杆楼宇、地标楼宇,促进楼宇经济蓬勃发展。

4.深化发展会展经济。培育时尚会展产业,加快会展中心提升项目,推进中国电器文化节、国际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国际(乐清)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工业电器物联网推介会、智能制造(乐清)高峰论坛等会展活动品牌化、国际化、信息化发展。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品牌展会,鼓励骨干展览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形式组建国际展览集团。创新发展在线会展,推动线上会展与实体会展融合发展,探索打造虚拟在线会展场景。

5.提升发展商务服务。支持信息技术外包,扶持设计外包,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全面加快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转型升级。以丰富商务业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积极发展广告营销、工程咨询、品牌策划等商务服务业,进一步提升会计、审计、税务、法律、资产评估、信用服务机构等中介服务水平。

第五节 围绕幸福城市,打造满足美好生活新型消费地

围绕幸福城市建设,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培育新型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满足美好生活向往。

1.提升街区商圈能级。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谋划推出江南里等十大步行街区,支持建设步行街商业联盟,积极开展国家、省级特色街申报工作。推进智慧商圈、时尚地标等建设,有序实施中心城区、柳市、北白象、虹桥、雁荡“五大商圈”改造提升工程,谋划引进“航母式”商业综合体,形成蝴蝶广场、正大城等十大商业综合体布局,打造区域特色消费极核。加快健全城市商贸流通网络体系,规划建设“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便民生活服务圈和城市社区邻里中心。推动发展公园商业、小店经济,规范发展“地摊经济”,着力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十四五”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9%以上。


五大商圈改造提升工程一览表

序号

商圈

商圈定位

提升方向/重点项目

1

中心城区商圈

高端商务及多元经济融合的综合商务经济服务圈

聚焦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现代商贸等产业发展,培育城市商圈,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加大招商引资,加快推进胜利塘北片(未来新城)、城市经济带、矿坑酒店、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体育中心宾馆、现代商贸综合体等重大项目招商。培育城市新经济,加快正大城、南虹、江南里、蝴蝶广场、北大街等城市商圈培育,形成商业生态圈。

2

柳市商圈

电工电气特色消费为主的商务经济服务圈

重点谋划“一江(瓯江)一轴(电器城大道)”,积极培育现代都市商圈经济。依托瓯江两岸协同发展,沿瓯江北岸线打造柳白滨江中央商务区(CBD)。以电器城大道为轴线,高起点做好两侧建筑风貌和天际线的规划,持续培育电工电气会展商圈。

3

北白象商圈

时尚消费为主的商业经济服务圈

培育城区消费业态,构建时尚消费商业经济服务圈。推进鳌峰创业街区、象南非遗街区等十大文旅工程,构建“白象记忆”文创商业空间。做大做强“一核八轴多节点”月光经济,以奥特莱斯商圈、西岑湿地公园为核心,以白象大道、北环南路等“四纵四横”道路网为轴线,以鳌峰创业街区、美食街等特色街区为节点,打造商圈经济增长极。

4

虹桥商圈

港区物流及传统贸易融合的商业经济服务圈

以飞虹商圈扩容为引领,打造商贸大镇。引导东街商贸城、建强生资市场、八村木材市场进行改造提升,投用河深桥商贸城、农贸市场、万清堂木雕馆,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锚定物流经济培育,引入投资约10亿元的中通快递智慧物流园,推动枢纽商圈发展。深化月光经济发展,以飞虹路、城南大道为月光经济核心区,“三点一线”串联起天元广场、1909广场、宝鑫广场等综合体,延伸商圈消费时间链。

5

雁荡商圈

旅游商业经济服务圈

重点围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文旅经济服务圈。

完善主题酒店、精品民宿集群、度假社区、文创街区、主题乐园等高品质休闲度假设施,积极导入文创演艺、体育运动、研学教育、康养度假等时尚新潮产品。打造月光小镇、酒吧街区等一批新型夜间经济集聚区和消费场所,丰富雁荡山夜间美食、夜间娱乐、夜间生活,提振夜间消费。

2.加快“月光经济”培育。锚定夜游、夜憩、夜宴、夜赏、夜娱等新场景,精品打造正大广场、蒲岐十字街、路之遥奥特莱斯二期以及美食街等月光经济重点项目,推进盐盆山清和公园一体化、滨海休闲不夜街等工程快出形象,建设全长约10公里的“月光经济”城市夜游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研究并出台促进月光经济发展鼓励政策,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餐饮、文化旅游、夜间购物、体育健身、研学培训”相融合,体现“不夜乐清”特色的“月光经济”品牌,进一步激发夜间经济市场活力。到2025年,全市建成特色型“月光经济”街区10个,其中以夜间特色餐饮为主的街区3个,以夜间文化旅游为主的街区1个,以夜间购物为主的街区4个,以夜间体育健身为主的街区2个,以夜间研学培训为主的街区1个。

3.开拓市场消费热点。释放城乡汽车消费潜力,制定汽车以旧换新和下乡惠农政策,拓展线上线下购车渠道,依法放开汽车改装市场,努力挖掘汽车后市场服务潜力。扩大老字号新国货消费,开展老字号企业进步行街、进影院等消费体验活动,鼓励老字号开设旗舰店、体验店、集成店、快闪店等,规划建设老字号新零售集聚区。推进商务旅游文化融合发展,谋划小长假、黄金周假期商务旅游文化消费,大力发展动漫游戏、电子竞技、数字娱乐、在线教育、数字文博等新型文化业态。

4.提高民生服务品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着眼建设良好教育生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全方位规范教育消费市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升“健康乐清”水平,升级社会办医土地、医保、高层次人才培养系列扶持政策,加快童乐医院等高层次民营医疗机构建设,支持发展远程辅助诊疗监测等在线医疗消费。深化养老产业“公建民营”模式,加快“医、养、康、护”四位一体建设,积极开发银发市场,鼓励开展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智慧养老、共享养老等互联网养老服务试点。提质文体服务,以“亚运”赛事为契机深化我市社会力量办社会事业改革,加快培育赛事经济,高质量建成城区15分钟、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推广品质化、订单式、个性化家政服务,实施家政“安心码”,鼓励发展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坚持“房住不炒”理念,完善住房消费“租购并举”市场体系,加强各类人才住房供给。

5.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着力整治“假劣乱”等突出问题,破除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合理规则。推行厂商一体的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建立生产与流通同步、线上与线下同等的无理由退货制度。建设重要产品追溯平台,全面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建立产品和服务消费后评价制度,完善基于消费者交易评价和社会公众综合评价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探索互联网市场监管执法办案改革,构建适应我市网络消费发展的一体化监管机制。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和消费者维权信息化建设,实行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者维权服务体系。到2025年,放心消费单位达2000家。


第四章 构建“一心两廊三片多节点”空间格局

构建以乐清市中心城区为综合性服务业中心,东部沿海、西部山区为服务业两大走廊,区域组团为三大片区,各乡镇为特色服务经济节点的服务业市域组织形态,形成“一心两廊三片多节点”服务业空间格局。





第一节 “一心”为核

以乐清市区为都市经济主中心,打造服务业发展核心区。乐清都市经济服务主中心空间范围涵盖市区所有街道,重点建设滨海城市综合体、文化产业集聚区、总部经济园等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强化主导功能、业态创新和重大载体打造,建设现代服务业核心城区。

第二节 “两廊”协同

坚持服务业山海协同、南北联动发展,高标准建设滨海科技创新走廊和绿色生态经济走廊。

1.滨海科技创新走廊。空间范围北至乐清湾港区,南至柳白片区,为乐清湾沿海发展轴。聚焦创新驱动、两业融合,以特色小镇2.0、科创平台等建设为引领,打造集科创载体建设、科创企业培育、科创人才合作、科创项目扶持、科创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浙南重要创新策源地。

2.绿色生态经济走廊。空间范围主要为雁荡山、中雁荡山和灵山沿线,为乐清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加快雁荡山旅游板块和中雁荡山-灵山-淡溪旅游板块一体化开发建设,形成以休闲度假旅游、养生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为特色的西部山水生态经济带。

第三节 “三片”集聚

促进服务业要素集约、产业集群、功能集成发展,高质量打造柳白智造服务片、临港新城服务片、雁荡文旅服务片三大集聚片区。

1.柳白智造服务片。空间范围包括柳市镇、北白象镇、磐石等镇乡。紧紧围绕服务电工电气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科技研发、会展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强化服务业发展政策扶持,打造全市现代服务业重要增长极。

2.临港新城服务片。空间范围包括虹桥镇、蒲岐镇、南岳镇、南塘镇、淡溪镇等镇乡。发挥传统商贸和专业市场优势,强化与乐清湾港区协同建设,推进港产城联动发展,打造成为集现代商贸、港口物流、先进制造研发等于一体的临港服务集聚区。

3.雁荡文旅服务片。空间范围以雁荡山景区为核心,包括大荆镇、雁荡镇、湖雾镇、仙溪镇等镇乡。以月光小镇打造为引领,着力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推进大荆乡村旅游区、仙溪文化旅游区、芙蓉山水旅游区、清江海洋旅游区协同发展,为建设雁荡山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四节 “多节点”支撑

依托全市各城镇节点资源禀赋、功能特色、产业基础、交通条件,统筹推进柳白智造服务片城镇节点、临港新城服务片城镇节点、雁荡文旅服务片城镇节点建设,加快形成乐清服务业“多节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1.柳白智造服务片城镇节点

(1)柳市镇。按照“中国电器之都”定位,联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温州都市区北翼综合型小城市”建设,重点谋划“一江(瓯江)一轴(电器城大道)”空间格局,建成瓯江智慧供应链物流园,做强“中国电器文化节”会展品牌,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积极培育现代城市经济。

(2)北白象镇。按照“现代工贸重镇、高品质魅力新城”定位,重点突出研发设计、展示销售、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等服务业,建设北白象智能制造科技园,改造提升中心商业核心圈,打造以工业电气生产性服务为主导、新兴产业为支撑、中心商业为亮点的特色服务业平台。

(3)磐石镇。按照“‘宜居、宜业、活力’临江小镇”定位,重点围绕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正泰生产基地等项目发展生产服务,联动挖潜“磐石卫城”历史人文底蕴,打造沿江产业带上重要数字服务及特色文化集聚平台。

2.临港新城服务片城镇节点

(1)虹桥镇。按照“数字产业强镇、宜居美丽虹桥”定位,大力培育研发设计、科技金融、人力资源服务、现代供应链等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电子智联小镇创新引领作用,开发环白龙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打造集数字产业特色及美丽宜居品质的现代化小城市。

(2)蒲岐镇。按照“临港小镇、海鲜名城”定位,以海鲜产业为龙头、港区开发为动力,打响集海鲜养殖、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品牌,推进古城旅游串珠成链,提质商贸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3)南岳镇。按照“港口新城、宜居南岳”定位,构建港城联动新格局。打造临港产业新集群,推进益海嘉里粮油、乐清湾港区通用作业区(C区)一期、浙能电厂三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围绕疏港公路打造美丽城镇发展带,深挖千年法华寺宗教文化底蕴,打造集休闲渔业、海鲜餐饮、特色民宿为一体的渔港小镇特色服务业平台。加快构建贯通南北的大交通循环圈。

(4)南塘镇。按照“精致宜居、滨海南塘”定位,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特色滨海旅游产业。围绕临港制造服务配套,培育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等以交通为支撑的特色服务业。加快旅游产业培育,建设东山码头海鲜一条街,谋划小横床岛整岛开发。推进全域美丽建设,以“两纵一横一环一岛”为中心精心谋划打造104国道、疏港公路、东山码头和环大西塘四条景观示范带。

(5)淡溪镇。按照“生态镇、旅游镇、历史文化镇”定位,加快推进王十朋状元故里核心景区、梅溪草堂提升工程,精心打造状元文化寻根之旅、红色旅游之旅、古驿道文化之旅等精品线路,加大淡溪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创建国家卫生镇,打造乐清城区居民的休闲度假后花园。

3.雁荡文旅服务片城镇节点

(1)大荆镇。按照“石斛名镇、康养福地”定位,引领带动乐清北部六乡镇组团发展。建设产业强镇,发展铁皮石斛产业一体化模式,建设雁荡山石斛科技园、现代消防科技园等科创服务平台。建设旅游小镇,结合大荆溪水域整治发展生态度假旅游。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分洪工程、双湖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2)雁荡镇。以国家卫生镇、省级美丽城镇示范镇创建为抓手,全力擦亮美丽雁荡底色。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主打旅游经济,突出茶旅融合、月光经济、研学等重点,形成“上山看海,下山游海”的旅游新风尚,推进西门岛成为雁荡农旅产业协同发展新标杆。

(3)湖雾镇。按照“怡居宜业逸游的美丽湖雾”定位,重点依托葡萄产业和休闲旅游特色产业推进一二三产深入融合,大力发展特色休闲产业,打造集特色种植、休闲旅游的宜居宜业宜游服务业平台。

(4)仙溪镇。挖掘“仙溪之古、仙溪之秀、仙溪之灵”,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以北閤古街、南閤古村、双溪书院支撑仙溪文化古镇建设,积极发展甸岭一日游,推进雁荡山大堂旅游度假村、雁荡山仙溪水上乐园、雁荡山卢氏庄园高端酒店、慢方适观光旅游综合体等重点项目。

(5)智仁乡。依托毗邻景区资源优势,全面融入大雁荡景区发展,推进竹文化旅游节、太湖山杜鹃花谷、十四潭琴溪峡谷等特色旅游项目开发,打造联动景区、彰显区域特色的农旅融合服务业发展重要节点。

(6)龙西乡。按照“雁山净土、康养龙西”定位,融入大雁荡旅游圈,重点提升四大景区入口,加快推进显胜门中高山游、旅游集散中心等工程,着力打造江南联合创意社区、龙溪谷度假村、雁荡山滑翔伞基地、上山民宿村等新亮点。谋划旅游环线三期工程,打造“一站式”乡村旅游目的地,加快创建“省级森林人家”。

(7)清江镇。按照“雁荡之南、芙蓉池畔、山光海色、乐活小镇”定位,聚焦农旅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环芙蓉池旅游慢步系统,推进建设九龙山艺术主题村落、北塘田园综合体、温州水上运动二期,打造滨江“夜光经济”观光带,创成国家卫生镇。

(8)芙蓉镇。按照“美丽芙蓉”建设定位,重点依托黄金溪至芙蓉池沿线综合开发,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联动提升区域特色农产品旅游价值,打造集旅游新业态及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农旅融合服务业发展示范。

(9)岭底乡。按照“红色旅游乡”定位,重点挖潜红色岭底、休闲岭底、果乡岭底“三个岭底”优势资源,加快以永乐革命抗日游击总队纪念馆和泽基村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经济带布局,推进拾光里田园综合体、雁山农业观光园、茅盖雪乡建设,努力创成泽基“美丽田园”样板区。


第五章 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围绕乐清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聚力实施数字赋能、质效提升、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开放协同、要素支撑六大重点任务,为服务业发展释放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第一节 数字赋能工程

1.发展数字化生产性服务。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联动,加快数字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在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全面应用,加速生产性服务业的数字化、专业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推进创意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检验检测、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全面引导生产性服务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改造服务行业,推动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物流售后等核心业务环节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形成2-3个省内领先的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服务平台。

2.开展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顺应数字技术创新和疫后生活性服务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趋势,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逐步形成以“一图两码三平台”为骨干的数字生活新服务生态体系。创新推广数字商贸、数字学习、数字出行、数字文旅、数字健康、数字政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生活性服务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以网购商品消费、在线内容消费、在场服务消费、机器人(人工智能)服务消费等为重点,推进新服务带动新消费,构建现代消费体系。强化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引领,打造一批行业标杆、样板城镇和示范社区。

3.加快数字新基建布局。以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建设为引领,加快构建全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双千兆”网络,有序推进 5G 的网络覆盖和共建共享,持续推进城市千兆网络升级和光纤到户建设。加快推动教育专网建设。推动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支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多场景应用,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和城市建设数据汇聚。

4.推进数字化改革。以数字化手段推进政府服务体系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立足“场景化”“一件事”协同应用,加快乐清打造“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掌上治理之城”。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完善“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等实体经济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健全数字贸易体制机制,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数字经济新服务体系。突出数字赋能高品质生活,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多样、均等、便捷的社会服务。

专栏:服务业数字化行动

1.物流数字化行动。融入国家、省市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整合全市综合物流资源,打造统一的物流数字化管控平台,建立数据共享和安全监管机制。

2.金融数字化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深化推广使用温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应用全省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

3.商贸数字化行动。深化传统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行动,支持企业上云推动线上线下双向融合,鼓励各类小店借助数字终端产品推进数字化。推进数字技术在国际贸易交易流程中的应用,创新货物在途、在仓、交易、交付等数字化动态追踪管理模式。打造数字贸易智慧结算中心。

4.文化旅游数字化行动。建设全域旅游数字服务平台,加快线下商旅资源与线上入口对接,形成全域旅游数字服务矩阵。推进景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实施一批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诗路e站等数字文化场馆建设工程,构建文化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

5.卫生健康数字化行动。深入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推广应用数字医共体,完善医疗在线复诊、在线支付、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功能,建成全天候医疗健康智能化监管体系,打造掌上医疗健康生态圈,实现线上线下全流程服务闭环。

6.教育培训数字化行动。发展互联网学校,构建“互联网+教育”一站式服务平台。支持互联网企业与教育机构深度合作,拓展智能化、交互式在线教育模式,开展基于线上智能环境的课堂教学等试点。

第二节 质效提升工程

1.推动企业主体做大做强。大力引进服务业世界500强和全国领军企业,加快将符合条件龙头企业纳入省“雄鹰行动”“凤凰行动”企业培育库。加强对创新兴服务业企业在科技研发、产学研合作、高端人才引育、研发费用补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逐步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群体。支持开展中小微企业创新计划、融资计划、“小升规”计划等,推进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服务业企业。到2025年,区域服务业重点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达到1家以上、超亿元的达到10家。

2.创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以提升产业质效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和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整合提升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为切入点,加强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推进能级升级、结构升级、质效升级,加快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建设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到2023年,成功培育1家以上“数字赋能、特色鲜明、业态高端、能级突出”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3.加强质量、品牌、标准建设。实施服务质量标杆引领行动,建立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制度,推动区域服务业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加强品牌建设,鼓励发展“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在我市首开新店、首发新品;实施“老字号”焕新计划,鼓励“公记”“铁枫堂”“陈天宝”等“老字号”品牌开展内容营销,打造“老字号”网红新品牌。支持区域企业积极参与并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重点产业构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标准体系。

第三节 融合发展工程

1.推进“两业融合”发展。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发挥多元化发展主体作用,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提供研发设计、维护管理、系统集成总包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实现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持续高水平推进长三角电气工程师创新中心、电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载体建设,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强化“两业”深度融合平台支撑。以区域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等服务业领域为试点,谋划推进向制造环节拓展,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开展服务衍生制造。

2.加速服务业态融合发展。以价值再造为导向,驱动服务业跨行业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系统集成,培育“文化+”“旅游+”“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坚持“文化增值”理念,强化“文化+”融合提升,支持区域企业采用更多文化元素进行服务产品设计与创新,提升服务产品文化价值。突出“旅游+”融合发展,挖潜区域电气产业集群特色,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园区、基地,开发集生产展示、观光体验、教育科普等于一体的旅游产品,发展工业文化旅游。创新推进“金融+科创”“金融+媒体”等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区域服务业融合发展标杆。

3.引导联动协同发展。统筹“港产城”三位一体,以虹桥港口新城为重点,以乐清中心城区、柳白新城组团等区域为串联,推进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形成南北延伸、东西交错的港区特色滨海服务业发展带,释放湾区经济多重叠加效应。以全省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为契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乐清经济开发区(高能级战略平台)和乐清湾港区临港经济开发区(省级平台)统筹协同、形成合力,有效支撑现代服务的规模效应、集群效应以及与区域发展的协同效应。突出特色小镇“创新引领”“产城人文融合”等理念,加快乐清智能电气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乐清电子智联小镇等建设,打造产业更特、创新更强、功能更全、体制更优、形态更美、辐射更广的特色小镇2.0 版。

第四节 改革创新工程

1.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破除制约服务业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要素向优势地区、优势产业、优势项目集中集聚,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要素市场,积极承接要素资源富集地区“溢出效应”,有效破解乐清服务业发展“高端流失”困境。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提高公共资源交易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强海洋开发综合配套改革,激发海洋要素资源经济效益。积极探索碳交易,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数据要素和绿色资源效益。

2.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以“三有”改革试点为引领,探索实行更具弹性的新型管理模式、制度体系,系统性优化服务业创新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证照分离”、告知承诺制、高频事项“智能秒办”等涉企改革,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办事服务。深化社会力量办社会事业改革,引导社会力量进一步向办教育、办医、办文化、办体育等方向延伸,向托育、家政等领域拓展,更大限度激发服务业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企业简易注销等改革,创新服务经济监管方式。推进服务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服务消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

3.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强化服务业绿色发展导向。促进商贸企业绿色升级,培育一批绿色流通主体。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规范发展闲置资源交易。加快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做好大中型数据中心、网络机房绿色建设和改造,建立绿色运营维护体系。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指导制定行业相关绿色标准,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推动汽修、装修装饰等行业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倡导酒店、餐饮等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第五节 开放协同工程

1.主动参与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发挥乐清华商华侨资源优势,推进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全面融入全球服务业产业链建设。支持本地优势服务企业在更大范围拓展市场,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新型外贸企业和外向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博览会,推动“乐清商品”“乐清服务”走出去,建立健全支持服务业企业对外投资和参与国际分工的政策体系。鼓励和吸引国内外服务业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平台来乐发展,培育引进一批商业模式先进、核心竞争力较强的总部企业和跨国公司。

2.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方位融入长三角服务生态圈构建,密切与上海、杭州交往,高水平对接全球科创中心、“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参与宁波-温州国家自创区合作共建。承接优质资源外溢,深化与上海嘉定区南翔镇科技飞地建设。对接长三角地区共建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加强以雁荡山景区为重点的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发挥本地金融、商务优势,依托高端楼宇,吸聚长三角地区专业服务机构、总部企业、咨询等机构入驻。利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及新兴产业培育契机,推动软件、设计等知识性服务业发展。加强教育、医疗、社保、公积金、文体等领域对接交流,参与跨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共享,扩大人才合作领域。

3.深化推进招商引资。锁定重点区域,紧盯重大项目,发挥投资促进对服务业转型升级重要作用,推进服务业精准招商。精准绘制服务业招商地图,编制招商引资导向目录,创新运用整体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云招商等方式,招引一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面向服务业高端业态、拥有一定规模体量的省市县长项目工程、“500强”服务业重大项目。支持乐清服务业参与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产业分工合作,构建区域产业联盟,带动服务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 

第六节 要素支撑工程

1.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积极推进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乐商“青蓝接力行动”和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贯彻落实乐清人才新政等措施,创新推进“柔性引才”机制。依托“乐音清扬 凤栖雁山”引才品牌打造,着力推进高端服务业创新团队及核心成员招引,提升“驻点招才”“揭榜挂帅”等机制。以各类技能大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等为载体,选拔培养一批技艺精湛、素质过硬、适应服务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强化住房安置、工作条件、子女教育等人才服务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2.加强用地、资金、政策供给。加强服务业用地规划、储备和供应工作,适度扩大服务业发展规划控制范围和预留空间。积极做好重点工程项目前期包装,争取省及省以上重大项目土地指标支持。加快推进退二进三工作,支持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资源兴办服务业。结合两业融合发展新形势和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新要求,探索业态复合、功能混合、弹性灵活的用地出让方式,研究适应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服务企业反向拓展制造的用地供给方式创新模式。整合省、市各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我市促进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完善金融、商务、总部经济、物流、旅游、商贸、文化等领域的专项政策。

3.强化服务业有效投资。按照“谋划一批、推进一批、服务一批”滚动发展原则,建立动态管理的服务业储备库,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市、省服务业“十四五”项目库。健全重大服务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制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加强对服务业重大项目跟踪、督查和服务,加强对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前置把关,执行企业投资项目建设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考核机制,形成定期通报、定期协调、定期考核制度。“十四五”期间,计划累计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约246亿元。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工作协调,建立健全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宏观指导、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市级部门之间、跨区域乡镇街道功能区之间的工作协调和信息沟通,制定各年度工作计划,分年度落实好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建立服务业工作季度分析例会制度,健全“统分结合”服务业工作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反馈和动态调控,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

第二节 健全监督考核

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制定完善服务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及相应考核办法,逐步提高服务业考核在全市经济发展考核中比重。建立服务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将全年服务业发展目标分解到服务业各部门和各街道(乡镇),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跟踪推进。健全现代服务业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推进市统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对统计标准和方法开展协同研究,加强对新兴服务业的统计。监测服务业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情况,为准确判断和分析服务业运行情况提供依据。

第三节 营造浓厚氛围

积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挖掘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和优秀模式,对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亮点予以及时反映。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广泛开展服务业新平台、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宣传。充分发挥部门优势,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开展各类活动,努力形成推动服务业强市建设的工作合力。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服务业发展投资,形成更多支持生产制造、增加就业、民生便利的服务业态。


附表:乐清市服务业“十四五”规划实施项目表

单位(亿元)

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

类型

建设期限

建设地点

主管单位

总投资

“十四五”

合计投资


合计

项目数:45个

409.31

245.86

科技创新

项目数:8个

44.45

34.9

(一)

科技服务及工业设计

项目数:3个

2.05

1.4

1

省级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建设中国泰尔实验室,为本地企业和行业提供智能化产品与系统研发调试、检验检测的场地和设备环境;提供智能化产品与系统检验检测、标准编制与应用落地、行业研究与技术咨询、技术研讨活动等服务。

续建建成

2019-2023

经开区

科技局

1.1

0.8

2

温州大学乐清工业研究院

建设E米C实验室、采购相关实验设备;覆盖电气智能化、电气智能制造、电气数字化检测与装备、仪器仪表、新材料等技术领域技术研究与攻关;科技平台建设与检测服务、人才培训。

续建建成

2020-2021

经开区

科技局

0.8

0.5

3

国家级低压电气工业设计研究院

建设打造从产品设计、软件开发、交互设计、模具设计、流程再造等完整设计“链”服务平台。

续建建成

2020-2022

经开区

经信局

0.15

0.1

(二)

软件和信息服务

项目数:5个

42.4

33.5

4

中国移动5G覆盖建设智慧乐清

建设升级5G/4G+ 基站2000个,光缆传输增加2000皮长公里,光交增加240个,传输汇聚机房80个,新建管道600孔公里,杆路60公里。

续建建成

2020-2025

各相关乡镇(街道)

中国移动乐清分公司

12

10

5

乐清市“城市大脑”建设工程

规划了22项系统工程,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内容为由一个指挥中心,一个数据湖、一个统一入口和五大支撑平台构成。

新建建成

2021-2023

城东街道

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9.8

9.8

6

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项目

拟建设数据中心、冷冻站、配套用房,建设总规模53310平方米,具备7940个标准机架的装机能力。

续建建成

2018-2022

磐石镇

经信局、磐石镇

10.6

6

7

中国电信5G建设智慧乐清

建设和升级5G/4G基站1300个。

续建建成

2020-2025

各相关乡镇(街道)

中国电信乐清分公司

7

5

8

中国铁塔5G建设智慧乐清

铁塔区域亮化、铁塔区域高位监控,新建基站以及改造5G基站2500个,塔体亮化800个,助力智慧乐清塔体高位监控500个。

续建建成

2020-2025

各相关乡镇(街道)

中国铁塔乐清办事处

3

2.7

物流商贸

项目数:11个

88.22

63.85

(一)

现代物流

项目数:8个

87.62

63.55

9

普洛斯乐清智慧物流枢纽项目

建筑面积约12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车联网运营服务中心、全球采购与交易中心、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中心、云仓与大数据中心、流通加工中心六大功能区。

新建在建

2021-2028

柳市镇

柳市镇、发改局

34

20

10

农副产品销售、加工、冷链配送、仓储四位一体交易中心项目

建设联通全国的一站式农副产品智慧集散中心,集水果蔬菜、粮油干调、肉类副食、水产冻品、紫菜交易、冷链物流、仓储加工、电子商务、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功能于一体。

新建建成

2022-2025

石帆街道

商务局

13

13

11

乐清湾港区国际供应链中心项目

建筑面积约12.7万平方米,拟建国际供应链中心、互联网物流中心、储运加工中心、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等区块。

新建建成

2021-2024

港区、南岳镇

港区管委会

10

10

12

博科供应链乐清项目

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设新零售供应链管理中心、中央智能分拨中心、互联网物流中心、储运加工中心等项目。

续建建成

2020-2024

港区

港区管委会、经信局

11

8

13

乐清湾港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及配套建设工程

总建筑面积约9.07万平方米,拟建保税仓库冷库、海关监管设施、现场办公用房、展示交易中心及公共停车场等。

新建建成

2021-2023

港区

港区管委会

7

7

14

京东智能供应链产业园项目

规划占地面积约20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重点发展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等产业。

前期

2023-2030

港区

港区管委会

10

3

15

乐清市现代医药物流中心

于乐清湾港区建设医药流通物流园,由我市医药连锁企业组团建设。

新建建成

2023-2025

港区

商务局

2.3

2.3

16

乐耕清耘展示展销中心

建设保鲜及冷库农副产品仓储、冷链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农副产品加工车间、物流配送中心等。

续建建成

2020-2024

柳市镇、城东街道、虹桥镇

农业农村局

0.32

0.25

(二)

商贸流通

项目数:3个

0.6

0.3

17

城东街道后所菜市场迁建项目

市中心区中心片C-a18-1地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层数二层。

新建建成

2021-2023

城东街道

市场监管局

0.15

0.15

18

乐清市盐盆街道捕捞股份经济合作社综合农贸市场建设工程

建设综合农贸市场,总用地面积5697平方米,建筑面积11735平方米,楼层数3层半。

续建建成

2019-2021

盐盆街道

市场监管局

0.35

0.1

19

乐成街道湖上岙村综合农贸市场建设项目

项目总用地面积319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01平方米。

续建建成

2020-2022

乐成街道

市场监管局

0.1

0.05

文旅融合

项目数:17个

198.24

102.93

(一)

山海旅游

项目数:15个

194.19

99.28

20

文化旅游度假区

建设集农业旅游观光、生态休闲度假、森林康养、文化娱乐、运动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综合项目,包括大堂度假社区、双溪书院、水上乐园、酒店集群、石斛产业园等项目。

前期

2021-2030

雁荡镇、仙溪镇、龙西乡

雁荡山管委会

120

50

21

小岙旅游综合体工程

规划面积220000平方米,集旅游集散中心、休闲度假、旅游购物、旅游餐饮区和星级酒店等。

前期

2023-2025

白石街道

旅游和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15

15

22

雁荡山温泉项目

项目总体规划占地面积591亩,建设温泉中心、雁山居、五星级酒店、休闲山地景区、云顶酒店。

新建建成

2021-2025

大荆镇

大荆镇

11

11

23

雁湖岗景区开发项目

该项目位于雁湖景区,内容包括景区生态景观园林工程、游客中心、索道站、湿地生态修复、山村木屋、观景平台、户外活动等。

前期

2021-2025

雁荡镇、芙蓉镇

雁荡山管委会

5

5

24

中雁荡山景区品质提升工程

建设龙山湖引水工程、钟前湖环湖步道配套建设(绿化、景观、驿站、停车场、公厕等)。

新建建成

2021-2024

白石街道

旅游和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1.5

1.5

25

雁荡山酒店业态提升工程

名景山庄、百乐酒店、雁荡山山庄、银雁饭店、灵岩山庄、银苑宾馆以及其他酒店等改造。

续建建成

2019-2025

雁荡镇

雁荡山管委会

4.52

4.02

26

中高山游线开发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包括缆车索道、栈道、栈桥、游步道、观景平台、景观及相关配套设施,显胜门中高山游线正在开工建设中。

续建建成

2020-2025

雁荡镇、大荆镇

雁荡山管委会

3.5

3.25

27

西门岛开发工程

建设风情小镇、文化休闲区、红树林酒店区、生态旅游度假区等。

前期

2024-2028

雁荡镇

雁荡山管委会

20

3

28

芙蓉池游憩区游览服务基地工程

发展湿地观光、滨水游览、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

新建在建

2023-2027

芙蓉镇

雁荡山管委会、芙蓉镇

10

3

29

灵山景区品质提升工程

黄檀硐古村落停车场、游步道、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古民居修缮、民宿开发等项目,投资。

新建建成

2023-2025

乐成街道

旅游和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1

1

30

乐清市文旅融合创新项目

构建“文旅乐清”大数据平台、图书馆主阵地建设项目、特色非遗馆打造项目、总分馆服务体系打造项目、“图书馆+”资源整合项目等5个项目。

续建建成

2020-2023

城东街道

文广旅体局

1

0.84

31

雁荡山红叶园工程

红叶观赏、民宿、研学、亲子旅游。

前期

2025-2025

大荆镇

大荆镇、农业农村局

0.5

0.5

32

雁荡山诗路文化名山景区提升(扩容)工程

对南阁牌坊、北阁古村等文化遗址进行保护修复,打造省级十大名山公园品牌,实施景区业态提升项目,推进净名禅悦、雁山书院、文创街区等建设,对集散中心等景区重要节点进行文化改造以及山水诗路精品旅游线路开发。

新建建成

2021-2023

雁荡镇

雁荡山管委会

0.49

0.49

33

景区改造提升工程

雁荡山灵峰景区雪洞游步道修复工程;显胜门景区含羞瀑栈道建设及石门处游步道护栏整改工程;羊角洞景区危险路段游步道、栏杆整改工程方洞铁索桥大修等景区游览配套设施建设;雁湖景区西石梁公厕及亲水廊亭建设工程。

新建建成

2021-2022

雁荡镇

雁荡山管委会

0.48

0.48

34

雁荡山核心景区通景游步道建设工程

建设灵岩-大龙湫段游步道、方洞-灵岩段游步道、响岭头段游步道等。

新建建成

2021-2022

雁荡镇

雁荡山管委会

0.2

0.2

(二)

文创产业

项目数:2个

4.05

3.65

35

雁荡山佛教名山建设及传统文化提升工程

推进净名寺、真际寺、鸿鹄书院、文化特色街区、文化演艺等项目建设以及龙鼻洞等其他传统文化挖掘和提升。

续建建成

2019-2025

雁荡镇

雁荡山管委会

3.8

3.4

36

乐清戏曲中心改扩建工程

总建筑面积约2563.48平方米,共六层,地下一层,地上五层。

新建建成

2022-2023

乐成街道

文广旅体局

0.25

0.25

金融商务

项目数:2个

14.6

14.6

37

会展综合体

总用地59亩,建设具备会展展厅、会议、城市书房、电气博物馆、城市客厅等综合功能项目,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新建建成

2021-2025

柳白新区、北白象镇

柳白新区管委会

10

10

38

卓越广场建设

项目

建设项目(一期商业地块),总建筑面积75523.9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8023.96平方米,建设用地28569平方米。

新建建成

2021-2024

柳市镇

柳白新区管委会

4.6

4.6

新型消费

项目数:7个

63.8

29.58

39

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工程

总面积20.7公顷,包含新建文化展示用房、市政道路、市政管线改造、停车场、改造提升码头、绿化提升。

续建建成

2020-2023

乐成街道

乐清市城投公司

10

9.88

40

海洋生态公园

工程

岸线长度5079米,建设胜利塘公园整治提升工程、新建东海河公园建设工程、海塘安澜工程、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健身游步道及架空观景平台以及海上牧场工程等。

新建建成

2022-2024

城东街道

乐成中心区管委会

7

7

41

雁荡山研学营地工程

建设内容包括雁荡山国际研学营地大本营、露营拓展基地、亲子农场、少年军校等。

新建在建

2021-2028

雁荡镇

雁荡山管委会

12.5

6.9

42

乐清市水岸同治(旧城-双雁公园)建设工程

不夜街、金溪银溪月光经济带沿线景观提升、水上游乐项目等配套工程。

新建建成

2021-2025

乐成街道、城东街道、城南街道

乐清市城投公司

3.3

3.3

43

乐清龙溪谷康养基地

以森林康养度假为功能载体,以铁皮石斛为产业依托,以一谷一镇二园三庄为基础,构建“养身、养生、养德”的产品体系,打造成全新的高档度假生活学习旅游胜地。

前期

2024-2028

龙西乡

龙西乡

30

1.5

44

城南街道“宋湖里坊”改造提升三期工程

宋湖里坊产业退二进三,开展导视系统布置、沿街立面改造提升工程、周边环境文华景观提升工程。

新建建成

2021-2025

城南街道

城南街道办事处

0.8

0.8

45

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提升工程

打造运动休闲特色街区IP如:健身会所、时尚运动斯巴达、三对三街头篮球争霸、虚拟运动体育中心等;打造夜间体育健身街区。

新建建成

2022-2024

乐成街道、城东街道、城南街道

旅游和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0.2

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