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市志年鉴 > 乐清年鉴 > 2020 > 乐清市政府
  • 成文日期:

政务服务工作

发布日期: 2021- 03- 02 15 : 46 浏览次数: 字体:[ ]

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

6月下旬,市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婚姻登记、婚检等分中心以及市教育局、市政工程建设中心等7家单位入驻中心,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公安车管所、出入境等部分事项外,全市具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的32个部门1400余项事项入驻中心办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向政务服务中心“应进尽进”。

办事材料简化

会同市委改革办、市司法局、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等部门印发《乐清市办事材料简化工作推进方案》《关于做好全市政务服务办事材料简化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公布第一批《乐清市群众和企业办事证明事项简化清单》,将9个部门的67项办事材料通过直接取消、实现网上公示、调整为告知承诺等方式予以精简。全面推广运用数据共享简化材料,凡是材料清单以外的,凡是大数据已收集并开放的证照证明材料,凡是本部门产生的证照证明材料,凡是实行告知承诺的证照证明材料,一律不得要求办事对象提供。

“一件事”工作

省定41件“一件事”(24件公民个人一件事、17件企业一件事)已全部开展,其中,35件已全面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线下办,2件实现网上可办、线下可办(合同执行,办理破产),1件实现掌上可办、线下可办(个人公积金贷款),1件实现网上可办(惠企直通车),1件实现线下可办(获得信贷)。梳理省定“一件事”目录之外乐清特色“一件事”30多项,创新推行“公转商”贷款“一窗一网一次”改革,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公转商”业务专窗,整合住房公积金、不动产登记、商业银行等部门资源,通过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在线获取相关部门的共享信息,把原来至少需开5个证明跑6次以上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一次性办结,确保全流程办理“只跑一次”。改革后,“公转商”贷款发放从原来的至少6个月缩减到不超过20个工作日,实现贷款发放“不轮候”。2019以来,全市已累计发放“公转商”贷款467笔,金额2.23亿元。

“最多跑一次”改革

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实现一般登记4个工作日、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一般商品房交易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提交的申请材料压缩至4件以内,群众办理环节压减至1个以内;异议登记、查封登记、抵押权注销、地役权注销、预告登记注销等事项实现“即时办理”。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开展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会同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分3批召集各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办(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召开专题培训会议,将省委改革办《关于印发2019年省市县三级民生事项目录的通知》(浙改办函〔2019〕27号)规定的350余项县、乡级民生事项全部推送到乡镇(街道)的权力事项库,按照实体进驻、委托办理、自助机办理和代办兜底的方式实现民生事项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可办。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向乡镇延伸,在全市25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政务综合窗口,将医学死亡证明、丧事活动报告单、户籍注销等手续集中到综合窗口,实行丧事审批集成服务,群众只需“跑一次”“花10分钟”就能办好。

窗口审批服务监管

每季度召开窗口负责人会议,听取季度工作汇报,部署窗口工作,通报窗口季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以抄告单的形式发至窗口单位。加强中心窗口审批办件自查自纠力度,由中心分管领导带头开展值周检查,及时提醒、纠正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会同市纪委(监委)开展正风肃纪活动,加强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基层站所办事大厅和市中心窗口审批办件抽查力度,分别对教育局、市场监管局、环保局、交通运输局、卫健局等部门及基层站所300余个办件进行抽查,及时纠正审批办件违诺、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开通电子满意度短信评价系统,在事项办结后,系统自动向服务对象发送短信,针对不满意评价,中心及时核实情况,并根据相关规定对工作人员做出相应处理。开展办件回访及投诉处理,每月定期抽取30余个办件进行满意度回访,处理群众投诉60余件,提高群众满意度。

商事制度改革

推行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网办”“一日结”。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登记专窗,将涉及市场监管、公安、税务、银行、社保等部门的事项予以整合,通过全流程网上办理、数据共享来实现,材料控制在6份以内。实施以来已有6234户企业办理,网上办理率99.57%。推行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企业注销登记由2个工作日改为即办,申报材料由9份减至4份,实现税务、人社、市监等相关部门网上数据流转,实现企业从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的闭环式一网办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年末已经有1123户企业通过该平台申报办理。继续实行企业登记免费代办。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代办机构为企业无偿代办,全年累计办理9726件,为企业减负500余万元。

企业投资项目审批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厅,按照立项和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分别设置综合窗口。工程建设涉及到的发改、住建、国土、人防、气象等部门全部入住综合窗口,并按照阶段事项进行科学配置。全面落实系统应用,实现“一网通办”。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系统和网上审批全流程系统的运用,所有的民间投资项目审批必须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3.0平台操作,实行分阶段统一表单、统一申报,牵头部门综合预审,各部门并联审批。同时明确各阶段牵头部门职责,压实阶段审批实效。办理结果全部回传3.0系统,强化数据共享与应用,实现项目审批全流程“实时有监控、审批有留痕、程序全透明、责任可追溯”。全面加强联合审批,实行“集成服务”。完善联合会审、联合踏勘、联合验收等并联审批机制,变部门分头审批为联合办理,简化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已召集各类联合审查会议206个,联合踏勘项目51个,联合验收项目13个。2019年,全市已完成“最多90天”项目15个,“最多60天”项目48个,“最多30天”项目63个,实现率均为100%。

企业投资项目全程无偿代办

主动对接德力西集团、翁垟中兴科技园、浙江铁枫堂等企业,对代办项目进行排查摸底,分别制定审批进度计划表,倒排审批时间节点,实行“一个投资项目、一张审批进度表、一本代办日志、一名专人负责”的点对点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继续开展127个“供而未用”工业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工作,定期通报代办项目审批进度,对没有投资意愿或因企业自身原因等不能按期开工建设的项目,协助有关单位启动回收、置换土地手续。2019年,已开工建设项目82个,回收、置换土地11宗。

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市场化

牵头梳理调整《乐清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2019年)》,对88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凡未纳入清单的,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前置条件或审查环节。对保留的涉批中介服务事项,按照统一中介服务名称、统一承诺时限、统一办理材料、规范适用范围、规范收费行为、规范市场准入的要求制定规范表,并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公开。抓好网上“中介超市”平台建设,制作网上中介超市推广卡片放置窗口,推广政府投资项目选取中介服务进入网上中介超市公开比选。依托温州市网上中介服务平台,除依法依规要采取招标或政府采购方式确定中介机构的项目外,中介服务单项合同估价在2万元(含)以上的,一律通过温州市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公开择优选取中介机构。2019年,全市已有22个政府投资项目通过“网上中介超市”竞争比选确定中介服务机构,22个项目最高限价为382万元,最终成交价格为185万元,下浮率51.65%。抓好中介规范化管理。建立项目业主、审批部门、政务中心三方评价机制,定期对中介服务进行考核评价,并每月将评价结果汇总至“网上中介超市”。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对涉批中介的考核评价制度,定期组织考核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予以公开,方便业主选择中介机构。

“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体系建设

开展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加快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府数字化应用创新,抽调审批职能部门业务骨干组建“最多跑一次工作专班”,紧扣目标任务和指标要求,确保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落实。至年底,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99.49%,掌办率98.80%,即办率80.48%,跑零次率97.91%,承诺时限压缩比95.60%,材料电子化比例99.55%,最多跑一次率97.98%。全面推广“瓯e办”便民服务终端机应用。梳理各部门、各单位适宜在自助终端上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640余项,以“方便群众、就近办理”为原则,在全市各政务服务大厅、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成区人口集聚场所、中心村(社区)以及部分党建示范村等地设置便民服务终端机150台,在柳市镇、虹桥镇、北白象镇、城南街道设置4个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2019年,“瓯e办”便民服务终端已累计办理各类业务10万余件,极大方便群众办事。加快推广“刷脸办事”,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出入境办事大厅和车管所办事大厅等地的“瓯e办”便民服务自助机上加装身份认证模块,在办事对象忘记携带身份证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进行身份认证,开具临时身份证明,代替实体身份证使用,实现“刷脸办事”。推进涉侨服务“全球通”扩面增项。依托为侨服务“全球通”平台,将涉及户籍、出入境、不动产、公证、调解等11个部门的近80个事项纳入跨境远程办理范围。推进涉侨服务“全球通”扩面增项,将服务外延向国内边远省区和全国乐商拓展。已成功为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的华侨和昆明、乌鲁木齐的乐商办理有关审批服务业务,实现跨境、跨省远程办理“零”的突破,让“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惠及海外华侨和在外乐商。

(金顺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