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报

“双减”在行动 | 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落实项目化作业有攻略

发布时间:2022-02-17   来源:信息中心

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乐清市教育局认真谋划部署,各中小学积极探索行动,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目标,以教学常规精准化管理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以作业有效管理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在“双减”背景下,把“学知识”和“育人”完美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乐清教育发布”遴选部分学校“双减”工作探索中的一些典型案例与大家分享。今天,我们推出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的经验做法。

“双减”背景下,要保证“学足学好”,需要变革学教方式,凸显选择性、个性化。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以“作业”为切入点,从学生特长、爱好、兴趣出发,借助项目化学习整体推动学教方式变革,助推“减负提质”和“五育并举”双轨运行,取得良好成效。

一、重构项目化学习的顶层设计

学校基础课程、学院拓展课程、学舍生活课程是学校的“三学”课程体系,历经多年的完善,成为学校博雅教育的名片。“双减”要求下,一要发挥课程的优秀传统,二要补上课程短板,方能适应变化,助力学生更好发展。为此,学校推动“两进两出”的课程群优化,为项目化学习搭桥铺路。

“两进”:第一,“进一步凸显德育课程群”,作为浙江省“一校一案”优秀德育案例学校,一则加强德育SGC课程群中的“大思政课”建设,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立德树人;二则年级、班级融合《育英红》《班级微课程》等子课程,深化“一班一品”,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和班队活动中,为主题性项目化学习搭桥。第二,“进一步夯实艺体课程群”,艺术课程群包含《纸艺》《竹竿舞》等多个课程,是集音乐、舞蹈、美术、体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体育组相继研发体育竹系列、四球系列、“绳彩飞扬”系列、龙狮课程等课程项目,形成年级体育课程序列。这些架构也为体艺项目化学习铺路。

“两出”:第一,“出知识类小课程”,把语文、数学、英语中的一些知识类的拓展课程去掉;第二,“出机械重复的学科作业”,教务处严格作业控量,出台课堂作业课内化、课内作业精细化等要求,删减大量机械重复的抄写、计算、死记硬背、单元测试等作业。

“两进两出”,使得课程瘦身,课堂提效,负担降低。借由此,学科微项目化、项目化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项目化性质的作业设计有了时空保障、动能开发、流程把握、成效展现。

二、铺设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路径

项目化学习是进一步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主动学习,以单学科、多学科和跨学科等多种方式呈现。“双减”实施以来,学校在项目化学习上积极发力,形成了“1234”的实践路径。

“1”,即各学科建设一个核心团队。在学校教科室的统领下,全校各学科均建设了核心团队,语文、数学属于大组,分别组建了中低段、高段核心团队。各团队招兵买马,聘请专家、联动集团以及市地教研部门,充分彰显基层活力。如体育团队联动石峻名师工作室推动龙狮项目化学习,收到良好效果。

“2”,即推出两个案例。要求各学科一学期推出两个案例,可大可小,可单独学科,也可跨学科。如语文学科着力在学科项目化学习推动,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以“博物展览”为任务驱动的习作单元项目化作业研究;数学组一年级开展了基于认识钟表的项目化系列作业;科学学科实施展示“制作一个捕蟑螂器”、“百草园的设计与建设”等项目化实践作业;美术学科从学科融合视角出发,以“纸艺”为媒介,构建合理的问题情境,开展了立体纸雕、纸板造型、纸艺服装、趣味衍纸、立体折纸等融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教育。

“3”,即三方面主要实施策略。一是把项目化学习与学校研究项目融合,如语文学科借助“一进一联”市级项目研究;数学学科依托“一题一课”研究项目,借“题”发挥,由题到题组再到题组模块,串珠成链,建构模式。二是进行项目化学习、作业设计评比,教学展示等,借助学校特色科研项目“育英之秋”、“学术月”,为深入项目化作业研究搭建主阵地。三是推动项目化作业评价机制建设,如“百草园的设计与建设”,融合了美术设计的美学认知、中草药的习性特点的科学素养、如何栽种及保养等的有效信息收集与整理、栽种过程中的劳动体验、观察日记撰写的语文素养等,多元评价,多元发展。

“4”,即形成了四种形式。一是校园主题项目式活动化作业,如龙狮文化主题运动会、海洋2.0主题运动会、民族民风主题运动会等,其中海洋2.0主题运动会的参评助力学校获得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30强称号。二是学科微项目化作业,如:二年级针对统编版二上第四单元,设置了“祖国山水美如画”这一微项目活动。结合园地中“动车票”这一载体,创设“坐上动车去旅行”这一大情境,将精读课文与园地内容进行了重组。三是单元整组项目化作业,如六年级组开展了《走进鲁迅》阅读单元的项目化作业研究,并在“育英之秋”活动中进行过程展示。四是跨学科项目化作业建设,如“花样戏剧”以英语戏剧为载体,通过创建情境场,以学校活动、班级活动、家庭活动、学生自主活动为依托,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有机整合,搭建了“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平台。

三、拓展项目化学习的场馆链

为推动项目化学习,学校充分建设场馆资源,目前学校开设陶艺馆、航模室、快乐大巴创意工坊、科学馆、天文馆、龙狮馆、生活体验馆、“中药百草园”等场馆。

学校各大场馆的开设与活动开展,把教室变成学室,以多元学科课程整合为载体,突出场景化、游戏化、智慧化、让学习在不同场景发生,培养学生的沉浸式思维、游戏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如学生在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天文馆里,借助天象观测区、天文图书区、天文教室区开展天文观测的项目化研究。生活馆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左右,可容纳学生60余人同时上课,馆内烘焙设施一应俱全,能充分满足学生实践烘焙课程的操作需求。“中药百草园”基地,学生进行中药分辨、基本草本中药种植、草本中药标本制作等劳动实践。基于AI的阅读亭能自动评价朗读、歌唱,人工智能进行指导;AI与跳绳融合,同样激发学生参与欲望,这些泛在的学习场景建设,助力项目化学习、项目化作业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