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乐清 > 生活资讯
  • 成文日期:

疱疹性咽峡炎高发 医生提醒:勤洗手防病毒

发布日期: 2021- 05- 17 08 : 48 浏览次数: 字体:[ ]

上个周末,北白象章女士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得了疱疹性咽峡炎,不仅孩子遭罪,大人也要抽空将家里的玩具和用品消毒,让她在工作之余疲惫不堪。“小女儿刚开始发热时没有注意,只是在家中吃了退烧药,后来把大女儿也传染了。”章女士说,家里有小孩的家长,这段时间一定要留心。

记者了解到,近期儿科门诊尤其是儿童发热门诊病人激增,许多就诊的患儿表现为发热、高烧难退且反复,还出现咽痛、胃口差,婴幼儿出现流口水等症状。不少家长一进诊室,就急切地问:“医生,我家孩子是不是得疱疹性咽峡炎?幼儿园里好多孩子都发烧了!”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以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为主,传染性较强,传播快,好发于夏秋季,“六一”前后是高发期。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可合并有颈、腹和四肢疼痛。6个月至6周岁宝宝最容易中招。多由柯萨奇病毒A型引起,少部分可由EV71病毒引起,就是我们所说的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

“在近段时间就诊的儿童里,以幼儿园小朋友为主,由于病毒有潜伏期,因此有时候容易被家长忽略。”市三医儿科副主任黄旭清介绍,病毒潜伏期有3-5天,此时患儿无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大量复制。前驱期1-2天,突然高烧38-40℃,可伴有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上腭粘膜出现水疱。溃疡期出现低烧或退烧,是宝宝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致出现流口水、拒食等症状。因为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引起,多没有特效药物,一般也是对症处理为主。少部分患儿合并细菌感染,可考虑加用抗生素。

有些家长也会有疑问,明明打过手足口病的疫苗了,为何还会得疱疹性咽峡炎?医生介绍,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多是柯萨奇病毒A型,跟手足口病不算有交叉,即使此次的疱疹性咽峡炎是EV71病毒感染,但导致手足口病除了EV71外还有别的病毒。目前手足口疫苗主要是针对EV71病毒,接种疫苗之后感染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概率以及重症的几率都会小很多。

如果宝宝得了病,一定要注意隔离,患儿应待在家中,一般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致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孩子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以及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等情况,一定要尽快就医。家长在照顾孩子时,选择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牛奶、蛋羹等,食物温凉,不宜过烫。餐具要及时消毒。常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孩子多喝凉白开水,冲刷创面。同时家长也要做好手卫生,饭前便后、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儿童粪便后均要洗手。

怎么预防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流行期间不要带小朋友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同时勤洗手,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儿童使用的餐具及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小朋友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