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乐清市教育局认真谋划部署,各中小学积极探索行动,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目标,以教学常规精准化管理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以作业有效管理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在“双减”背景下,把“学知识”和“育人”完美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乐清教育发布”遴选部分学校“双减”工作探索中的一些典型案例与大家分享。今天,我们推出乐清市丹霞路小学的经验做法。
乐清市丹霞路小学:实施“1315”行动,打造学习新生态
在“双减”背景下,乐清市丹霞路小学在“尊儿童·尚自由”“为每一个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提出“1315”双减行动,以课堂变革、作业管理、教师成长、课后服务等方面为重点,致力打造“双减”学习新生态,让“双减”政策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引擎和学校推进内生发展的有效路径。
“1”:成立乐清市首家校级层面的“双减”新学习中心
乐清市丹霞路小学从“讲政治”高度来看待“双减”工作,为此学校成立乐清市丹霞路小学“双减”新学习中心,简称“新学习中心”。该机构为校级层面的去行政化学术机构,由校长亲自挂帅,统筹指导学校“双减”工作的实施,各处室协同合作,致力打造学生学习新生态。此中心具有“研发平台”“不占编制”“重组功能”的特性,三大基本任务是“出理念、出人才、出成果”。
“3”:把握3个层面
学校层面
落实五项管理、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学校将持续推进“五项管理”(作业、睡眠、手机、体质、读物),努力实现“作业要精、睡眠要足、体质要强、手机要控、读物要好。”同时,从制度、师资、课程平台等方面进行创新优化。通过监督反馈来保证服务质量,以教学“新常规”为行动指向来保障课堂质量,以“丹霞研修”来助推课堂质量,以信息技术来助力课堂质量,确保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
教师层面
分级段、分学科组、分需求、分层次进行校本化作业改革。树立“作业是另一具有独立意义的学习活动,它的本质是自主学习”的理念。每位老师要做到有布置有批改有反馈,注重全批全改和面批面改,精心、精准设计作业还需倡导做到“四化”:
作业形式多元化。多布置体验型、实践型、操作型、合作型等多元化、有意义的作业。
作业设计自主化。赋予学生作业设计的权利,每周星期三为无作业日,教师不布置作业,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个体需要,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评价作业。
作业梯度分层化。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性布置作业,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提高型”三种作业。
作业反馈精准化。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反馈,针对错题,设计精准化的题目,进行精准纠错并建立错题集。
学生层面
学生课后服务树立“以生为本”理念,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出发,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全覆盖、全保障地开展课后延时服务。
“1”:构建一套课后托管课程
构建科学、精准、精细的“1+X”课后托管服务体系。课后托管体系分为两个时段:“1”是基础托管,面向全体,夯实基础,即学生利用托管时间完成家庭作业,确保作业“减负担”、书包“不回家”;“X”是特色课程,以培植“善良心地 、健康身心 、聪慧心智 、创造心灵、 平和心怀”的“五心合一”的“丹霞少年”为目标。努力打造丰富、多元、有趣的课后特色课程,赋能孩子们个性发展。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聚焦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科技与生活,开设了足球、篮球、羽毛球、传统武术、陶艺、魔方、民乐、国际象棋、诵读等多个门类的特色活动课程,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不同课程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同时,引进校外资源打造精品课程,挖掘校内师资,提升特色课程,整合优质资源,形成特色课程。
“5”:运行五种机制
课堂变革机制
推进素养为本“未来课堂”变革,以“学为中心”,构建“六课联动”平台,即“课规”“课堂”“课程”“课题”“课读”“课研”。“六课联动”助力课堂变革,通过理论学习、三校联盟研讨、“名师”大讲堂、“青优杯”研习营、课例研究等方式,立足“学”上做文章,立足“会”上求精准,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教师阶梯成长机制
落实“双减”的关键是教师,学校实行“四阶梯”教师成长机制。即抓好“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风格教师”的“四阶梯”成长,重点做好“青年教师青蓝工程、骨干教师课堂展示、名优教师课堂领航、风格教师课堂特色”等工作,形成“阶梯状”的教师专业成长方式。
作业研修“卷入式”机制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研修内容,进行全体备课组成员“卷入式”的作业研修,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养教育导向的分层作业。语文组探索“弃教辅、精设计”的作业优化之路,精心设计“单课作业”“单元作业”“单元练习”“习作动态作业”等。数学组探索撰编单元错题“1+3”精准作业。即以一单元为范畴,收集主要错题,进行错因分析,并根据学情,对每一个错题设计1个错题,有3个不同层次的跟进性、延展性练习,形成一个综合的“作业套餐”。综合组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素养发展的需要,设计不同素养型作业。如体育组设计了投掷纸球、合作跳绳、趣味体操等“动态作业”。
多元视导评价机制
学校将视导评价机制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中。通过听课、交流、查看、走访、“教学发现日”“项目化学习”等多种形式,真正掌握每一位教师实际的教学状况,切实做好教师和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协同育人机制
让家长深度了解“双减”政策,与学校同向同行。围绕“双减”主题,开展家长学校系列培训活动,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三管齐下,真正实现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