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综合医改 加大公立医院控费力度,继续开展“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加大处方点评和处罚力度,有效遏制大处方行为,医疗总收入同比增长8.88%,门急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1.83%和-0.51%,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推进薪酬制度改革,联合市人社、财政部门出台3个薪酬改革文件,医共体牵头医院院长实行年薪制,年薪纳入市财政解决。配合市医保局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总额预算、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完成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同时,扎实推进社会力量办医工作,全市有民营医院17家,床位1570张,占全市总床位数的31.69%,门急诊471537人次,出院23071人次,社会办医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比均较上年提高。 医共体建设 建立3家区域医共体,54项重点任务已全部开展,省定月度任务完成率均达100%。全年公立医院门急诊3973095人次,出院98387人次;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3055890人次。县域内就诊率63.93%;基层首诊率65.46%。将干部管理、绩效工资分配和职称评聘、人事调动权限全部下放医共体牵头医院,全市核定3家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总编制5191名,由牵头医院统筹调配使用的成员单位空编186名。医共体牵头医院对成员单位财务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筹运营,市人民医院单独设置总会计师。 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在市人民医院建立心电、影像、病理诊断中心,在市二医和市三医建立临检中心,各医共体内均建立了消毒供应中心,实行县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分别完成心电诊断804例、影像诊断10673例、病理诊断44例、检验检查12676例。各医共体依托原有科室完成医务、财务、后勤等7大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对成员单位进行统一管理。规范药械采购管理,医共体内药械采购全部由牵头医院负责,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管理。 服务能力提升 乐清市建立了胸痛、脑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五大中心,成功抢救心梗病人239例,创伤病人61例,脑卒中病人163例。3家牵头医院在成员单位建立7家全—专门诊,3个专科医师工作站。鼓励牵头医院优质医师排班到基层坐诊,全市牵头医院医师排班到成员单位220人,服务5251.5天。全市医共体共开展门诊手术22038台,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5.60%;住院手术14786台,基本和上年同期持平。能开展门诊小手术的医共体成员单位从2018年的7家增加到27家,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手术服务能力。 医防融合 建立医共体公共卫生“两员一中心一团队”运行工作机制,以“团组驻点”等方式融入医共体,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创新慢病服务管理,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建立慢病管理服务中心,开设高危重高血压、糖尿病等9场特需门诊,开展10场基层医生能力培训班,取得“资源整合、区域融合、居民配合”的成效。 (倪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