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探索区域特色劳动教育新发展?来看看乐清这个学区的实践经验 | |||
|
|||
前不久,“筑基五育,劳动教育助力学生和谐成长”——乐清市教育局柳市学区2022年劳动教育现场会在北白象镇第五小学召开,柳市镇、北白象镇、磐石镇、柳市学区以及辖区多所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共同探索柳白片区特色劳动教育新路径、新模式、新发展。 据悉,柳市学区的中小学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多措并举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教会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劳动素质,提升学生劳动教育品质,使劳动教育成为助力五育并举、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教育新抓手。 柳市镇第十五小学:“三馆一园”促进教学改革 走进柳市镇第十五小学的农耕展馆,只见锄头、石磨、斗笠、蓑衣等一系列农耕老物件一一映入眼帘,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饱含厚重的历史感和亲和的文化感。此外,该展馆多形式展示无土栽培方法、种子简介、鱼菜共生示意图、显微镜、水的酸碱度测量、解剖实验等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柳市十五小地处柳市镇象东社区,拥有农耕展馆、德育展馆、非遗展馆和智慧园等“三馆一园”。近年来,在国家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该校以温州市第三轮课堂变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养课堂”教学改革,以校本课程“智趣巧手”为切入点,依托“三馆一园”,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课题研究、跨学科作业设计项目化学习中的优化使用,从而让“博雅,让每个孩子艺彩绽放”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 据悉,学校占地13亩,其中2亩被划分作为学校的劳动基地。基地开辟了大棚区、养殖区、果园区、蔬菜区、“鱼水共生”水循环使用区、学生实践区等几大区域。在这里,学生们亲近大自然,释放天性,“沉浸式”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在增长见识中的过程中懂得珍惜食物、珍视生命,也在团结合作中体会有付出才有收获的成就感。 该校负责人介绍,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开设了丰富的劳动类拓展性课程,如木工、太空泥、米塑、编织、十字绣、水果拼盘等。“智趣巧手”系列校本课程则结合当地民间工艺黄杨木雕、细纹刻纸、金漆圆木,融入现代元素,教授学生采用雕、锯、剪、贴、折、画等多种技法,创作出一件件独具特色的作品。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整体素养得到发展,在乐清市艺术节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课程的研发丰富了教师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养。 学校还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作业设计,从“艺彩非遗我来说”“精彩工艺我来讲”“出彩名人我来诵”三个维度建构起一个完整的“家乡象阳”的真实面貌。立足展馆,筛选相匹配的作业内容,根据作业菜单,分模块、分班级、分学科、分周次,使作业与生活相融合,促进深度达成作业目标。 学习用中成药制作香囊、参观浙江章光101有限公司、走访当地民间手工艺人、开展垃圾分类环保行活动……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生活,更好地了解家乡,有效培养公德心,以及共建和谐社会的情怀。 柳市镇第八小学:“开心农场”融合五美教育 葡萄缀满了枝头,玉米挺拔了身子,丝瓜笑弯了腰,南瓜滚圆了肚子……柳市镇第八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开心农场”一年四季蔬菜瓜果不断,丰收之景与琅琅书声相映成趣。该“开心农场”创建于2007年,面积3亩多。目前,全校29个班级在“开心农场”有相应的29块“自留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劳动实践。依托“开心农场”,柳市八小不断打破学科边界,在劳动中拓展学科知识,让劳动教育的理念实实在在地贯穿于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一年级学生在土里、树上寻访小动物并做好记录;二年级学生观察农作物的内部结构并记录;三年级学生将蚕的一生(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进行了拍摄,不仅写养蚕观察日记,还详细、生动地画出蚕的生命周期图;四年级的科学兴趣小组栽种凤仙花,细心呵护,作画记录;五年级学生手绘果蔬自然笔记;六年级学生观察两种土壤对果蔬品种选择的影响,撰写调查报告——这是该校自然科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课程,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动脑、动手,大有收获。 除了自然科学,该校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也都被厚植劳动教育的内涵,将劳动教育融合渗透于课堂。比如音乐课上,低年级学生歌唱和劳动教育有关的歌曲《大家来劳动》《洗手绢》,高年级学生用沙锤、串铃、手摇鼓等打击乐器来演奏乐曲《苹果丰收》《土风舞》。又如体育课上,学生做《劳动最光荣手指操》或《开心农场劳动操》,随着《悯农》等歌曲,配以锄地、翻土、挑担、播种等动作,妙趣横生。 类似的学科融合,以及学校多次举办的蔬菜义卖和水果沙拉制作等大型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快速掌握劳动技能知识,并调动了学生学习劳动技能的积极性。另悉,每年柳市八小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天,都会收到学校精心准备的礼物——一颗种子,种子上印有“积极”“诚信”“责任”“热爱劳动”“快乐成长”等词语。新生们将种子带回家播种,全程细心呵护。“希望我们八小的孩子们从踏入学校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从小热爱劳动的孩子。”该校负责人说,学校依托“开心农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从而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柳市镇第五中学:“分田到班”打造学生乐园 “现代化的学校到处都是,留有一片田园的校园却稀缺,希望把这片田园打造成学生的乐园。”柳市镇第五中学负责人在微信朋友圈里提及的田园正是学校里一块面积约4亩的劳动基地,这是该校师生一筐一筐地往外搬石头,又一筐筐地往里搬泥土,将一片石头地整理建设而成的一块菜地。 学校将这块菜地分成16垄,每个班级认领1垄,种什么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出点子、购种子、播种、浇水、施肥、收获……忙得不亦乐乎。每到收成时,蔬菜瓜果五花八门,学校便适时举办“土豆宴”“蔬菜节”,让学生体会丰收的快乐。语文老师或班主任则恰到好处地布置作文、周记,让学生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优秀作业还被展示在宣传窗里,一起分享成功与快乐。在让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亲自动手的同时,学校着力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劳动成为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该校以校内劳动基地为中心,将劳动教育延伸到日常校园劳动和校外志愿活动、家务劳动。植树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植树活动;劳动节,组织学生全校大扫除,清洁校园卫生,美化绿化校园环境;世界环境日,组织学生到白慎河游步道清理垃圾。此外,学校组织七、八年级学生外出研学,重走长征路,体验草鞋编织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促进他们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并在劳动实践中建立合理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互相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强化合作意识。该校还充分发挥家校共育作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扫地、拖地、洗碗、更换灯泡、编织围巾、清洗电风扇、换装水龙头等家务劳动,在劳动中体会家长的不容易,懂得宽容和理解,增强家庭责任感。 另悉,北白象五小以耕读文化为教育理念,以劳动教育实践为核心,进行顶层设计,注重知行合一。学校结合每年的四季果蔬,开发拓展课程,如前期开展菜园土壤研究,柿子熟后分班协作采摘,开展集体诵读、绘画、写作、科学观察等项目化实践作业。 突出学校劳动主体责任 劳动教育是教育“德智体美劳”各领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021年两会,政协全国委员会建议鼓励大中小学定期开设学农类实践活动,传承“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让“中华社稷”根植孩子们的心田。 2022年,温州市、乐清市相继印发《劳动教育方案》,指出要把劳动教育贯通中小学各学段,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要注重学科劳动教育的渗透,能实施校本化劳动教育课程。 柳市镇学区负责人表示,要依靠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方力量,建设中小学劳动教育共同体,推进三个融合(“五育”融合,区域文化融合,劳动、研学与综合实践融合),实现“四方有协同,全域在行动,校校有亮点,生生爱劳动”目标。 其中,学校要突出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做到“五个一”,即开设好一节劳动必修课、建设好一支专兼职劳动教育队伍、落实好一个劳动教育专用教室、配置好一批劳动教育的工具、制定好一个劳动教育的方案。(郑望喜/文 学校供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