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文明家庭丨温州市文明(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系列报道③——陈晓玲家庭
|
日前,2021年温州市第二季度文明(最美)家庭名单揭晓,乐清市陈晓玲家庭、林时权家庭榜上有名。他们感人的家风故事传递着见贤思齐的力量,展现新时代文明家庭的精神风貌,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 主要事迹——陈晓玲家庭 “瓦盆风弄晚,夕露沾我衣,但使愿无违。”在淡溪镇柏岩村丰之源石斛庄园,蓝色、紫色的绣球花开了,风声送来树上石斛私语,每一次呼吸都像一场盛事。一场夏日午后的骤雨,穿过阳光房品茶室和走道的风里泥土的气息,翠绿色石斛树在银灰的天空下摇摆的样子,雨落在溪塘里激起涟漪的声音,是认真生活着的陈晓玲,八年来,执着地追寻石斛庄园梦。 接受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44岁的陈晓玲笑了,就像溪塘里、雨里、雾里悄然张开的一朵淡淡的石斛花。“在庄园,有鸟叫,有微风,有花香,自由自在地‘晃荡’一整天,感觉云呀,水呀,天空呀,远处的山呀,没有一样不是和自己在一起。”陈晓玲说。 瓦盆风弄晚 在丰之源铁皮石斛庄园,只见种在猫头鹰形状木质盆栽里的铁皮石斛可爱又文艺。“木质盆栽是我们上山砍下来锯成圆柱形,再贴上眼睛、嘴巴等,炯炯有神,生动、灵气。”陈晓玲告诉记者,这些铁皮石斛猫头鹰盆栽都是她动手做的,发到微信朋友圈不到一天,就收到100多盆订单,不少杭州等外地的朋友都想要。 “石斛花开时,花姿优雅,玲珑可爱,气味芳香。”陈晓玲说,养猫头鹰盆栽,怡情养性,让庄园一下子俏皮、童趣了很多,也是疫情期间,产品创新的新尝试。“统计报表显示,今年1月至5月,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多,这得益于销售创新和产品创新。”陈晓玲说,这份数据出乎意料。 疫情有所好转,没通快递前,她有一个月时间每天开着奔驰车送26元一只的铁皮石斛牙膏上门给顾客。快递通了以后,她和住在本村的员工,抓紧给仿野生种植的石斛翻棚,陆续给上海、杭州、福建等地的客户发了30多万元的石斛鲜条,还将价值70多万元的石斛种苗发往云南客户。同时,充满爱心的陈晓玲除了向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捐赠医用物资外,还向武汉捐赠3180元一斤共价值16万元的石斛切片。 三月,她还带领员工学习直播方式,策划直播方案与构思剧本,亲自上阵直播,每次短短一个小时,就卖出两万多元的铁皮石斛鲜条和牙膏、香皂等产品,四场直播下来,创新销售思路带来不少新客源。 最近,她又开始策划拍摄小视频,推广石斛文化。石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也极具观赏性。在陈晓玲看来,石斛是乐清特色农产品,经过10多年积累,乐清铁皮石斛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成为温台地区首个产值超18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集群,而这也让她在石斛路上走得很自信。 夕露沾我衣 2012年夏天,陈晓玲握着石斛这把钥匙,慢慢向一个新的故事走进,这八年丰盈饱满,她觉得幸福。“其实,我从小有个庄园梦,电视里庄园内成片的玫瑰花,是少女的梦想。36岁时,丈夫希望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思考成熟后,我离开家族电气企业追梦,亲戚林业专家告诉我,乐清的天气土壤条件种出的玫瑰花,可能会烂成一片,建议我种植石斛,既有庄园,又有效益。”陈晓玲说,那时她对石斛并不了解,还是一头扎进来。 初生牛犊不怕虎,投资200多万元,陈晓玲把庄园选中在淡溪镇柏岩村,可那时石斛行业正面临着供应过剩、行业洗牌、产品价格断崖式下跌的窘境。当年上半年,一个石斛瓶苗售价为25元至30元,到了年底石斛瓶苗甚至低至3元一个。于是采购了50万瓶母本的她,听从父亲的意见,当机立断,只留下5万瓶,减少后期投入,硬着头皮撑下来。“我一边种驯化苗,一边种鲜条,慢慢地从零收到盈利。”陈晓玲说,实现梦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在“中国铁皮石斛之乡”乐清,拥有铁皮石斛企业近300家,竞争压力大,作为乐清行业唯一女企业家,陈晓玲从容以对,以独特的种植方式和衍生产品,迈入高端养生保健品市场。“我开始做石斛皂,白天生产石斛瓶苗,晚上生产石斛皂。最初的石斛皂,都是我一手手捏出来的。先是送给朋友试用,朋友说很舒服,我就开始销售。”陈晓玲说,2015年,石斛香皂获得义乌国际森林博览会创意大赛三等奖,2016年9月,她还将石斛制作成牙膏…… 几经挫折之后,陈晓玲探索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为人类生活增添健康元素”为经营理念,打开市场,还带动了乐清120多户农户致富。坚定而刚强,稳重而丰富,持久而淡定,陈晓玲在逐梦道路绽放最美的自己。同一年,她还获温州市十路英才百名“最美温州女性”称号。作为乐清市女性社会发展组织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她常带领会员学习石斛文化,邀请专家来开展石斛公益讲座。 从铁皮石斛种植,到衍生产品研发生产,再到石斛休闲旅游,踩着国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风口,陈晓玲的石斛产业在不断扩大。就在“五一”假期,庄园陆续迎来2000多人来观光。夏天来了,不少亲朋也来庄园感受石斛的魅力,或在山涧、石斛林里拍拍照,或在品茶室内饮石斛柠檬茶一杯,或写大字几个,或端坐片刻,心静自凉也安。这也是陈晓玲喜欢的生活,静下来,勇气自生。 但使愿无违 今夏宜勇敢,宜乘风破浪。陈晓玲说,走过八个夏天,石斛庄园愈发成为陶渊明笔下的诗意之地,从最初的23亩陆陆续续增加到130多亩,除了种植石斛,还栽种着10余棵樱花、三角梅等。庄园一直在迎接变化、接纳变化,并成为变化的一部分。 在充满变化的日子里,自然辛苦,即便辛苦,仍要坚持去做。“我脸上的晒斑,就是每天在大棚里留下来的,夏天40度,我巡棚一巡都要一上午,都要中暑好几次,每次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附近黄塘村外婆家,让她帮忙挑痧,80岁的外婆总很心疼看着我,还有点发脾气,不让我再做庄园了,这时我都会不说话。让老人家担心我心里过意不去,希望能照顾好自己,又能阳光满满地追梦。”陈晓玲说,还记得,那会真的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早出门都要忙碌到凌晨2、3时回乐清的家。有一段时间,组培室污染很大,她独自留在组培室寻找原因。她思索着会不会是控温没控好,就一个个温度计地观察,一待就到深夜。 2900多天,追着月亮跑,陈晓玲用时间将石斛庄园梦写成诗。她说,这背后还有一位爱她、支持她的丈夫:李克霖。今年,李克霖在妻子的庄园充值20万元,让妻子更有信心化危为机。要是庄园内有机械问题,比如100升搅拌机零件坏了,她的丈夫就第一时间来把帮忙维修。仔细看,组培室内电线整整齐齐,这个小细节也是她丈夫的功劳。陈晓玲告诉记者,前几年,丈夫鼓励她实现梦想,不要让人生有遗憾,除了物质支持,还把孩子照顾得很好,这份爱,从心里特别感动,除了亲人,朋友们也总在最需要、最困难时伸出双手,所以追梦中的苦,也会成为甜。在追逐石斛庄园梦的同时,她还圆了教师梦。师范毕业的她,在空闲之余去西藏公益支教感悟人生。 如今她的庄园被评为乐清市农业龙头企业、“妇”字号农业龙头企业等。“只要尽力、努力,就无怨无悔。”陈晓玲说,接下来将在庄园打造石斛文化厅,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