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乐清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36号提案的答复函 乐清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乐清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36号提案的答复函 |
施成勇等委员: 你们向乐清市第十三届政协乐清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做好我市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文章的提案》(第36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要做好我市文旅融合,加强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的建议,问题分析切中要害,对策措施精准独到,对于我市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加强文旅融合促进乡村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新动能,以生态休闲产业带和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为重点,致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健康、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创建了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推进“文旅名市”建设,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实现乡村绿色生态崛起。 通过整合、串联我市西北部山区生态、旅游、人文、空间资源,打造了山水雁楠乡村振兴黄金带、仙溪怀古·康养雁北示范带、中雁绿道·乡村致富示范带、红色传承·绿动岭底示范带、花果飘香·滨海田园示范带等以旅游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其中,仙溪怀古·康养雁北示范带以森林康养、文化旅游、石斛产业为特色,中雁绿道·乡村致富示范带以风景旅游、农业观光为特色,红色传承·绿动岭底示范带以红色旅游、农事体验为特色,花果飘香·滨海田园示范带以花果种植、水产养殖为特色。山水雁楠乡村振兴黄金带是一条以特色农业、旅游观光、运动休闲为特色的示范带,也是温州市重点打造的3条黄金示范带之一。这些示范带建设坚持以产业强、环境美、文化好、治理善、农民富为目标,走出一条符合乐清资源禀赋、彰显乐清个性特质的乡村振兴之路。 与此同时,我市推出了多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业态功能多元、主题特色明显、配套服务良好且具有影响力、市场美誉度的休闲旅游好去处。其中,“乐清市探花赏莓尝斛、追寻霞客踪迹2日游”精品线路入选2019年浙江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截止到2020年底,我市累计创成3A级景区镇3个(柳市、北白象、虹桥)、景区村95个(其中A级54个、2A级28个、3A级13个)。下山头村、龙溪村分别入选2018年度、2020年度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你们所提出的关于打造文旅重点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创新力度、创新营销手段、引入民间资本培育文旅人才队伍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以我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实施为契机,加强旅游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以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促进旅游消费升级,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高质量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用好专班机制,加强政府服务 专班运作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大创新性工作机制。我市于2021年1月成立了旅游专班,专门负责统筹推进全市旅游产业扩消费、促投资、拓市场等工作,下设1个办公室和消费促进、投资推进、宣传营销、政策支持、交通保障、统计评价、“微改造、精提升”等7个专题小组。我市以旅游专班为载体,开展对各地旅游工作指导协调,强化政策支持,强化资金、交通等要素保障,完善旅游统计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效应,开拓形成新的旅游发展格局,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点线面齐发力,打造乡村旅游新格局 1.关于点。高质量推进“千村百镇十城景区化”工程,以各级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创建提升为抓手,培育突显艺术点亮乡村和乡村旅游人才孵化器为内涵的乡村旅游版块,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景画卷。2021年,我局将继续加快景区周边村庄环境改造提升,指导雁荡、芙蓉、淡溪3镇项目建设,联合开发,创建3A级景区镇;指导创建景区城1个(中心城区或滨海新区);创建A级景区村50个,力争景区村全面开花,遍布重点乡镇,推进城乡环境优化。 2.关于面。一要打造山海度假休闲旅游板块。以雁荡山地貌奇观为背景,依托乐清湾天然海洋资源,做好山海旅游结合文章,以雁荡镇为核心辐射智仁、仙溪、大荆镇、龙西、芙蓉等乡镇,建设集观光度假、康体养生、运动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旅游区。二要打造乡土文化旅游板块。利用清江海上养殖区、四都乡生态示范乡、岭底巨科农场等农业项目和南岳、蒲岐海上休闲渔业项目,结合淡溪王十朋故里、永乐游击自卫总队纪念馆等人文资源,以丰富的海上牧场资源和浓郁的乡土特色资源吸引游客,开发具有了解海水养殖和农业生产活动、品尝特色农家菜、体验乡村生活等功能乡土文化体验旅游基地、红色旅游基地。 3.关于线。以“黄金海岸风情线”“奇秀山水风景线”“古乡古韵风情线”三条贯穿全域的旅游风景线为轴,点线连成片,打造多个配套齐全、辐射带动性强的旅游板块,建设全域景观体系。一是打造山海度假休闲旅游板块。以雁荡山地貌奇观为背景,依托乐清湾天然海洋资源,做好山海旅游结合文章,以雁荡镇为核心辐射智仁、仙溪、大荆、龙西、芙蓉等乡镇,建设集观光度假、康体养生、运动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旅游区。二是打造乡土文化旅游板块。利用清江、四都、岭底、南岳、蒲岐等农旅项目,结合王十朋故里、永乐游击自卫总队纪念馆等人文资源,以丰富的海上牧场资源和浓郁的乡土特色资源吸引游客,开发乡土文化体验旅游基地、红色旅游基地。三是打造现代都市旅游板块。以乐清城区为中心,辐射虹桥、柳市、北白象等乡镇,加快推进城市夜游绿化亮化工程,推进柳白智能电气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虹桥电子智联小镇建设,打造乐清产业旅游新亮点,形成集文化创意、商务会展、工艺美术、科技智造等内容的产业旅游新品牌。 (三)立足创新融合,推进新业态新产品迭代更新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新时代新变化,要深度融合“旅游+文化”,从乐清千年古县的历史文化、地名文化、非遗传承等层面入手,讲好“乐清故事”,说好“乐清风情”,传承“乐清文化”。依托镇乡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文化创意园、镇文化中心、村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融入旅游功能和旅游元素,打造具有浓郁乐清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体验项目。要积极发展“旅游+农业”,依托田园景观、农业产业、农耕文化等资源要素,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农业、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做大赏花、采摘、户外徒步、民俗体验等特色文章,打响清江李花节、淡溪杨梅节、岭底枇杷节、智仁竹文化节等乡村旅游节庆品牌。要加快发展“旅游+康养”,依托雁荡石斛、灵山红豆杉基地等中医药资源,以“绿色生活、休闲养生”为主题,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依托雁荡十八古刹、白龙山天下第三福地等宗教文化资源,以禅意、禅茶、禅食为主题,打造禅意养生文化旅游项目。要培育发展“旅游+运动”,依托大雁荡山脉的森林、山地、溪流资源,积极发展徒步、登山、漂流、溯溪、自行车、瑜伽等体育运动旅游休闲项目。要创新发展“旅游+新兴产业”,整合农产品加工、工业产品制造、创意设计等企业资源,开发特色科普教育、亲子互动、科技体验旅游产品。通过不断探索“旅游+”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共生共荣。 (四)紧抓项目建设,实现遍地开花 紧抓全域美建设契机,打造文旅精品项目30个,总投资300亿元,2021年着重点主抓的项目共14个,包括王十朋状元故里项目、“仙溪古镇”文旅提升工程、黄檀硐景区综合改造提升项目、白石中雁十里湖山精品线路项目、雁荡镇西门岛全域美建设项目、北塘花果飘香田园综合体项目、淡溪镇“溪路踏歌”项目、冯村片“醉美小荆”项目、虹桥镇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园(白马园美丽田园)等,总投资5.548亿元,2021年度投资4.743亿元。 (五)优化旅游品质,提升游客体验 一是发展智慧旅游。构建全域旅游智慧大脑,组建市全域旅游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地理定位等先进技术,构建覆盖旅游景区、餐厅、购物场所、交通站点的旅游信息采集、数据统计体系。争取建立覆盖全域的智慧交通调度网络和智慧休闲监管系统,实现旅游休闲空间人流和安全的实时监测。实现旅游景区免费Wifi、智能门禁、安全监控、在线预订、智能导游、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二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以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围观感受为导向,实施旅游“微改造、精提升”,对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接待场所提出环境精美、体验精致、服务精心、设施精良、运营精细“五精”要求。提升旅游饭店服务,力争5年内新建高星级酒店3家。推动民宿经济发展,落实《乐清民宿管理办法》,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推进“艺家乐”文化民宿群等工程建设,打造精品民宿、乡村民宿,发展侨家乐特色民宿。三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落实旅游公交专线、环线,全面推行一批新能源动力观光车、观光巴士,投放1-2辆城市观光巴士,争取实现交通枢纽零换乘、风景乡道村村通、重点景区直通车等专项服务,逐步构建快速、便捷的旅游公共交通系统。2021年继续完善布点规划,在人流量较集中的地方规划新建一批旅游厕所,满足游客需求。完善全域旅游交通指引系统、景区标识标牌,加快建设一批房车露营基地与旅游咨询服务驿站,细分市场包装各类旅游产品线路,满足日益增长的自助旅游需要。进一步丰富西门岛海洋滨海旅游要素信息、乐清湾休闲渔船等设备租用咨询服务内容,提升旅游热线服务水平,推进旅游服务热线与市民热线一体化建设、全域化覆盖,实现旅游服务中心与大数据中心有机融合。 (六)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民间投资 全面整合现有文化、旅游等方面扶持政策,出台新的扶持政策。落实旅游用地改革措施,鼓励盘活存量和低效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重点文旅项目土地供应。创新旅游融资机制,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支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加大重大文旅项目招商力度,力争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投资旅游大项目。坚决落实A级景区、A级景区村镇、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A级旅游厕所等创建的奖补政策。 (七)加强营销推广,塑造文旅品牌 我局将研究制定文旅消费刺激性政策措施,培育打造业态多元、服务多元、场景多元的经济形态。推出消费惠民措施,完善影院、文化演出场馆公益票制度,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等政策。着力丰富产品供给,促进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行业创新发展,引导文旅场所增加参与式、体验式消费项目。鼓励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拓宽展示和销售渠道。 (八)加强人才培育,完善人才体系 建立文旅人才建设机制,实施文旅人才培训计划,开启文旅专业人才整体培养模式,培养一批高素质本土文旅人才。加强与高校合作,每年至少举办一期文旅工作培训班。建立文旅融合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专家智库,为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编制、决策咨询、政策制定、人才培养等提供咨询和业务指导。加大民间文旅人才培养力度,把民间艺人、业余文艺骨干、文旅志愿者等纳入业务培训规划,纳入人才服务对象。实施“未来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群研培、“金牌导游”培育等计划,发掘培育文旅专业人才。优化雁荡山旅游学校职业教育定位,培养适应乐清旅游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感谢你们对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市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张建钊,联系电话:61880388。 乐清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6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