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部门文件
乐清市发展和改革局 乐清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印发《乐清市文旅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 索引号:
  • 001008003013002/2021-199811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化
  • 文号:
  • 乐发改〔2021〕109号
  • 发布机构:
  • 市发展和改革局
  • 成文日期:
  • 2021-12-30
  • 有效性:
  • 有效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有关部门:

《乐清市文旅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乐清市发展和改革局       乐清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12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乐清市文旅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旅游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文化强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重要谋划,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乐清市全力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最前列,奋进全国县域经济前十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重要时期。为指导和推动乐清市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十六字原则,依据《乐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是指导“十四五”期间乐清市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涉及范围为乐清市全域,规划年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文化和旅游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改革为动力,以融合为重点,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转变,乐清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1.文化事业产业蓬勃发展

全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通过省达标认定。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文化馆和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图书馆多项指标位列全省十大图书馆之列。虹桥镇、柳市镇、乐成街道被评为省级文化强镇。“百姓舞台”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立全市文物保护单位基层网格化管理制度。雁荡山龙鼻洞摩崖石刻题记成功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朱质庵墓、乐清宋桥入选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20年,全市累计新建文化驿站28家,城市书房12家,实现25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13.2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文化设施面积7923.42平方米,居全省前列。持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共送戏1747场次、送书274787册次、送展览讲座647场次,开展县域间文化走亲51场次。非遗代表性项目新增省级名录2项、温州市级名录7项。代表性传承人新增国家级1人、省级5人、温州市级8人。新增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2家、温州市级传承基地4家。

2.文旅融合初显成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旅融合项目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文化和旅游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淡溪杨梅节、岭底枇杷节、清江李花节等旅游品牌活动主动融入淡溪王十朋文化、岭底红色文化、清江沿海文化等元素。与市委宣传部、市旅体中心、市文联联合主办“中雁荡杯”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大书法艺术作品大赛。中雁景区获封“中国大书法中雁荡山创作基地”。截至2020年底,万山草堂、铁枫堂成为首批温州市级非遗体验基地。8家民宿入选温州市级非遗民宿创建单位。6个3A级(含)以上景区设有非遗业态。开展非遗集市活动31场。

3.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旅游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旅游产业地位显著提升,市场活力持续迸发,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快速发展,旅游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雁荡净名谷(森林滑道)被认定为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雁荡山飞拉达入选2020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雁荡筋竹涧体验园——峡谷拓展获评2020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完成蝴蝶广场文化产业园、路之遥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大荆“铁定溜溜”旅游开发、雁荡山大型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工程等项目投资。修订《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文化产业项目投资预审联席会议制度,获批省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宋湖里坊获批省文化创意街区。202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9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67.2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8家,其中5A级1家,4A级1家。共有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区1家,浙江省3A级景区镇3家,浙江省A级以上景区村95个,其中浙江省3A级景区村13个。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

4.营销方式不断创新

重点打造四季旅游节庆品牌,策划举办黄檀硐古村落民俗文化旅游节、乐清旅游春季摄影月赛、乐清市第五届露营节等旅游主题赛事和节庆活动。联动承办“十城联动·村游温州”首批“千人团”乐清分会场联动仪式、5·19中国旅游日线上庆祝活动、“我爱夜温州”路之遥奥特莱斯夜市文旅嘉年华等活动。在杭州等地举办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推介会,参加浙江省(上海)旅游交易会等国内知名旅游交易活动,联合雁荡、鹿城、洞头开展“温润山海城·融动江苏圈”文化旅游江苏推广周活动。加大旅游APP、软件界面的开发设计,加强与旅游主流网络平台、在线旅行商的合作,推进线上线下旅游宣传,提升乐清文旅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5.服务和改革齐头并进

完成文化广电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合并,理顺文旅融合体制机制,出台一系列旅游业扶持政策,优化旅游政策法规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组建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出台《乐清市招徕外地游客奖励办法》《乐清市民宿管理办法》《民宿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星级饭店、品质旅行社复核工作。积极推进旅游厕所管理。设立“乐清市旅游集散中心”。完成微信公众号售检票系统和车流量监测系统。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旅行社24家,其中4星级3家。累计完成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共122座。全市(不含雁荡山功能区)共有星级旅游饭店6家,其中五星级3家、三星级3家,还有银叶级绿色旅游饭店1家,特色文化主题饭店1家,省品质饭店2家。共有民宿240家,其中静凡居被评为2020年浙江省金宿,借山居、下垟大宅、坭山东篱、雁南左舍、隐于流世、散水阁等6家被评为浙江省银宿。

(二)存在问题

1.文化和旅游品牌辨识度不高。尚未形成挖掘乐清历史文脉、提升乐清文化品质的聚焦点。核心文化主品牌较欠缺,尚未形成持续响亮和有市场号召力的旅游品牌,文化辨识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文化和旅游品牌形象与资源品质不匹配。独特的山海旅游特征和乐清人城市精神品格未成为旅游宣传推广的关键内容植入。尚未形成系统性品牌宣传推广矩阵。大流量、现代化、智能化的文旅宣推手段不多,新媒体官方账号的各项功能未深度挖掘。

2.文旅融合程度不够。文旅融合仍处于磨合期与探索期。与全省系列重大文化和旅游工程对接力度和强度不够。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商品的不多,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挖掘不够。系统推进文旅融合的力量不够集中,缺乏社会资本和先进运营理念的注入和适当监督指导。系列“旅游+”产品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产业融合的集聚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商业综合体的文旅元素植入较少,难以展现“千年古县”的文化底蕴,对旅游消费的带动提振作用不大。

3.文化和旅游资源创造性转化不足。总体上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空间发展较不均衡,中心城区的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以中雁荡山风景区和乐清湾为代表的优势资源尚在初期开发阶段。乡村旅游资源未形成组团联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变,深度体验类与文化主题类产品相对缺乏。现有文旅场景互动体验感不足,对公众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

4.体制机制和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数字经济和综合性大产业的要求,多处管理体制尚未从根本上理顺,仍存在管理口径大小不一现象。各乡镇(街道)对文化和旅游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在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应用场景、数字化平台、数字化流量入口建设等方面相对薄弱。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储备不足。基层文旅服务人才、文旅专业队伍、高层次文旅领军人才,以及具备演艺表演、文艺设计等技能的文旅人才基础较薄弱。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有待完善,接待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三)面临形势

1.坚定政治方向,落实新思想新理念。文化和旅游业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全市要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以及“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新发展格局,科学谋划“十四五”文旅一体化发展规划。

2.立足宏观变局,把握发展大局大势。“十四五”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成历史性交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成为“双循环”的内在要求。全市要把握全球范围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新情况,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处于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注重顶层设计,统筹文化、旅游、交通、生态等要素禀赋,聚焦短板问题,运用新思维、探索新模式、打造新亮点,积极发展创新、复合、集聚的文旅融合新模式,提供更具个性、更高品质的文旅一体化产品新体系和安全便捷、共享共建的文旅融合功能新空间,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提高精细化服务能力,激发多元市场活力,助力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能级提升。

3.承接国家顶层战略,彰显核心特征和精准定位。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作出战略部署。立足新导向,全市应把握高质量发展需求更迫切的新情况,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担当,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着重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深入推进“全域景区化”战略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品质景区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激活产业发展动力,为全市文旅产业新一轮快速发展提供新契机。

4.扛起发展使命,扩大政策优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全市文旅一体化发展指明新方向。乐清作为长三角改革开放先行区,应集中发挥作为“温州模式”主要发祥地、民营经济先发地和拥有一个高铁站、两个动车站的交通优势,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突破。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系列重大文化和旅游工程助推全市文旅一体化发展破题。乐清应以浙江省“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瓯江山水诗路建设、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百县千碗等系列重大文化和旅游工程为重要契机,跳出同质化桎梏,以系列重大文化和旅游工程为载体,发挥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在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发挥文旅融合典范引领作用,代表温州成为各项省级重大文化和旅游工程建设中的文旅融合样板。温州旅游业发展为全市文旅一体化发展谋定新蓝图。乐清应重点放大国家首批5A级景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力,加快“雁南一体化”发展进程。聚焦“乐清湾-雁荡山”板块建设,推出一批特色海洋旅游标志性线路和项目。发挥乐清国际电工电器城、乐清智能电气小镇等工业产业集聚区优势,开发一批高标识度、高美誉度和高获得感的工业旅游项目。为温州市加快建设著名的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贡献乐清力量。

5.弘扬金牌软实力,持续培育发展动能。乐清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两张国际金名片。拥有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拥有19项省级非遗项目和浙江省重点文化企业、浙江省文化创意街区、省级文化和旅游培育IP以及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等众多省级称号和奖项。这些乐清文旅软实力的高标识度体现应成为下一阶段全市文旅一体化发展的集中配置对象和发展主引擎。同时,乐清还拥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省清新空气示范区、省级森林城镇、省优质综合公园、省级街容示范街、省级园林式居住区(单位)、省级美丽河湖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城市金名片。在这些金名片身上找到文化和旅游发展动能,用足用好这些金名片,将为全市文旅一体化发展带来新契机。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聚焦文化强国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和视察浙江作出的重要指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为中心,坚定扛起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政治使命,根据温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部署要求,对标“五市五区”建设,服务国家新发展格局和乐清新空间布局,高水平推进文旅融合领域数字化改革,聚焦文旅转型,推动深度融合,创建文旅名市;聚焦文旅赋能,丰富优质供给,焕发产业活力;聚焦文旅富民,坚持共同富裕,激发时代精神。全面构建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乐清样本”,为乐清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突出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旅一体化工作,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方式。

——坚持正确导向,强化创新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和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塑造文旅一体化发展新优势,体现乐清城市精神,展示乐清独特基因,坚持系统谋划,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全面推进文旅一体化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推出具有牵引作用的重大项目,率先创造性地实现重点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突破。

——坚持统筹协调,推动融合共生。把文旅一体化的各项工作放入全市大局统筹谋划。找准未来发展的“大坐标”,统筹策划和实施文旅一体化项目,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标杆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街区,创新开发一批文旅新业态、新产品和新场景,推动文旅产业与农业、工业、科技、教育、体育、健康等融合发展。

——坚持数字化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数字化改革破除制约文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高强度补齐短板,催生乐清文旅一体化发展新动能,实现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提质升级,全面增强文旅产业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坚持品牌先行,推进精品建设。构建纵向文旅一体化品牌矩阵,推动横向文旅一体化品牌联播,优化品牌空间识别,活化品牌行为,提升、培育一批参与度高、影响面广、深受群众喜爱的标杆性文旅一体化活动。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文化和旅游业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拓展文旅一体化功能空间,构筑山海文化品牌高地,加强遗产保护利用,完善文旅公共服务,繁荣文艺创作生产,基本形成现代文旅产品融合发展新优势,文旅数字化改革全面推进,文旅消费目的地更加活跃,文旅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文化和旅游业成为乐清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惠及全民的幸福导向型产业。

——建设全国文化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山海文化展示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文化服务示范高地、优质文化传播高地、全域文明建设高地、文旅产业发展高地等六大文化高地。打造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名家荟萃、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印记鲜明的全国文化发展先行区。

——建设全国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高水平打造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乐清样板”。深入挖掘“山海乐清”文化基因,汲取“千年文脉”文化精髓,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先进文化为引领的文旅融合传承创新体系。高质量推动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旅游经济硬实力,为县域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文旅支撑。

——建设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建立统筹领导机制,强化文化和旅游部门综合管理地位,以“旅游+”推进多产业融合发展,营造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氛围,建设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核心指标

序号

类别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基准值)

2025年

(目标值)

1

贡献度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

——

6

2

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

7.73

>10.5

3

过夜旅游者

万人次

373

500

4

人均游客消费

1122

1500

5

满意度

建成城市书房

3

≥30

6

建成文化驿站

28

≥35

7

人均年观看电影、艺术表演、文博展览次数

——

3.78

8

新增公共服务进景区

1

2

9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7934

7980

10

民众和游客满意度

——

>95

11

标识度

大型旅游集散和智慧旅游中心

1

2

12

新增省级红色旅游研学基地

0

2

13

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1

2

14

国际人文交流基地

——

1

15

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

0

1

16

建成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示范集聚区

0

1

17

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区

0

1

18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

19

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

≥10

20

活跃度

A级景区博物馆

——

≥5

21

星级旅游饭店

7

9

22

等级民宿、文化主题民宿

7

50

23

品质旅行社

6

8

24

打造主客共享文旅融合新空间

——

40

25

推出大型实景演艺

0

1

26

设立旅游宣传推广专项资金

万元/年

200

>500

三、重点任务

(一)拓展文旅一体化功能空间

1.构筑“双核引领、两翼齐飞、三组团联动”的空间布局

服务乐清城市建设新格局,深化“拥海发展、优北强南”建设,构筑“双核引领、两翼齐飞、三组团联动”的文旅一体化空间布局。强化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世界核”的影响力和流量优势,提升中心城区“未来核”在文旅一体化发展中的新锐战略优势,建设乐清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两大增长极;突出中雁荡山风景区、乐清湾的“山-海”主体资源禀赋,发展“环雁荡山文旅创新发展翼”和“沿乐清湾文旅休闲产业翼”,打造“雁湾齐飞·家门口好去处”文旅品牌,成为乐清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动能。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意见,深耕美丽乡村资源和产业经济资源,打造三个“山海乐清·乡村文旅组团”,成为乐清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腹地。

2.重振“世界核”,打造雁荡山世界知名文旅目的地

以“重振雁荡山雄风”为主旨,擦亮“宗教名山”“爱情名山”“海上名山”“世界地质公园”等品牌形象。将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文旅产业发达、文旅产品丰富、文旅服务完善、文旅市场竞争力强的世界知名文旅目的地。

“重振”雁荡山风景名胜区高品质产品供给。落实战略整合、全域整合、资产整合三项举措,启动“雁荡山-楠溪江”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建设千亿级增加值文旅产业集群。聚焦雁荡山诗路文化名山景区提升扩容和“显胜门中高山游线”开发,以雁荡山飞拉达为主体,打造网红活力场景。打造“夜文化”IP,实施雁荡山月光旅游特色街区建设工程,建设旅游购物一条街,打响“雁荡毛峰”和“雁荡石斛”品牌。重视“文旅新业态”培育,建设雁荡山对鸟小镇主题园、雁荡山文化演艺中心、雁荡山温泉项目(二期)等项目,谋划雁荡山影视城项目,开发不少于3台新型沉浸式体验式演艺剧,打造不少于5个融入特色民俗文化的文旅空间场景。聚焦佛教名山建设及传统文化提升。推进北线综合开发和滨海景区-海上名山旅游带协同发展,打响西门岛“全国首个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区”和“中国最北的红树林”两张金名片,提升岛上观赏视野与山海旅游体验。

“重振”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服务品质。全面提升景区旅游综合服务能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旅游要素。以中国雁荡山夫妻文化节为主品牌,聚焦多元文旅活动,强化雁荡山爱情马拉松等节会综合效应。对集散中心等重要交通节点进行文化改造。高规格设计旅游内环线和外环线周边景观,打造美丽景观绿道。推进景区内外水资源涵养保护、改造及整治工程。提升雁荡山酒店业态,重点改造百乐酒店、雁荡山山庄、银雁饭店、灵岩山庄、银苑宾馆等星级酒店。建设雁荡山建国度假酒店(雁荡山房车营地),打造集房车、帐篷、树屋以及新时尚业态为一体的高端精品休闲度假酒店。

“重振”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世界品牌。充分彰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世界级”品牌,深耕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建设,进一步挖掘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化提升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品牌形象,以世界地质公园、诗路文化名山景区和雁荡山飞拉达为主体,地质文化、诗路文化和探险体育为核心,突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的国际化元素,打造体育休闲和地质文化相结合的国际新标杆,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雁荡山世界知名文旅目的地。

3.彰显“未来核”,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紧抓乐清作为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的战略优势,突出乐清独有的“城”“市”特征,系统梳理中心城区悠久历史脉络和丰厚文化旅游资源,利用市民游客的流量优势,变城市资源、商气和人气资源为旅游优势,聚焦夜间文旅经济发展,打造“醉美未来·中心城区文旅会客厅”品牌形象,打造中心城区成为乐清文旅融合的首位区、“都市繁华”风采的展示区和“全域美”建设的示范引领区。

彰显新城区新魅力。全面推进盐盆山清和公园一体化项目,以清和公园、玛雅海滩水公园和欢乐光年陆公园项目等三个大流量文旅项目为核心,以半马风情跑道为重要发力点,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增设文旅配套设施,提升文旅服务品质,聚力打造“山、海、湖、河、城”五位一体的全天候体育休闲旅游、夜间旅游和休闲娱乐旅游场景。以旭阳路、清和公园、海德花园、半马风情跑道和金海湾海上集市为中心,打造一批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家门口山海共享文旅空间”,提升“山+海”文旅IP辨识度。加快江南里步行街、蝴蝶广场等标志性文旅项目建设,顺应文旅消费“种草”新趋势,培育“网红文旅打卡地”,发展一批文旅直播基地。

焕发老城区新活力。强化城市文化公园和景区村建设,增加旅游元素。以东塔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建设为发力点,中心公园、市民公园、宪法文化公园、南门文化公园的建设改造为重点,增加旅游元素和美学元素,推动文物旅游发展。高标准推进城南街道南山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提升省3A景区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黄檀硐和省3A景区村黄良村的旅游服务品质,保护和开发黄檀硐古村落,打造样板性文旅融合村落。形成“生活+实践+创意”的老城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发挥宋湖里坊文化创意街区、“一撮毛”体验馆等文化产业主体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创意设计、文博会展等优势产业,引导数字创意、文艺影视等新型产业。重现“通井坊”艺术街区,形成以生活美学为核心、以工艺美术为特色的文化产业街区。实现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可漫步。以“洪宅”“周宅”“国民党乐清县党部”“人行乐清县支行旧址”“警报机楼”等历史建筑为轴心,推动实施“北大街沿线露天博物馆文旅融合群落”建设,植入民宿经济、工业博物馆等业态功能,打造“名人文化小镇”和“城市会客厅”人文旅游街区,重现旧城活力。鼓励全国头部文旅企业运用遗址再现等数字技术手段,打造北大街群落文创IP。高标准推进金银溪夜游绿化亮化工程,提升金银溪月光经济带沿线景观品质,配套水上游乐项目。借助与金银溪相通的十三条巷弄,以巷弄为核心特征,打造一批网红流量巷弄。

4.聚焦“加速度”,打造环雁荡山文旅创新发展翼

充分挖掘中雁荡山风景区国家4A级景区的发展优势,重点挖掘王十朋文化,聚焦“加速度”,加快把历史文化和山水风光资源优势转化为功能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凸显山上旅游“加速度”。加快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和中雁荡山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建设龙山湖引水工程、钟前湖环湖步道配套建设(绿化、景观、驿站、停车场、公厕等)及夜色中雁、悦动夜泉、亲水文化夜游灯光工程,建设景区节点基础设施。推动十里湖山精品线路打造。加速推进与北雁荡山风景区、灵山风景区、淡溪等景区的联动发展,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增加旅游体验项目和体育体验项目,增加演艺、夜游项目。

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加速度”。重点发展下坭生态园、富兴牡丹园与中雁梯田、玉禾庄园田园综合体、玉甑茶园等,打造精品品牌民宿,形成“民宿+旅游”的乡村振兴闭环。结合风情小镇创建培育,推进“王十朋状元故里”旅游基地建设,建设王十朋故里景区人文景观。打造“王十朋文化”旅游集群,以王十朋事迹为主线,淡溪镇梅溪村状元故里为核心载体,完善王十朋故里景区功能布局,高标准建设梅溪书院;按照南宋历史文化风格改造砚池路,形成文化创意风情街区;对梅溪草堂和王十朋纪念馆进行布展更新,重新梳理梅溪村旅游线资源,打造历史人文风情体验线和山水生态主题体验线“十六景”,东接“溪路踏歌”四都溪绿道景观、马岙美丽田园等项目,形成以梅溪村为核心的生态度假、短线旅游目的地。整合生态、文化、美食、民俗等资源,举办淡溪王十朋“状元出巡”踩街、千桌状元宴、荷花节、杨梅文化节、仿古研学等“王十朋文化”系列乡村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设计推出历史追寻、文化溯源等不同类型的人文旅游线路。

体现轨道旅游“加速度”。依托乐清站、绅坊站和雁荡山站等一个高铁站和两个动车站的轨道交通优势,吸引高铁游客。借助雁荡山站与乐清站的高铁联动,解决游客的行李寄存困难,为游客提供在高铁站之间的便捷出行体验,同时实现“雁荡山+乐清湾+淡溪镇+中雁荡山”之间的“高铁+旅游”出行闭环。

推进“未来景区”建设“加速度”。以中雁荡山为未来景区试点,创新发展模式、坚持绿色优先、丰富综合体验、提升综合消费、倡导数字应用、加快市场拓展,完善景区管理系统、营销系统、服务系统与业态建设,重点推进微信小程序、未来停车系统、诚信系统、数字非遗馆、无人景区书屋、点亮玉甑峰、钟前湖数字步道等特色项目开发建设。至2025年,把中雁荡山风景区打造成乐清市首个通过产品延伸实现景区开放融合发展的样本,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综合效益良好具有独特IP的“文旅融合型”景区。

5.实施“倍增”计划,打造沿乐清湾文旅休闲产业翼

将沿乐清湾带状区域作为乐清文旅融合创新产业项目的主要承载区和滨海文旅融合发展高度集中区。推动滨海文旅融合休闲产品升级,打造一批特色化文旅精品项目,建设乐清高端海洋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和创新观光旅游集聚区。

实施产品“倍增”计划。重点挖掘和开发乐清湾沿岸城市观光、临港工业和港区、民俗和非遗文化、千年古城风情和传统制盐等文化和旅游资源,贯通滨海公共休闲空间,活化海洋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一批历史海洋文化景区,建设一批滨海城市客厅,引导文化和旅游产业集聚、业态创新。改造提升南塘、南岳等地渔业及旅游码头。建设西门(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加大翁垟-大门岛一带的南翼海岛风情旅游和以蒲岐-南岳-南塘一带的北翼古城、民俗、港区游的建设力度。丰富乐清湾旅游业态,重视户外休闲、康体活动、摄影、垂钓、滩涂体验、自行车、马拉松、徒步健行、拓展运动、游艇、房车、自驾车、露营地、直升机低空观光等特色休闲文旅体项目开发,打造滨海休闲旅游及美食体验目的地。加强与长三角沿海城市联动合作。

实施服务“倍增”计划。加快推进乐清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乐清湾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服务中心)。在胜利塘附近建设乐清湾景区接待服务配套设施。推进蒲岐古镇旅游基地建设。完善蒲岐、南岳、南塘等地休闲渔船体验游设施。提升改造蒲岐古城、山马盐场等设施的景观设计。逐步推进滨海自驾车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构建自驾车、房车驿站营地,打造自驾车旅游黄金海岸游线。推进海鲜美食一条街、特产购物一条街、摄影网红打卡点、沿海健步道、露营地等建设。加强“乐清湾”旅游品牌形象设计,逐步丰富品牌内涵,完善线上线下媒体广告投放。积极配合开展山水温州生态自驾游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乐清湾自行车赛或马拉松赛等有影响力的比赛,全面提高乐清湾的游客感知度。

6.构筑三大组团,建设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腹地

发挥乐清“乡村”“城镇”无感替换、无缝衔接的特色,通过文旅一体化建设,以构建全域化文旅服务体系为支撑,培育建设“乐活风情”“文艺风韵”和“创新风范”三大乡村文旅组团。三大组团借助乐清独特的空间资源优势、轨道交通优势、乡村人文优势和产业溢出优势,实现文旅一体化发展的弯道超车,打造集“江南韵、乡愁味、时尚风、活力劲”于一体的乐清“全域大美”文旅一体化发展示范样板,成为乐清未来文旅发展的战略新增长极。

图1“十四五”乐清市文旅一体化发展格局图

(二)构筑山海文化品牌高地

1.统筹山海文旅品牌形象

深入挖掘乐清传统,发扬乐清人的拼搏进取和工匠精神,用足用好“海上名山Ÿ诗画雁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电器之都”“书香乐清·读书之城”“乐音清扬·音乐之城”“中华诗词之乡”“书画名城”“千年古县”“乐清美食文化”等九张“山海”文旅金名片,打响“山海乐清·文脉传城”文旅品牌,擦亮“书香乐清·读书之城”城市文化口号和“来乐清·醉开心”旅游宣传口号。向海内外讲好乐清故事、展现乐清形象。丰富城市文旅品牌体系内涵,塑造一批文旅融合金名片,构建纵向品牌矩阵,推动横向品牌联播,提升乐清特色文化标识度。强化理念识别、优化空间识别、活化行为识别,加强内容和品牌建设,培塑城市文旅品牌。

2.创新宣传推广手段

高质量制作一批文旅户外形象宣传牌、文旅标志标牌。高标准制作乐清文旅形象广告,完成乐清全域文旅手绘地图。建立乐清文旅官方网站,依托微信、微博、抖音等多种旅游网络宣传推广渠道,加强自媒体宣传推广,积极培养本土直播团队,增强居民和游客直观体验。与头部流量企业合作,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文旅推介体系,努力将“流量”变“留量”。善用多用世界乐清人优势资源,借助侨胞的力量,重点吸引侨二代、侨三代,深化乐清文旅一体化发展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每年举办2-3场以侨民力量为主的文旅国际化创新推介活动,建设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推广体系,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的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

3.实现精准化宣传推广

优势互补,深挖金台温旅游市场。依托乐清强劲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商业氛围和地脉文脉关联,积极举办专场文旅推介会,充分挖掘金台温旅游市场。重点开发,拓展长三角旅游市场。加强与上海、杭州联系和合作,深入拓展绍兴、嘉兴、湖州、台州、无锡、南京、苏州等长江三角洲其它地市。积极拓展,发展国内外其它市场。重点强化对经济发展较好、交通较为便利的珠三角市场与环渤海市场的宣传促销,将其作为乐清旅游客源市场的补充。国际市场重点发展以海外华侨、商务会展为核心的欧美市场,以及港澳台地区及周围邻近国家,包括东南亚、日韩等市场。

(三)加强遗产保护利用

1.加强文物资源保护管理和开发

加大对以“乐清十古”为代表的文物保护利用和遗址保护力度,坚持文物安全第一,强化文物安全工作。健全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管理机制,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实行动态更新,强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重点做好乐清古城、古塔、古桥、古井、古道等文物以及古亭廊、古运河文化研究和遗址保护利用工作。重点推进黄檀硐、北大街、蒲岐古镇等保护整治,修缮恢复一批知名的近现代藏书楼、书院建筑,加强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完善可移动文物资源管理机制,编制国有收藏单位名录和可移动文物名录,加强国有可移动文物管理。加强革命文物资源管理,推进馆藏革命文物认定、定级、建账、建档工作,建立革命文物专题数据库。建立健全历史文物资源管理制度。编制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与利用规划。探索建立“文物长”制,明确文物包保责任名录。推动文物安全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全市文保单位智能监管。建立文物资源普查大数据库,打造动态化、信息化、可视化的乐清文物资源电子平台系统。

2.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建立非遗保护传承机制。做好非遗调查、挖掘和提升。提高对以“五朵金花”(乐清细纹刻纸、乐清黄杨木雕、乐清龙档、蓝夹缬技艺、乐清首饰龙)为代表的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水平。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推出非遗传承人保障机制。打造非遗传承教学基地。持续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非遗文化展示交流活动,办好白石“三月初十”大会等非遗活动,打响乐清非遗品牌。建立“非遗+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机制。推进非遗传承发展和创新成果转化。建设非遗主题小镇。扶持优秀艺术家、文化社团、文化企业开设工作室、专题博物馆、美术馆、实体书店以及非遗文创实体,促进非遗项目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有效提炼“五朵金花”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核,推动“非遗+旅游”“非遗+景区”“非遗+文创”“非遗+影像”等系列产品开发,提升文化旅游内涵价值。积极打造非遗主题文旅产品线路。

四)完善文旅公共服务

1.优化公共文化供给网络和服务机制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高质量发展。重视特殊群体,加强面向老年人、少年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优化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新建的公共文化设施适当向偏远山区倾斜,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行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乐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一体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全面覆盖,“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率达100%。深入实施“乡村文艺繁星计划”,深化文化走亲、流动文化驿站等服务品牌,通过文艺小分队、送欢乐到基层等形式,把慰问演出、文艺辅导、展览讲座、科普宣传等活动内容送到老百姓身边。搭建“农民进城晒文化”平台,挖掘农村特色文化,组织非遗、传统技艺展演展示,推动乡村文化进入城市社区,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

做大做强标志性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以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准,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发挥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主力军的作用,加大优质公共文化供给,延长开放时间,扩大免费开放范围,推进错时开放。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高标准建设运营“清和书苑”,到2025年新建城市书房不少于20家。重点抓好非遗馆新馆、戏曲中心、音乐厅建设项目。各乡镇(街道)建设代表和展示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化地标,完成公共文化设施新改扩建工作。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逐年提高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额度,拓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探索重大文化设施项目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提升改造和运营管理等。广泛深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主动接轨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互认互通。加入长三角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和群众文化场馆等机构联盟,加强与长三角其它地区文化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合作联通,推进建设城市阅读一卡通、公共文化服务一网通、公共文化联展一站通和公共文化培训一体化,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

2.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基础

构建含集散与公共咨询服务功能在内的“3+3+N”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乐清主城区(渔人码头)、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中雁荡山风景区分别设立3个一级旅游集散枢纽(兼智慧服务中心),实现区域交通换乘、交通接驳、信息服务、旅游展示等功能的无缝衔接。渔人码头集散中心以城市休闲和滨海度假为特色,雁荡山和中雁集散中心以交通集散和景区服务为特色。淡溪景区、芙蓉镇、蒲岐古镇分别设立3个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实现“城镇交通枢纽-游客中心-景区”的无缝衔接。在主要交通枢纽、其它主要旅游景区、旅游乡镇、景区村庄等建设N个旅游咨询服务点(含志愿服务站),提供交通换乘、休憩观光、信息咨询等服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社区)建设文旅公共服务中心。

2 “十四五”乐清“3+3+N”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分布图

构建“快行、慢游、深体验”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依托绿道2号线、104国道、虹三线等,打通主要道路至旅游景点的交通卡口,完善道路沿线骑行道、人文景观步道、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形成“快旅慢游”“内畅外联”的旅游大交通体系。依托杭甬高铁,加强与义乌、杭州等地的旅游交通联系。依托沿海高铁,强化与国家运输大通道的衔接,实现“521”高铁旅游出行圈。依托温州轨道交通S2线,强化乐清和温州主城区的旅游交通联系。加强与温州龙湾机场的道路连接度,增设机场旅游巴士。推动高铁站等主要交通枢纽的旅游化改造,打造成为乐清旅游的第一宣传窗口和最生动的城市文旅名片。推出一批新能源动力观光车,投放1-2辆全域观光巴士,优化行驶线路,鼓励自驾游发展。推进游艇基地和游船码头的规划建设,尝试推动低空游线。尝试开发古道步行文化游。

深化旅游厕所革命。以A级标准实现旅游厕所全覆盖。秉承“因地制宜、环保实用”的原则,推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集散点(旅游集散中心、码头等)、休闲娱乐购物场所、休闲步行区等场所的旅游厕所达到国家旅游厕所质量等级标准,推进旅游厕所“一厕一码”工作。在旅游厕所环境设计中积极融入文化创意和设计,力求建筑风格和色调等体现乐清山海特色。

3.打造主客共享的文旅融合新空间

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等公共文化场所成为新兴旅游目的地,打造主客共享的文旅融合新空间。在公共文化空间增加旅游配套,打造成为新兴文旅打卡点,推出一站式文化艺术旅游线路。做强做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旅融合智能化数智平台。打造图书馆国际级文旅融合试点项目主阵地空间。积极争取一批公共文化机构加入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引导文化艺术活动向旅游者延伸服务,完善剧院剧场游客服务功能,打造书屋、书坊、书吧、书场、书廊等多样化、特色化的新型专题性阅读空间和旅游地小剧场、小舞台等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小微空间。打造“乐音清扬·音乐之城”品牌,运用艺术手段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开展精品文艺作品进景区活动,鼓励文艺院团与旅游景区、度假区等共创共演共享。深入挖掘乐清本土音乐资源,加工改编乐清经典民歌,创排《对鸟》音乐剧,在旅游景区推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

打造一批城市多元文化和旅游新空间。利用现有的城市公共空间,在不破坏原有建筑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进行现代化设计改造。打造一批具有“山海”文化特色的城市文旅空间,挖掘梳理以“山海”文化为核心的城市乡愁记忆和社区历史文化脉络,整合社区礼堂、公园、运动中心及健身点、创客厅等社区生活圈模块功能,实现城市公共资源向基层社区下沉,打造一批“游客身边文化好去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公共文化和旅游空间打造。

五)繁荣文艺创作生产

1.铸就文艺精品创作高峰

加强文艺原创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紧扣重大节庆、重大活动、重要节点,深化与艺术院校的专业合作,融合民歌、黄杨木雕、蓝夹缬等乐清传统文化精华,推出一批具有传播价值、展现乐清特色的文艺精品代表作,讲述乐清故事,展示乐清形象。推动文学、音乐、书法、民间工艺等艺术门类在各级各类重大赛事、评奖活动中实现新突破。加大演艺精品创作力度,推动原创作品的创作生产,延伸演艺产业链,推出沉浸式、互动式等文旅演艺业态。整合社会资源,聚焦提高群文作品创作能力,拓宽群文创作思路。

2.高效激发文艺创作活力

打造乐清文艺创作题材库,建立健全优秀剧本创作、优秀剧目演出长效扶持机制。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扶持民营文艺院团发展,探索文艺团体联盟合作机制。用好市戏曲艺术传承展演中心和浙江省首批越剧传承基地等资源优势,挖掘本土创作题材,增加越剧地方特色,创作生产《王十朋》等越剧精品,打磨提升《章纶》等经典剧目。实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培养工程,做好文艺人才奖励工作。通过建立大师工作室、引进优秀人才等多种措施,构建紧缺型、实用型、专业型人才体系。

六)聚力形成融合发展新优势

1.聚焦“乐清十古”金字招牌,推进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围绕“千年古县”城市定位,充分利用古城、古塔、古村、古道、古桥、古井、古街、古牌坊、古亭廊、古运河等“十古”文化,形成一批展现乐清历史、特色民俗的“城市记忆”文旅地标,结合推出十条“十古”文化旅游线路。鼓励文保单位作为休闲场所和旅游网红打卡点对外开放。依托雁荡十八古刹、白龙山天下第三福地等宗教文化资源,打造禅意养生文化旅游项目。积极推进古文化乡村游,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开展原生态古村游。丰富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抖音、微视等新媒体力量,增加古村的曝光度。提升原生态古村游的综合体验,设计可看、可参与、可带回家的内容,注重乐清特产品牌运营,加强地标性可流动的符号感。

2.聚焦“红色根脉”,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升级

打造乐清红色文化旅游精品,建设中国红色旅游地标,持续完善主要红色旅游景区(点)的旅游服务配套,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出主题旅游线路和活动。尝试建设红色公交线路、红色旅游巴士专线、红色经典步道系统。依托本土文艺人才,用好乐清红色资源,打造系列歌剧、电影和短视频,讲好乐清的红色故事。以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地标为代表,串联各类革命遗址,建设一批高美誉度红色旅游核心区,推出“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持续更新《乐清市红色旅游地图》。实现红色旅游全生态链的数字科技全面融入和介入,创新红色旅游展陈方式。打造一批独具“乐清红色情怀”系列主题文创旅游产品,展现改革开放成效、高质量发展成果。鼓励创新创意人才、艺术人才和数字化人才全面融入红色旅游项目设计和管理,举办红色讲解员大赛。

3.聚焦“浙江方案、乐清场景”,打造省级文旅系统工程的乐清应用

打造“瓯江诗路踏歌休闲地”应用场景。擦亮“中华诗词之乡”金名片。深入挖掘雁荡山、中雁荡山等名胜区诗词文化,加强理论研究和作品创作。整理乐清历代山水诗作品,开展乐清诗路带重点路线考察和诗路文化研究,高水平建设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乐清样板”。重视流经乐清的瓯江两岸诗路文化挖掘和旅游转化。全面梳理诗路文物古迹,重视中国传统村落南閤村、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黄檀硐村、黄塘、北閤村的诗路文化挖掘和旅游转化。重点打造南閤、北閣、黄塘、黄檀硐等传统古村,形成诗路古村群,打响“历史文化名村”知名度。

依托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等有代表性、有舞台搭建条件的景区,创作诗路山水实景演出,打造诗路文化演艺核心品牌。开发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亿年山水探秘游、抗倭寻古探秘游等诗路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在南岳、蒲岐、西门岛的海上诗路,串联布局一批以文化体验、休闲旅居为主要功能的海上诗路文旅驿站。围绕“最美自驾公路”称号,按照景观丰富、文化鲜明、富民惠民等原则择优打造2条最美诗路风景道。利用“中华诗词之乡”的传统和文化积淀,以“线上+线下”举办“诗会”和诗歌节的形式,吸引观众和游客的广泛参与,全面梳理蕴涵重要“山海”文化价值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地标,以诗歌为线索,串联打造乐清诗路文化旅游资源全景图。修复雁荡山四十九盘岭、淡溪朱苔岭等古道,在温州率先建成一批高品质的诗路驿站。深入打造山水诗路精品研学游线路,促进诗路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打造“文化基因解码”乐清应用场景。深度对接“温州学”研究,深入挖掘“山海乐清”的文化基因,打造“乐清文化基因解码”旅游集群。对全市文化元素进行全域性调查,建设乐清文化基因库,汇入浙江省文化基因数据库。重点对王十朋、雁荡山、柳市精神等文化基因开展深度解码工作,用现代人喜爱的方式,借助旅游化语言,打造系列乐清文化基因解码旅游产品,构建乐清文化基因与景区、高星级酒店以及民宿常态化联动的新平台,推进文化基因与文旅项目、传统艺术、游客市场的结合,形成文旅融合、文艺精品、文化品牌、文创产品、传播路径、文化IP故事等资源开发路径和模式。围绕乐清文化基因,开发具有乐清文化底蕴的特色伴手礼,实现文旅融合和内涵提升。研发生产不少于50项基因解码旅游商品,举办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提升伴手礼的文化内涵。

打造“百县千碗”美食旅游乐清应用场景。擦亮“中国泥蚶之乡”“中国牡蛎之乡”等“乐清美食文化”金名片。做实打响“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品牌,打造省内知名的“百县千碗·乐清十碗”旅游美食品牌,做强“白石三月初十”“蒲岐九月九”等会市品牌,培育文旅产业新业态。融入餐饮特色元素和餐饮故事,向市民和游客推出以清江三鲜面、芙蓉麦饼、瓦头锦(鹅头颈)、雁荡毛峰为首的十大地方美食品牌,打造“三大美食区、四大主题宴、十二味海鲜、多种小吃”特色美食产品体系,鼓励各大酒店、饭店、街区等开发美食旅游产品。发掘乐清美食老字号,整合各乡镇当地特色美食,加大美食宣传力度,集中举办乡村美食节、全民美食打卡等系列活动。分级、分类开展美食体验(示范)店、美食旗舰店、美食街区、美食小镇培育认定工作,培育、认定一批美食消费体验场所,传承和发扬乐清美食文化。

4.聚焦特色产业文化,加快发展专项旅游产品

有序发展乡村旅游。创新开展艺术乡村游,鼓励在乡村旅游项目中代入和融入艺术元素,推广“创意下乡”模式,用艺术点亮农村,丰富乡村艺术体验,加大乡村文化礼堂对游客的开放力度。聚力发展绿色生态乡村游,依托乐清的绿色生态资源,重点发展绿色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支持系列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做强农特产业观光乡村游,带动周边特色农业产品发展,持续做强特色农业,进一步延伸农业+旅游产业链、挖掘价值链。数字化赋能农产品以旅游方式“出村进城”,鼓励一批地区申报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空间品牌馆,实现全域协同互动,在具有乐清辨识度的未来乡村试点中融入文化和旅游元素,设计和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和旅游产品线路和品牌,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为重点,打造地区文旅品牌。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各自优势,指导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村申报全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争取一批村镇入选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省3A级景区村,打造一批高品质的省4A级景区镇和3A景区村。建设旅游服务“易站”,推进乡村、文化、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短板,指导推进旅游咨询中心(点)在重点乡村旅游区布点,完善旅游咨询服务网络,提升乡村旅游智慧供给和服务水平。

积极发展体育旅游。促进旅游业与体育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依托亚运契机,加大对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扶持力度,策划推出“亚运旅游、文化乐清”系列旅游产品线路和活动。结合乐清优势旅游资源,加快以徒步、登山、骑游为主要功能的钟前湖巡步道、有氧登山慢道、城市美丽走廊、西门岛休闲栈道体系构建,重点培育发展山地户外旅游、水上运动旅游、健身养生旅游等体育旅游新型产品。举办公路自行车赛、半程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将乐清地标性景点和文化场所与竞技赛事沿途休息驿站的设置相结合,打造一批“半程马拉松风情”风景线、“最美登山道”风景线和“滨海休闲运动”风景带。聚焦电竞产业关键环节,以“电竞+旅游”“电竞+赛事”“电竞+直播”为发展路径,重点引进或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电竞龙头企业,支持在乐清举办国家级高水平电子竞技大赛或活动,发展电竞旅游。

大力开发工业旅游。全方位彰显乐清作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祥地的独特魅力以及乐清人拼搏进取的精神与工匠情怀。利用柳市镇、北白象镇和磐石镇的在温州工业发展中的创新引领优势和区位效应,重点打造工业旅游集聚区,推动工业旅游集聚化发展。依托温州正泰集团、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电光防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主要工业企业,开发一批高标识度、高美誉度和高获得感的工业旅游项目,结合“全域美”八大专项行动,积极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工业旅游精品线路。以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温州正泰集团为标杆,鼓励一批企业申创工业旅游示范单位。重点实施电器博物馆、电气小镇客厅提升工程,在各类大型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融入旅游观光元素,打造一批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创新发展会奖旅游。推进“商务客人变访客”工程。做强乐清会奖旅游,认真研究Bleisure(即“商务后游客”)客人的消费习惯,采取相应措施,实现顾客到游客的转化。以政府补贴,酒店发力的形式,引导城市会展活动举办时间,将其尽量接近周末,如每周的周三-周五举办会展活动。重视对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乐清分会、中国电器文化节暨国际电工产品博览会等顶级城市级别会展活动访客的游客转化,引流商务活动游客。联合社会企业力量,将来乐清考察和体验文化旅游的行程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商务温情游活动,助推外地来乐清考察的客商向游客转化。

稳步发展研学旅游。重点打造山水诗路之旅、红色文化研习之旅、传统文化探寻之旅、田园生态休闲之旅、高新科技体验之旅等系列精品研学产品和线路。以浙南游击纵队括苍支队根据地岭底乡为核心,利用岭底境内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周丕振故居、乐清人民抗日武装基干队成立旧址、浙南党校第一期旧址等丰富的红色资源,紧扣红色军事教育体验互动的新趋势,建设综合性教育体验基地,组织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结合国际元素设计优质课程和精品研学线路,打造雁荡山国际研学基地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研学标杆营地,建设山水诗路精品研学游线路。建立不少于10个市级高品质研学旅游基地。打造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探秘游、中医药文化研学游、温州传奇商都探秘游等3条市级研学旅游线路成为省级精品线路。争取一批线路入选温州市级研学旅游线路。启动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研学旅行互动交流和合作,形成以域内循环为主体、域内域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生态圈,促进全市研学旅行深入发展。

(七)全面推进文旅数字化改革

1.实施数智文旅建设工程

推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旅项目建设,培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旅品牌,围绕打造高标准数智平台,重点开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旅融合数智化平台,以阅读积分为牵引,建立健全阅读积分、旅行积分、分享积分及积分兑换机制,构建数字化集成服务平台。以数字技术赋能,强化数据融通共享,建立文旅资源数据库,打造乐清文旅“总入口、总出口”,实施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高标准建设乐清智慧文旅大脑。提高景区5G网络覆盖水平,加快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引导标识系统等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门票、餐饮、住宿、交通、气象等信息查询和预定,引导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建设未来景区,重点打造中雁荡山钟前湖环湖巡查步道、未来景区数字步道及配套工程。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数字化升级,推行手机报名、网络点单、网络直播等服务。扶持旅游创新创业,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

2.打造一个数字化旅游服务总入口

依托大数据平台,全面升级“乐清文旅体资讯”微信公众账号,开发“读行乐清”APP与微信小程序,接入省厅“浙里办”大数据平台。加入地图导航、线路查询、旅游介绍及门票、住宿、餐饮、商品的在线预订服务功能、咨询投诉等系统功能,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月光经济、“多住一晚上”等典型应用场景,为游客提供乐清旅游的统一入口和一站式服务。深化“诗画浙江·百县千碗”旅游美食数字化服务系统、文化艺术数媒服务系统等特色项目建设,全面推进长三角社保卡“一卡通”在文化和旅游应用场景的落地。重点推进“浙里好玩”乐清主题馆建设。

3.推动文旅场所实现数字化升级

探索开发市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接入浙江智慧文化云,实现全省一张网。围绕艺术、文物、非遗、公共服务四个模块,梳理核心业务流程,建立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模型,全面汇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美术馆、艺术剧场、城市书房等场馆运行数据,集成创新“浙里有戏”“文化点单”“个人文化宝”“文旅信用积分”等一批文化服务应用场景。探索诗路文化旅游、非遗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等专题数据模型及应用。加快公共文化场馆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打造云阅读、云展览、云演出、云走秀、云体验等系列资源,完善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读好书等服务功能。推进城市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智能化提升建设。推进VR/AR技术应用,打造沉浸式全景在线公共文化产品。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政策文件。推动A级景区、客运交通枢纽、商圈街区、景区镇、景区村、旅游宾馆、娱乐场所等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实现移动支付、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智慧停车等数字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鼓励景区建设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推进预约、错峰、限流常态化,重点完善3A级以上旅游景区分时段预约、虚拟排队、虚拟导览、电子讲解、智能定位、实时信息推送等数字化游览功能。加快推进重点旅游景区5G全覆盖,将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中雁荡山风景区率先建成5G+标杆景区,山老区景区村庄实现通讯信号、光纤宽带全覆盖。至2025年,基本实现景区、文化场馆、旅游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和应用,全面提升群众数字公共服务获得感,全市所有景区建成智慧景区。

(八)全力打造文旅消费目的地

1.构建新时代文旅消费矩阵

建设一个文旅消费流量C圈,扩大雁荡山风景名胜区龙头作用和标杆性号召力,高度集中配置国际一流水准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资源。打造一批核心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快集聚区软硬件设施功能的数字化提升及消费服务联动,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力的新兴消费地标。打造25个特色文化和旅游消费主场,鼓励25个乡镇(街道)各推一个特色文化和旅游消费地区主场,形成一个文化和旅游消费主IP,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实现在乡镇(街道)内的定向集中。鼓励地域相邻、交通相接的乡镇(街道)结合各自特色,探索消费联动合作,拓展更大消费空间,延长游客消费时间,实现“全域布局,特色集聚”的多组团发展,进一步增强文化和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和消费贡献率。

2.打造文化和旅游消费精品项目

充分整合乐清系列文化、体育和旅游节庆赛事资源,利用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庆活动,打造“乐清24*365都市演艺计划”。依托主要演艺场所,设计推出系列高标识度和高美誉度的品牌化文化演艺产品节目,引进培育一批旅游驻场秀。依托文艺院团力量,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演艺精品。高质量办好雁荡山夫妻旅游文化节、淡溪状元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培育成为聚人气、引人流、促消费的重要引擎。高水平办好文化艺术节、市民文化节、全民阅读节等文艺活动。鼓励沿山、沿路、沿海的各乡镇(街道),依据各自禀赋优势举办特色节庆活动,统筹宣传,争取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

3.优化消费环境

研究制定文旅消费刺激性政策措施,培育打造业态多元、服务多元、场景多元的经济形态。推出消费惠民措施,完善影院、文化演出场馆公益票制度,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等政策。严格落实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鼓励建立乐清特色文化和旅游商品实体店无理由退货联盟。研究出台文化和旅游商品无理由退货政策,建设乐清文旅消费智能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保障水准,精品化、特色化、规范化全方位构筑乐清高品质、安全购物环境。进一步提升国家3A级旅游景区路之遥奥德莱斯等旅游消费购物场所的改造提升,创建浙江省示范型放心景区。

九)持续激发文旅市场主体活力

1.提高市场主体精细化服务水平

加快建设一批档次高、接待能力强的星级酒店、民宿和旅行社,提高文化消费层次和规模。加大星级饭店覆盖率,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培育星级饭店,引导星级饭店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以艺术和美感整体提升星级酒店的服务标准,至2025年,全市力争拥有星级旅游饭店8家。推动民宿经济发展,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打造精品民宿、乡村民宿,发展特色民宿。打造一批国内一流标准的、具有示范意义的乡村民宿聚集区(民宿村)。深化“民宿+非遗”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温州市非遗民宿单位创建,丰富民宿文化内涵,推动乐清住宿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至2025年,力争拥有等级民宿、文化主题民宿50家。助力“侨家乐”品牌民宿打造。推进“侨家乐”文化民宿群等工程建设,用好乐清丰富的侨资源,利用民居等闲置用房,结合当地人文历史、自然生态及风土乡愁,凸显“侨”文化元素,形成侨韵、侨情、侨品、侨味特色,打造具有时尚气质、艺术氛围、新兴活力的侨民生活体验空间。做好旅行社的品质提升工作,鼓励全市旅行社创评星级品质旅行社,至2025年,拥有4家品质旅行社。

2.推动本地文化和旅游企业做优做强

培育一批以文化和旅游为主业、以融合发展为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骨干企业。支持中小文化和旅游企业做精做专,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提升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实施“千家优秀文化和旅游企业引入和培育工程”,积极引入国际、国内头部文化和旅游企业及高流量IP,优选乐清文化和旅游行业业绩突出、创新性强、充满活力的排头兵、领头雁,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争当两个循环的开路先锋。

3.建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

重视一线基层人才培养。优化旅游学校的职业教育,优化雁荡山旅游学校职业教育定位,培养适应乐清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一批导游讲解、景区规划、市场营销、酒店管理和旅游新业态发展等紧缺专业型人才和具备演艺表演、文艺设计等技能的文旅融合型人才。加强涉旅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积极培养各类旅游人才参加省、温州市的各类技能服务大赛。实施优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培育和引进一批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具有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等形式,不断提升文化创意、营销策划、文化和旅游职业人才的业务水平。拓宽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落实好“省市有叠加、地方有配套”“安家有补助、生活有津贴、全家有待遇”的优秀领军人才政策,建立柔性引才用才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文化和旅游人才来乐清发展。建立文旅融合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专家智库,为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编制、决策咨询、政策制定、人才培养等提供咨询和业务指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从全市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全局和高度出发,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全市文旅名市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文旅名市建设工作。建立完善文旅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宣传、文旅、发改、交通、卫健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凝聚文旅发展合力。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协同推进机制。加快文化和旅游治理体制改革。加强内部职能统筹,充分考虑和分别融入文化、旅游诉求。建立大数据背景下的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监测体系和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和终期实施评价,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适时调整。

(二)强化政策引导

有效整合现有文化、旅游等方面扶持政策,出台新的扶持政策。落实文化和旅游用地改革措施,鼓励盘活存量和低效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重点文旅项目土地供应。创新文化和旅游融资机制,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成立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企业项目的支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开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加大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力争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投资文化和旅游大项目。

(三)加大资金投入

强化对文化和旅游项目的金融服务,以扩大投资增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后劲。探索设立文化和旅游业专项发展投资基金。对重大项目给予“一事一议”扶持。加强财政资金对旅游领域的支持力度,重点投向文旅一体化、数字旅游、旅游消费、旅游研究等关键领域。在市政府投资计划中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鼓励在基础设施投资中融入文化和旅游元素。积极落实文化和旅游企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与财政、金融等部门联合,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拓宽文化和旅游业投融资渠道,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深化产融合作,为重点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提供信贷优惠和多元化资本支持。

(四)创新监管服务

统筹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管理,建立公正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推进“互联网+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文化和旅游市场新型监管机制。强化安全和质量监管功能,实施重点文化单位和景区景点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智慧化监管,加强文化和旅游安全监测和线上投诉处理。完善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开展市民游客满意度调查。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重拳整治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净化文化和旅游消费环境。

(五)加强督查考核

把文旅一体化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完善网上考核机制,坚持项目化推进,组织专题督导,处理好建设与管理、数量与质量、激励与鞭策、保护与传承利用、项目建设和生态发展的关系,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和旅游新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凝聚文旅强市建设共识,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工作推进有力的给予通报表扬,对不作为、慢作为的严肃问责。

附件

乐清市文旅一体化发展“十四五”重点项目库

序号

所在地

项目名称

建设类型

建设内容

建设期限

(年)

总投资

(万元)

组织实施项目单位

1

全市

省保单位乐清碉楼之西塘碉楼、沈家底碉楼、王宗泽碉楼修缮工程

待建

西塘碉楼本体面积114.5㎡;沈家底碉楼本体面积115.05㎡,附属建筑及周边面积319㎡;王宗泽碉楼本体面积64.3㎡。

2022

370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

全市

乐清市文旅特色应用场景建设工程

待建

加快建设具有乐清特色的文旅应用场景,打造乐清非遗美食地图,为市民及到乐游客提供美食攻略及推荐,每月推出3—5种非遗美食,通过微信公众号文章+微信小程序+微信视频号+抖音短视频等渠道进行推送,并搭配进行售卖。建成乐清文旅体场所监管一键屏特色应用场景。

2022

245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3

全市

乐清文保单位安全监管平台

待建

全市90处文保单位做好数字化消防安全预警基础设施建设。

2022

270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4

全市

城市书苑群

新建在建

盘活城市公共空间、拓展优质资源供给,高质高效推进“清和书苑”等10家城市书苑建设,构建具有特色的“1+30+N”全民阅读公共服务体系。

2021—2022

9800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5

全市

乐清市文化场馆提升工程

新建续建

文化馆门面重新设计改造;文化综合体各道路优化,转向调整;场馆服务提升,改建成人艺术分享区、儿童艺术娱乐区、数字体验区。将图书馆儿童区(面积376平方米),改建成绘本借阅区;为兼顾家庭亲子互动活动需求,增加幼儿早教服务功能的亲子活动区;博物馆改造提升。

2021—2023

820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6

全市

“读万卷书Ÿ行万里路”文旅融合项目

新建在建

以温州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为契机,结合乐清地域文化特征和市图书馆特色,建设“一平台、三支撑”文旅融合创新项目服务路径。“一平台”指文旅融合数智平台,“三支撑”打造“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域旅游”新型文旅空间、推进社会化合作和创文旅点位、建设地方特色数字资源。

2021—2022

750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7

市戏曲中心、音乐厅

乐清市戏曲中心、音乐厅融合项目

新建在建

融合共建总面积12000㎡,总共4层,其中3层分别建设功能区:一层(展厅+库房装卸区)、二层(音乐厅剧场、三楼(音乐厅剧场+音乐、戏曲排练区、办公区等)

2022—2023

6500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8

蝴蝶广场

乐清非遗展示馆建设项目

待建

蝴蝶广场4100平方非遗展示场馆建设。

2022—2023

6000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9

周昌谷艺术馆

周昌谷艺术馆场馆提升工程

待建

场馆展厅地面沉降填充,多媒体、消防安防设施设备提升。

2022

350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10

乐成中心城区

盐盆山清和公园一体化项目

新建在建

项目包括海洋文化中心约23.90公顷,欢乐乐园约15.04公顷,乐音山体公园区约317.26公顷,矿坑酒店区约21.55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101500平方米(不含矿坑酒店)。建设内容包括海洋文化中心、山顶建筑、欢乐公园,新建交通组织、园林景观,游龙桥、惊鸿桥等两座景观桥梁及盐盆山隧道、接线工程等。

2020—2024

287000

乐成中心城区管委会

11

乐成中心城区

海洋生态公园

待建

项目总用地面积4207亩,包括胜利塘公园整治提升工程、新建东海河公园建设工程、海塘安澜工程(海塘加固提升工程)、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健身游步道、架空观景平台以及海上牧场工程。

2020—2023

70000

乐成中心城区管委会

12

乐成中心城区

南门文化公园

新建建成

项目总用地面积13874平方米,建筑面积10489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680平方米),在老城区中心地带建设以艺术书店、城市书房、文化走廊及地下停车场等公共服务空间为主的大型绿地公园。

2019—2021

25590

乐成中心区管委会

13

乐成街道

黄檀硐古村开发工程

新建在建

计划打造乡村精品度假民宿集群及精品酒店、野奢营地酒店等旅居产业和文创娱乐艺术街区、民俗文化体验馆及“桃花源”自然研学基地等休闲体验配套产业。涉及子项目24个

2021—2025

20000

乐成街道

14

乐成街道

东塔文化主题公园

新建在建

以“一轴两路三区”为整体框架打造以东塔为核心的文化地标。“一轴”为中轴线,贯穿东塔、金刚窟、文峰禅寺、月池、拾得坊、日台、吉祥阁等建筑,展现宋代古建精品;“两路”即通过景观小品的植入,分别打造观景步道和文化步道;“三区”即为休闲区、运动区和文化区,其中以文化区的打造为主要内容,建设文化场馆与展示中心,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和底蕴。

2021—2023

10000

乐成街道

15

北大街

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

待建

以“洪宅”“周宅”“国民党乐清县党部”“人行乐清县支行旧址”“警报机楼”等5处历史建筑为轴心,打造“名人文化小镇”和“城市会客厅”,构建人文旅游街区,传承乐清文脉,重现旧城活力。项目内容包含新建文化展示用房、停车场、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市政管线、码头、周边绿化等。

2020—2023

100000

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

16

白石街道

“侨家乐”民宿群

新建在建

整体位于中雁荡山中心地段,民宿点围绕钟前湖分布,依山傍水。通过集中流转闲置房屋,实行经营权统一招商,打造中雁荡山景区游客接待点,集餐饮,住宿,游览为一体的高端民宿旅游目的地。计划开发平田自然村、樟山自然村、蓝田湾和石井等。

2021—2023

2000

白石街道

17

通井街临河

“通井坊”艺术街区

新建在建

通井街临河仿古建筑群,总建筑面积7733平方米,拟招商入驻30家艺术展览馆、工艺美术工作室,形成以生活美学为核心,以工艺美术展示展销、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民俗生活场景体验为特色的文化产业街区。

2018—2022

8500

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

18

翁垟街道

中共乐清二六支部及南怀瑾故居周边环境提升项目

新建在建

项目包含景观绿化提升、路面及外立面改造、弱电上改下等。

2021

539

翁垟街道

19

柳白新区

乐清智能电气小镇客厅

新建在建

小镇客厅位于正泰(乐清)科技创新创业园,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集未来工厂、综合能效、城市感知等管理为一体,采用智慧化方式进行全方位展示。同时植入智联感知中心,用于小镇数字化集成应用和集中展示。

2021-2022

3102

柳白新区管委会

20

淡溪镇

王十朋状元文化主题公园

新建在建

完善王十朋故里景区功能布局,高标准建设梅溪书院,包括主体建筑、状元文化展示厅、商业步行街等设施,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按照南宋历史文化风格改造砚池路,形成文化创意风情街区;对梅溪草堂和王十朋纪念馆进行布展更新,重新梳理梅溪村旅游线资源,打造历史人文风情体验线和山水生态主题体验线“十六景”,东接“溪路踏歌”四都溪绿道景观、马岙美丽田园等项目,形成以梅溪村为核心的生态度假、短线旅游目的地。

2021—2022

5200

淡溪镇

21

淡溪镇

梅溪里庄园建设项目

新建在建

有机结合淡溪镇梅溪村周边建筑文脉和乡村肌理,采用屋顶花园或景观露台的形式,立体化打造景观资源,建设集交流中心、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培训三大功能为一体的景观庭院,形成景区村的休闲观光旅游胜地。项目由温州梅溪里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2020—2023

12200

淡溪镇

22

淡溪镇

淡溪“溪路踏歌”项目

新建在建

项目包括四都溪绿道景观(15公里)、东干河绿道景观(3公里),综合打造黄塘古民居群落和2913亩美丽田园。

2021

2800

淡溪镇

23

淡溪镇

诗路古道修复提升工程

新建在建

修复提升“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的古道部分,修缮淡溪镇朱苔岭古道,建设两个驿站和沿途休息点。

2021—2022

370

淡溪镇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4

芙蓉镇

芙蓉尚古休闲旅游基地

新建在建

在芙蓉尚古山村投资建设休闲旅游基地,包括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花卉等农业综合开发,发展休闲旅游服务。项目由浙江尚古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2017—2023

23000

芙蓉镇

25

芙蓉镇

黄金溪文旅一体化工程

新建在建

沿黄金溪建设一条慢行生态绿道,及生活旅游配套设施。

2021—2022

5000

芙蓉镇

26

仙溪镇

仙溪古镇开发工程

新建在建

挖掘仙溪自然和人文优势,推进“摄影+基地”工程(叶文龙艺术馆、摄影博物馆),建立“摄影+”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打造集摄影观光、自然欣赏、文化领略、文创旅游和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省级摄影主题小镇。项目内容包括南閤古村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全域美”卓南社区立面仿古式改造和美丽庭院工程,水鹤线健康绿道、仙溪旅游环线两侧行道树工程,卓龙线、老水下线两侧风貌提升工程,古渠新颜北閤古街塘岸段复古提升工程。

2021—2023

2300

仙溪镇

27

仙溪镇

北閤古村特色亮点项目

待建

省一事一议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省美丽宜居项目、乡村旅游设施配套、北閤古渠新颜运动步道、北閤中央溪户外运动配套设施等工程项目。

2023—2035

3250

仙溪镇

28

仙溪镇

摄影小镇项目

待建

建设108个精品摄影点,摄影智能导览图以及建设摄影博物馆(叶文龙)15 亩,分3个功能区,总建筑面积3000 平方米。打造“摄影+文化+旅游”为核心的生态产业链条,结合时尚、餐饮、娱乐、休闲、生活,打造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摄影小镇。

2023—2035

5000

中国山水摄影传媒有些公司

29

仙溪镇

南閤古村特色亮点项目

新建在建

包括南閤古建筑保护疏散性安置、南閤古村全域美配套设施提升等工程项目。

2021—2023

9000

仙溪镇

30

仙溪镇

卢氏庄园高端酒店项目

待建

总占地面积38 亩,该项目传承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建设高端五星级酒店,以花卉苗木田园为基础,聚焦农业生产、观光休闲、旅游度假、田间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涵盖吃、住、游、娱、种、教等多个方面。

2025—2028

32000

浙江阆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31

仙溪镇、龙西乡

荆山文旅开发项目

待建

荆山文旅开发项目总投资120亿,归成四个项目群,一是龙西三岩项目群,玩山;一个是水乐园项目群,玩水;一个是南阁北阁双溪书院,玩文化;一个是大堂社区,玩居住。

2022—2025

1200000

乐清荆山文旅有限公司

32

蒲岐镇

蒲岐古镇项目

新建在建

蒲岐古镇项目以蒲岐古镇护城河为界,预计总投资1.8亿元,总用地面积约633亩。着重打造整体风貌整治、旅游业态植入、4A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古建古景修复等,以“食住行游购娱”为旅游主要六要素进行全方面打造。

2021—2025

18000

蒲岐镇

33

磐石镇

卫城北村重石人文景观提升工程

新建在建

一期围绕真如寺石塔布局“两园一道”山水景观节点,将真如寺石塔、礼部尚书吴杜墓、日军入侵温州(乐清)展示馆、四房山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串点成线。二期包括村入口形象打造、主要道路白加黑、沿线外立面改造及美丽田园整治,推进城市书房、谢公观海等文化节点建设,打造集登山看海、田园观光、禅食养生、文化漫读为一体的乡村文禅修心型旅居地。

2021—2022

1000

磐石镇

34

柳市镇

柳市历史文旅街区

新建在建

建筑规模约4万平方米,其中建议改造区域建筑规模约2.5万平方米,主要分布于柳黄河东岸及南岸。共分四大版块内容:南怀瑾文化馆、非遗孵化园、柳市电器博物馆、青少年户外拓展空间。

2021—2022

4100

柳市镇

35

柳市镇

电器博物馆

新建在建

拟选址柳市镇,围绕展示电器生产工艺演化历史、与中国电网的互动发展、行业品牌和企业家、行业创新的发展方向等内容,打造集柳市电气行业展示、研发、互动教学体验于一体的旗舰级工业旅游项目。

2021—2023

5000

柳市镇

36

北白象镇

西岑湿地文化公园

新建在建

项目位于白象大道东侧,重点通过实施滨水公园建设、主岛整治和岛链生态治理提升改造、景观亮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工程,引入水上运动游乐项目和滨水茶室、书吧、音乐吧、手工坊、美食广场、民宿等业态,发展体验式、休闲式、互动式的旅游休闲服务,打造“人与自然栖息地”。

2021

4100

北白象镇

37

北白象镇

路之遥奥特莱斯美食城

新建在建

项目占地9000平方米,打造集网红打卡地、小吃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网红夜市。

2020—2021

2000

北白象镇

38

龙西乡

铁枫堂文创园

新建在建

围绕铁皮石斛非遗技艺传承,产品研发、礼品销售、加工体验,建设铁枫堂石斛文化馆、种植基地、育苗中心等主要设施,打造农业休闲旅游基地。

2020—2021

5000

龙西乡

39

龙西乡

龙溪谷项目(康养基地)

待建

项目总建设用地33.7亩,其中原有宅基地7.8亩,建设养心山庄、养身山庄等。

2023—2035

30000

浙江易和鼎承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40

大荆镇

乐清市农耕文化园

新建在建

项目建筑面积12638平方米,定位为民俗展示和农耕体验方向的综合性旅游项目,采用中式古建筑风格,内容分为农耕民俗展区、人文始祖堂、圣贤楼、研究所接待中心等。项目由乐清市北极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2018—2024

23000

大荆镇

41

大荆镇

慢方适铁皮石斛健康产业链

新建在建

项目占地近4253亩,包括石斛文化园、农耕乐园、铁定溜溜乐园,打造以铁皮石斛为核心,集主题休闲、乡村民宿、文创设计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2018—2022

220000

大荆镇

42

大荆镇

冯村片“醉美小荆”项目

新建在建

项目用地面积1300亩,打造船山公园,提升红十三军遗址广场,整合古梨花园,建设冯村水库环湖景观和梨园古道,创建“黍稷献礼”“黄金满谷”乡村振兴示范带。

2021

2000

大荆镇

43

大荆镇

大荆镇未来乡村度假区(铁定溜溜二期)

待建

约907亩,内容包括游乐、购物、度假、拓展、体验、康养、配套七大功能板块,需项目建设用地约150亩。

2022—2025

110000

乐清慢方适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44

大荆镇

肖包周未来城

待建

位于荆山脚下,水鹤线东侧,占地202亩。包括民俗一条街、商住等。

2023—2025

70000

大荆商会

45

大荆镇

雁荡山红叶园工程

待建

位于龙潭坑上,依托桐阳村现有的红枫林,前期以红枫、枫香等红叶树种补植为主,完成800亩生态修复。集红叶观赏、民宿、研学、亲子旅游为一体,后期计划建设集散中心、烧烤屋等配套 设施,用地约50亩。

2023—2024

10000

浙江桐阳生态科技园林有限公司

46

大荆镇

雁荡山温泉项目(二期)

待建

位于白箬岙村隔山,104国道线东侧,用地约30亩,建设温泉中心、雁山居康养山庄等。

2023—2024

20000

乐清市亿客雁荡山温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47

大荆镇

雁荡山慢联帮水上嘉年华

待建

1.雁荡山慢联帮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小镇。

2.雁荡山慢联帮国际休闲文化中心。

2022—2022

3150

大荆镇

48

虹桥镇

万清堂木雕艺术馆

新建在建

项目总建筑面积13800平方米,打造集“设计创作、展览展示、学术交流、交易销售”的综合性木雕馆。

2017—2021

35000

虹桥镇

49

虹桥镇

乐清电子智联小镇项目

新建在建

发挥南阳村电子工业、特色农业优势,按照3A级景区标准,建设多功能游客中心,修整民居民房,开展环境整治,完善电子文化展览馆、模具设计体验馆、南阳桔采摘园、骊珠书院等多个旅游景点,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发挥当地名人吴鹭山效应,开展系列特色文化活动,打造兼具工业、农业、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基地。

2020—2022

380000

虹桥镇

50

虹桥镇

捷宝国际总部创意基地

新建在建

打造集研发、展示、销售、电商、网红直播基地、总部经济为一体的影像全服务链基地,实现以设计为核心、统一品牌,零部件外购、贴牌、出口一条龙,打造新型商业模式。项目由乐清市创意影视器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2021—2023

15000

虹桥镇

51

清江镇

牡蛎文化展示馆

新建在建

项目总规划面积4700平方米,结合清江特产牡蛎等海洋动物元素,展示当地海洋文化内容。

2021

196

清江镇

52

清江镇

清江北塘花果飘香现代农业园区

新建在建

项目总规划面积5000多亩,内容包括北塘商住综合体、农耕文化博览园、花卉基地、儿童游乐场、科普研学基地、主题民宿等项目,打造集农业产业示范、田园休闲体验、生态康养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2021—2024

12030

清江镇

53

清江镇

九龙禅意生活谷

新建在建

项目面积约3520.65亩,依托九龙的高山、云水、田园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围绕“云水禅心·龙游蒲川”主题,发展“禅修研习、生态养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四大产业,打造生态休闲禅修养生谷。内容包括云水禅心工程、龙游蒲川工程等。

2021—2025

8500

清江镇

54

清江镇

环芙蓉池半马风情跑道

新建在建

项目西起芙蓉镇兰屿浦村,东至清江大桥,以方江屿村石清线为界分为环湖段和滨海段,环湖段将体育文化、自然景观融入其中打造湿地景观绿道;滨海段将当地文化融入景观小品及基础设施中,同时嵌入智能化系统,形成人与自然交流互动的纽带,打造特色滨海景观绿道。

2021—2025

3000

清江镇

55

雁荡山

雁荡山景区市政设施改造及环境整治工程

新建在建

包括核心景区“上改下”三线下地15公里,“白改黑”景区道路改造15公里,核心景区供水管网建设、排污管道建设。环境整治工程包括景中村及景区道路沿线建筑立面改造、精品民宿建设、各景区入口环境改造、学士路沿线景观改造、核心景区内环境整治、核心景区通景游步道建设。

2015—2022

79000

雁荡山管委会

56

雁荡山

雁荡山佛教名山建设及传统文化提升工程

新建在建

项目包括净名寺、真济寺、鸿鹄书院、文化特色街区、文化演艺中心、紫竹林道观重建、龙鼻洞等建设以及传统文化挖掘和提升。

2019—2025

38000

雁荡山管委会

57

雁荡山

雁荡山建国度假酒店(雁荡山房车营地)

新建在建

位于雁荡山集散中心停车场西南角及后面山地,占地面积约100亩,打造集房车、帐篷、树屋及新时尚业态为一体的高端精品休闲度假酒店。项目由乐清市雁荡山建国酒店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2020—2022

12000

雁荡山管委会

58

雁荡镇

雁荡山滨海文旅康养特色小镇

待建

位于朴头村,占地面积517 亩,打造高端滨海文旅康养度假胜地、国家级文化旅游度假区和乐清首个康养度假特色小镇。

2024—2026

300000

雁荡山管委会

59

雁荡镇

合作塘游憩区游览服务

待建

发展滨海休闲、观光游,开发金色沙滩娱乐、海涂体验、海上运动休闲等项目。

2024—2026

100000

雁荡山管委会

60

雁荡镇

雁荡山佛教名山建设及传统文化提升工程

新建在建

推进净名寺、真际寺、鸿鹄书院、文化特色街区、文化演艺、紫竹林道观重建、龙鼻洞等项目建设以及其他传统文化挖掘和提升。

2020—2025

38000

雁荡山管委会

61

雁荡镇

雁荡山酒店业态提升

新建在建

名景山庄、百乐酒店、雁荡山山庄、银雁饭店、灵岩山庄、银苑宾馆以及其他酒店等改造,建设雁荡山建国度假酒店。

2021—2025

45200

雁荡山管委会

62

雁荡镇

雁荡山核心景区通景游步道建设工程

新建在建

建设灵岩—大龙湫段游步道、方洞-灵岩段游步道、响岭头段游步道等。

2021—2025

3000

雁荡山旅发集团

63

雁荡镇

雁荡山中高山游

新建在建

建设内容包括缆车索道、栈道、栈桥、游步道、观景平台、景观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其中显胜门中高山游线正在开工建设中。

2020—2025

35000

雁荡山管委会

64

雁荡镇

雁荡山雁湖岗景区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

待建

大龙湫-雁湖岗观光索道工程、雁湖岗游客中心工程、雁湖生态原貌恢复工程、三大湖景水系及周边植被恢复工程、游步道及观光电瓶车道工程、观景平台和玻璃栈道工程、雁湖中心剧场工程和生态木屋工程等。

2023—2025

50000

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雁荡山旅发集团等

65

雁荡镇

雁荡山诗路文化名山景区提升(扩容)工程项目

新建在建

1.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雁荡山-楠溪江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工作,对南閤牌坊、北閤古村等文化遗址进行保护修复,挖掘雁荡山的人文底蕴;2.文化品牌提升工程,打造省级十大名山公园品牌,开发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纪念品系列旅游商品;3.文旅融合发展工程,实施景区业态提升项目,推进净名禅悦、文创街区等建设,开展灵峰夜游文化赋能,提升品质以及对集散中心等景区重要节点进行文化改造,对外围景区羊角洞、显胜门等景区的改造提升;4.山水诗路精品旅游线路开发。

2021—2025

18400

雁荡山管委会

66

中雁荡山

未来景区建设

待建

使用最前沿的物流网、人工智能、人脸识别、芯片感应等技术,打造1、游客管理系统,2、景区安全管理系统3、景区生态保护系统4、景区营销系统5、景区宣传系统6、游中服务系统7、游后服务系统8、未来景区业态建设。利用光影互动、全息投影等方式打造集山水游览、文化体验、养生运动、科技体验为一体中雁荡山景区。

2022—2025

6000

中雁荡山

67

中雁荡山

中雁荡山索道建设

待建

2公里中雁荡北大门索道建设。

2022—2025

3000

中雁荡山

68

中雁荡山

中雁荡山景区品质提升工程

新建在建

项目包括龙山湖引水工程,钟前湖环湖步道配套建设,夜色中雁、悦动夜泉、亲水文化夜游灯光工程及景区节点基础设施建设。

2021—2023

6000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69

灵山景区

秦垟南游步道建设

待建

2.2公里宽1.5米休闲步道建设。

2022

160

灵山景区

70

白龙山景区

淡溪生态文化园标识系统建设

待建

白龙山状元故里标识标牌建设。

2022

50

白龙山景区

71

智仁乡

智仁乡太湖山旅游开发项目

待建

太湖山整体开发总面积3000亩。(旅游集散中心基础设施、管理房、旅游配套设施等)。

2023—2035

10000

智仁乡

乐发改〔2021〕109号关于印发《乐清市文旅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pdf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