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
|
农机化补助 全年发放农机购置补贴717.71万元,其中中央补贴484.13万元、省级补贴66.29万元、县级配套补贴86.38万元、县级附加补贴80.91万元,受益农户842户。 农机装备投入 全年推广享受财政补贴农机具1074台,其中拖拉机1台、耕地机械795台、茶叶加工机械5台、碾米机械3台、装卸机械1台、温室大棚设备17台、干燥机械44台、谷物收获机械26台、茎秆收集处理机械3台、水产养殖机械70台、修剪机械7台、植保机械8台、中耕机械26台、施肥机械7台、育苗机械设备8台、栽植机械49台、其他机械4台,其中1台抓草机和3台秸秆粉碎还田机在全市首次推广应用。推广硬质育秧盘2.5万只,引进302套北斗农机智能管家应用于大中型农机装备。全市农机总动力21.21万千瓦。2020年创建省级水稻产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1个(累计4个)、示范基地1个(累计7个),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 农机作业水平提升 全年引进植保无人机8台(累计37台),飞防植保作业面积39.9万亩次。全年机耕总面积42.07万亩,水稻机械种植面积16.51万亩,机收总面积24.09万亩(其中油菜机收面积5085亩),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90.37%,粮食机械烘干率94.02%。 农机社会化服务 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共有规模农机化服务组织44家,其中农机原值100万以上6家,服务内容覆盖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各环节,承担全市水稻机械化种植、烘干这两大薄弱环节65%和70%以上。创建省级农机示范社1家,累计5家。建成市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占地面积11.2亩,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总投资1800万元,全年粮食烘干、大米加工、植保社会化服务作业量分别达3500吨、5000吨、23万亩次,提升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农机安全监理 以变型拖拉机安全监管为重点,深化警农合作机制,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全年农机零事故,农机安全形势良好。全年共组织宣传9次,制作各类宣传资料、用品4500余份。开展执法检查96次,出动执法人员557人次,查扣拖拉机152台。检查农机生产经营单位、农机维修网点等19家,整改安全隐患3个。全年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28台,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审验、补换证99本。加强变型拖拉机安全监管。全年办理拖拉机报废业务549台,档案注销业务703台,实现本地籍变型拖拉机全部清零,强制报废外省籍拖拉机18台,26位拖拉机驾驶人通过培训考取机动车驾驶证,成功实现转岗。发放拖拉机报废补偿资金346.3万元,其中报废补偿128.1万元、提前报废奖励213万元、转岗补贴5.2万元。全年投保农机综合保险机具215台,保费总额20.84万元,财政补贴16.67万元,农机具出险理赔42台,赔付66.2万元,农机综合保险在护农保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刘文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