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文日期:

乐见文明丨垃圾丢对了就是宝 “一条龙”式垃圾分类工作在农村成常态

发布日期: 2021- 12- 08 10 : 23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大早,磐石镇河南村沿河小区的村民陈阿姨提着一袋垃圾,丢进了家门口标着“易腐垃圾”的绿色塑料桶中。扫一扫桶上的二维码,还可以了解这段时间垃圾投放的情况。忙完后,她又拿出一包褐色的肥料,给家里的盆栽施肥松土。“垃圾丢对了就是宝,垃圾分类真是好!”她笑道。原来,这袋肥料就是由易腐垃圾经过处理而成的。前端智能督导正确投放,末端分类处置,如今这样“一条龙”式的垃圾分类工作,在磐石镇各村已成常态。

把厨余垃圾倒进处理机进行处理

  今年7月,磐石镇作为全市率先推广垃圾分类全覆盖的乡镇之一,引入智能化管理模式,并投放了300多个装有智能芯片的分类垃圾桶。在收运的过程中,环卫工对智能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扫码、拍照、称重、识别,并将分类情况数据上传到管理平台。“通过平台,我们能很清楚掌握每一户人家每天垃圾投放的情况,比如垃圾有无投错、投错了哪一类等。”磐石镇工作人员介绍,智能管理平台汇总的数据助力他们精准开展垃圾分类督导工作。为了激发村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各村设立了红黑榜、奖惩机制等,向红榜村民发放垃圾袋、洗衣粉等小奖品,对上了黑榜的村民进行重点指导。此外,他们成立了宣传督导队伍,不定时开展巡管,向村民面对面宣传垃圾分类,从而促进垃圾分类工作有效落实。

  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和“手把手”式的宣传指导,让垃圾分类工作被越来越多的村民所接纳,分类的准确度也越来越高。目前,河南村沿河小区智能收运的准确率已达到98%-99%。

  源头的规范分类为垃圾的后续“去向”提供了保障。在磐石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各类垃圾被分门别类运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分类处置。在该中心内的易腐垃圾处理站内,一车车易腐垃圾被倒入机器内,经过多道工序后被做成有机肥料。在一旁的中转站内,工作人员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分拣回收利用,其他垃圾则送往柳市焚烧发电。该镇环卫所所长赵洁介绍,目前,该中心日均处理易腐垃圾约2吨,最大处理能力为5吨,经过处理的有机肥料,免费供给周边农户用于改良土壤或农作物肥料,实现了“变废为宝”的良性循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