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市志年鉴 > 乐清年鉴 > 2020 > 经济管理
  • 成文日期:

防汛防台

发布日期: 2021- 02- 18 16 : 31 浏览次数: 字体:[ ]


概述

2019年汛期,乐清市天气异常,梅雨期持续降雨天数多、雨量大。全年共有4个台风对乐清产生影响,分别是9号台风“利奇马”、11号台风“白鹿”、13号台风“玲玲”、18号台风“米娜”,其中8月10日凌晨登陆的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是近70年来正面袭击乐清的第3强台风,灾害严重。台风登陆前后(8月8日8时至8月11日8时),全市平均降雨量528.8毫米,单站降雨量最大为福溪站,高达927毫米,其中1小时最大降雨量、3小时最大降雨量、6小时最大降雨量均超100年一遇,特别是大荆镇蔗湖村受淹水深最深4.7米。造成受灾8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5.38亿元,死亡6人,倒塌房屋38间。

机制建设

编制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设立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下设北部地区防台前线指挥部、城市防台防洪分指挥部和水上防台分指挥部,协调和督导全市防汛防台抗旱和抢险救灾工作。定期开展防台防汛应急培训,组织预案演练,加强对各级响应的研判、推演、处置。

监测预警

强化全过程实时监测、动态预警,8月7日启动Ⅳ级应急响应;9日8时升级为Ⅱ级应急响应;9日11时升级为I级应急响应,市四套班子领导分赴联系乡镇(街道)督查防台抗台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坐镇市防汛指挥部,现场指挥调度,全面部署落实防台抗台各项任务措施。

人员转移安置和交通管制

针对小流域山洪灾害易发区、山塘下游、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房工棚、低洼地带等防汛重点和薄弱环节进行大面积人员转移,共紧急转移安置6.4万人。并同时要求21个交通在建工程项目全部停工,5条渡运航线全线停航停班,13条重点客运班线停运,28条公交客运路线停运。

隐患整改

明确全市5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52处重点巡查区(不稳定斜坡)的预警责任人,要求每两小时开展一次监测巡查,确保排查预警到位。旱闸全部关闭,涉海工程全部停工,并做好防风防浪措施。共进港渔运船23只,渔业辅助船1045只,非渔船277只。山塘水库安全管理责任人和巡查员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对水库、河网进行应急调度,累计泄洪7230万方。

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

8月10日省委车俊书记亲临乐清市大荆镇检查台风灾情,指导救灾。8月11日,乐清召开减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动员部署会,成立市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下设民政救援组、水利设施恢复组等10个工作组,并成立市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专项指挥部6个,开展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组建由20家乡镇卫生院骨干组成的卫生防疫应急分队,分赴大荆等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累计出动1744人次,总消杀面积9525万平方米,实现受灾区域消杀全覆盖。累计出动动物防疫防疫人员6065人次,无害化处理死亡牲畜1614头、家禽122万只。9号台风登陆后第3天,所有通讯中断村恢复通讯;第4天,所有停水村恢复供水;第5天,22条县乡道路全部恢复通车;第6天,88条村道全部通车,201个停电村全部通电。救灾期间累计清运垃圾4.71万吨。为及时解决大荆镇“垃圾围城”现象,抽调4000余人,派出设备车420辆,于8月12日在建成区实施交通管制、封闭作业,通过12小时连夜作战,集中清理垃圾1.2万吨,以最快速度实现建成区垃圾基本清理到位。

(林昌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