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市志年鉴 > 乐清年鉴 > 2021 > 市情概况
  • 成文日期:

历史沿革

发布日期: 2022- 02- 21 16 : 55 浏览次数: 字体:[ ]


历史变迁

东晋建县之初,县境包括木榴屿(今玉环县)及温岭半岛,北面与临海县(今黄岩区境)接壤,南限瓯江,西界象浦,与永宁县(今温州市区和永嘉县)相邻。隋、唐、五代、宋、元各个时期,县境变迁未详。至明,据明永乐《乐清县志》记载,乐清县四境“东西相距二百五里,南北相距一百九十五里,东南距西北一百九十里,东北距西南二百六十里”,四至“东至海渡一十里,越渡至温岭一百三十里为黄岩县界;西至楠溪桐岭六十里为永嘉县界;南至海五里,越海至玉环乡南社一百三十里为海洋;北至接莆岭六十里为永嘉县界”。

明成化十二年(1476),乐清县划山门乡三个都和玉环乡三个都共六个都三十二个里之地给太平县(今温岭市),县境东部与太平县交界。

清雍正六年(1728)六月,乐清县玉环乡设立玉环厅;嘉庆年间,乐清县分水山以南海中岛屿(今玉环、洞头诸岛)再划给玉环厅。光绪年间,“县境东西广一百七十里,南北袤六十五里”,“东至海十里,至湖雾一百二十里为太平县界,西至象浦东岙五十里为永嘉县界,南至海五里,北至接莆岭六十里为永嘉县界”,“东南至海十里,西南至琯头五十里为永嘉界,东北至盘山岭一百二十里为黄岩县界,西北至楠溪桐岭六十里为永嘉县界”。

民国期间县境无多大变化。

1949年5月县境解放,中共浙南特委一度设立黄乐县,乐清县大荆区划给黄乐县,西门岛划给温岭县,双溪县(今永嘉县)两港区划给乐清县。此时乐清县境北至白箬岭,西至楠溪。8月,黄乐县撤销,大荆区重归乐清县,两港区划还给双溪县。1950年5月,属温岭县的西门岛划还给乐清县。1951年,将乐清县翁垟镇所属的小门山岛划给玉环县。1956年,属温岭县的湖雾乡划给乐清县,永嘉县大岭头、两村分别划入乐清县甸岭乡、岭底乡。此时起至今,县境未变。

建置沿革

晋孝武宁康二年(374),分永嘉郡之永宁县置乐成县,属永嘉郡,建县从此开始。南朝宋、齐、梁、陈因之。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永嘉郡立处州,乐成属处州。开皇十二年,改处州为括州,省乐成县入永嘉县,地属括州永嘉县。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括州改为永嘉郡,乐成地属永嘉郡永嘉县。

唐武德五年(622),析永嘉县复置乐成县,属东嘉州。武德七年,复省乐成县入永宁县;上元二年(675)置温州,乐成地属温州永嘉县。载初元年(689),分永嘉县复置乐成县,为上县,属温州。天宝元年(742),改温州为永嘉郡,乐成县属之。乾元元年(758),永嘉郡复改为温州,乐成县属之。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为避梁太祖父朱诚之讳,奏改县名为乐清,属温州。后晋天福四年(939),乐清县属吴越国温州静海军节度。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温州降为军事州,乐清县属两浙路温州军事州。政和七年(1117),温州升为应道军节度,乐清县属之。

南宋建炎三年(1129),罢军额复温州,乐清县属两浙东路温州。咸淳元年(1265),温州升为瑞安府,乐清县属之。

元至元十三年(1276),乐清县入元版图,属江淮行省浙东道温州路。至正二十七年(1367)乐清县归附于朱吴。

明洪武元年(1368),改路为府,乐清县属浙江行省温州府。洪武九年,改行省为布政使司,乐清县属浙江布政使司温州府。

清顺治三年(1646),乐清县入清版图,至宣统三年(1911)均隶属浙江省布政使司温处道温州府。辛亥革命爆发后,温州成立军政分府,乐清属之。

民国元年(1912)7月,废温州军政分府,乐清县属于浙江省。民国三年(1914)5月,原温处道辖境设瓯海道,乐清县属瓯海道。民国十六年废道制,乐清县又直属浙江省。民国二十一年,在温州设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二年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民国二十三年称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称第五行政督察区,乐清县均隶属之。

1949年5月,乐清县解放,隶属浙江省第五专区。10月,第五专区改名为温州专区,乐清县属之。1968年,温州专区改为温州地区,乐清县属之。1981年9月,温州地、市合并,称温州市,实行市辖县体制,乐清县归温州市管辖。

1993年9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复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乐清县,设立乐清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乐清县的行政区域为乐清市的行政区域。1993年10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将乐清市的行政管理委托温州市人民政府代管,市政府所在地为乐成镇人民路2号。2009年1月搬迁至城东街道伯乐东路888号。


0