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慢阻肺患者如何健康呼吸?先来看看这一篇
|
慢阻肺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有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第三大致死病因”,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我国把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列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十五个专项行动之一。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是“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呼吸,无与伦比”(Healthy Lungs: Never More Important) 。 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室内外空气污染物以及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通过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显著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国慢阻肺患者已经超过1亿人,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其中20岁及以上诊断慢阻肺的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人中慢阻肺罹患率达13.4%,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27%,吸烟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40%,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中国慢阻肺年均死亡人数已达128万,单病种死亡人数排名第三(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每2分钟就有5人死于慢阻肺。慢阻肺已经造成我国居民重大疾病负担和生命健康威胁。 综合以上我们为大家带来了慢阻肺的健康指导建议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有助于身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不吸烟(吸烟者戒烟); 避免接触二手烟; 在医生指导下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 不饮酒; 烧柴草、煤炭、木炭做饭时,注意通风,改善排烟设施; 接触烟雾、粉尘及刺激性气体的职业,应注意劳动防护,如戴口罩; 雾霾天外出注意戴口罩;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注意通风,避免呼吸道感染; 合理饮食,少吃多餐,避免吃得过饱。少吃容易导致腹胀的食品; 消瘦者注意补充蛋类、瘦肉等优质蛋白; 如无禁忌(心力衰竭、肾衰竭等),尽量保证水分摄入,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水分不足会导致痰变黏稠不易咳出; 可进行散步、慢跑等活动,但以不引起明显的呼吸困难为基础;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减轻精神压力; 用药指导 慢阻肺需要长期治疗,首选吸入疗法,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是最核心的治疗措施。治疗目标是防止疾病进展、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耐力、改善健康状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降低死亡率。 急症处理 慢阻肺急性加重主要表现为气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闷、发热、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黏度改变等,其最常见的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通常可以预防,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减少活动,尽快联系医生或到附近医院就诊,严重者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当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嘴唇发紫、腿肿、腹胀、食欲差、胸痛、头晕、头疼或昏迷等症状时,提示存在并发症,应尽快就诊。 护理与康复 1、遵医嘱坚持长期用药,不可随意停药。维持长期治疗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次数,降低死亡风险。 2、患者应每半年左右到医院进行肺功能等检查,了解病情进展。肺功能检查对慢阻肺的诊断、严重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均有重要意义。 3、平时可进行科学的呼吸运动,改善通气功能。 (1)腹式呼吸:可采用卧位、座位、立位练习,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内收,每次10~15 分钟,每日2~3 次或更多。 (2)缩唇呼吸:闭口经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6 秒,使肺内气体尽量呼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